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示踪试验的水库渗漏检测应用研究

2022-07-27 09:47徐庆功
水利技术监督 2022年8期
关键词:示踪剂渗流电导率

徐庆功

(辽宁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 沈阳 110006)

近年来由岩体渗漏引发的水库工程地质问题频发[1],由于水库在修建过程中无法完全规避岩体节理裂隙[2],岩体中渗流各向异性突出,水库修建后,水压力增大,节理裂隙进一步扩张,局部发育完善成为优势渗流通道[3]。应用地下水示踪试验进行水库大坝渗漏检测分析,能较准确、及时查明渗漏部位,是一种高效的勘察手段[4]。地下水示踪试验,也称为地下水连通性试验,是在地下水上游投入一定量示踪剂(通常选择NaCl),在预期能到达的部位进行取样检测,综合分析地下水径流方向,为防渗处理方案设计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5- 6]。

1 工程概况

松茂水库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为黏土心墙砂壳坝,坝顶长267.9m,最大坝高29.7m,正常库容859.08万m3,总库容1203.20万m3,是一座中型水库。该水库发挥着灌溉、防洪、生产、绿化等社会经济效益。

2 枢纽区工程地质条件

枢纽区沟谷总体呈“U”型,坝址左岸为NW方向突出的山脊地形,与右岸山体对比,较为单薄。两岸山坡较陡,坡度25°~30°。坝址处沟谷较开阔,下游侧逐渐狭窄。

枢纽区地表多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覆盖,两岸坝肩有部分基岩出露,岩性为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组(P2β):灰绿-黄绿色,杏仁状、气孔状、块状构造玄武岩,主要为高原式大陆喷发,夹少量基性玄武质凝灰岩。

按地下水赋存条件及运移形式,可分为松散孔隙潜水、基岩裂隙水2种。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强-新鲜基岩节理裂隙中,强风化岩层多呈中等透水层,弱风化岩层多为中等透水-弱透水层。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堆积层及全风化玄武岩中。

3 渗漏现状分析

根据现有资料,施工期坝基清基不彻底,残留的冲洪积层或残坡积层与基岩接触带局部呈中等透水状态。下部基岩虽然风化强烈,但节理裂隙多闭合,浅层局部张开的也以泥质充填为主,阻水性一般。

目前坝前蓄水位为2007.20m,蓄水位较低且较稳定,下游排水棱体前部沟槽出现明流,出水点共4处,分别为D1、D2、D3及D4位置,每处均分布多个出水点。各钻孔位置布置如图1所示。勘察期(为丰水期)流量分别为57、8、5、48L/min,4处总流量为118L/min。坝体其它部位未发现浸散区。

图1 各钻孔位置布置

钻孔SZK2和钻孔SZK6钻探情况表明,两侧坝肩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在高程1989m以上透水率介于15.6~83.2Lu之间,均为中等透水,钻孔孔内地下水水位基本与库水位一致,存在与库水连通的可能,即存在绕坝渗漏问题。

绕坝渗漏量计算中,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中的相关内容,边界条件按无压流、层流考虑,采用的公式为:

Q=0.336·K·H·(H1+H2)·lg(B/r0)

(1)

式中,Q—渗漏量,m3/d;K—渗透系数,左岸取0.43m/d,右岸取0.46m/d;H—水头差,m;H1—坝址渗漏层厚度,左岸取15.6m,右岸取19.5m;H2—下游渗漏层厚度,左岸取10m,右岸取6.5m;B—绕渗带长度,左岸取250m,右岸取300m;r0—绕渗半径,左右岸均取100m。

D1渗漏点,现水位年渗漏量约为3.0万m3,而左岸绕坝渗漏年渗漏量约为1.32万m3。D4渗漏点,现水位年渗漏量为2.52万m3,而右岸绕坝渗漏量为1.16万m3。据此断定,D1、D4渗漏点渗出水量中有两侧山体地下水补充。

4 示踪试验

4.1 现场示踪试验布置

本次示踪试验渗漏分析是向大坝钻孔内投入适当示踪剂(本次试验选择工业盐NaCl),对投盐前后坝脚渗水点进行取样,检测坝下渗漏水的电导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得到时间浓度变化曲线,分析确定渗漏通道。投源孔分布于坝顶,共7处,为SZK1~SZK7。本次试验取样点共计7处,分别为D1、D2、D3、D4、坝下排水汇总处及库区左右两侧库水。

4.2 示踪试验时间与电导率变化曲线关系特征研究

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基本原理,瞬时投源,示踪剂浓度变化曲线理论上呈正态分布,单峰曲线[7],如图2所示。单峰曲线表明投源点渗流路径单一,径流通畅,示踪剂浓度在达到峰值后被稀释而逐渐减小[8]。

图2 示踪剂浓度随时间呈单峰曲线

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土体中孔隙、基岩裂隙发育程度、延伸情况等不同,而导致双峰或多峰现象[9],如图3所示。根据峰值高低、先后顺序分为“先高后低”与“先低后高”。“先高后低”表明有2条渗流路径,高峰值是主通道峰值,低峰值是支流峰值,由于受到主通道的稀释而导致浓度降低[10];“先低后高”表明也是2条通道,主通道发育有地下湖形成的钝峰,直流通道流量小,但是浓度高,主、支汇合后形成高峰[11]。

图3 浓度随时间呈双峰或多峰

实际检测结果通常为双峰或多峰型,由于示踪剂通过多个渗流路径,到达取样点时间不同;在试验期间有其它人工流场干扰;试验期间工程区水位骤然变化,导致渗流路径变化,接收点示踪剂浓度也发生改变[12]。

试验时电导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出现明显变化即可视为检测到示踪剂,但仍需持续多次检测,方可保证结果的有效性[13]。

4.3 示踪试验过程

随钻探工作的进行,不定期开展示踪试验工作。期间对坝顶7个投源孔分别进行2~4次示踪试验,总计试验20次,钻探至设计孔深后采用直接投放NaCl盐水的方式,随即对坝下渗漏点取样检测。投示踪剂前对各检测孔取样电导率测试,以确保不受前几次试验残留示踪剂影响。

4.4 示踪试验结果分析

4.4.1绕坝渗漏示踪试验数据分析

通过对坝肩地质情况及异常现象的分析,选取重点部位进行示踪试验。选取钻孔SZK2、SZK6作为投源孔,坝脚溢出点D1、D2、D3、D4作为取样检测孔。

根据各检测孔电导率变化情况,选取代表性曲线分析,D4接收孔电导率-时间关系曲线如图4所示。SZK6钻孔投盐后,约12h后D4电导率缓慢上升,上升幅度较小,约40h后到达峰值,电导率最大上升50μg/L,58h后逐渐回落,呈单峰曲线变化。由此判断SZK6钻孔向D4方向存在一定渗流通道,为右岸绕坝渗漏,但渗漏量较小。

图4 D4接收孔电导率-时间关系曲线

D1接收孔电导率-时间关系曲线如图5所示。SZK2钻孔投盐水后,6h后D1电导率逐渐上升,上升速度较快,13h内出现峰值,电导率最大值升高100μg/L,且上升后较为稳定,测试时间内无回落迹象。说明SZK2钻孔向D1方向存在明显径流,为左岸绕坝渗漏,且渗漏量较右岸大。

图5 D1接收孔电导率-时间关系曲线

4.4.2坝基渗漏示踪试验数据分析

通过对坝基地质情况及个别异常地质现象分析,选取SCK3、SCK4、SCK5作为重点部位进行示踪试验投源孔,坝脚溢出点D1、D2、D3、D4作为取样接收孔。根据检测期间水样电导率变化情况,电导率未见明显异常变化,均在正常值范围,说明坝基渗漏量较小。

5 结语

(1)左右岸接收孔均检测到明显示踪剂变化,说明两岸均存在绕坝渗漏问题。左岸电导率上升速度快,且测试时间内无回落迹象,说明左岸绕坝渗漏问题较明显。坝基渗漏量较小,本次未检测到明显渗漏情况。

(2)地下水示踪试验是一项重要的水文地质技术,NaCl作为示踪剂,具有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

(3)分析总结出多种示踪试验时间与电导率变化曲线关系特征,对成果解译有指导作用。

(4)示踪试验应结合压水试验、地下水位观测、孔内水温观测及地下水流速测定等方法综合分析、验证。渗漏检测技术在方法、效率、准确性方面仍有待提高。

猜你喜欢
示踪剂渗流电导率
野外管线输送3号喷气燃料电导率与温度的关系
分层示踪剂监测技术在河南油田稠油水驱油藏的研究与应用
示踪剂技术在压裂效果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深基坑桩锚支护渗流数值分析与监测研究
掺钙铬酸镧-氧化物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研究①
水平井压裂稀土元素示踪监测技术
渭北长3裂缝性致密储层渗流特征及产能研究
缝洞型油藏井间示踪剂分类等效解释模型及其应用
铝电解复杂电解质体系电导率研究
长河坝左岸地下厂房渗流场研究及防渗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