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老龄化传播:一种社区媒体的实践路径

2022-07-26 01:44吴斌周礼旺徐红梅
今传媒 2022年5期

吴斌 周礼旺 徐红梅

摘 要:老龄化背景下,社区媒体应积极进行老龄化传播,通过创新传播渠道、扩大媒介呈现、参与老年教育等方式融入老年群体,讲述老年人的故事,释放老龄群体所焕发的“银发力量”。从积极适应老龄化到积极参与老龄化传播,既是媒体参与、表达、融入老年群体的一种路径,更是老龄化传播的基层实践。

关键词:老龄化传播;社区传播;社区媒体

中图分类号:G20;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2)05-0020-04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结构的不断变化,老龄化作为一种社会特征渗透至社会角落,在数字化与老龄化并行的环境下,老龄化传播已成为面向2亿多人的议题。学界、业界对老龄化传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龄群体的媒介接触与使用[1]、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呈现[2]、老年群体的媒介素养[3]以及新兴媒介使用给老年群体带来的媒介赋权[4]。有学者指出,应将研究的重心从“老年传播”转向“老龄化传播”[5],把“老龄化”视作一种宏观的基础结构和持续的动态过程[6]。笔者认为,在老龄化的社会背景下,老龄化传播应当是以老龄群体为主要对象,将老龄化群体的信息传递、社会服务、老年教育、群体关怀等融于一体的传播行为。数字化时代的老年群体不仅仅是传播的接收者,更是传播的参与者,老龄群体所焕发出的“银发力量”将成为新的力量参与到信息传播中。当下,老龄化传播已从边缘走向主流,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本土特征也要求相关研究从国情出发,探索媒体参与老龄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一、社区媒体参与老龄化传播的时代之需

作为传播载体,社区媒介(communitymedia)自20世纪下半叶以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发展,但其作为一个理论概念,在不同国家和不同历史阶段却有着差异化的内涵和具体指向[7]。尽管对社区媒体的概念没有统一的定论,但是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媒体因社区而生,以报道社区、服务社区为宗旨。随着媒介融合的发展,我国社区媒体也经历了由传统到新兴的发展历程,相继出现了社区报、社区论坛网络论坛、社区公众号、社区APP等形式。笔者认为,社区传播是面向特定区域内的具有共同群体认同感的传播行为,与主流媒体全方面的报道相比,社区媒体精准化面向社区居民;从媒体职能来看,社区媒体致力于解决家门口的事,在社区服务与社区意识营造中具有重要作用。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的人口有2.6亿人;根据广州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统计局联合发布的《2020年广州老龄事业发展报告和老年人口数据手册》显示,截至2020年底,广州市户籍60岁及以上人口达179.95万,占户籍总人口的18.27%,并且在穗60岁及以上流动人口超过39万。积极面对老龄化,既是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乎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我国已形成“9073”的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9073”的养老格局,凸显了家庭和社区在养老服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在这一养老模式下,老年群体依社区而生,环社区而居,通过社区参与社会活动。社区乃城市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媒体通过传播社区信息、连接社区资源和提供社区服务,成为老年群体生活、学习、教育和社交的重要渠道。

二、社区媒体积极进行老龄化传播的创新路径

(一)推动“纸媒+新媒体”融合传播,扩大老龄群体的媒介呈现

新冠疫情以来,数字化的城市服务迫切要求老年人使用新媒介与数字手段,“数字鸿沟”虽然带来了媒介接触的不便,但也增加了老年群体的“触网”几率。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4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60岁及以上网民占比为12.2%,即全国约有1.2亿老年群体网民。笔者对广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的媒介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线上线下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问卷317份,其中男性占比24.18%,女性占比75.82%,受访对象来自广州市6个街道,10个不同的社区,其中95.9%的老年人在广州居住5年以上。调查数据显示:86.44%的老年人使用过智能手机,14.56%的老年人没有使用过智能手机;在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群体中,61.3%的老年人认为使用智能手机有困难,也即是说,老年群体“触网”容易,表达不易。

当前的老龄群体大多是纸质媒体时代的读者,对报纸有特殊的“时代记忆”,在数字化与老龄化并行的今天,不乏有老年群体通过报纸获取信息,或通过报纸进行自身媒介表达,尤其表现在自己是否能够被登上报纸。而与之相反的,也出现了大量“潮流大叔大妈”,他们熟稔数字化传播手段,积极通过数字媒体进行媒介表达,成为网络媒体的活跃用户,甚至有火遍全网的老年up主。由此观之,单一的文字传播难以适应老龄群体的阅读需求,单渠道的纸质媒体更是难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内容呈现。为了更好的适应老龄群体的阅读习惯及阅读需求,社区媒体要创新传播渠道,充分结合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扩大面向老龄群体的传播渠道,提升立体化传播效果。以笔者所在的信息时报为例,在进行老年传播的过程中,在报纸端开设“老友记”,内容涵盖健康、生活、科技等多个方面,其中,通过报道人物专访,挖掘身边的长者故事,为个人表达提供了平台。在版面设计上,注重图文结合,以适应老年群体阅读的字号大小进行排版,比如,将字号从9磅调整为10磅,行距由0.33字调整为0.6字,以满足老年群体的阅读习惯。而在新媒体渠道上,通过其新媒体融合平台“微社区e家通”,开设老年学堂视频号、公众号以及老年大学微信社群,通过视频等方式进行内容传播,深受老年人的喜爱。

作为社区媒体,一方面要积极推动纸质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傳播,另一方面要做老年群体的时代画像师,积极主动勾勒老年群体的媒介形象。老龄化群体的媒介呈现,即发挥媒体的平台功能,创新传播渠道,搭建传播平台,让老年群体在互联网的媒介呈现中从边缘逐渐走向主流,这是在新媒体环境中防止老年群体“失语”的手段。

(二)推动“教育+培训”辅助传播,深化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显示,许多国家通过兴办第三年龄大学、推动社区老年人互助学习、倡导老年人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等多种形式发展老年教育[7]。在社区养老模式逐渐深入的当下,社区老年教育成为老龄化传播中的重要平台。所谓社区教育,是以老年人和准老年人为服务对象,在社区范围内,依托社区共享资源,提供学习、交流媒介和舞台,开展的持续、多元化教育和培训活动[8]。

在《联合国老年原则》确认的“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基本原则指导下,构建了由健康、参与和保障三大支柱组成的实施积极老龄化理念的政策框架[9]。其中,参与是推动积极老龄化的重要渠道,面对老龄群体在基层社会的传播,单一渠道的宣教不仅不能及时触达,更不能获得老年群体的反馈。为此,打造培训与教育相融合的传播路径,通过社区培训,将技能培训与内容传播相融合,一方面,能够提升老年群体的社区参与;另一方面,能够切实解决老年人的生活问题,将诸如数字鸿沟等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通过社会培训的方式送到长者家门口。笔者对广州市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调查时(N=317)发现,75.39%的老年群体表示有继续学习的需求,但对继续学习的内容大多倾向于健康及养生知识、专业技能训练(如唱歌跳舞、摄影画画等)、智能手机使用等。

社区媒体参与基层老年教育与技能培训,大大提升了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度,在学习与互动的过程中,老年群体主动参与社区生活的动力不断得到激发,对社区生活的满意度也随之增强。笔者所在的信息时报,通过开设老年大学,在基层社区开办老年学堂,开设手机应用、声乐、舞蹈、摄影等课程,致力于让老年群体“老有所学,老有所乐”。例如,智能手机应用课程被一位老年长者肯定,表示“我感觉这堂课很好,正是我需要解決的问题”。学员路阿姨表示,“平时想学,宁可请教别人,也不问子女”。据路阿姨介绍,手机应用正是她目前最想学习的知识,之前想请教子女,但他们早出晚归,陪伴的时间不多,儿女也常三言两语就把她打发了[10]。

社区媒体依托其天然的优势,在老龄化传播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以社区媒体为主要力量进行社区教育的再造,既是对社区资源的融通整合,也是对老年群体社交与再教育需求的满足。通过“教育+培训”,融通了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渠道,有效帮助老年人积极参与社区生活,积极适应老龄化。

(三)推动“服务+陪伴”情感传播,助力基层治理

社区媒体的宗旨在于服务,信息时报在多年社区媒体建设中,走出了一条“政务+服务+商务”的运营道路,充分发挥了社区媒体在基层政务服务、生活服务及商务服务中的作用,目前已经成为覆盖全广州市300万用户的媒体平台,通过“党建+服务”,助力基层治理。社区媒体参与基层治理,不仅整合了社区资源,更与基层政府形成了通力合作。例如,信息时报曾开设健康小屋,联合街道共同举办了“健康小屋系列活动之健康点心课堂”,引导老年群体为社区生活建言献策,媒体也在其中获得高度信任。

长期以来,老年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常常被忽略。笔者在对广州市老年人进行调查时(N=317)发现,42.59%的老年人长期与子女一同居住,12.93%的老年人长期独居;75.4%的老年人渴望得到陪伴。通过多样的社区活动与社区培训,老年人逐渐主动参与到社区学堂、党建活动、志愿服务中,他们通过学习成立了属于自己的合唱团、表演团、太极拳队,在沟通与交流中变得开朗。“自从参加了社区的老年大学,我和我的朋友们周末都会一起去唱卡拉 OK”(受访者金阿姨);“自从参加社区的活动,我再也不愁家里的烦心事,整天开心的不得了”(受访者张阿姨)。通过参与社区活动,老年人之间的沟通增多了,对社区的公共事务也越发关心。“社区要开什么课,我都要征求老年人的意见,先发问卷调研,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课程,想学习什么内容,我们就为他们开什么课程”(受访者,社区居委赖主任)。值得注意的是,在笔者此前对老年人的调查中,51.46%的受访者表示想继续学习智能手机应用,仅次于对健康养生知识的要求。通过深入社区的教育和培训,老年人得到了来自社区志愿者、社工等不同群体的关怀与关爱,极大地疏通了他们内心的孤独与寂寞。在充足的沟通与交流中,老年人积极参与到“再学习”中,他们渴望跟上时代、渴望学习新技术,对生活的幸福感也在不断提升。

(四)融通家庭传播,构建长者友好型社会

家庭是社会构成中的最小单位,老年人作为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成员,直接影响着家庭关系甚至社会发展的稳定。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中,许多老年人独自生活,即便是与孩子一起生活,也时常觉得孤单、失落、有代沟。有效的社区传播是一种“嵌入式”传播,不仅需要推进社区媒体创新发展,而且应当重视建构社区公共空间[11]。在老龄化传播的实践过程中,社区媒体具有直接接触老龄群体的天然优势,为此,社区媒体应该以家庭为支点,融通家庭传播,激活老龄传播。信息时报多年来通过深入社区,开展社区活动、开办社区教育,大大提升了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度,不仅有助于社区老年人的心理疏导、更有助于老年人和家人关系的融通与和谐。以健康小屋为例,通过在社区开设“健康小屋”课堂,引导老年群体参与社区活动,同时将自己学习到的健康知识带回家中,分享给邻里好友,并形成以老年群体为中心的效能闭环(如图1)。从社区到家庭,从家庭到邻里,从邻里再到社区,社区活动充分焕发了老年群体的自我能动性,推动老年群体在新时代的生活中有参与权、表达权。“非常感谢街道和广报老年大学在健康小屋给我们举办这么有意义的活动。看到这么多栩栩如生的小动物、以假乱真的水果,姐妹们非常激动,提问也非常多”。街坊组织者蒋阿姨表示,活动很接地气,大家看到报名预告上的图片时,都抢着要报名[12]。健康课堂的开展,从技能掌握到幸福感的获得,再到认同感的提升,最后到成就感的赢得,使得老年群体的社区参与性大大提高,不仅提升了老年群体的互联网媒介实践与表达,也构筑了和谐文明的家庭关系。

三、老龄化传播大有可为

当下,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活跃于各种媒介,他们积极参与社区生活、丰富晚年、表达自我,展示了积极的老龄化形象。创新传播渠道是积极进行老龄化传播的基础,推动教育与培训融合是积极进行老龄化传播的动力源泉,融通情感传播是积极进行老龄化传播的保障,构建长者友好型社会是积极进行老龄化传播的根本宗旨。在笔者看来,未来的老龄化传播将在以下三个方面大有可为:

第一,积极进行老龄化传播将推动党的理论在基层的传播。我们必须加强传播手段和话语方式创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如果说社区是打开城市生活的最小单元格,那么老龄群体就是打开百姓人家的一把钥匙。老龄群体作为当代社会社区生活参与的重要对象,他们为社区建设、社区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意见,也成为了融通家庭传播的特殊力量,在分享与转发中,将主流的故事与声音带入百姓家中。

第二,老龄化传播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源泉。要“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基层治理,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相较于年轻一代,老龄化群体不仅仅是社區生活的主要参与者,更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建言者,他们群策群力参与社区事宜,共商共议社区发展,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活力源泉。

第三,老龄化传播将成为数字时代社会沟通的新表述。在数字化时代,老龄群体不甘于成为技术的“拾荒者”,他们热爱生活、渴望学习,对新媒介技术的使用充满期待。关注老龄群体的社会需求,为老龄群体发声则需要通过积极进行老龄化传播,勾勒出鲜活、生动的长者形象,呈现出积极融入主流话语表述的老年群体特征。这其中,社区媒体因其“小而精”“在地性”等得天独厚的条件,将会在老年教育、老年服务、老年培训、老年再社会化及老龄化传播中大有可为。

参考文献:

[1] 李彪.数字反哺与群体压力:老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新闻界,2020,42(3):32-48.

[2] 孙慧英,张丹.我国老年人媒介形象的新媒体呈现———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2018年报道为例[J].传媒观察,2019(7):30-37.

[3] 丁卓菁.新媒体环境下老年群体媒介素养教育探讨[J].新闻大学,2012(3):116-121.

[4] 蔡琰,臧国仁.老人传播研究之回顾与展望———以“老人传播研究群”为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1):148-151.

[5] 周裕琼,谢奋.从老年传播到老龄化传播:一个边缘研究领域的主流化想象[J].新闻与写作,2021(3):30-37.

[6] 王斌.社区传播论:新媒体赋权下的居民社区沟通机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4.

[7]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的通知(国办发(2016)74号)[Z].2016-10-19.

[8] 王英.中国社区老年教育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9] 邹青松.健康、参与、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三大支柱[N].南方日报,2021-04-19.

[10] 何家贵.街坊“宁可请教别人,也不问子女”?京溪街解决老人需求痛点有妙招[EB/OL].https://baiyun.xxsb.com/content/2020-12/10/content_130024.html.2022-02-25.

[11] 吴麟.新媒体环境下的社区传播与社区治理[J].社会治理,2017(10):68-72.

[12] 何家贵.“包”不住的幸福!京溪街健康小屋系列课堂开课,街坊手捧美食急忙回家分享[EB/OL].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0/12/11/ee525182e1f24ce795105cf7a8a4361b.html,2022-02-25.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