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

2022-07-25 03:35杨晓东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有效策略

杨晓东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指出,在生活中教学是学生增加见闻和增加知识的有效教学方法。运用生活与教学二合一的方式能挖掘学生对美术内容的感知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地去吸收和观察美术知识,能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阐述在生活化教学方法中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根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想象力、创造力、发散思维等方面探讨,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

关键词:小学美术;生活化视角;有效策略

审美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审美眼光和鉴赏能力。美术能丰富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并升华其生活品质。美术就是与美相关的艺术,在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的影子。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并学会欣赏,还要多开展美术实践活动,调动学生自觉发现美好事物的好奇心,唤起美术意识,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其积极地面对生活。

1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随着核心素养教育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小学美术教师也在积极探索生活化教学方法。生活化教学就是设定情境,在具体实施中,以生活情境为主线,将生活化教学的作用发挥到最大,最终实现教学与生活相融合的教学目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在人、事物、大自然的生活元素中,使学生建立更敏锐的观察视角。教学与生活相结合的思维模式,使美术教学更具有趣味性和逻辑性。富有灵活性和系统性。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掌握学习美术的方法和技巧,对学生具有很强的启示性。

通过生活化情境的创设,学生很容易走进情境中,因为他们对熟悉的环境会产生安全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因此,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培養学生独特的观察能力和洞察力,使其在生活中提升审美和鉴赏的能力。有效改善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印象,使学生从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学会用乐观积极的态度享受生活和体会生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

2   小学美术在生活化视角下存在的问题

2.1美术课堂注重教材教学,忽视生活素材

当前,在许多小学美术课堂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内容,严格按照教材内容进行授课,导致教学效果单调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目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急于完成教学任务,填鸭式的教学习惯逐渐让学生产生厌学和抵触心理。因此,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的学习也缺乏热情,很难调动课堂气氛。对于小学生而言,潜在的美术意识尚未被挖掘,无法将已学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而更多的是在课堂中进行模仿,思想是禁锢的。而小学美术一旦脱离了生活,就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2.2美术课堂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思考

大多数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强调的是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上的引导,未起到锻炼学生美术思维的作用。课堂内容就是剪纸和绘画,简单直接,没有过多介绍剪纸的文化背景,导致学习的思维受到限制。教师未将教材内容延伸到生活之中,没有将美术文化背景很好地融入教学当中,使得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课堂任务,没有投入情感,导致课堂学习成为无效学习,学生体会不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阶段,但是小学生的创作思维受到美术课堂的限制,无法接触到丰富的自然生活资源,导致学生的创作意识未能得到激发。所做的美术手工,都缺乏创新性和情感思维。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是一种抑制,学生无法将美术知识内化。

2.3忽视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很多学校忽视美术教学的意义,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不重视学生素质水平的发展,只重视学生的成绩。新课改的推行,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传统美术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日益暴露出来,阻碍了学生美术能力的发展,严重打击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在学习中无法寓教于乐,无法享受探究和创造的乐趣,很难提升学生的美术素质和审美能力。

3   生活化视角下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的策略

3.1丰富教学内容,紧贴生活元素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可以理解为每个人的审美眼光和表达方式都不相同。每个人都可以联想到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见解。因此,美术教学的意义就是要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想象,使他们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由此,小学美术的授课成功与否,与教学内容息息相关,不能离开生活元素。生活场景是小学生非常熟悉的环境,教师利用好生活元素,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潜在意识,让学生更容易展现其独特的个性,引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体会生活,感知生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其更有激情地融入美术学习当中。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打开学生探索美术世界的大门,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美术教学内容中想要表达的意义,增加自身的美术底蕴,提高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活跃教学氛围。

例如,以学习色彩知识为例。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认识更多的颜色,但是对颜色具体的区分还是模棱两可。教师可以从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开始,引入生活中的元素,让学生大胆地运用喜爱的颜色,掌握颜色的原理和关系。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一次性的杯子和一些颜料,提问学生:“同学们,在雨过天晴后,你们在天空中看见过彩虹吗?”学生踊跃回答后,教师会引入彩虹形成的原因——“光学现象”,通过阳光对空气中的雨滴的折射形成不同的颜色。“这些颜色都是什么颜色呢,同学们回想一下。”学生纷纷说出不同的颜色。教师通过生活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学习和了解到色彩的知识,不仅有彩虹,还有美食、服装搭配、班级板报,等等。举例说出生活中哪些事物是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学生会联想到红苹果、香蕉、蓝莓等水果,又会联想到太阳、落日、蓝天等。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并给予学生开放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在美术氛围中感受颜色的内涵和变化。学生大胆地利用颜料的搭配,在一次性杯子中调出不同的颜色,逐渐得到所要的颜色。教师逐渐引入生活中的元素,然后利用颜色的搭配和排序,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颜色组合给人的不同感受,强烈的颜色对比更会让人感到兴奋和愉悦,进而调动学生的情感思维,让学生领悟到颜色既可以代表一种表象,也可以代表一种情感的输出。从生活中的元素出发,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快地理解美术知识的含义和特点,进而开启学生对美术知识的运用,在学习和欣赏中,有利于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想象力。

3.2美术实践活动注重生活化,引导学生无限想象

随着新课改和“双减”政策的落实,很多学校已经意识到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美术教师要深入分析和研究科学的教学思维,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融入美术课堂当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使得教学内容多元化,更加贴近生活,以生活环境为拓展内容,促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得教学内容对比更加强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使用美术知识观察社会事物,着重培养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从锻炼动手能力开始,积极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自由和开放的空间进行创作。也使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存在很多美术的身影,从而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建立自己独特的审美标准。

例如,以环保为主题的班级板报制作为例,美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通过观察找到合适的主题进行板报创作。板报可以分为艺术类、科技类、情感类等,题材要以生活为主题,为学生创造一个可以发挥自我美术水平的机会。在制作和设计板报的过程中,学生自由选择美术作品,可以是绘画也可以是手工作品。在课上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和帮助,让学生理解教师想要通过板报表达的意思。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场景,从中感悟生活中的情感和道理,通过艺术的形式记录下生活中美好的瞬间。例如,学生想要倡导低碳节能的思想,发现私家车大量排放出汽车尾气会污染大气。学生发挥想象力,在作品中加入汽车元素,用将排出的污染气体拟人化的方法,强行融入空气当中,把空气“哭泣”的样子描绘出来,利用鲜明的颜色对比出不同的情感特点,从而编织出又漂亮又体现低碳生活的设计图案。例如,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及时拔掉不使用的电器插头等,都可以通过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制作板报的过程中,一边创作一边體会到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意义。珍爱生活中的每寸土地,珍惜生态资源,让保护环境,低碳减排从生活的小事做起,从而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用审美的眼光去提高生活质量,维护生活的美好。

3.3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现代教学也借助了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新型教学手段,在小学美术教学领域中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喜爱。信息技术将生活化的元素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更加直观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并且调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般地在美术课堂中感受艺术的氛围;利用可视化的功能,提升课堂学习内容的趣味性,以鲜明和强对比度的色彩呈现,让学生看到以真实的生活场景为依托的图片和视频;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锻炼其专注力和思维能力,并且让学生意识到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事物有待学生去挖掘。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加入丰富的网络资源,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让其观察和学习。适当扩展课外内容,并且集中或者吸收更多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上传学生的绘画作品或者手工作品的图片,让全校师生在校园网中欣赏学生的作品,由此让学生建立美术学习的自信心,产生成就感。另外,教师还可以开通校内交流群,让学生在交流群中进行沟通和交流,相互分享美术创作心得,让学生在闲暇时间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地与教师进行沟通,共同探讨美术问题,继而为学生找到一个新的学习美术的渠道,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造诣和美术绘画功底。

例如,以设计生活标识为例,教师在互联网中搜集了很多不同类型的生活标识,并且根据生活标识的造型特点和色彩,让学生分析其所代表的含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把标识放大,学生能更加清晰地看清标识的设计。例如,视频中展示的是在交通道路中,学生会看到单行线和禁止右转的交通标识牌,如果不仔细观察标识牌的区别,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动画中展示的是春天到了,学生结伴出游,发现河岸边立放着一块“此处水深”的生活标识牌。学生发现后会注意远离危险地带。生活中有很多施工路段等较为危险的地方,都需要生活标识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并且让学生在欣赏不同类型生活标识的同时,理解它的设计理念和方法,以及生活标识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

通过多媒体生动、醒目地体现生活标识的特点,学生还会根据明确的寓意,试着设计生活标识,通过图形语言生动地提醒他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生活标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清楚地明白生活标识的含义,也激发了学生动手设计标识的欲望。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联想到在多媒体教具中观察到的标识,然后会在创作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法。通过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美术知识思考和表达创意,在理解和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美术涵养,从而在生活中注意个人行为,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3.4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体验生活美

小学美术的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的能力,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同时也要保持热爱生活,接触生活的良好心态,以身作则地带动学生的发展,并且要求学生多观察和体验生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用教学的激情去感化学生。

利用美术课堂,为学生设计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优化教学质量。鼓励学生自觉地绘画和创作,针对学生的不足,提供合理的建议,解决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美术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效率。利用学校中的美术室和展览馆,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美术作品的机会,为学生开辟一个美术的舞台。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发现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通过美术学习,让学生与美术产生共鸣,感受美术中传达的情感,思考和感悟人的内心世界,从而开发智力,拓宽视野。

小学美术教学要结合实际生活内容,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设计生活化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美、感悟美。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打开视野,发展创造思维和想象思维。教师还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设计更多更新颖的教学方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学生的个人创造力,并在美术实践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和专注力,从而将学生自身的情感融入生活中,使其更加热爱生活,并与赖以生存的环境融洽相处。

参考文献:

[1]张艳艳.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求知导刊,2020(38):85-86.

[2]刘根选.生活化视角下的小学美术有效教学策略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20(20):238.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有效策略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浅析控压钻井技术探讨与展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