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树脂板二氧化锰-硫酸体系化学粗化工艺

2022-07-26 01:35刘利利张彩芳赵文霞程熠宋晅朱皓张禹
电镀与涂饰 2022年12期
关键词:镀铜亲水性镀层

刘利利,张彩芳,赵文霞,程熠,宋晅,朱皓,张禹

(宁夏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宁夏 固原 756099)

用于印制电路板(PCB)制造的环氧树脂板(EP)是一种以环氧树脂为主体支撑材料、玻璃纤维布为增强材料的复合基板,其机械刚度高,收缩率极低,耐化学性和介电性能优异[1]。化学镀铜可以改善材料的一些表面性能,如电导率、耐久性、显微硬度和使用寿命[2],在PCB生产中化学镀铜对实现基材层间导电极其重要。然而,EP基体表面固有的疏水性、平整性和较大的脆性导致化学镀铜层不能与其形成有效粘接。为了提高铜镀层与EP之间的结合强度,在化学镀前应对EP进行适当的前处理来增大表面粗糙度,并增强其表面亲水性。

EP表面粗化的常用方法有等离子体处理[3]、分子接枝[4]、添加纳米增强剂[5-9]、微波辐照等[10],但这些方法多数都对实验条件和仪器设备要求高,应用受限,不利于工业化生产。化学粗化是通过化学反应增大塑料基体表面粗糙度的方法,操作简单,成本较低。常用的化学粗化体系有KMnO4-NaOH体系、铬酸酐-硫酸体系、KMnO4-硫酸体系等。

本文采用对环境污染较低的二氧化锰-硫酸体系对EP进行表面粗化,研究了粗化液中硫酸体积分数和粗化时间对EP表面形貌、表面亲水性及其与铜镀层结合强度的影响,以便得到适用于EP的较优化学粗化工艺。

1 实验

1.1 EP镀铜工艺

采用40.0 mm × 25.0 mm × 1.0 mm的EP板为基体,镀铜工艺流程为:除油(常温,5 min)→膨润(60 °C,5 min)→化学粗化→中和(50 °C,10 min)→活化(30 °C,5 min)→敏化(40 °C,2 min)→化学镀铜→电镀铜。每步操作后采用去离子水洗。

1.1.1 化学粗化

MnO260 g/L,硫酸体积分数66.7%、71.0%或75.0%,温度60 °C,时间10、15、20或25 min。

1.1.2 化学镀铜

CuSO4·5H2O 10 g/L,EDTA-2Na(乙二胺四乙酸二钠)30 g/L,37%甲醛3 mL/L,2, 2′-联吡啶15 mg/L,PEG 8000(聚乙二醇)0.5 g/L,pH 12.5,温度70 °C,时间1 h。

1.1.3 电镀铜

电镀铜的目的是加厚铜镀层,镀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CuSO4·5H2O 150 g/L,浓硫酸98 mL/L,电流密度0.03 A/cm2,时间2 h。

1.2 性能检测

采用日本电子 JSM-7610F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试样的表面形貌。使用德国 Dataphysics OCA20视频光学接触角测量仪测量试样的水接触角,液滴体积为2 μL。采用日本岛津AGS-X 50 N万能材料试验机测定EP基体与镀铜层之间的结合强度,先用刻刀划2条间距为1 cm的划痕,划痕深达基体,然后测定EP基体与铜层之间的结合强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硫酸体积分数和粗化时间对EP基体表面形貌的影响

从图1a-1d可知,粗化液中硫酸体积分数为66.7%时,粗化10 min后EP表面只是出现分布不均匀的小孔径微孔。随着粗化时间的延长,EP表面微孔增多,但仍然分布不均匀,粗化效果不佳。因此应增大粗化液的硫酸含量。

从图1e-1h可知,粗化液的硫酸体积分数为71.0%时,粗化10 min后EP表面出现较多分布均匀的微孔,但孔径较小;延长粗化时间到15 min时,EP表面形成大小和深度合理的、均匀致密的准球形微孔,此时粗化效果较好,有利于后续铜层与基体形成有效结合。继续延长粗化时间,EP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导致无法形成良好的“锚效应”,不利于后续铜层与EP基体间的有效结合。

从图1i-1l可知,粗化体系中硫酸体积分数为75.0%时,粗化10 min后EP基体表面出现少量较浅的微孔,粗化效果不理想;随着粗化时间的延长,由于粗化液的氧化能力过强,EP基体表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落,一些微孔已连通,这不利于后续铜镀层在基体表面的牢固附着。

图1 不同硫酸体积分数和不同粗化时间下EP基体表面的SEM图像Figure 1 SEM images of EP substrates roughened at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sulfuric acid and for different time

2.2 硫酸体积分数和粗化时间对EP基体表面亲水性的影响

由图2可知,未粗化时EP基体的水接触角为90.4°,几乎不具备亲水性。采用不同硫酸体积分数的粗化液处理后,水接触角均显著减小,呈亲水性,并且随粗化时间延长,EP的水接触角均先快速下降,后基本稳定或略微增大。在相同的粗化时间下,EP的水接触角随硫酸体积分数增大而先减小后增大。硫酸体积分数为71.0%时,粗化15 min后EP的水接触角最小,约为12.2°,此时EP的亲水性最佳。

图2 EP基体表面水接触角随硫酸体积分数和粗化时间的变化趋势Figure 2 Variation of water contact angle of EP with volume fraction of sulfuric acid and roughening time

2.3 硫酸体积分数和粗化时间对Cu镀层结合强度的影响

从图3可以看出,粗化液中硫酸体积分数为66.7%时,随粗化时间延长,EP表面Cu镀层的结合强度先增大后变化不大。硫酸体积分数为71.0%和75.0%时,随着粗化时间延长,Cu镀层的结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粗化时间相同时,EP表面 Cu镀层的结合强度随硫酸体积分数增大而先增大后减小。采用硫酸体积分数为71.0%的粗化液处理EP基体15 min时,后续Cu镀层的结合强度最大,为7.0 N/cm,这是粗化后EP基体的强亲水性和高表面粗化程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3 不同硫酸体积分数下粗化不同时间后镀铜层与EP基体的结合强度Figure 3 Adhesion strength between electrolessly plated copper coating and EP substrate roughened at different volume fractions of sulfuric acid and for different time

3 结论

(1) 在粗化时间一定的情况下,随粗化液中硫酸体积分数增大,EP基体的亲水性先增强后减弱,后续Cu镀层的结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2) 粗化液中硫酸体积分数不变时,随粗化时间延长,EP基体的亲水性先增强后变化不大或略降,后续Cu镀层的结合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3) 较佳的粗化液组成和工艺条件为:MnO2质量浓度60 g/L,硫酸体积分数71.0%,温度60 °C,粗化时间15 min。在该条件下粗化后,EP表面形成大小和深度合理的、均匀致密的准球形微孔,水接触角为12.2°,后续化学镀Cu层的结合强度达7.0 N/cm。

猜你喜欢
镀铜亲水性镀层
不同镀层重量的铝硅镀层加热时的镀层结构转变规律
镀铜焊材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保护措施分析
双负载抗生素亲水性聚氨酯泡沫的制备与表征
一种亲水性温敏聚合物荧光探针的制备及用于农产品中铝离子的检测
简析电子线路板微沟槽脉冲镀铜填充工艺
木本油料文冠果APETALA2基因全长cDNA序列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镀铜边桌
蒸馏沉淀法制备扑热息痛亲水核—壳分子印迹微球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如何解决高锡青铜镀层发黄或发灰现象?
哪些锡合金镀层需进行表面钝化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