加减,助推小班幼儿戏剧表演活动的开展

2022-07-25 02:53邹雯佳
教育·教学科研 2022年7期
关键词:大饼录音小猪

邹雯佳

戏剧表演活动,从广义上来说就是选择幼儿较为熟悉的儿童文学作品为蓝本,幼儿通过角色之间的对话、动作、表情、手势等,以表演的形式富有创造力地表达和再现文学作品的一种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方面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但是在日常生活的戏剧表演活动中,教师往往会一遍遍教幼儿背诵台词,练习动作与神态。这些无休止的、重复机械的排练和繁杂琐碎的服装、道具、舞台使得幼儿戏剧表演变得枯燥而奢侈,给幼儿带来了很多压力,增添了幼儿的心理负担,背离了开展戏剧表演活动的初心。长此以往,幼儿按部就班,缺乏自主性、想象力、创造力,自主表演表现的意愿将大大减弱。

小班幼儿年龄尚小,身心发展认知水平不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动作的表现力较弱,对戏剧表演活动很陌生,幼儿的表演大部分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上。如何结合本班幼儿对戏剧表演的兴趣、戏剧表演的能力水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面向班级全体幼儿、注重幼儿个体差异,以绘本故事为创作剧本,在教师内隐式的引导下激发幼儿自由表现、尊重自主创造,让班级幼儿在编戏、排戏和演戏的全程参与中享受“玩”的过程,体验“玩”的乐趣?

本文将以小班班本化戏剧《谁咬了我的大饼》为例,从“4加1减”的角度来介绍开展小班戏剧表演活动的一些方法。

(一)集体绘本故事阅读

故事《谁咬了我的大饼》讲述了一只小猪辛苦地做了一个大饼,一觉醒来却发现大饼被咬了一口。它带着问题向小鸟、小兔、狐狸、鳄鱼、河马等小动物去求证,结果大饼上留下了各种各样的齿痕……故事在小猪寻找罪魁祸首的过程中,展现了各种小动物神奇的嘴巴以及嘴巴咬出的印迹,深深地吸引着小班幼儿阅读和探寻的兴趣,每翻开一页图画,就能引发幼儿思考和无限的想象。

到底是谁咬了小猪的大饼呢?孩子们在集体阅读绘本故事后,纷纷尝试用各种方式和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探寻的结果。

漫漫用方形画了一排牙齿说:“是狐狸咬了大饼,因为狐狸的牙齿很多很厉害。”

昕昕画了一个黄色的圆说:“鳄鱼咬了大饼,因为鳄鱼嘴巴很大。”

依依画了朵小花说:“是河马咬了大饼,河马可以一口把大饼吃完。”

…………

孩子们通过想一想、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的方式,将自己在细致观察绘本画面后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猜想大胆地、自主地表现出来,并在故事层层展开中慢慢地来到谜底之前。惊奇而有趣的结局给幼儿带来一阵阵的大笑和对故事情节的回味,为后续的戏剧表演拉开了序幕。

(二)幼儿创编情景对话

集体绘本阅读萌发了幼儿对绘本故事的兴趣,激发了幼儿戏剧表演的欲望,为戏剧表演做好了基础的支撑。

再次阅读《谁咬了我的大饼》时,这本以动物为主角、有着拟人化情节的故事内容给幼儿带来了亲切感。故事中简单重复的对话非常符合小班幼儿语言表达的特点,在阅读绘本故事中幼儿会自然而然地学说起对话。但是,慢慢地我发现简单重复的对话有虽利于幼儿学说和模仿,却局限了幼儿语言自我的表达。为了摆脱语言表达的单一性,形成多样化、个性化的戏剧对白,我和幼儿一起再次走进绘本故事……

在整个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就是一位倾听者、引导者和记录者,根据幼儿讨论的内容,教师用图片与文字将其一一记录下来,为幼儿后续的创编和表演提供支架。如此,幼儿在一次次阅读绘本中,在深入观察和与同伴自由讨论中,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来补充和丰富了故事中的对话内容,让整个戏剧的剧本变得更为丰满而有活力,故事情景对话的创编也随之成形。

随着幼儿对绘本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发展以及对话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悉后,幼儿开始进行自主选择角色和简单的模仿表演。

(一)幼儿自主选择角色

师:“宝贝们,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演一演《谁咬了我的大饼》这个故事,你想扮演哪只小动物?”

果果:“我要演鳄鱼。”

依依:“我演小鸟。”

纯纯:“我想演小白兔。”

睿睿:“我要演小猪。”

幼儿在我耳边叽叽喳喳地说着自己心中的愿望。

师:“每个小朋友去选一个最想扮演的小动物,把你的照片贴在小动物的下面,等会儿我们一起来演一演。”

话音刚落,幼儿赶紧随着心中青睐的对象选择起自己扮演的动物角色。

不一会儿,每一种小动物角色都有了其扮演者。

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虽然只是一个不起眼的环节,但它却凸显出在表演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更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二)戏剧游戏变变变

小班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模仿性,在戏剧表演活动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给幼儿自由发挥的空间。通过简单的游戏,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并通过肢体动作,主动地去感知和表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在《谁咬了我的大饼》戏剧活动開展初期,我和孩子们玩起了“一、二、三,变变变”的游戏。

游戏开始了,随着音乐,幼儿自由地在教室中随意走来走去,当听到一声“一、二、三,变变变,变成XXX”的口令时,幼儿“变”成了各种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有的幼儿两手放在头上模仿小兔子,有的幼儿张大嘴巴模仿河马,有的幼儿露出牙齿模仿鳄鱼,还有的张开双手变成小鸟飞翔的样子。我抓住时机将幼儿的各种动作造型拍了下来,并投屏到电视中供幼儿欣赏,使幼儿在欣赏中相互学习、拓展想象,并进一步感受游戏的快乐,促进了对故事中动物角色的理解和对角色的表现力。

(一)幼儿参与录音

有了动作表演的兴趣和基础后,我和幼儿又玩起了录音。

师:“角色分配好了,我们开始录音吧!谁来录小猪的话?”

纯纯:“我来!”

师:“那小鸟谁来录?”

依依:“我!”

师:“那小猪和小鸟,轮到你说话的时候就请大声说出来哦!我开始录音了。”

一开始,幼儿录音的过程并不连贯,但运用录音这一方式既能让幼儿熟悉故事内容,也能让幼儿的语言表达得到提高。录音里的台词既能帮助幼儿避免卡壳现象,也能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语言表达上的帮助,在幼儿的表演中发挥着支撑作用。此外,我还将适合故事情节发展的音乐一起录在幼儿的对话中。如故事开始时我用欢快的音乐来提示幼儿在表演中要表现出小猪制作大饼时忙碌的动作和快乐的情绪;故事中用富有变化的音乐,来引出小猪一次次遇到不同的小动物后的对话,把幼儿的对话表演、动作表现和音乐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良好的表演氛围,让幼儿获得一个较为完整的表演体验。

(二)亲子戏剧新体验

有了在幼儿园录音的经验,幼儿回家也纷纷和爸爸妈妈玩起了录音游戏。在亲子录音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夸张的表情、语气语调、富有变化的语速,乃至手势动作都给幼儿带来了与同伴间录音完全不同的全新体验和感受,既使幼儿体验了亲子间表演的乐趣,也激发了幼儿模仿和进一步自主表演的欲望。

通过前期对绘本故事情节的熟悉、角色对话的模仿、创编及角色动作的表现,幼儿对戏剧表演的兴趣也日渐增强,“找道具”的活动也应势而生。

(一)“大饼、大饼”在哪里

在故事表演前,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小动物的头饰,她们带上头饰,情绪马上高涨起来,很快就进入角色。可是,故事表演到一半,幼儿发现最重要的道具“大饼”没有,只听见纯纯向我求助道:“老师老师,大饼没有。”

师:“是呀,大饼在哪里呢?它可是我们这个故事里最重要的道具呢!那你们觉得用什么来代表大饼呢?”

纯纯:“找一个圆圆的东西。”

师:“那你们准备用什么来当做‘大饼’呢?”

幼儿纷纷摇头,表示迷茫。

这时昕昕小声地说:“画一个大饼。”

豆豆说:“用彩泥做一个大饼。”

我用手指了指教室周围:“看看教室里什么东西是圆圆的,可以用来做大饼呢?”

在我的提示下幼儿四散开来,纷纷去寻找适合的材料。一会儿修修找来了圆形的铃鼓,跳跳找来了圆形的盖子,纯纯找来了圆形瓦楞纸板,豆豆用彩泥捏了一个大大的圆……孩子们举着各种各样的“大饼”,兴奋地说道:“找到大饼了,有大饼了!”

(二)“大饼、大饼”咬不动

找到了“大饼”,戏剧表演又能开始了。纯纯拿着“大饼”扮演小猪,小乖、糖糖、腾腾扮演小狐狸。

表演片段:狐狸,是你咬了我的大饼么?

小猪:小狐狸你好,是你咬了我的大饼么?

狐狸:不是我,不是我,你看我的牙齿咬出来是这样的,你看……(狐狸边说边做咬的动作在大饼上。)

小猪:不好意思,哎,到底是谁咬了我的大饼呢?(小猪摊手并做疑问的挠头动作,同时群狐狸退场。)

表演结束后,腾腾轻轻地和我说:“老师,这个大饼不能咬。”

一旁的糖糖补充道:“对,大饼应该是可以吃的,我想做个可以咬的大饼。”

“那到底怎么做大饼呢?”看着满怀疑问和期待的孩子们,考虑到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决定加入幼儿的道具制作中。在制作牙印前,我为孩子们提供了彩泥、小模具及笔、纸等制作材料和工具,并与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师:“小狐狸的嘴巴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三角形的。”

师:“小兔子的牙齿是什么形状的?”

幼儿:“正方形的,两个方方的……”

阵阵讨论声中,幼儿感受着不同动物的口型、牙齿和牙印的对应关系,为动手压制牙印和绘画牙印提供了具体而又形象的表征方向。我也为幼儿提供了便于撕贴的雌雄搭扣。就这样在师生合作下,一个个不同形状的牙印出现了。在表演中,当“大饼”终于可以被“咬开”时,幼儿很是兴奋,因为他们可以真实地模仿故事中小动物“咬”大饼的情景,还能够清晰地看出不同动物留下的各种各样的齿痕。幼儿和老师一起自制的道具不但丰富了戏剧表演的情节,还给幼儿带来了从制作到表演全方位的乐趣。

到了表演的中后期,我发现录音中的旁白和对话代替了幼儿所要说的台词,在表演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越来越少,他们将更多的表演热情投入到动作的表现中。发现这一问题后,我尝试将隐形的录音指导一步步减少,以此来为幼儿创造自主表达的空间,推动幼儿的语言表述。

当录音里只剩下音乐时,为了能使表演顺利地进行,幼儿又开始边说边演起来,还经常会加入自己的即兴创作。如糖糖在原来的录音里说:“好困呀。”而在表演时则升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说:“哎哟,哎哟,我好困呀!”幼儿的表演不再受录音的限制,有了更多语言和动作表达的空间。

在整个《谁咬了我的大饼》戏剧表演活动开展中,我把握好“加”与“减”的时机,为幼儿创设真正能自主学习和表达表现的空间与机会。在“加”的过程中,给予幼儿更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在“减”的过程中让幼儿有了更多表达表现和发展的空间。幼儿在“加与减”的过程中积极地动嘴、动手、动脑,在深切体验戏剧表演魅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多元能力的发展和积极的情感态度。

在《谁咬了我的大饼》整个戏剧表演活动的开展中,教师和幼儿都从中收获了快乐。作为教师的我,反思这次的戏剧活动,受益颇多。

1.戏剧表演活动应注重幼儿自主性参与、凸显幼儿戏剧的教育价值。

在戏剧表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将身份转化为幼儿的“伙伴”,倡导戏剧自由、自主、自娱自乐的精神。通过“4加1减”的适时运用,充分给予幼儿以自主性,注重過程、注重自我创造、注重幼儿在戏剧过程中的体验,使小班幼儿在欣赏、模仿和制作道具及自主表演的过程中学会倾听、愿意表达和大胆创造,在促进小班幼儿语言智能发展的同时拓展幼儿的思维和想象。

2.戏剧表演活动优化教师的戏剧教育素养,树立戏剧教育观。

在戏剧表演活动中,教师要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的,而非以最终的演出为核心,要改变以往重视表演结果大于过程表现的倾向。不断加深对幼儿园戏剧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以扎实的理论知识来涵养自身开展戏剧教育的素养并大胆实践。在开展实践中要放慢脚步、学会观察,及时发现幼儿在戏剧表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运用游戏体验,激发自主表现、自主探究等方式和幼儿一起共同解决问题。此外,在开展戏剧表演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还需不断反思与总结,在实践与经验积累的过程中,逐渐树立起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个体差异、鼓励自由表现、尊重自主创造的戏剧教育观。

猜你喜欢
大饼录音小猪
Funny Phonics
funny phonics
Listen and Choose
Listen and Color
可爱的小猪
偷吃了大饼的贼
香喷喷的绮园大饼
小猪家着火了
再见了,老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