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专家金黎平:把土豆变成“金豆”

2022-07-26 13:11惠之
恋爱婚姻家庭 2022年19期
关键词:金豆黎平马铃薯

●文/惠之

本文主人公

她多次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计划发展署聘请为专家和顾问,是世界大名鼎鼎的薯类专家,她叫金黎平……

在地里根本分不清,谁是农民谁是博士

金黎平1964 年出生在浙江东阳的一个小村庄,是村里的第一个大学生。大学毕业后,金黎平考取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研究生,从此便在马铃薯产业扎下了根。当时有人不看好她所学的专业,金黎平却说:“只要对社会有贡献,能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帮助更多的人,我就觉得值了!”

2003 年起,金黎平带领团队在宁夏建立了马铃薯研究试验基地。为了节省时间,她和同事在固原山区时常常带着干粮下田,中午在田边简单吃一点,铺个蛇皮袋席地休息一会儿就接着干;晚上八九点回到住处后,还要继续整理资料。大家一颗一颗地采收、分装,一份一份地登记、评估,一个一个地整理、归类,培育出1 万多个基因型,采集了3000 多份技术资料,最终筛选出适合当地栽种的优良品种。

金黎平在全国设立了十多个育种基地,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她都在主产区、育种基地和体系试验地里忙碌,一起干活的村民形容她:“脸晒得比农民还黑,看上去像个村姑,和我们一起劳动时,根本分不清谁是农民,谁是博士。”一次,当地有一名记者来到现场想了解一些情况,他起初不知道金黎平在这里干活,就把她叫来当作农民采访,后来得知她竟然是大名鼎鼎的马铃薯专家金黎平时,那名记者惊愕得说不出话来。因为常年下地干活,金黎平的一些漂亮衣服从没机会穿,她只能打开衣柜看一看,用手摸一遍。后来,金黎平也渐渐释然了:“脸黑不黑、衣服漂亮不漂亮都不重要,只要能为社会作出贡献,我就是美丽的。”

“说实话,育种非常不容易,每个人的脸都是冬天白、平时黑,但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大家都会共同克服!”说起在全国各地的育种基地穿梭忙碌时,金黎平感慨万千。马铃薯育种周期长,且多生长于气候寒冷、条件恶劣的地区,金黎平带领团队成员奔波在全国各地的育种基地,经历了许多常人从未经历的艰辛。

有一次,金黎平和团队正在河北坝上基地工作,突然下起暴雨,为防止雨水浸泡育种材料,她和团队连夜抢收土豆入库。返程途中,迎面行驶的大货车违章越线,撞向金黎平团队的车,导致多人受伤,坐在首车副驾驶座上的金黎平伤势最重,鼻梁骨骨折,额头缝了10 针。

事发后,金黎平没有通知家人,也没有回京治疗,依然和团队一起坚守在坝上。“我是团队的主心骨,我要是走了,他们心里会没底。”金黎平说。

丈夫得知后打电话埋怨她:“你出了车祸,这么大的事怎么不告诉我一声?”“告诉你也没用,还会让你担心。”金黎平说得轻描淡写。

把土豆变成脱贫致富的“金豆”

马铃薯是世界上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中国是马铃薯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国,发展潜力巨大。在我国很多地区,马铃薯不仅仅是一道菜和口粮,还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产业。鲜为人知的是,我国60%以上的马铃薯种植区都分布在贫困区域。金黎平常年在各个马铃薯生产区域奔走,许多时间都“泡”在田间地头。她从事马铃薯科研工作38 年,参与科技助力产业扶贫近30 年,她的足迹遍布了全国的马铃薯主产县。

毕节市是贵州省最大的马铃薯主产区,马铃薯栽培历史虽然悠久,但存在马铃薯脱毒种薯应用率低、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体系不健全和区域规划不突出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当地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以及广大农民的种植效益。

从1997 年开始,金黎平和她的马铃薯创新团队帮助贵州研制马铃薯脱毒种薯,建立了马铃薯原种快繁中心,进行马铃薯产业扶贫,开辟出一条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相结合的新路子。

经过多年发展,毕节市的马铃薯产业成效显著,从2000 年至2016 年,种植面积从233 万亩跃升到520 万亩,鲜薯总产量从242 万吨跃升到718万吨,毕节市现已成为全国马铃薯四大主产市之一,马铃薯实实在在成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豆”。

河北坝上地区,集中了4 个国家级贫困县,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发展的贫困地区。坝上地区气候寒凉,积温少,马铃薯是当地支柱作物,也是农民赖以生存的主要经济来源。早些年前,金黎平就已经开始和当地农科所合作,在河北坝上地区的4 个国家级贫困县建立马铃薯研发基地。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张家口坝上地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基地和种薯繁育基地。在坝上马铃薯基地,金黎平选育出了中薯18 号和中薯20 号等8 个马铃薯新品种,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收益,马铃薯成了当地农民发家致富的重要作物。

金黎平的足迹遍布全国特困连片区和三区三州的马铃薯主产县,她带领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使贫困地区马铃薯平均增产22.5%,每亩平均增收542.8元。金黎平说:“只有扎根当地的农技人员和科研人员,才是永远不走的脱贫攻坚主力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金黎平深知“扶贫必须先扶智”的道理,她从贫困地区对品种资源和科研人才的迫切需求入手,十分注重农技人员的培训和当地研究人才的培养。金黎平率领团队常年为各贫困区开展科研和农技人员技术培训,多次参加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和地方政府等组织的各类科技咨询和服务活动,先后培养了560 余名农技人员。

在产业扶贫的同时,金黎平又是一名公益人士。自1998 年开始,她就向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学生捐款。2017 年,金黎平又捐赠了50 万元,与毕节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助学基金,资助了750 名农村贫困学生。

一辈子就是干好这一件事

金黎平说:“研究马铃薯,我一辈子就是干好这一件事!”多年来,她一直带领团队奔波在科技扶贫第一线。

2019年的一天,金黎平和同事从北京出发去甘肃。到了目的地,她们先在田里干了半天活,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固原,匆匆吃了几口饭,就下田干活,一直忙到半夜才收工。第二天早上6 点,他们又驱车奔赴陕西榆林……7天时间,金黎平和同事跑了6个省市自治区。在金黎平看来,农民增收后朴实的笑容,就是她坚持做好这件事最大的动力。

对金黎平而言,科研成果就是最好的回报。这方面,她可谓硕果累累。作为课题主持人,她完成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高产优质专用薯类及其他作物育种技术和新品种选育”课题和“马铃薯种质资源的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培育”课题。她还主持完成了国家“863”等科研项目课题共20 多项,令世界瞩目。

金黎平还主持完成了从中薯3 号到中薯21 号系列马铃薯品种19个,其中18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并在全国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应用。她长期组织协调全国马铃薯产业各领域的研发工作,为国家、地方和企业制订马铃薯种业及产业发展规划,提供产业发展咨询和技术培训服务,在推动产业发展、提高地方和农户效益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金黎平将科研成果视为命根子。她积累了一大批遗传群体、品系和品种等种质资源,保存了国内外各类马铃薯种质资源2200 余份,系统鉴定评价了近千份资源的表观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建立了我国马铃薯审定品种特征特性数据库,育成了20 多个鲜食和加工用新品种在全国推广,仅育成的早熟品种就累计推广了7800 多万亩,她是名副其实的国际一流马铃薯专家。

在马铃薯领域一路打拼,金黎平荣誉满贯,曾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不仅如此,金黎平还是国际块根块茎类作物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曾多次被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计划发展署(UNDP)聘请为专家和顾问,并与国外许多马铃薯研究专家学者和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的群众游行中,金黎平作为杰出代表登上了“乡村振兴”的方阵彩车。

金黎平的头衔非常多,每当别人提起时,她都只是淡淡一笑:“我只是一个普通的马铃薯科研工作者。”金黎平的丈夫在北京一家单位上班,妻子一年到头如此繁忙,他只好挤时间包揽了家里的所有事务。一次,金黎平半开玩笑地问丈夫:“你娶了我不会后悔吧?我这么忙,又晒得这么黑。”丈夫却认真地回答:“你为国家忙大事,为贫困地区老百姓脱贫致富操心,做出了成绩也有我的一半功劳呢!”“是的,是的,你是我强大的后盾!”金黎平开心地回应道。

更让金黎平高兴的是,女儿一见到妈妈的论文发表,或又得了什么奖,总会在第一时间夸奖妈妈:“妈,您真棒!您可是我们全家的骄傲!”每当此时,金黎平黑紫紫的脸庞都会露出开心的笑容。

值得一提的是,金黎平作为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25 位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之一,收到了总书记的回信。她说:“总书记的回信,是对我们科技工作者最大的鼓励和信任。我作为一名农业科技工作者,将加倍努力,为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作出更多贡献……”

猜你喜欢
金豆黎平马铃薯
马铃薯有功劳
小狗“金豆”
水肥药一体集成新技术 让土豆变“金豆”
黎平美食
百节之旅 跟着节日游黎平
侗都黎平 颐养胜地
黎平春色
还我金豆
定边马铃薯
胖胖的马铃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