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域下传统文化传播路径创新研究

2022-07-25 02:53巩霜
今传媒 2022年3期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统文化

巩霜

摘 要:河南卫视播出的节日晚会类文化节目成功“出圈”,为大众呈现出一场传统文化与现代数字技术完美融合的视觉盛宴,让传统文化通过年轻化、时尚化的话语形式讲好了中国故事,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本文对河南卫视以传统文化为核心打造出的节日晚会类文化节目进行研究,希望能为传统文化复兴提供借鉴,为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转型提供参考,推动传统文化火爆“出圈”。

关键词:媒体融合;传统文化;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3-0025-04

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在春节晚会上推出节目《唐宫夜宴》,通过对现存史料进行研究,从服饰、妆容、乐器、场景等多方面再现了唐朝乐师进宫奏乐的场景,描绘出中国历史上古代社会富丽堂皇的宫廷乐舞生活,节目播出后受到大众的热烈追捧。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进行融合的新型表演形式,为传统文化复兴及传播提供了新思路。该节目通过对河南当地唐代文化的深度挖掘,推出了以现存唐佣为原型的角色“唐宫小妹”,并在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大型文化节目中继续沿用这一角色。比如,端午节当天推出的《唐宫夜宴》前宣传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这一节目,分别以“唐宫四小妹”的视角,讲述了四段平行交错的神奇故事,每段故事背后都体现着独具特色的大唐文化。节目以乐、舞以及网剧漫画的创新形式,让四位“唐宫在逃小妹”带领观众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河南卫视推出的晚会类文化节目,对本土历史文化进行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数字科技进行融合,在内容、技术等方面进行创新化表达,让传统文化以新奇、年轻化的语态形式融入受众,并通过身份构建、科技加持、多渠道社交媒体平台推广,使河南卫视的文化节目迅速吸引了大众。河南卫视的节日晚会系列文化节目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出圈”,打破了地方卫视固有的节目形式,让传统文化一改以往单调、严肃的形象,以传统文化为节目核心构建叙事策略,趣味性、年轻化的表达形式受到观众的欢迎。这种新型的表达模式使得主流媒体成功打破圈层壁垒[1],在年轻群体中构建出新的话语表达方式,使得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的文化节目能够以符合现代需求和认可的形式,实现国内外多层级文化传播。

一、传统与现代文化融合

河南卫视自在2021年春节晚会上推出节日晚会类文化节目以来,每次节目播出都能成功获取大量流量,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拥有上万的点击量、转载量。此外,河南卫视官方媒体在节目播出后,及时对节目进行剪辑,并通过社交平台发布出去,能够迅速得到受众反馈。全媒体时代下传统文化借助新技术、新应用,打破传统文化固有的传播模式,通过媒体融合提供的各种有力条件将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从而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新性传播。

(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表达

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霍尔模式”在传播过程中是一个编码、解码的系统,即从意义到符合,再从符合到意义的二次转换,是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二次编码”,在此过程中,将一般观众所能获取到的信息,转变为跨越圈层、不同国家之间所能接受到的信息内容。河南卫视在设计文化节目时,通过对河南现有的文化内容进行解码,将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加以保留,以内容重构的方式对传统文化进行再次编码。《唐宫夜宴》中通过对河南博物院现存的唐俑进行人设构建,以“穿越”的现代化方式来展示大唐宫廷乐宴。宫廷背景严格按照唐代的规模进行构建,服饰、妆容等方面也都尽量还原历史,通过数字技术将书画中描写的“大唐风采”展示出来,配合现代化的叙事风格和人物行为,使得大众印象中严肃的宫廷人物变得更接地气。这些“唐宫小妹”入宫殿前还在谈笑,一入宫殿立刻转变成严肃的“打工”人模样,甚至在网络上被众多网友们调侃为“唐宫女子上班图鉴”。人物刻画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唐俑,让传统文化中承载的历史符号“活起来”,满屏的“唐元素”彰显了河南的文化特色,加深了观众对于“唐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以一种崭新的形式吸引着年轻人。元宵节时,河南卫视借用著名的《清明上河图》,通过一群“唐宫小妹”穿越画中,以舞蹈的形式打卡河南的各种文化地标,展示出河南当地的文化特色,让大众感受到了浓厚的“唐文化”氛围。整场晚会以“唐宫小妹”为衔接点,以河南博物院为舞台,串联起各个古都风韵,进行多场景的切换,进一步拉近了受众与历史文化间的距离,充分展现出古都历史文化的厚重。

河南卫视的节目中运用了大量的“5G+AR/VR”以及“裸眼3D”技术,传统文化联合现代数字科技实现电子情境与传统情境融合而成的全新情境[2]。多场景下的故事化叙事,现实与虚拟空间的交互既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又增强了观众的体验感,为观众呈现出一幅精美绝伦的视听盛宴。《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中,导演通过“漫画+网剧”的联合形式,以四位主人公的视角带领观众去观看河南的特色端午节,在节目中,主人公故事的切换过程采用漫画的形式进行转场,运镜新颖且能够快速交代剧情,为正片留足了时间。《千秋绝艳图》结合诗仙李白的诗句引出绝美的《丽人行》,舞者婉约飘逸的舞蹈还原了盛唐之美,这出舞蹈从洛阳武皇登基的应天门一直舞到郑州,伴随着舞蹈演员的舞姿实现景点间的切换,并通过后期处理,实现现实场景与虚拟场景的交互融合,增强了观众的现实体验感,让观众仿佛重回“梦幻大唐”。在现代技术的加持下,传统文化带给大众的体验更加真实、更加深刻。可以说,数字技术为传统文化“复兴”开辟了新路径,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的融合打造出古今共存、平等对话的新现象,新技术也让传统事物拥有更加年轻化的表达。

(二)多平台联动,提升传播效力

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主流媒体借助互动性强、流动性较大的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更加迅速地传递信息,使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实现跨平台的信息流动,从而提升官方舆论场的信息传播效力。河南卫视在《端午奇妙游》节目播出之前,采取线上征稿的形式号召诸多网友为之前《唐宫夜宴》和元宵晚会中多次出现的四位“唐宫小妹”取名,并在网友紧张刺激的投票之下終于确定了端午节四位主人公的姓名为:唐小玉、唐小彩、唐小可、唐小竹,为节目进行了预热,引起诸多网友的期待。官方媒体通过B站、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渠道,向外界招聘这四位“唐宫小妹”的扮演者,鼓励大众积极参与河南卫视文化节目建设,通过线上投票、招聘的方式增强了大众与卫视平台的互动感,在准确向大众传递节目信息的同时,让主流媒体以一种平易近人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平台作为基础设施对传统文化“出圈”有着重要的作用,尼克·斯尔尼塞克认为:平台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群体能够进行互动,它们把自己定位为将不同用户聚集在一起的中介。平台为主流媒体提供了展示空间,通过与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之间的合作,主流媒体能够将生产出的内容传递到不同平台上,从而获得更高的关注度。主流媒体通过多个平台将内容传递给大众,实现了平台之间的“破壁”,能够迅速引起大众的热烈讨论。河南卫视的《端午奇妙游》节目播出之后,微博用户及知名博主对原版内容进行多次转载,形成多级传播模式,获得了大量的点击量,并迅速登上热搜榜的第一名;同时,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35亿,两天之内19次登上热搜,形成了现象级的热门话题。其后,抖音、今日头条、B站的用户又将节目中的精彩内容进行二次创作并发布出来,促使《端午奇妙游》节目在短期之内迅速吸引了大量受众,成功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出圈”。多平台之间联动解决了地方卫视自身的局限性问题,再加上河南卫视鼓励大众进行创作,借助全媒体、多平台联动的形式进行传播,提升了节目的传播效力及影响力,也吸引了一大波粉丝。通过这种多平台之间的联动形式,增强大众与卫视平台之间的互动感,提升了大众的体验感、参与感,从而提高了河南卫视的知名度,成功树立起文化新形象。

二、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发展,以一种时尚化、年轻化的语态讲好中国故事,技术革新及创意化的故事叙事彰显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河南卫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舞蹈、音乐等元素结合起来,以现代化的表达形式迅速吸引了大众,成功打破圈层壁垒,实现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融合,促使传统文化火速“出圈”。

(一)讲好中国故事,彰显文化自信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线上线下内外联动的宣传格局,为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有力条件。河南卫视的系列文化节目,打破了以往大众对于传统文化固有的印象,用当下最为新颖流行的方式让传统文化“活起来”,为传统文化增添了现代元素,使传统文化成为一种“新潮流”。河南卫视在《端午奇妙游》系列节目中,深度挖掘河南当地的文化特色,通过现代数字科技5G+AR的形式为观众打造了一出视觉盛宴。由《洛神赋》改编而来的水下舞蹈《祈》,通过水下舞蹈将书中描述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的舞姿呈现出来,舞者形象借用了文殊菩萨造型,加以绸带、披帛、发神等细节装饰,为观众呈现出精美绝伦的“洛神水下飞天”舞。七夕节推出的《龙门金刚》以龙门石窟的飞天和金刚为题材进行创作,舞者的动作还原了壁画上的人物形象,并借助AR、染色、裸眼3D等数字技术将石窟与舞台完美融合,最终呈现出金刚瞠目、神女飞天的绝美画面。创作者采用新颖的创作理念,借助先进的数字技术,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大众的距离,将当代审美与传统文化巧妙地结合起来。

河南卫视从本土文化出发进行节目内容创新,通过改编传统文化故事及传说形成河南卫视独具特色的文化IP,打造出具有河南城市文化特色的品牌。媒体融合背景下,提炼地方城市的文化符号,挖掘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内涵,有助于形成鲜活的城市形象,传播城市文化特色,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端午奇妙游》节目开篇是盛大的祭祀活动,根据端午节传统,在码头、河岸进行祭祀,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龙舟祭》表演中展示了多种端午元素,表演者在激昂的音乐下“划船”,展示出一幅激烈的划龙舟场景,每时每刻都流露出阳刚之气,同时穿插着黄河奔流、风雨交错的场景,通过视觉的巧妙构思为观众带来强烈的震撼效果,以此赢得观众的认同感。节目总导演陈佳在创作过程中,以传统文化为底,搭配故事化的叙事形式,让剧情与节目完美融合,从而彰显出民族文化自信。

(二)打破圈层壁垒,创新传播路径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全新的创作意识和传播途径让传统文化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年轻化的表达,以“二次元”文化为首的青年亚文化通过社交平台建立起自己的文化圈层。传统文化的传播需要跨越圈层文化之间的隔阂,让小众文化与主流文化联合起来,形成不同圈层文化之间的多级传播效应。河南卫视推出的文化节目中既包含了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大众文化,又融合了小众文化,以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去展示传统文化的魅力。河南卫视《端午奇妙游》节目中,为了体现河南当地的文化,在第六个单元设置了节目《粽横一面》,视频中的人物、场景、情境回溯千年历史,复原古装,以年轻人喜爱的“说唱+舞蹈”的形式,搭配明快的音乐、传统古乐器及地道的河南话,将河南当地的美食文化展示了出来。《七夕奇妙游》中的节目《爱》,打破了观众对传统戏曲的固有印象,将传统越剧、豫剧、昆曲与舞蹈结合起来。故事内容选取了《牡丹亭》《梁祝》《白蛇传》三个经典戏曲片段,节目中运用AR技术真实展示演员所在的场景,转场特效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扇、桃花、蝴蝶,并通过数字技术将古代爱情诗句融于舞台背景,节目中的现实、虚拟场景交互融合,打造出一场“爱情”盛宴,让当代年轻人读懂了古代人的浪漫,增强了对传统戏剧的认识。传统文化通过这些新颖的表现形式,搭建起了古今交融的媒介情境,从而收获了更多大众的认可和喜爱。

河南卫视自《唐宫夜宴》节目火爆以来,以视频内容为核心衍生出各种表情包、手书、插画、二创视频及文创产品,河南博物院更是推出了唐宫夜宴仕女盲盒,满足“Z世代”文化圈层的需求。端午节播出的舞蹈《唐印》将传统的傀儡戏与舞蹈结合起来,巨大的蒸汽木马为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打造出当下最为流行的大唐蒸汽朋克风格,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河南卫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打造出古今互融的对话场景,运用现代年轻人喜爱的方式去展现传统文化,从而打破了圈层壁垒,也创新了传统文化传播的路径。

三、结 语

媒体融合背景下河南卫视精心打造出的文化IP系列節目,在一次次文化节目“出圈”中建立起了自己的文化品牌,运用现代化数字技术展现传统文化,是弘扬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一次成功尝试。河南卫视致力于传统文化复兴,静下心来打磨作品,从本土文化出发,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运用5G、AR、VR、裸眼3D等技术不断创新文化节目形式,为传统主流媒体如何实现转型提出了新的参考方案。如今,越来越多的主流媒体开始致力于传统文化复兴,以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节目不断增加,希望河南卫视在以后的节目中为观众带来更加饱含心意的作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 曾一果.从“圈地自萌”到“文化出圈”———社交媒介环境下“饭圈”文化的自我突破[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9):6-13.

[2] 冀爱洁.媒体融合视域下传统文化“出圈”的创新路径———以《醉成都》为例[J].出版广角,2020(17):54-56.

[3] 刘桂华.全媒体环境下传统文化传播的创新型路径研究[J].青年记者,2020(8):11-13.

[4] 张红芸.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实践经验和可行路径———以YouTube李子柒短视频为例[J].出版广角,2020(12):77-79.

[5] 张晗,李胜利.迪士尼动画改编真人电影的跨媒介改编叙事策略———以《阿拉丁》为例[J].电影新作,2019(6).

[6] 斯图亚特·霍尔.徐亮,陆兴华译.表征:文化表征与意指实践[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7] 郭建斌,苏涛.“民族”与“传播”:一种概念层面的辨析[J].新闻界,2021(9).

[责任编辑:武典]

猜你喜欢
媒体融合传统文化
“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融合发展路径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浅谈电视新闻的创新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