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数字小公民”素养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2-07-25 03:35陈锋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2年6期
关键词:双减信息技术

陈锋

摘要: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能够维持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让学生更加自觉地利用计算机获取自己想要的信息,而“双减”政策的提出,让“提质增效”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方向。因此,教师也要挖掘教材的德育元素,促进教育环节的优化,从而逐步做好“数字小公民”素养教育。

关键词:“双减”;公民素养;信息技术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已经普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机会也逐渐增多。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计算机时,有些学生会呈现出不道德的行为,影响网络生态环境。而“双减”政策的提出,让“减负、提质、增效”成为当前教师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在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教师也不能将目光完全聚焦在基础信息技术知识的渗透上,更要关注学生品德素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有意识地基于信息技术知识的讲解,引导学生成为合格的“数字小公民”,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

1   挖掘教材内容,落实素养培养

教材是教师展开教育活动的参照物。然而,尽管“双减”政策的提出时间较短,但是“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已经与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深度整合,在进行教材的编写时,编纂者也会有意识地在教材中添加德育元素,期望学生在学习教材上的基础信息技术知识时,也可以吸收其中的德育养分,促进高尚品格素养的发展。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开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育活动时,教师也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并做好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的安排,从而在有效渗透教材内容的过程中提升教育实效,促使学生逐步成长为文明的“数字小公民”。

1.1细化教学目标,指明素养培养方向

教学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到“指南针”的作用。一般来说,教师会基于教学目标的要求,进行教学活动的细化安排,并在逐一实施,推动教学目标的落实,让学生获得理想的成长、进步。在“双减”政策中更加强调“提质增效”,倡导教师在短时间内收获优质的教学效果。因此,为了切实做好“数字小公民”素养教育,提升教育实效,教师有必要在教学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学生良好上网习惯的要求,以便在以教学目标为指引展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助力学生品德素养的发展。

比如,在“使用云盘储存”这节课中,教师便可以基于教学目标的细化设计,明确德育的方向,逐步落实“数字小公民”素养教育。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教师能够明确“使用云盘储存文件”“使用云盘进行计算机资源的共享”等是需要学生掌握的重点知识。围绕上述内容,教师为学生设定如下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会云盘注册、登录的基本方法;学会将本地文件、文件夹上传至云盘的方法;掌握管理云盘文件的技巧;学会应用云盘进行文件共享。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实践、合作探究等方式,强化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基于资源共享的过程,掌握应用云盘分享文件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基于云盘的应用体验,赞叹科技的发展,激活参与科技建设的热情;通过保存、分享文件的过程,逐步形成网络规范行为,主动杜绝盗版资源。随后,教师以上述目标为导向,精准安排云盘登录、资源共享等活动,从而有序展开操作,真正落实目标要求,促进学生云盘储存能力、资源分享能力、规范应用计算机意识的发展。

教师意识到教学目标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价值,主动基于教材上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德育元素为学生精准设定教学目标,不仅能引领整个教育活动的方向,还能做好“数字小公民”素养教育,引导学生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形成高尚情操。

1.2基于教学内容,做好文明素养渗透

计算机的进一步开发,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捷,许多人都习惯应用计算机完成工作,提升工作效率。对于小学生来说也是如此,简单、易操作的计算机已经成为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但是,在日常操作计算机时,存在行为不规范、言语不文明的现象,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安排了特定的德育内容,做好这些内容的教学,不仅能助力学生文明素养的养成,让学生成为网络生态环境中的合格公民,也可以有效践行“双减”政策的要求,提升教学质量。所以,在以教材为素材,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教师也要借助教材内容,做好文明素养的渗透。

例如,在“网络文明小公民”这节课中,教师便可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做好对学生的德育指导,逐步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先使用幻灯片为学生演示计算机中毒、杀毒的全过程,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进入本节课,争做网络文明小公民。随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什么是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病毒是否一致?”等问题,促使学生基于分析问题的过程,逐步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概念。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熊猫烧香”“木马病毒”等常见的电脑病毒,促使学生基于实例分析逐步总结出各种病毒的特点。在学生认识了电脑病毒并学习了几种杀毒软件后,教师为学生设计“如何防止病毒进入电脑?”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便学生在解答上述问题时能够自觉安全地使用计算机,不随意浏览不良网页、下载不良信息。

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为学生进行教育指导,能够将教材上的德育元素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信息技术知识的同时,有效强化文明素养,真正成长为高素质人才。

2   把握教育环节,促进素养培养

在“双减”政策提出后,教师要意识到教育活动是实现教育价值的重要渠道,只有活动安排得合理、科学,才能够推动高品质课堂的生成,真正彰显“双减”政策的魅力。因此,在进行“数字小公民”素养教育时,教师应当做好教育活动安排,体现教育环节的魅力,從而落实“双减”政策下“数字小公民”素养的培育。

2.1结合生活设问,引发学生文明思考

在课堂上展开“数字小公民”素养教育的目的,不单单是增强学生对文明网络行为的认识,也是为了让学生在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觉文明地应用计算机。但是,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上,许多教师专注高尚情操、良好习惯的理论教学,致使学生的思维只停留在理论层面,难以将学习到的内容与现实生活进行整合,而这一做法与“双减”政策中倡导的“提质增效”是背道而驰的。因此,在指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教师便可以基于现实生活情境为学生设问,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反馈。

以“遨游网络世界”这节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元素为学生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便学生在未来的生活中可以更加文明地应用网络。在课堂上,教师先指导学生学习“导航”的作用,引导学生掌握使用“导航网站”和“导航栏”浏览信息的方法。当学生能够应用网站导航栏查找目标信息后,教师为学生设计“网络世界中拥有丰富多彩的信息,小明在学习了本节课后,直接使用网络搜索习题的答案,省去了自己做题的过程,你认为小明这种做法对吗?”“小红觉得网络有非常高的使用价值,因此一天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网络中,她的做法是否正确?”等问题,促使学生在分析生活化问题的过程中,做好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的整合。这样,在未来使用网络检索信息时,学生也能自觉形成文明习惯,不过度沉迷了网络世界。

教师为学生提出生活化的问题,引导学生基于已有的信息技术素养进行思考,能够促进现实生活与教学内容的结合,强化学生的生活化学习意识,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践行文明的网络行为。

2.2展开情景模拟,强化学生文明素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当教师简单地采取口述的方式指导学生学习文明应用网络的内容后,并不能体现教育的高效性,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网络文明习惯。对此,教师可以根据现实需求,为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表现,从而针对学生的实况,进行专业指导,以便学生逐步成长为“数字小公民”。

例如,在“玩转微信交流”这节课中,教师便可以通过情景模拟查看学生公民素养的养成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學生学习使用微信与朋友互发文字、图片的方法,带领学生通过“扫一扫”“添加朋友”等功能进行好友添加。在学生完成注册、登录等活动后,教师再为学生拟定如下情境:芳芳近期要过生日,和你的小伙伴一起使用微信进行交流,讨论生日会的细节吧!让学生使用微信展开讨论活动。在学生应用微信进行交流时,教师也要密切观察学生的交流实况,检测学生是否存在违背网络道德准则的行为,从而及时为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规范自己的网络用语。

教师为学生拟定实践情境,再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能够基于学生的实际表现情况对学生进行精准指导,从而让学生在不断改进自身的网络行为中,逐步形成文明言行。

3   创新教育方法,助力素养培养

受到传统教育习惯的影响,许多教师只采取单一、枯燥的手段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致使学生吸收德育养分的积极性不高,学习的动力也不足。而“双减”政策的提出,为教师展开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方向,在进行“数字小公民”素养教育时,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创新教学方法,从而在带给学生新的学习体验中,助力学生文明素养的养成。

3.1师生共同成长,实现协同进步

良好的行为习惯应当是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而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一般来说,学生会无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行为,塑造自身的一言一行。所以,为了促进“数字小公民”素养教育,在指导学生上机操作时,教师也要自觉遵守机房的道德准则,爱护机房的机器设备,以便学生在模仿教师的言谈举止中也可以养成良好的上机习惯。这样,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中获得进步,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比如,在日常组织学生上机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进行良好的示范,让学生有意识地爱护机器,并将保护机器、保持上机环境整洁当作自己的责任。具体来说,首先,在刚进入机房时,教师要先穿好鞋套,促使学生在进入机房时也自觉穿好鞋套。其次,教师不在机房吃零食、喝饮料、乱扔垃圾,主动保持机房环境的整洁,学生也要避免将零食、饮料带到机房,影响机房的环境卫生。最后,在实际操作计算机时,教师也要做好文件的分类、规范自己的操作步骤。在用完计算机后,教师应当正确关闭计算机,并收好鼠标、键盘、板凳等,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也模仿教师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教师从自身做起,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能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师的熏陶,有意识地模仿教师的行为,逐步约束自身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上机操作习惯。

3.2开展辩论活动,引发学生深思

辩论赛是指一种围绕辩论话题而展开的知识竞赛。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快速调动自身的思维,准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而小学生都具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表达欲望,因此,当教师设定具有竞赛色彩的辩论赛时,学生也会自觉参与辩论活动,引发自己的深度思考。所以,在开展“数字小公民”素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围绕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定相关辩题,组织学生自选角度进行辩论,使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对文明应用网络有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下载和播放音视频文件”这节课中,为了引发学生的深思,让学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音视频文件的下载、播放,教师便可以为学生创建辩论赛,激发学生争辩的欲望。在引导学生学习了下载、播放音视频文件的基本方法后,教师向学生提出:“从多元化的网络渠道进行音视频的下载、播放,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但是,随着网络资源上传、下载的过程变得更加便捷,许多还在电影院上映的电影已经在网络中流传。面对这样的现象,有的人认为‘电影拍出来,就是给人们看的,在哪里看都是看,我们在网络上找到资源,便可以先睹为快,还能省钱’,而有的人认为‘应该到电影院看电影,或者等电影下映后,在正规渠道观看’,你有怎样的看法?”,让学生基于自身的信息素养、品德素养,提出自己的看法。当学生拥有了自己的想法后,教师为学生搭建辩论赛的平台,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以便学生在激烈争辩中强化版权意识,逐步形成不看盗版电影的自觉性。

组织辩论赛,能够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换意见的过程中明辨是非,认识到正确的行为,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提出,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水平,因此,在现阶段组织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时,教师也要在关注基础信息技术知识教育水平之余,将“数字小公民”素养教育放在关键位置,从而逐步打造高品质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王怀忠.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新课程,2021(51):48.

[2]孙晓辰.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1(24):54-55.

[3]欧阳云丽.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1(12):128.

猜你喜欢
双减信息技术
浙江天正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以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美术理解与表现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巧学信息技术课程
浅谈初中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教改实践
“双减”重构义务教育格局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