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研究

2022-07-25 03:35冯雅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2年3期
关键词:初中音乐渗透德育

冯雅

摘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教育任务,也是学科教育的开端。音乐教学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有助于陶冶学生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在音乐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备受音乐教师关注的课题。本文从提升自身素养、优化课堂教学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音乐;德育;渗透;策略

音乐能培养人的道德品质。音乐是初中课程的重要组成科目,在音乐教学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教育,是备受广大音乐教师关注的话题。在此,笔者结合具体实践做如下几方面研究。

1    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渗透的原则

新课改背景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需要结合先进的教育理念,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

1.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今的初中学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潮的影响,有些学生心目中的偶像是某某娱乐明星、网红,而不是劳模、英雄人物、杰出科学家。这就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德育教育目标去引领学生,紧紧围绕学生的德育需求开展教学。新课改背景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在初中音乐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目前存在的问题、成长环境、生活体验、思想情感等设计教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发挥、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时间,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使德育教育取得润物无声的效果。

1.2创新教学方法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被淘汰于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与时俱进地创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要认识到音乐教育和德育教育是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的。将两者进行合理的融合,确保教学活动具有创新性、趣味性,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比如,教师可以充分应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功能开展教学,结合学生喜欢角色表演的特点创新教学方法。

1.3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在音乐基础、认知和情感体验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初中音乐学习中也会有不同表现。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教育需求,及时调整教学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受到德育教育。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类,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促使生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协作,成为提升学习效果的助推器,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以平等的身份,做出合理的引导与规范。

2    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策略

2.1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奠定德育渗透基础

2.1.1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初中音乐学科的教学内容也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也给德育教育的渗透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因此,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初中音乐教师要增强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丰富知识储备。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融合其他学科的教学资源,从而有效完成音乐教学任务。同时,也使学生被教师渊博的知识、儒雅的形象所折服。亲其师则信其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增强德育教育效果;其次,初中音乐教师要学好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新时代的初中音乐教师应肩负起教书育人的光榮使命,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师生观,掌握初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高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最后,教师要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要努力学习,努力提升创造力,不断推出创新性、高效化的教学策略。

2.1.2提升教师道德素养

首先,为人师表,要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最根本的任务。育人先正己,教师首先要做到规范自己的言行,除了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更要用精神力量去鼓舞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领航人。

其次,教师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学习能使人不断进步与发展。当今时代,只有具备学习能力的人,才会有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作为教师,不但要保持这种学习进取的状态,更要有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意识,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学会”转变为“会学”。

最后,教师要努力做一个有现代教育思想的素质教育带头人。在教学中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升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把学生培养成“四有新人”打下坚实基础。

2.2结合德育教育目标,优化音乐课堂教学

2.2.1根据教学内容切入德育教育

2.2.1.1结合音乐教学确定德育教育主题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结合德育教育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提炼、加工、整合,深入挖掘其中的德育素材。比如,在初中音乐教材中的一些歌曲就是教师开展德育教学的素材,这些素材不像思想品德课文中的德育元素那么明确、直接,需要教师细心解读其内容,了解歌曲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中提炼爱国情感或者民族自豪感等素材。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还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感受歌曲的氛围,获得真善美的陶冶,提升道德水平。

各种传统节日、纪念日、法定节假日等与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也为我们音乐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大量素材。比如,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节日的来历、内容、意义,组织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歌咏活动,让学生感悟母亲的平凡与伟大,学会感恩母亲。演唱的形式可以独唱、二重唱、小合唱等,让《母亲》《烛光里的妈妈》《天之大》《妈妈的吻》《鲁冰花》等经典歌曲回荡在校园,歌颂大海一般的母爱。

2.2.1.2找出音乐教学与道德教育的结合点

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深入解读教学内容,同时找出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这是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结合初中学生的音乐能力、生活体验、理解能力等因素,可以有效应用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以无痕式的教育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使教学显得自然不刻意,学生容易接受。这就需要初中音乐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广泛搜集相关的德育素材,满足教学活动开展中对各类德育素材的需求。

2.2.1.3创设德育情境

德育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根据音乐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创设富有感情色彩的情境,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德育情境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启智润心,完成德育教学目标。

创设德育情境的方式很多,需要教师结合歌曲的内容进行合理选择。比如在教学歌曲《爱我中华》时,教师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播放一段“春节晚会民族歌舞”片段,然后请同学们来抢答:“刚才的画面中,你看到了哪些少数民族?”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了总结归纳后播放背景音乐,并说道:“我们伟大的祖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灿烂悠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民俗特色,你都了解哪些呢?”教师的讲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也为接下来的歌曲学习奠定基础。

再如,在教学《让世界充满爱》这首歌曲时,教师先给学生播放了“关爱弱势群体活动”的视频。并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这个视频,你认为它的情感主题是什么?”学生纷纷发言,教师对学生的发言做出总结归纳:这个视频主要表现了关于爱的情感主题,只要人人献出一点儿爱,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爱的歌曲吧。这样的情境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进一步懂得了爱,唤醒了爱每一个人、爱这个世界的情愫。

2.2.2创新教学手段

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音乐教学手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学手段进行合理创新,以期提升教学有效性,为德育教育的落实起到推动作用。目前,初中音乐教学中使用的主要教学手段有信息技术辅助手段、表演、游戏、比赛、情境创设、户外活动等。

2.2.2.1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多媒体的运用越来越普遍且能够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并将其渗透至德育教育的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遵循切合、生动的设计理念。切合就是应用适合多媒体的资源开展教学,既结合教学内容,又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认知特点,在音乐与德育之间找到有效的切入点,使音乐学习和德育教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生动也可理解为直观性。多媒体直观的表现形式,为音乐课堂教学增添了新鲜感,也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学生会产生较强的现场感、真实感,让音乐之美得到充分展现,使之如温暖的阳光一般抚慰学生的心灵。

2.2.2.2游戏、竞赛形式

初中学生正处在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的年龄段,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创新教学手段,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比如,在教学《摇篮曲》这首歌曲时,教师设计了“机体表演,激发情感”的环节,要求学生分小组进行舞蹈配合练习,要求各个小组要充分发挥团结协作与创新的精神,创编出有特色而又表现歌曲意境的舞蹈。随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比赛,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表演,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教师对学生的表演做出评价,然后提出问题:大家想一想,哪些事物可以比喻成摇篮呢?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幸福的婴儿;花园是摇篮,摇着美丽的花朵;大海是摇篮,摇着自由的鱼儿;蓝天是摇篮,摇着灿烂的星星;祖国是摇篮,摇着我们每一位同学在祖国母亲的怀抱健康成长……

对于一些讲故事、猜谜语等形式的应用,教师可在课前预习环节给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查阅资料完成作业。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给学生预留时间,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分享知识,这样的学习活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同时也提升了学习质量。

2.2.2.3开展生活化教学

社会实践是初中德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将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从生活中挖掘德育教育素材。比如,《给未来一片绿色》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校园的绿化带,去观察绿树蓝天、花花草草,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一起讨论环境污染的问题,探究爱护环境、爱护地球、美化环境的重要意义。这些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对学生学唱歌曲和体验歌曲情感起到了催化作用。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教师还给学生播放了摇滚歌星迈克尔·杰克逊演唱的《拯救地球》,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2.2.2.4成立课外学习小组

课外音乐活动是音乐教学的延续,有助于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陶冶学生美好的心灵,提升道德素养。

比如,教师结合学生的兴趣成立“音乐兴趣小组”,在业余时间带领他们去听演唱会、观赏舞蹈节目等。如教师可以带学生去山水清幽的大自然中,欣赏《春江花月夜》中的“风回曲水”一节,在大自然与音乐的交融之中,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悟乐曲的内涵与美妙,从音乐之美中汲取精神的养料,提升教学有效性。

再如,把全班学生组成一个合唱队,教师分配声部,让大家合作演唱。排练中,可能会有同学对自己所在的声部或者所站的位置感到不满意,结果影响了整体表演的效果。此时教师就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为班集体共同的目标拧成一股绳,一起努力,才能把一首歌唱好。这样的合作形式使全班同学都感受到集体力量的强大,通过合唱培养了热爱集体、以班集体为荣的责任感。

2.2.2.5参与志愿服务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价值观念的改变,如今的初中学生得到了更多物质的满足,与此同时,也养成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观念,甚至有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结合这一问题,初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歌曲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结合起来,渗透德育教育。比如,在“同属一个世界”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的爱,让学生理解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也是彼此爱心的表达,是体现人类共同体的一种方式。我们要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能力,从而为社会、为国家献出自己的爱!

此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去养老院、公益募捐现场等场所演唱歌曲,弹奏音乐。通过这些方式,学生真实地感受奉献社会、服务别人所带来的幸福感。

《禮记·乐记》中记载:“乐者,天地之和也。” 乐是天地间的美妙声音,是道德的彰显。在素质教育背景下,立德树人依然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广大教师所共同面对的课题。初中音乐教师要以大胆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将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有效结合起来,使立德树人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尚旭霞.初中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0(20):29-30.

[2]李娥.初中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方式解读[J].中华少年,2018(29):123.

猜你喜欢
初中音乐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试论师生互动教学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