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应酬书法对行草书发展的影响

2022-07-27 07:06李军霞
今古文创 2022年29期
关键词:傅山草书书写

◎李军霞

(宁夏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21)

谈起傅山的书法,首先让人们印象深刻的应是他那连绵不绝的行草书。傅山一生之中留下数量最多的作品就是行草书条幅。这些作品的特点是:一般作品的形式都是大而多的,用笔奇崛放肆,让人看见就忍不住多看一眼,流连忘返。如果大家细心发掘就会发现,傅山的行草书条幅作品多是应酬之作。这些虽是“应酬之作”的书法却是对晚明清初的草书以重大影响,并且对于后世的习书者而言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一、晚明清初的社会环境对傅山书法的影响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晚明的商业发展有一个新的、特殊的国际背景,由于地理大发现以及白银的贸易化,使得巨额的外国白银流入华夏,使中国的商品经济蓬勃,商帮和市镇兴盛。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由耶稣会士和国际贸易传入中国的西方物质文化对晚明形成“奇”风气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有这样的国际交流的大环境,人们的思想可以说是非常开放了,以至于追求“奇”这种风气在晚明不仅时髦而且使用广泛。

这种风气可以说是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首先表现在出版的书籍中带有“奇”;其次是许多日用类书籍,内容为描述域外奇闻奇事的图文;再次是海外诸奇在晚明尚“奇”的美学观念中同样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最后是对特定的区域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增(因对奇的需求增大各地区不断推出新的文化以适应新的发展需求)。经济一旦发展起来了,难免文化教育也会随经济有所变化,不是变得更繁荣就是凋敝。这体现在晚明是普通的人民对于汉字的认识多了起来,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和普通的市民阶层相互联系和交往。专业性强的知识和通俗的知识之间的鸿沟逐渐被铲平,大家都和平相处。以上这些变化对书法艺术来说极为重要。普通人民的读书习作的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这就说明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专注汉字书写和鉴赏书法文化,最重要的是因人们思想解放和见识的增加对书法产生更多的创造力。正是这种晚明这种错综复杂、千变万化的社会背景,为傅山尚“奇”的书法风格奠定了基础,并且一生致力于此。

清初是一个动乱的年代,清军虽已入关统治,但是一些晚明遗士还是忘不了前朝给自己的恩赐,经常会举行一些反叛的活动来表明自己的忠心,山西太原被攻陷以后,傅山的住所也没有了,便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流离失所的生活。这也是他书法,尤其是草书风格形成的关键时期。朝代更迭,国破家亡,流离失所,使得傅山只能依靠行医、鬻书卖画谋生。这对于傅山来说虽有些遗憾,但又是幸运的。遗憾的是傅山觉得为了生活而去鬻书卖画,这样的生活让他难过,他曾写道“文章小技,于道未尊,况兹书写,于道何有!吾家为此者,一连六七代矣,然皆不为人役,至我始苦应接。”幸运的是虽然时代更迭,但是文化并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在文化上,不少社会和政治精英依然保持着旧时的爱好和品味。由于傅山的名望,在山西还是会有不少的乡绅和商人希望收藏他的作品,这样一来,傅山的书法愈加成熟,二来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还有更为突出的一点是,傅山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联系社会、联系那些对他有帮助的人,以此满足他的各种需求。

正是有了明末尚“奇”风气和清初动乱的社会背景,使得傅山不仅把“奇”贯穿了自己整个一生的书法创作中,而且把清初那种朝代灭亡的家国仇恨幻化成文字,用“支离与丑拙”的书法方式表现出来。

二、傅山应酬书法的概况

“应酬”的“应”是对某种需要和期待的“回应”;“酬”则带有“报偿”或者“答谢”之意。应酬一语点出了书写者和受书者之间的互惠关系。这种互惠的关系在中国社会中是以“报”为其德性为根基的。在中国传统社会,书法经常被用来应对各种社交应酬。甚至可以说,应酬书法是当时人们一种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事情了。对于明清的书家来说,除了自己的平时练习、信札和手稿以外,因应酬书写的书法作品应该是占据了大部分甚至是绝大部分,这都是相对于书家的闲情逸致,抒发自己心情自娱时的作品而言的。因此,但凡创作不是无欲无求,纯属抒发胸臆,而为了应付各种外在的社会关系,比如说为了维护友情、为了人情世故等,这些都统称为应酬作品。草书是日常生活中用于应酬的书体,因为有着自身独特的优点。一是草书书写速度快,节约时间;二是草书的结字和章法相对于篆隶楷更自由。这些特点使草书在应酬中脱颖而出。如董其昌承认自己的许多行草书作品都是应酬之作:

吾书无所不临仿,最得意在小楷书。而懒于拈笔,但以行草行世,亦多非作意书,第率尔酬应耳。

作书不能不拣择,或闲窗游戏,都有着精神处。惟应酬作答,皆率意苟完,此最是病。今后遇笔研,便当起矜庄想。古人无一笔不怕后人指摘,故能成名。

董其昌所叙述的这种情况,傅山正是这样一个典型。我把傅山的应酬书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傅山所谓的“俗物面逼”式的;另一种是为好友与亲人所书式的。

(一)俗物面逼,当场挥毫

改朝换代之际,傅山经济窘困,不得不鬻书维持生计。傅山曾说“因无贷之难,遂令老夫役人之役。凡人来,不忠厚者多。”对于傅山而言,应对那些缺乏基本文化涵养和品位的人是一种让人心烦意乱的事,俗物面逼是因为这些人只想得到傅山的亲手书写的作品,不想要代笔之作,以此来达到炫耀的目的。他们这些人只在乎傅山的名声才不在乎所写的品质。所以傅山在写应酬作品时,由于“俗物面逼”,写出来的字简直不能仔细研究,甚至把自己应酬时的字称之为“死字”:凡字画、诗文,皆天机浩气所发。一犯酬措请祝,编派催勒,机气远矣。无机无气,死字、死画、死诗文也。徒苦人耳。

对于傅山来说,面对俗物面逼,草书创作是再好不过的书体了。

上面是傅山面对“俗物面逼”时所做的应酬书法,可以明确地看到这是质量不高、相当平庸且粗糙的巨大条幅作品。首先可以看到他书写的是行草书,气势狂绝,足以察觉出它行笔速度之快,这主要是因为傅山不想在这些艺术涵养较低的人身上浪费时间,在巨幅的纸张上书写连绵不绝的大草,用笔狂肆但是草率可以很好地掩盖住书写的随便,这一点可以从作品中的“天人”二字(见图2)明显看出。“天人”二字用笔十分轻浮,尤其“天”的捺这个笔画显得特别的薄弱,明显是败笔,然后是“人”,用笔随意,根本就是为了做任务而写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表达,所以才会出现像老鼠尾巴这样细弱的笔画。虽然此作品庸俗且多败笔,但还是表现出了草书的气场。虽然这听起来有点讽刺,但是这并不代表傅山不珍视草书。正是因为热爱和珍视,傅山才创作出了那么多的草书作品。

图1

图2

(二)为友人和亲人而作

首先是傅山赠挚友陈谧的立轴,从书迹上来看书写速度很快,但是前后呼应、笔断意连都交代的特别清楚,结体与运笔优美,完全没有一点含糊的意思,充分表现了作者的娴熟的技法。赠陈谧册页充分体现了傅山在草书方面的功力和天分。这也说明了傅山不是写不好草书,而应关注的是为谁而作这个问题上。其次,是傅山为悼念其儿子傅眉所书的《哭子诗》。这件作品是傅山晚年把一生的心血都注入其中的最佳书作。

作品开始时的行书略显拘谨,但行笔很快就变得自由奔放了,草书的成分也越来越多。就像图3所展示的”熟”字和“野”字,笔画显得圆实。用笔无明显的提按顿挫,流畅简洁,带有浓郁的篆籀气,笔画的反复穿插盘绕增加了视觉上的冲击力,给人一种想要进一步了解它的冲动。接下来还可以看到虽然这婉而通的字形已经带有了浓烈的篆籀的气息,但是依然可以发现,隶书的用笔也是体现得淋漓尽致,图4展示的字中充满了隶书的味道,尤其是一些上扬的横画和捺画。用笔迅速,圆转的笔画,还有那些上挑的燕尾,让人仿佛看到了章草。

图3

图4

通过这两种应酬书法作品的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傅山的草书是不断变化发展的,面对“俗物面逼”时,敷衍了事,从不在意笔法、结构,随意而作,甚至是出现败笔也觉得无所谓,完成任务拿到钱财就好,不愿浪费自己一分一秒的时间;而面对友人和家人时,作品不仅不单调而且还蕴含着多种笔法,既有篆籀的古意又有章草的飘逸。融合多种笔意于一体,甚是精绝。但是傅山不论是面对”俗物“时的应酬书法还是赠送友人和亲人的书法,都呈现出了傅山对于草书的热爱和执着。正是因为傅山对于书法的热爱,才能让他对行草书的发展做铺垫,也为后来在书坛的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傅山应酬书法对行草书的影响

对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学习书法是非常重要的。傅山自幼勤于临池。他曾回忆道“吾八九岁即临元常,不似。少长,如《黄庭》 《曹娥》 《乐毅论》 《东方赞》《十三行洛神》,下及《破邪论》,无所不临,而无一近似者。最后写鲁公《家庙》,略得其支离。又溯而临《争坐》,颇欲似之。又进而临《兰亭》,虽不得其神情,渐欲知此技之大概矣。”傅山一直以来都没有放弃过对书法的学习。先从经典的刻帖入手,大量临习。晚明书法给予傅山的草书以众多帮助,它促使傅山在临书上出现了“臆造性临摹”,为傅山在清初草书创作奠定了基础。清初,傅山的书法呈现出多样性,以《蔷庐妙翰》为例,这作品内容庞杂,并且是由真、草、行、篆、隶以及傅山自创的混合体组成。由此可以看出傅山的书法风格多样。为傅山书法注入灵魂的莫过于清代的碑学大潮了。碑学的兴起,使“追本溯源”“回归原典”的新主张也随之兴起了。于是傅山也加入了碑学的浪潮中,还把篆籀、汉隶、章草的笔法添加到自己的草书中,刻意追求“不衫不履”的浪漫自在。

从众多的方面都可以得出,傅山的书法是晚明和清初文化相互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傅山把晚明尚“奇”的主张贯穿到自己的一生,不管是异体字也好,自己造字也好,甚至是自己在作品上作批点,这些都表达了傅山把晚明的“奇”利用得淋漓尽致;另一方面,清初傅山转变自己的书法风格追求“支离与丑拙”,加上傅山对清代金石书法的提倡,使得傅山的草书中加入了篆隶、章草的笔意,并与之浑然一体。傅山的书法使得这两种思潮交汇到了一起,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草书书法风格。

傅山的书法影响表现在:首先傅山能够打破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的书法基本形式,为后世打造了一种新型的书法模式,比如说行草书就是行草书的笔法、结体和章法,不掺杂别的书体的样式,行草书在人们心中是一种洋洋洒洒的、笔断意连的、使转为形质的,而傅山的行草书打破传统,把篆籀气和隶书以及章草全都融进自己的行草书中,形成了特点鲜明的自己的书法风格;其次傅山书法让明清书法由“奇”向“古”,晚明尚“奇”,不论是各种各样的稀奇的物品还是书刊都有着奇异的故事,都对当时人们的思想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当然也就包括了傅山,并使他一生都贯彻,直到清代,碑学文化盛行,当时的人们崇尚追本溯源,崇古,于是就对碑下手了。并且当时《音韵学》《金石学》《考据学》兴起,这些学科严谨风气的盛行使得当时的人们疯狂追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所有的碑碣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用来铭功记事,具有纪念的功能。也正是具有这种政治存放的功能使得傅山加入了碑学的大军。到处访碑,追求碑的古拙的气息,这就致使傅山逐渐把“奇”的部分削减(并不是消灭全无),古意的部分增加,形成了由“奇”向“古”的转换;最后傅山的“四宁四毋”对当代书法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四宁四毋”即“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傅山所说的意思是,创作时第一尽量写的朴实一些而不要写的尽显取悦他人的媚态。第二以奇为正。第三是说宁愿追求松散参差也不要有轻浮的笔画出现。第四说宁愿笔画直率一些,也不能出现故意安排,搔首弄姿的样式。这一主张促使人们崇尚自由,打破束缚,追求真我。

傅山独具一格的应酬书法对于行草书来说是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傅山从晚明时期的交友应酬到清初时期的交友应酬,他的书法始终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从最初的奇异到古拙再到后来的融篆籀、隶书以及章草于一体,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这对行草书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对于习书者来说,其书法价值的影响无疑亦不能小觑。

注释:

①白谦慎:《傅山的世界》,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71页,第3页。

②⑤⑥⑦傅山:《傅山全书》册1,山西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863-864页,第866页,第819页,第519-520页。

③董其昌:《容台别集》卷4,西泠印社出版社2012年版,第29a页。

④董其昌:《画禅室随笔》,收录于卢辅圣等编:《中国书画全书》2012年版,第1001页。

猜你喜欢
傅山草书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傅山的“四宁四毋”
用什么书写呢?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阳泉 草书赋》
清·傅山论书句
傅山
清·傅山论书句
书法欣赏(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