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中“京剧入课堂”的教学实践策略

2022-07-25 03:35侯彩霞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侯彩霞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双项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小学音乐教师开始重视对课程的多元化和民族化改良,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层出不穷,其中尤以“京剧入课堂”活动的开展最具特色。基于对上述内容的认识,笔者围绕小学音乐“京剧入课堂”的教学实践策略,试从落实分层教学理念、完善课内教学资源开发、融入学生兴趣元素、体现京剧艺术的精神价值、开展家校合作以及对渗透教育模式的应用等角度提出一些见解。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京剧入课堂”;教学策略

“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国粹艺术”已经成为当前全体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然而很多小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并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这不但为我国文化建设事业的开展带来了巨大阻碍,也非常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有机成长。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广大小学音乐教师务必要对“京剧入课堂”活动引起的重视和进行研究,设计、执行具有体系性的教学策略,从而为民族文化的振兴和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助力。

1   在“京剧入课堂”教学中落实分层教学理念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进行时”,各方面的条件可谓“一日一变”,再加上诸多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综合影响,每个小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能力、思维习惯和兴趣爱好等方面均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小学音乐教师要认清并尊重这一事实,在“京剧入课堂”教学中充分落实分层教育理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条件设计富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计划。

1.1以能力为标准开展分层教学

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相对于歌曲而言,京剧无论在文化概念,还是表演技法的理解和学习方面都具有更大的难度,京剧的学习对于很多小学生而言都是不小的挑战。因此,小学音乐教师首先要结合“京剧入课堂”教学的有关要求,对不同学生的节奏把握、词文发音、动作执行和概念领悟等多种能力水平进行广泛的调查和精准的了解,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分别制定在教学内容、形式和要求上体现出对应难度的教学方案。

例如,有的学生在演唱方面很有天赋,对节奏的把握十分精准,吐字发音非常清晰,也善于把控气流,那么教师就可以跳过一些基本功的训练环节,直接带领学生尝试演唱一些京剧选段;而另外一部分学生的唱功差一些,教师就要从学生的薄弱项目入手,适当延长京剧基本功的教学时间。

1.2以兴趣为标准开展分层教学

除了必要的能力之外,学生个人的兴趣对于他们在学习中表现出的状态与取得的成果也会有很大影响。因此,小学音乐教师不仅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能力划分出关于京剧学习的层次,还要在这项工作中考虑每位学生对京剧的爱好程度,以之作为决定每份教学方案内容的多与少、难与易以及具体剧目组成的主要标准。

比如,有些学生对于京剧这种需要在脸上画上油彩、身上穿上花花绿绿的衣服的艺术形式很感兴趣,甚至还有些学生之前就是资深的小票友,那么教师在组织这些学生学习京剧时就可以选择一些难度稍微大一些的剧目,利用他们的积极性取得更显著的成果;而对于对京剧并不是很“感冒”的学生,教师就可以先从京剧的历史和一些诸如脸谱、服装搭配等文化元素的介绍入手,先满足他们对京剧基本的认知诉求。

1.3保持对学生信息的动态搜集与调整

世间的一切都是处在不断运动、发展状态之中的,学生当然也不会例外。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京剧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构建学生的学情档案,还要在后续的一系列工作中时刻注意对这些档案内容的补充、完善和调整,通过观察学生状态和表现获得最新的信息,并在京剧教学的策略、方向和内容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学生信息对京剧教学的参考效力得以长久发挥。

例如,教师可以在完成一段时间的京剧教学后组织一次小测验,一方面检测学生在本阶段的学习和训练成果,另一方面也可精准地发现学生对于京剧的兴趣与学习能力等方面条件的变化,并对变化较大的学生及时做出层次调整和教学方案改进。

2   在“京剧入课堂”教学中完善课内教学资源的开发

对于小学任何一个科目的教学都必须以课内资源作为开展教学的总依据和主要依托,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因此,小学音乐教师的“京剧入课堂”教学也要体现出对课内教学资源的充分开发和深度利用,一方面从课内知识和技能中提炼出有关于京剧艺术的成分,另一方面在京剧教学过程中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层级,从而起到互促互进的理想效果。

2.1借助课内知识和技能提炼京剧学习元素

虽然戏曲和歌曲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二者在很多表演技法上都有着很强的关联性,具有一定的互通、互促空间。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应当在讲解课内知识和技能时,根据课内项目的内容和要求,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向京剧的方向迁移,带领学生通过对歌曲演唱技法的训练同步形成有助于提高他们京剧表演能力的方法。

比如对于《校园小戏迷》这首歌曲的教学,这首歌在演唱时需要学生具备很好的气息控制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胸、腹式呼吸切换等方法优化自己调节气息的技法,并在完成这一曲目的演唱训练后鼓励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试一试演唱京剧《都有一颗红亮的心》中的唱段。

2.2通过京剧艺术教学推进课程教学进度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京剧和歌曲之间有很大的共性,这就意味着学生在参与“京剧入课堂”学习活动时所学到的很多技能也可以促进其对音乐课内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良性闭环,一是以学生的课内训练成果推进其表演简单的京剧剧目能力的成长,二是借助京剧教学为学生的课内知识、技法的应用提供“第二平台”,继而实现课内外双项教学成果的获得。

例如,在引導学生练习完京剧《铡美案》中包拯的贯唱选段之后,教师可进一步对其中学生所用到的“速唱”法做更为精细地讲解和应用指导,而后借助学生刚刚掌握的“速唱”技法组织他们试一试《保卫黄河》这首节奏较快的歌曲的演唱,使学生对“速唱”法的运用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3   在“京剧入课堂”教学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若要让学生学好、用好一门知识和技能,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培养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浓厚兴趣。结合这一基本认识,小学音乐教师要在“京剧入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注重对生活化元素、游戏活动以及课外多元文化的引入和利用,使学生感受到了解京剧、欣赏京剧的无穷乐趣,为教学工作的开展创设良好环境。

3.1借助生活元素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学生有着属于自己的生活“圈子”,这个“圈子”中的人、事、物无一不对他们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利用这一客观事实,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京剧入课堂”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经历、兴趣以及教学的具体课题,借助一些生活元素引导学生认识京剧文化在生活中的“存在感”,同时依托学生既有的生活经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一些京剧中的文化元素,使学生拥有良好的京剧学习体验。

比如,北方一些地区的人经常会用“粘弦”这个方言词汇来表示“可以”,那么教师可以问一问学生“粘弦”和“可以”之间有什么联系?当学生纷纷表示不解时,教师便可解释道:“粘弦”是指京剧演员的唱词能跟得上拉二胡的伴奏者的弦音,表示这位演员唱得还可以,因此后世就沿用了“粘弦”一词来表达肯定的意思。

3.2借助游戏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小学生天生有着活泼、爱玩的性子,非常喜欢参加有意思的游戏活动,并且经常会在游戏中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根据这一点,小学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以及京剧教学的有关内容,设计、组织一些富有趣味性和参与感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能够一边玩耍一边学习京剧,在优化学生京剧学习体验的同时充分落实了“寓教于乐”的科学理念。

例如,在完成一些京剧中经典人物的扮相和造型讲解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玩“你演我猜”的游戏:让学生结成几个二人小组,一人背对黑板,一人面朝黑板;教师在黑板上写上某位著名历史人物的名字,面对黑板者要单纯依靠肢体表演做出这位人物在京剧剧目中的一些标志性动作,引导搭档猜出人物的名字。用时最短且猜对次数最多的一组即为优胜者。

3.3借助课外多元文化调动学生积极性

京剧作为流传了数百年的国粹,其在当今社会中依然有着不小的影响力。据此,小学音乐教师在开展“京剧入课堂”教学时,可以参考学生的文化喜好选择一些包含京剧元素的课外文化资源供学生欣赏,一方面使学生借助这些文化载体形成对京剧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改变一些学生对京剧老套、死板的看法,为学生后续的京剧学习做好认知铺垫。

4   在“京剧入课堂”教学中体现京剧艺术的精神价值

任何一种能被称之为“经典”的艺术必然不仅仅具有独特的艺术特色和表演技法,同时还一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精神价值,京剧自然也不会例外。因此,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京剧入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挖掘、品读京剧背后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魅力和民族精神,继而扩大学生的京剧认知视野,让京剧教学工作升入更高的维度。

4.1借助京剧彰显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中华传统文化是一个非常宏大的文化概念,其中有包括京剧在内的诸多艺术形式和丰富的经典作品,这些艺术和作品无一不体现着中华文化的一个共同特征——含蓄、内敛。小学音乐教师在“京剧入课堂”教学中应利用京剧这一载体将这种文化特征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让学生领会含蓄的艺术风格带给人的无穷遐想和回味,使学生获得来自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欣赏现代京剧《红灯记》,引导学生体会演员们看似“慢条斯理”的动作中所蕴含的力量,感受动作张力,并深入感受这种艺术表现方法留给自己的巨大“脑补”空间,从而捕捉到欣赏京剧的独特乐趣。

4.2借助京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凝聚在一个民族血液和基因中的图腾,也是支撑一个民族走过漫长岁月和道道险阻的信仰。许多京剧都以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刻画与反映为内容,而在这些人物和事件中就可以发现许多高尚的精神,这些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缩影。小学音乐教师要引导学生着重挖掘、品读这些精神内涵,让学生借助生动的京剧表演真切地感受民族精神的真谛。

比如,在引导学生观看现代京剧《红色娘子军》时,教师可以着重介绍这一出戏背后的历史事件以及剧中人物的历史原型,带领学生了解中国人民反抗压迫、追求平等和自由的不屈精神,并让这一民族精神在学生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5   在“京剧入课堂”教学中开展家校合作

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长的密切合作是取得良好教育成果的先决条件。出于这一点基本认识,小学音乐教师要在“京剧入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家校合作的有机引入,鼓励家长为学生普及一些基本的京剧知识,并可让有京剧爱好的家长充当子女居家京剧学习的义务家教,还可建议家长利用节假日等时间带着孩子接触一些社会中的京剧学习资源。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后将自己学会的京剧选段唱给父母听,并邀请父母给自己打分;休息时间,家长可带孩子参观当地的京剧艺术博物馆,通过参观藏品、聆听讲解的方式学习更多的京剧知识,等等。

6   在“京剧入课堂”教学中应用渗透教育模式

环境能够带给学生悄无声息而又深远、巨大的影响,这是无可争辩的。小学音乐教师要牢牢把握环境渗透教育的手段,在学生的日常活动环境中融入一些体现京剧特色的文化元素,让学生时时刻刻处在国粹的熏陶和感染下,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浓厚的京剧了解、认知和学习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壁上贴上不同人物扮相的脸谱贴画,或者挂上一些表现经典京剧剧目场景的墙画;在大课间等时间,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几段学生熟悉且喜爱的京剧选段,还可以选择前文中所提到的包含“戏腔”元素的流行歌曲作为播放内容,等等。

传统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审美的结晶,更是中华儿女血脉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具有极大的传承价值和弘扬意义。小学音乐教师要从根本上认识并努力践行这一认知,对以京剧为代表的民族艺术文化投入更多精力,围绕落实分层教学理念、完善课内教学资源开发、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体现京剧艺术的精神价值、开展家校合作以及对渗透教育模式的应用等策略推进“京剧入课堂”工作的深度开展,引导学生感受京剧魅力、掌握京剧的基本表演知识、了解京剧的文化内涵和发展历史,树立对京剧和其他国粹艺术的热爱之情,为学生今后进一步的音乐和艺术素养提升以及传统文化的振兴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心畅.古韵新声——新京剧在小學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音乐时空,2015(07):181-182.

[2]吉星颖.古韵新声——浅谈新京剧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17(16):159.

[3]丁霞.小学音乐课堂中新京剧的实践探讨[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01):95.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