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路径

2022-07-25 03:35林治妍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有效途径创新能力

林治妍

摘要:创新能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更是国家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小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对其进行创新能力的激发与培养显得格外重要。而小学科学课程不仅能在课程学习中开发学生思维,增强其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可以引导学生提高创新意识及能力。因此,本文将立足于小学科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结合当前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现状,重点剖析创新能力培养的相关路径。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程;创新能力;有效途径

小学科学课程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的教育环境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挖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要扼杀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探索力,以便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

1   小学科学课程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学科学课程的特点主要是实验教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思考和分析中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式。在实验中学习和认识科学知识,发现科学的奥秘。学生从科学学习活动开始,就是以自己动手做为主,将实验作为实践活动,调动积极性和探索性。从科学实验中,学生会学习到日常中接触不到的新知识,再配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有趣的实验。注重兴趣的培养,让学生乐在其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能力。科学课的开放性实践,结合了学生学习基础的差异性,并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选择,也锻炼和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从不同层次的实验中,对不同需要的学生都能有所帮助,可以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完成一定的实验活动,并起到鼓励和激励学生的作用。

教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建造一个开放性和自由的空间,设计情境,让学生利用多种思维模式去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潜能,不断输出新的想法,并以此为动力去探索知识。培养伴随学生终身的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小学科学作为有效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学科,教师要深挖教学理念,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也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小组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合理配合,锻炼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在合作和交流中,形成集体荣誉感。由此,激发学生不断创新的火花,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开学生探索科学的大门。

2   小学科学课程在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科学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

跟主科相比,科学课在课时方面明显少于其他学科,并且与科学课相关的理论传输和学习不健全。即使设置了科学课程,教学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大多数学校也很少举办科学类的活动或者竞赛。导致科学教育工作在师资力量上严重不足,严重限制了学生的素养提升,无法挖掘学生潜在的创新能力。

2.2课堂教学内容乏味、单一

随着新课改的颁布和实施,小学开设了科学课,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灌输式的固化教学模式传授教材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乏味无趣,很少会对原理、符号术语等产生兴趣。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认知能力尚浅,无法有效理解脱离生活的教材内容,不能与之产生共鸣,久而久之,会对小学科学这门课程形成抵触和厌学心理。此外,教师在备课过程中,未考虑教学深度,缺乏情感。教学内容千篇一律,不能赋予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科学维度降低,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与自己毫无关系。另外,在教师填鸭式地灌输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单纯听讲,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导致学习效率低下,抑制了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以及对科学知识的探索能力发展。

2.3师资力量薄弱,自我定位错误

很多教师的个人素养参差不齐,教学理念也不同。对科学教育类学科来说,部分教师在教学方面表现得较为吃力,关于学科结构和理论体系的建立都存在问题。因此,对于一些技术性的实验或者应用能力仍然需要提升,无法正确引导学生在科学课堂中学习的状态和情绪,学生对各种问题也不能科学和理性地进行思考。同时,小学科学课程质量与教学手段有直接联系。在传授知识和答疑解惑时,通常以教师为主体,忽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教师自我定位错误,导致学生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缺乏实事求是和积极探索的精神,过于依赖教材和教师,没有动脑思考,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   小学科学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3.1 设计情境教学,激发学生追求创新的欲望

小学科学课程主要围绕科学主题,贴近学生生活,设计生活情境。在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科学知识进行具象化,利用新颖的教学思维,设计创新型科学实验。教师将静态的科学知识转变成既生动又灵活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选择多元化的实验方法,巧妙安排有趣的实验,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主动性。同时,小学生对故事有很大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赋予科学实验生活故事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科学概念。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穿插名人轶事或者历史故事,或者将一些科学图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追踪实验科学家的思维方向。例如,教师可以讲述爱迪生发明灯泡、达尔文从小热爱科学等故事,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科学的奥秘,这些精彩的科学小故事具有极强的趣味性和思想性,能够将学生吸引到情境教学当中,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不断激发想象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以“灯泡亮了”一课为例,教师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从设计情境教学的角度出发,使得学生对生活中的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展示一個漂亮的玩具让学生观察,并引出灯泡的概念。教师点亮小灯泡,使用电池、电线连接,告诉学生连接小灯泡的知识。教师要结合学生在现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学习基础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理性思考。其次,通过观察,教师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了解了灯泡结构,从中发现灯丝两端连接着焊点,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学习到小灯泡结构的知识,了解连接小灯泡的技巧,找出小灯泡的发亮规律。最后,利用点亮小灯泡的实验,学生会动脑思考和猜想不同的连接方法,分别调换电池的正负极或者电线连接的不同点,鼓励学生动手试一试,并分析怎样能点亮小灯泡和探究小灯泡不发亮的原因。

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实验情况,适当加深实验难度,推动学生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教师利用部分教学实验引申新的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发现,由简单到复杂,一步步引导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水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同时,在实验中教师要增加情感认知,以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为兴趣点,讲述爱迪生先后使用了几千种材料,并且实验了几千次,在实验中爱迪生从没有过放弃的念头,在坚持不懈和善于总结的态度中,最终发明了电灯。教师利用简短的小故事,为学生创设一个励志又温馨的氛围,让学生在实验中乐此不疲,纷纷成功点亮了思维的“小灯泡”。通过科学实验明确科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主动细致地观察生活中存在的科学现象和规律,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提升科学素养。

3.2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注重科学教育工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小学科学教学理念也应该与时俱进,促进科学教育的发展。学校应注重科学教育,提高学生的主动探究自然科学,建立科学兴趣。学校还要强化科学课程的设置,增加科学实验的基础设施,为课程提供专业的科学实验室,完善科学实验器材,让学生重视科学课程。同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相关的科学资源,将其补充到教学内容当中,适当地扩展和延伸更多的信息内容。利用信息技术的便捷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中掌握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科学知识,更加直观地理解科学概念。教师合理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化的科学知识,通过播放视频、动画、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使科学内容深入学生内心,形成深刻的记忆点。教师也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的自然环境,将科学课堂变成科学探究的天地,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索欲,培养学生的专注力,让学生体验科学学习的快乐。

例如,以“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一课为例,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具,播放热空气上升的实验、风形成的实验,让学生了解热胀冷缩的概念;还可以播放水蒸气的蒸发是否发热,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出气体热胀冷缩后会形成什么样的现象。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实验现象更加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方便学生理解和认识。通过观看多种实验现象,让学生进行合理假设,提出对科学知识学生存在的问题。信息技术能给学生建立一个形象化的印象,让学生根据其他实验流程设计自己的实验。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设计自己验证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利用观察视频中的实验顺序,尝试用多种材料进行实验。

再比如,教师准备一个瘪了的乒乓球,提问学生:“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乒乓球复原?”学生会利用已学的气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和对其他实验观察和总结出的经验,将瘪了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观察乒乓球的变化,逐渐将乒乓球恢复原状。学生在小组交流和合作中探究出空气热胀冷缩的原理,利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信息技术可以加快学习效率,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的科学知识和小实验,满足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3.3 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为了贯彻新课改的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正确和适合的评价,善于发现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改进措施。学校可以开展科技活动或者竞赛,让教师精心设计科学技术活动方案,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能力,完成相应的科学任务。例如,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完成科学手抄报,对科学知识进行讲述,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高年级学生可以就地取材,根据已学的科学知识设计科学小实验。根据小实验的设计难度和完成情况进行评选。教师一边认真倾听学生的讲述,一边客观地打分,按照年级段,评选出一等奖三名,二等奖六名,并且在周一升旗仪式时颁发奖状和奖品,鼓励学生体验亲自动手和动脑,建立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热情。与此同时,科学实践活动也可以走进家庭,利用亲子陪伴,调动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向家长推荐很有趣味性的图书,例如,《嗨,我是科学家》《揭秘科学》,等等,让家长和学生一同阅读绘本,帮助学生拓展科学知识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氛围中放松心情,缓解学习压力。

学生在全神贯注地阅读中了解了袁隆平爷爷培育杂交水稻的伟大故事,爱迪生发明留声机以及爱因斯坦小时候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迫不及待地想与家长操作科学实验。实验结束后,学生对科学有了初步认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班级或者校园交流平台中分享实验结果,通过记录图片、视频等方式,让学生共同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分享实验的成果和喜悦。通过分享和交流科学实验活动,让学生对科学产生研究的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建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价值观,为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3.4 提升教师的职业技能和科学文化知识

随着教育的发展,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学习能力,在育人工作中努力成为学生的榜样。对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师要深入挖掘教学内容,熟练掌握教学基本理念,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努力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不仅要坚持学习和研究,还要善于观察,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并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交能力,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问题,在教学中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尝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高教学效率。重视教学理念和方法,规划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内容,拓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和追求创新的思想,最终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采用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操作科学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设计生活情境,加入科学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开设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假设和猜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分享实验结果,建立学习自信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发挥能力的机会,结出创新能力发展的“果实”,感悟科学知識的奥妙,提升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良璐.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19(11):36.

[2]陈俊锋.基于小学科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验教学路径[J].亚太教育, 2021(03):55-56.

[3]高学兵.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策略浅谈[J].黑龙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2021(02):67-69.

[4]廖璐波.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历程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讨论[J].语文课内外, 2020(04):305.

猜你喜欢
有效途径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浅析供热客服中心提升服务的有效途径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