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素心

2022-07-28 02:46杨喜娟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素心向日葵红楼梦

■ 杨喜娟

我出生在农村,周围三个村子只有一所小学校。童年时代实在无书可读,最有意思的读物就是语文课本了,虽然每学期只有小小的一册,但我还是从中发现了不一样的世界,读得忘乎所以,常常是书刚发下来就要通读一遍,等学期结束差不多每篇课文都能流利背诵。那时我朗读也好,曾经被选中代表学校去镇上参加朗读比赛。

初中虽然是重点中学,但仍然在农村,开始住校,也开始接触到更多的读物。教我语文的是李树义老师,李老师做的两件事对我的一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推荐我订阅了《散文》月刊和《杂文报》,二是帮我从学校图书馆借了一套《红楼梦》。现在想来,《散文》月刊和《杂文报》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还是太艰深了,但我竟也慢慢喜欢起来,慢慢感受到文字间的悲悯和沉思。《散文》我一直读了很多年,《杂文报》后来不再订阅,听说前些年已经停刊了。最着迷的还是《红楼梦》,里面的故事太新鲜太有趣了,假期拿回家,没日没夜地看,父母虽然斥责我不务正业,却也并没有禁止,谁想到一读就读了三十余年。现在我也成为了一名语文教师,《红楼梦》则成为高中语文教材中整本书阅读的内容,也仍是我的最爱,不时上示范课,做讲座,写论文,读《红楼梦》早就变成“正业”了。

阅读让我更加向往外面的世界。古人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不错的,二者如此相似,一个是在天地间行走,一个是在文字中行走;二者又如此紧密,读书让路上的风景有了别样味道,行路也让书中的文字多了活泼泼的生命力。

还是从《红楼梦》说起吧。工作之后,特意去游览了北京的大观园,流连之间,书里书外两个世界渐渐重叠。在潇湘馆的婆娑竹影里,似乎飘荡着“梁间燕子太无情”的歌吟,那窗上糊的,可是银红的霞影纱?轩馆依旧,伊人却不见踪迹。还曾去过黄叶村。村中并无旧迹,如今辟作曹雪芹纪念馆。唐人司空曙有一联,“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本是写亲人相见的喜悦,我却觉得无比贴合此景此境,秋夜,荒村,孤灯,老叟,“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寂寥岁月终酿成一坛醇厚的美酒。文字便是这样吧,跨越时空,境由心生,可以喜,亦可以悲。

也曾因为喜欢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游览了地坛公园。在夕阳斜照中,突然想起《我与地坛》中的句子,“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并看见自己的身影”,突然理解了那个摇着轮椅躲在园中思考生命奥义的史铁生。

有一年清明,在扬州羊胡巷。前一日刚下过雨,地面湿漉漉的,行人也少。一户人家门口有两棵树,一棵高大,满树繁花,一棵瘦小,绿叶招展,问过当地人才知道,高大的是泡桐,可以用来做琵琶,矮小的是枇杷。哦,枇杷,那是归有光项脊轩庭中的枇杷了,“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样深情的文字,平淡中流淌着隽永的味道,不知道会在哪一刻重逢。

也有些暂时读不透的风景,需要在路上感受。最难忘隆冬时节的扎什伦布寺,几乎看不到游人,只有深蓝的天空,和暖的阳光,红白相间的建筑和小路上喇嘛的背影,走道尽头柔和的灯光,置身其中,世界顷刻间便慢了下来,能感受到的只有宁静。这时,才突然理解了曾经读过的那些关于西藏的文字,是的,这里就是一生一定要去一次的地方。

就这样读书,行走,旅途有梦书当枕,不觉已春深。

8年前的那个春天,望着窗外盛放的玉兰花,一阵伤感忽然来袭。春天来了,却有人看不到,世界那么大,却有人从未走远,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不能让我读给他们?电光石火间有了一个念头,成立一个公益组织,就叫“向日葵朗读者”,为阅读有困难的群体朗读,带他们去看书中的世界。取名“向日葵”的原因很简单,向日葵的花盘仿佛灿烂的笑脸,蕴藏着阳光、清风、雨露的味道,有着对光明、温暖的执着向往。

从此,阅读与朗读相交而行。我和我的志愿者伙伴们走进秦皇岛市特殊教育学校,走到盲部的孩子们身边,开启了漫长的朗读之旅。朗读志愿者们每两周活动一次,每次两节课的时间,朗读的主题、内容都比较自由,有相对严肃的经典名作,也有相对轻松的话题,比如“名家谈吃”“科学冷浪漫”等等。孩子们特别喜欢旅行类的书籍,他们对文字的感悟力也很强,有一次我们读叶芝《当你老了》各个不同的译本,有人喜欢五言,有人喜欢四言,也有人喜欢散句,有的说这个质朴,有的说那个唯美,你一言我一语,气氛热烈极了。

朗读活动三周年之际,学校举行联欢,孩子们手持金色的向日葵,为我们演唱《你是我的眼》:你是我的眼,带我阅读浩瀚的书海;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纯净的声音,仿佛天籁,让每个人的心都柔软起来。

直到今天,特教学校的朗读活动还在继续。疫情形势严峻的时候,我们的活动就由线下转到线上。往返单位和特教学校的那条路不知走过了多少遍,每当夕阳的余晖洒满长长的海岸线,我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幸福,作为向阳的歌者,我们只是给了孩子们一点点帮助,而他们却带给我们不断前行的力量。

朗读者们还曾经走进大山深处的老沟小学,这所小学小到只有两个年级和两名教师。那次朗读的主题是“这里是中国”,三位志愿者分别朗读了《可可西里:中国最伟大的荒野》《西安:鲜衣怒马一千年》《成都:烟火人间三千年》,让孩子们在朗读中感受祖国的辽阔、深邃和美丽,并鼓励孩子们去看看外面更广阔的世界,我看到很多孩子的眼睛里闪现出亮晶晶的光芒。朗读结束后,志愿者们悄悄把那本精美的《这里是中国》留在了班级的图书角,不知道这本书能陪伴他们多久,但总会在他们心里留下一抹印记吧。

《菜根谭》中有两句话,“交友须带三分侠气,做人要存一点素心”,借用过来便是“读书要存一点素心”,素心纯净,率真,坚韧,一点就好,不热烈,不孤高,存于生命和时光中,伴我们执着前行,寻找文字中美丽的风景,也寻找天地间更美好的自己。

猜你喜欢
素心向日葵红楼梦
侠气与素心
向日葵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侠气与素心
侠气与素心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别样解读《红楼梦》
向日葵
帝女花妍:素心清欢染烟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