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灰色模型的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实证研究

2022-07-25 14:23何琳马琳雅
河南教育·高教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河南省

何琳 马琳雅

摘 要: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对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研究运用灰色模型对高等教育规模与河南省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数量进行短期预测及比对分析,发现河南省高等教育存在区域分布不均衡、人才结构与教育资源配置的对接度不高、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适切性不强等问题,并针对河南省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应用型人才供需矛盾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归纳出基于学生和学校、学校和企业的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999年教育部出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其中提到要逐步扩大高校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大众化、规模化的办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才需求的数量压力,但教育规模宏大与教育力量薄弱的矛盾日渐突出。面对这种短时间规模扩张导致的资源短缺,2008年国家又出台政策要逐步控制扩招比例,但基于我国人口基数大的现状,单纯通过压缩招生规模并不能真正办好高等教育。要想解决资源短缺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以专业建设为人才培养提供平台和载体,把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从外延式发展逐步转变为内涵式的质量提升,就顯得至关重要。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规模与河南区域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预测

(一)河南省高等教育规模分析预测

由于目前国内政治、经济条件都很稳定,课题组采用灰色模型对河南省高等教育规模进行短期预测。预测结果的可能性计算以及有效性检验可以通过R2=1-[][^] 进行判断,R2越接近1,说明拟合效果越好。通过计算可得本次的R2=0.8589,属于基本满意。

通过预测数据与实际数据对比分析可知,2010—2021年是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春天,前5年快速发展,最近5年发展趋于稳定。在国家政策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大背景下,未来河南省高等教育规模将整体趋于平稳。

(二)河南区域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预测

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数量关系到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就是河南区域劳动力市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情况。制定人才培养中长期规划,人才需求预测工作必不可少,也是每年度的基础性工作。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变化,社会对高技能人才需求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只有通过每年数据的滚动更新才可能做到准确预测。河南省地处中原地区,在国内属于制造业强省,虽是人口大省但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技术型或研发型人才严重不足,打破缺乏高技能人才的瓶颈,培养更多掌握最新科技要素的高技能人才已势在必行。河南省实施职教攻坚计划以来,2014年度职业教育投入预算金额为100.6亿元,到2018年度提升至173.9亿元,对比2014年度与2018年度生均拨款数据可以发现,中等职业学校生均拨款水平由不足6000元增长到9300元,高职院校生均拨款水平由不足6000元增长到1.2万元。随着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步伐加快,以郑州为中心打造的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叫响全国。河南省高等职业教育坚持打造品牌学校,坚持加强专业建设,坚持配合区域产业布局。

区域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急剧扩张,要求对人才队伍进行合理的预测规划,以满足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灰色模型具有传统数学模型无法比拟的优势,可以对河南区域劳动力市场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进行短期预测。具体方法如下。

1.灰色预测模型。

第一步,对比检验模型的可行性判断。

第二步,对数据作变换处理。

前面两步主要是对数据做可行性检验以及预处理。

第三步,选取合适的GM(1,1)模型对发展系数a和灰作用量b进行辨识。具体步骤如下:

(1)对原始时序数据作一阶累加生成;

(2)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的白化微分方程;

(3)求模型中的参数a和b;

(4)根据发展系数a来确定模型是适合做长期、中长期还是短期预测;

(5)建立预测公式;

(6)模型精度检验。

2.灰色新陈代谢预测模型。

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受到多重外部因素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旧的数据信息无法准确地预测,课题组采用新陈代谢模型,不断去掉最早年份的数据,增加最新预测的数据,通过数据的更新不断修正模型,以达到最优的预测效果。

3.模型的统计检验及精度评估。

事前检验主要是对原始序列进行适应性检验,事中检验主要是对已经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价、修正,事后检验主要是对模型进行外推性检验。

(1)事前检验:通过判断σ(k)=[e][],[e][]是否成立来对原始序列进行适应性检验;

(2)事中检验:课题组选择后验差检验,通过均方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来判断模型的预测等级,均方差比值C越小,小误差概率P越大,模型的预测精度就越高。例如,均方差比值为0.65<C<0.8,小误差概率为0.6<P<0.7,模型的预测精度较低,等级为不合格;均方差比值为0<P<0.35,小误差概率为0.95<P<1,模型的预测精度最高,等级为优秀。

4.人才需求预测数据提取。

目前,在学术研究中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划分界定仍存在争议,并没有达成共识。在现有研究中存在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划分标准是把高技能人才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三类人员,主要划分标准是根据高技能人才获得的资格证书或者相应职级证书,如高级工资格证、技师资格证、高级技师资格证等;第二种划分标准是根据我国国家职业资格系列中的二级(技师)和一级(高级技师)等级进行划分,这种划分方法较符合国际上对高技能人才的划分标准。课题组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在做统计预测涉及高技能人才时,均采用第二种标准进行统计。从中国人力资源信息网获得的统计数据可知,2010年度河南区域对高技能人才的总需求量为160.2万人,2015年度河南区域对高技能人才的总需求量提升至165.2万人,2019年度该数据继续呈现上升趋势,总需求量突破170.2万人。可见,2010—2019年度河南区域对于高技能人才总需求量呈现逐年增加的势态,约提升了6.24%。

以2010—2019年度河南省高技能人才数量、河南区域GDP、劳动生产率情况、从业人员数量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各自的环比增长率的算术平均数为基数,对2020—2022年河南区域短期内劳动力市场高技能人才需求数量进行预测。根据预测数据可知,河南区域对高技能人才需求量大,数量稳定在每年度170万人以上,其中,2020年度河南区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为171.36万人,2021年度河南区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为172.62万人,2022年度河南区域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量为173.39万人。

二、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

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区域性差异不仅影响教育公平的实现,也制约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国家为提升整体经济实力,相继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济政策。由于市场机制运行过程中自身的规律,不可避免地拉大了区域、城乡和东西部的贫富差距,与之相伴而生的教育资源数量和质量也出现了巨大反差,经济发达地区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上显露出天然的优势,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在短时间内难以得到快速提升。

(二)高等教育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对接度不强

平衡教育资源结构依然是推進教育公平的有效途径。目前,高校办学类型和定位分为学术研究型和应用型,这两类高校在资源供给方面都存在与需求不相适应的情况。高等教育供需失衡主要在结构和数量的配比上,不同的产业格局需要不同类型的专业人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以及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河南省第一产业中种植业、农业、林业等在促进经济增长方面成绩显著。河南作为人口大省、农业大省,涉农专业中农产品质量检测等专业的高技能人才相对匮乏。

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的实施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的逐步推进,河南省对外开放的步伐全面加快。河南省坚持构筑高层次产业结构的战略规划,不断壮大电子通信、汽车制造,努力发展医药、新材料,全力抓好金融、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高校适时调整专业结构,顺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满足河南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是高等教育实现其经济功能的关键。

(三)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适切性不高

河南省高等教育专业大类中,布点相对集中。财经类、电子信息类、制造类和文化教育类专业开设率在90%以上,艺术传媒类专业紧随其后。具体而言,电子商务类等专业高技能人才供给过于集中,甚至超过市场需求。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这必将导致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供求关系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严重影响专业建设的特色和发展空间。高校要把市场作为需求方,注重建立产学融合的高等教育体系,从政策上理解、从专业设置上配合、从人才管理上结合,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发展与市场需求匹配。高等教育发展与产业发展的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以市场为导向培养人才,避免出现“高等教育一条线,产业需求一条线”的尴尬局面。

三、优化河南省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建议

(一)加强资源供给形式和模式的多元化,健全协同发展机制

突破人才供需不均衡的瓶颈,不仅需要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快教育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从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盘活网络优质教育资源两方面发力,也需要各级各类高校修炼内功,从专业结构调整上下功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关键在于强调其公益性的特点,而公益性的保障是无法借助市场调节机制实现的,只有通过政府介入,借助政策、资金等杠杆的调节作用积极推动。共享优质课程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正在加速推进。一场由教育新供给引发的学习革命悄然而至,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现状将被技术变革扭转,跨时空获取教育资源的梦想触手可及。

(二)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在人均教育资源不足和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前提下必须把有限的“钢”用在“刀刃上”,通过开展基于国家计划指导和市场机制干预下的资源配置模式研究,找到切合经济发展方向、贴近市场需要的资源配置模式,从根本上缓解资源总量不足、短期无法大幅提升和有效改进的局面,指导河南省高等教育健康发展。

教育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教育经济学理论研究的对象。一是教育通过提升劳动力质量影响社会生产力与经济增长。二是大学知识创新与技术进步会带来经济增长效应。劳动力具备的社会生产能力会随着人力资本积累量的增多而增大。劳动力的素质越高,就越有利于科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我们应该不断强化供给侧质量、引领需求潜力释放、创造需求的强劲动力以调整和弥补需求侧不足。高校通过培养各类高层次人才和提供有价值的科研成果来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而这些都依托于学科和专业建设。要想提升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就必须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加强学科和专业建设。“培育”一批、“保护”一批、“放活”一批的“市场+计划”的运行模式,让河南省高校依靠自身能力主动适应市场,在竞争中求发展,减少资源浪费,减轻供需矛盾。

(三)增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培养高质量技能人才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从实施高等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到建立高等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推进常态化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以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措施,大多停留在高等院校的基础建设、教学管理等层面,很少能够真正深入到教育质量生成的最终主体——学生层面。在高等院校生源质量持续下降的现实环境下,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仅靠现有措施显然还不够。高等教育工作者必须正视现实、创新思路、另辟蹊径,培养符合未来经济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廷洲,杨文杰,李婉颖.长江经济带高等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21(2).

[2]袁晶,张珏.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需求、障碍与机制突破[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3]钟秉林.关于大学“去行政化”几个重要问题的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4]潘兴侠,徐媛媛,赵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区域差异、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J].教育学术月刊,2020(11).

[5]蒋玉成,刘思源,洪玉管.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视角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效率地区差距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21(2).

[6]钟秉林.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 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4(1).

责编:应 图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河南省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河南省树人教育交流中心
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大数据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研究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