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
——访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副校长陈立旭

2022-07-27 06:44冯洁
浙江经济 2022年6期
关键词:高地共同富裕示范区

文/本刊记者 冯洁

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需要注入文化这个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动力,使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

文化是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内在构成性因素、不可或缺的因素

《浙江经济》:您曾表示,实现共同富裕不仅需要形成推动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框架、更富活力创新力竞争力的高质量发展模式、以中等收入群体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等,而且也需要形成相应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为什么这么说?

陈立旭:实现共同富裕,做大蛋糕、做好蛋糕、分好蛋糕,既涉及物质层面、制度层面,也涉及精神层面、文化层面,不仅意味着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创新,而且也意味着思想观念的转变、价值观的更新和舆论氛围的变化。

在现实世界中,文化的重要性难以低估。斯特斯·林赛说,“一个国家能否繁荣,文化是一个重大的决定因素,因为文化影响到个人对风险、报偿和机会的看法”“在人类进步的过程中,文化价值观确实是重要的,因为它们影响到人们对进步的想法”。1马克斯·韦伯也指出,“不是思想,而是利益(物质的和思想的)直接支配人的行为。但是,观念创造出的‘世界图像’,时常像扳道夫一样决定着由利益驱动的行为的发展方向。”2转引自苏国勋:《理性化及其限制——韦伯思想引论》,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84页。人们的日常生活,时刻都发生、发展在特定的社会情景和文化氛围之中,每个人的行动事事处处都受到特定社会文化的内在指引和制约。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文化是社会生活的内在构成性因素,是人们任何社会行动不可或缺的条件,当然也是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内在构成性因素、不可或缺的因素。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

推进共同富裕,需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

在1894年1月25日致瓦·博尔吉乌斯的信中,恩格斯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相互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并非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这是在归根结底总是得到实现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32页。他认为,1648-1830年时期德国经济的可怜状况从根本上造成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先是表现为虔敬主义,后来又表现出多愁善感和对诸侯贵族的奴颜婢膝,而这些因素反过来又阻碍了德国经济的发展。从表面上看,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似乎完全是独立的,与经济事实毫无关系的,但如果进一步深入分析,仍然可以发现它们常常通过许多中间环节对经济生活发生影响和作用。4参见俞吾金:《意识形态论》,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页。“至于那些更高地悬浮于空中的意识形态的领域,即宗教、哲学等等……从事这些事情的人们又属于分工的特殊部门,并且认为自己是致力于一个独立的领域。只要他们形成社会分工之内的独立集团,他们的产物,包括它们的错误在内,就要反过来影响全部社会发展,甚至影响经济发展。”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3页。恩格斯的这些观点,为解答实现共同富裕为什么需要相应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这一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方法论的引导。

我国要实现的共同富裕不是绝对平均、同步富裕,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更不是封建社会条件下的“杀富济贫”,也不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所谓“高福利”,而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基础上逐步实现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富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无论是“杀富济贫”“高福利”还是“平均主义大锅饭”,都既植根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制度条件,也植根于一定的文化土壤,既是一种物质形态、制度形态,也是一种文化氛围、舆论氛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重大创新,既包括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的创新、制度创新,也包括文化创新、思想观念更新、价值观变革、精神动力转换,文化氛围和舆论氛围变化。这就意味着建设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必须在充分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基础上,形成一种既不同于“杀富济贫”“平均主义大锅饭”也不同于“高福利”思想观念、价值观以及文化氛围、舆论氛围的新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所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需要人们的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都经历一个大的转变,特别是要从传统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杀富济贫”“高福利”等旧观念中摆脱出来,形成一种“共同富裕”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文化。

物质共同富裕和精神共同富有是共同富裕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物质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神不断丰实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共同富裕内涵的“普遍富”“共同富”,不仅蕴含着物质上的“普遍富”“共同富”,而且也蕴含着精神上、文化上的“普遍富”“共同富”

《浙江经济》:为什么说共同富裕不但是富裕而且还是普遍富、共同富,不但是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而且也是人民精神生活都富有?

陈立旭:物质需求和文化需求是人类最基本的两种需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既包括对美好物质生活的向往,也包括对美好精神生活的向往。物质共同富裕和精神共同富有是共同富裕不可分割的两个组成部分。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既是一个物质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一个精神不断丰实的过程,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时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有,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特别是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中国宪法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平正义既要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也必须体现在文化领域,不仅要体现在物质生活领域,也必须体现于精神生活领域、文化生活领域。这就表明,在社会主义国家,不应存在地域、城乡、种族、身份等的歧视,即所谓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身份不分高低贵贱,均有权享受到同样的、质量稳定、程序公平的对待。这种公平对待,既应当体现在物质方面,也必须体现在精神、文化方面。

因此,推进共同富裕,意味着物质高质量发展和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必须公正平等地惠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内涵的“普遍富”“共同富”,不仅蕴含着物质上的“普遍富”“共同富”,而且也蕴含着精神上、文化上的“普遍富”“共同富”,也就是说,全体人民都应享有平等的文化权利和文化改革发展成果,特别是享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各种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平等参与文化活动、从事文化创造的机会。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有,是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特别是公平正义价值追求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浙江经济》: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和精神生活共同富有的共同富裕,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陈立旭: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民物质生活共同富裕的同时实现人民精神生活的共同富有,也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社会,不仅拥有繁荣的经济,而且拥有繁荣的文化,不仅拥有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也拥有高品质的文化生活条件。物质富裕是精神富有的基础,能够为精神富有创造物质条件;同时,人民精神富有又能对物质富裕产生反作用。经济与文化共同繁荣,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富有,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和显著标志,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正是在上述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文化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版,第7页。“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7习近平:《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求是》2021年第20期。。因此,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必须协调推进物质共同富裕和精神共同富有,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也是在这一意义上,2021年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强调,展现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图景,需要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

广西地处祖国西南边陲,一半连山一半靠海,独特的地理位置突显出其鲜明的区域特征,反映当地居民生活面貌与民族风情特点成为画家的新风尚,于是在这一地区形成了以表现当地秀美山水为对象,以传统中国画为主体,以广西当代画家为主要力量的画家群体,他们被统称为漓江画派,同历史上著名的浙派、新安画派、金陵画派一样,成为地域美术流派的典型代表。漓江画派有着现代南方新田园诗画风的审美,强调写生化与生活化,以山水画为主导,亦在人物画上有突出贡献,代表人物有郑军里、魏恕、邓军等,这些画家奠定了漓江画派人物画的艺术风格与思想倾向,并逐步形成了以南方水墨为基调,清雅脱俗而充满韵致的人物画创作格调。

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不仅是推动浙江又好又快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支撑,也是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强大精神动力。

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强大精神动力

《浙江经济》: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需要注入文化这个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动力,需要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有,使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在这些方面,浙江省已经形成了哪些基础和优势?

陈立旭: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经济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是在一个并不优越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条件下起步的。在20世纪和21世纪之交,浙江现象引起了省内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不仅成为全国理论界研究的重大课题,更成为省委思考的重要话题。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从打造推动浙江又好又快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支撑”高度出发,深入地思考和探讨了浙江现象背后底蕴深厚、富于创造力的文化基因,在谋划和部署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同时,提出要与时俱进地弘扬“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浙江精神。实施“八八战略”以来,历任浙江省委秉持浙江精神不动摇,把与时俱进地培育和弘扬浙江精神贯穿于从加快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到深入推进文化浙江工程的全过程,进一步锤炼了浙江人民厚德崇文、创业创新的精神特质,砥砺了浙江人民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精神品格,激发了浙江人民的无穷智慧和伟大创造。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不仅是推动浙江又好又快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支撑,也是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强大精神动力。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把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纳入“八八战略”大布局中予以谋划和部署,体现了他立足浙江、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高度,对发展先进文化先行探索与实践的高度自觉。历届省委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文铸魂、以文育德、以文图强、以文传道、以文兴业、以文惠民、以文塑韵,一任接着一任干,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到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不断推动文化建设跃上新台阶。因此,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有,不仅是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且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八八战略”以来历届省委接续推进文化大省、文化强省、文化浙江等文化发展战略,浙江文化建设积厚成势、蓄力跃升的内在要求、必然趋势和结果。浙江文化的繁荣兴盛,为新时代浙江攀登文化高峰、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

《浙江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过程中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有,浙江应从何处着力?

陈立旭:2021年的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需要注入文化这个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动力,需要让文化成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需要坚持以文化人、以文培元,大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现代化。这就要求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突出文化建设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中的地位和作用。

事实上,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就是要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这本身就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文化高地,就是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新目标新定位下浙江文化进一步积厚成势、蓄力跃升而呈现的思想理论、精神力量、文明和谐、文艺精品、文化创新等方面的全新气象。新时代文化高地,就是展现“红色根脉”守护传承、思想力量充分彰显新气象的思想理论高地;就是展现人文精神标识鲜明、人民精神昂扬奋进新气象的精神力量高地;就是展现崇尚美美与共、自信开放包容新气象的文明和谐高地;就是展现流派高峰涌现、创造活力充沛新气象的文艺精品高地;就是展现文化引领驱动、形神融合兼备新气象的文化创新高地。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就是要让文化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新时代文化高地,就是浙江区域全体人民精神富有生动而具体的呈现。

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就是要让文化成为共同富裕示范区最富魅力、最吸引人、最具辨识度的标识。新时代文化高地,就是浙江区域全体人民精神富有生动而具体的呈现。

《浙江经济》:如何突出文化高质量发展在实现人民精神富有中的地位和作用,找准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抓手,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

陈立旭:结合省委文化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推动浙江文化高质量发展,实现精神富有,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突破:

第一,在打造思想理论高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要在深入挖掘传承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留下的思想理论财富上下功夫,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溯源工程和党的创新理论走心工程,不断把浙江作为新思想萌发地的宝贵财富转化为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动力源泉,使党的创新理论真正成为浙江实现物质富裕和精神富有的指南针。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具体实践,生动展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光芒、思想魅力和实践伟力。

第二,在打造精神力量高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职责使命,守好“红色根脉”、增强精神力量。大力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具体实践中,把红船精神、浙江精神转化为“永无止境”的精神状态、“要谋新篇”的精神追求、“方显担当”的精神力量,使之成为浙江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内在构成性因素、强大的精神支撑、铸魂塑形赋能的强大力量。

第三,在打造文明和谐高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各个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不断提升全民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

第四,在打造文艺精品高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创新文化精品力作创作生产的体制机制,完善全周期文艺精品服务机制,建立多层次文化艺术发展基金,积极打造文化精品创作的重要平台,完善文化精品创作的全流程保障。坚决摈弃不良社会习气、腐朽思想、传统糟粕等对文化领域的影响,为文艺精品创作生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浙产文化精品力作成为浙江展示文化高地、共同富裕美好图景的鲜明标识。

第五,在打造文化创新高地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新突破。不断推动浙江历史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放大特色和优势,传承好浙江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擦亮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要把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实现人民精神富有的重要途径,不断地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文化地标,创新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和方式。要把加快建设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作为实现人民精神富有的重要抓手,积极打造文化领军企业,加快建设文化产业功能平台,创新文化产业业态,以文化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要做深媒体融合发展,拓展对外传播渠道,讲好浙江故事。

要把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实现人民精神富有的重要途径,不断地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加快建设一批重大文化地标,创新和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内容和方式。

《浙江经济》: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动文化高质量发展,也可以说就是要着力做大、做好文化领域的“蛋糕”。在文化领域是否也有如物质领域那样的分好“蛋糕”问题?

陈立旭: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低收入群体(而非高收入群体)的文化生活状况,既是衡量全社会文化权益保障程度的重要尺度,也是衡量全社会文化福利整体水平、全体人民精神富有程度的重要尺度。正如在物质领域、经济领域一样,在文化领域浙江仍然存在文化发展的城乡、区域、群体不平衡等问题,文化投入、文化设施和文化服务供给方面,仍然存在着差别。在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过程中实现精神富有,必须破解文化发展的这些不平衡问题。这就表明,虽然文化改革发展成果必须惠及全民,但重点关注对象不应是高收入社会群体,而应当是城乡、区域弱势或困难社会群体,必须重点关注弱势或困难群体文化权益的保障和文化需求的满足。这就意味着在深入推进新时代文化浙江工程、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过程中重心必须下移,必须扩大公共财政覆盖面,把更多财政资金投向文化发展的薄弱领域,不断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的保障力度,向农村倾斜,向经济发展落后地区倾斜,向困难地区、困难基层、困难群众倾斜,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尤其是弱势或困难群体的文化生活条件,最终满足全体人民的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实现全体人民精神上的共同富有。

猜你喜欢
高地共同富裕示范区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燕晗高地
高地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高新区“三十而立”——高新区成全省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