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在玻璃艺术中的运用
——以奇胡利玻璃作品为例

2022-07-29 02:28刘佳仪
流行色 2022年6期
关键词:光线玻璃颜色

刘佳仪

上海大学 上海 200444

对于玻璃而言,色彩是最直观的材料语言表达方式,玻璃可以通过材料本身的自然色彩效果呈现出来。尤其在吹制玻璃中,由于色彩的流动有一定的随意性,在设计中充分利用色彩因素,则通常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作品色彩在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心理冲击的同时,身临其境的观感,更赋予了精神层面的深刻意义。

戴尔·奇胡利是20世纪美国重要的玻璃艺术领袖。他的吹制玻璃作品以色彩强烈明亮著称。他打破了传统玻璃艺术制作的规则,使美国玻璃工作室运动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于1975年创作的《马其亚系列》中,他实验性质地使用了数百种玻璃色料,彩色碎片被烧制和扭曲成大量的螺旋形状,奠定了奇胡利作品独有的色彩风格。《威尼斯系列》中还将传统的威尼斯玻璃器皿的色彩和形态为主体进行放大,加入不同色彩的鸟类和夸张的藤蔓,摒弃其实用性的同时释放了传统工艺玻璃的可能性。他选择和利用玻璃艺术独有的色彩语言,使玻璃本身的特点与色彩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不断地简化又细化、改进和创新。他多变的玻璃造型,在各个系列中做出复杂的色彩和造型变化,从而打造出千变万化、流光溢彩的玻璃作品。

一、光和色的穿插运用

(一)色彩和玻璃光影的叠加

非透明玻璃具有一定的阻隔光线的能力,而半透明材质则允许了一部分的光线穿透。这种形式将光线和它所产生的线条、色彩结合起来,能激发观者的审美想象,赋予作品更丰富的情感表达,在逻辑与感觉、想象与抽象之间回旋。光在玻璃艺术中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形式和语言,玻璃的色彩感觉与光的状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对玻璃色彩的控制和光影的引入,玻璃作品往往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明暗的变化,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例如奇胡利位于塔科马站的公共玻璃装置,它充分地利用了光线穿透玻璃所产生的色彩效果,就像在巨大的染料缸中浸泡,无数色彩的重叠和变化,最终以错综复杂的螺旋形花朵图案呈现在观看者眼前。强烈的光线在立面玻璃上散发出五颜六色的色彩。纯净鲜亮的色彩在整个空间中摇曳涌动,达到明快活跃的视觉效果,给身处其中的人带来轻松愉悦的心情,同时也为本站营造出活跃灵动的气氛。由此可见,光影和玻璃本身的颜色融合打造出更独特的吹制玻璃作品。玻璃的颜色是玻璃材料的重要特征。它来自光线形成的,流动的虚幻和真实。在玻璃艺术创作中,对色彩的控制尤为重要,同时还要考虑在光的作用下形成的光影效果。

(二)环境光的影响

奇胡利作品中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玻璃本身的物质特性和工艺语言进行创作,包括《花园系列》。由于作品全部处于户外,阳光下作品绚丽的色彩一览无余,形形色色的玻璃作品在树、水、草中站立或漂浮,这些玻璃艺术品似乎本就是属于自然的统一构成,是自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又因为它绮丽的耀眼的色彩遗世独立。作品的尺度庞大,多以柔和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细微的变化为特色。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绚丽色彩的作品显示出它的勃勃生机,如同吸收了在阳光下生长的植物一般。光和色彩,在自然现象中只是现实的整体,但经过艺术手段的分解和重构,利用光和色彩穿插的塑造方式,可以使得作品创造出一种非凡的空间效果。玻璃艺术品的光色关系更加独特:由于光线的作用,相同色调的颜色会产生不同的明度。在较强的光线下暴露的物体会显示出更明亮、更清晰的颜色,而在较弱光线下的物体则会相对灰暗。

(三)玻璃投影中的色彩

光线透过玻璃材质投射,又为作品增添了亮丽的多层次色彩,增添梦幻的神秘感。奇胡利掌握了光影之间的应用技巧,对形态和节奏之美进行了诠释和总结。他主张用丰富的表现力,在光线的照射下,用透明的、半透明的玻璃来创作艺术作品。虚实结合的空间既抽象又具象,在视觉上给欣赏者以新鲜的享受。博物馆展区《玻璃房》(图1)中展出了数以万计的吹制玻璃零件组成的作品。屋顶上散布着大量纷繁的玻璃花,投影在整个场馆中,将人们带入梦幻般的大厅。有一部分作品是通过彩色玻璃,投映到头顶和四周的墙壁,斑斓的色彩好似灵动的水波纹、跳跃的精灵、沉浮的气泡,突然就布满周遭空间,把包括观者人在内的一切都置于彩色的映衬之下,又好似通过映射,把作品突然挪移到眼前。从白天到夜晚,内部的景观随着自然光的变化而变化,白昼时的绚烂与黄昏时的迷离,在不同光线的照射下,投影中的色彩散发出梦幻般的艺术外观,具有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另外,在作品《马其亚系列》(图2)中,奇胡利使用了数百种不同的颜色来对撞和融合,构成颜色与颜色的交响乐章。在吹制过程中,他在熔融玻璃中滚动小块彩色玻璃使得每一件作品的内部都布满了极尽丰富的颜色,而其作品的投影又增加了可见色彩的维度。不同颜色的对比和互补在投影中再次交织,使人在视觉上模糊玻璃原来的颜色,使玻璃更加充满活力。

图1 《玻璃房》

图2 《马其亚系列》

二、色彩对玻璃空间感的影响

玻璃在不同体积上的深浅变形,扩大了对空间的标识,而混合色彩的材料又将其混沌。在空间造型艺术表达中,色彩和空间关系是必不可少的内容。造型和色彩相互影响,色彩能增加玻璃作品的空间感,利用色彩的冷暖和纯度来表现作品的空间,从而增加艺术作品的视觉冲击力。颜色的明暗反差越大,它就越能与空间联系起来。每一种颜色都对不断变化和交错的空间形态产生影响,由特定的色彩所创造的空间形态彼此交叉,从而产生一系列的转换。

(一)空间感的强化

作品《蓝玻璃塔》中,蓝色玻璃组成无数聚集的线条,从深邃空间中爆发,而后蜿蜒盘旋。玻璃的投影不是单调的颜色,而是随着环境光而变化的颜色。当颜色的重量、距离和大小穿插时,深色的物体总是比浅色的物体看起来更远。即使是单一的颜色,玻璃料的扩散和凝聚使得它在玻璃中也可以使玻璃作品在整体或部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视觉效果和气氛。

(二)空间感的混沌

与《蓝玻璃塔》对空间感的处理相反,《波斯天顶》(图3)则用不同层级的玻璃穿插出了一幅混乱绚烂的迷宫。大量蛛网般混乱的结构,亦似效仿自然界生物中常见的迷惑猎物的方式那样,同样让从天顶下的观看者进入眩目的梦幻陷阱。此作品中展现的玻璃用色是极为多彩丰富的,色彩赋予了玻璃作品强烈的表现力和丰富的层次感。这种手法更常用于奇胡利的作品中。

图3 《波斯天顶》

按照玻璃的材料特性来看,辐照于玻璃的透明度、颜色、形状等不同,光线穿透它所形成的阴影也不同。疏离和聚集的变化,扩大了作品的空间感,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知。这种层级的变化是玻璃材料独特的魅力所在。在装置《黑玻璃》中可见一斑,事实上他并未使用纯黑色玻璃材料,而是深绿等低明度的深色玻璃,厚重的体积在环境光中更显深邃。因其处于湖岸的位置,朦胧的倒影中又能将这一色彩与周围环境杂糅出新的虚幻空间来。黑色的物体总是比白色的物体重。深色和厚度的物体带来不同的颜色渗透性。可见,玻璃颜色与空间感密切相关。利用这种色彩特性,通过玻璃的透明性质可以创造出超越现实空间中的构成,是带有主观并且超脱于客观环境的限制,是存在于真实色彩和虚幻之间的表达方式。当同一材料与多种颜色交错时,视觉会对空间产生主观的混合。在混合了不同的色彩之后,可以丰富观众的视野,从而增加了材料艺术作品的魅力。

在奇胡利的空间装置作品中,常采用水为媒介与玻璃瑰丽的色彩搭配,造成一定的视错觉效果。他曾说:“毫无疑问,水给我的确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灵感与无法想象的创造力。玻璃这一材料,与水的碰撞也是不可思议又清晰可见的。我喜爱用玻璃、水、冰和塑料这四种材料进行创作,它们独特的明亮、透光可以带来你无法想象的韵律感。”其中,光影、反射与玻璃的高透明性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人们可以通过不同光源欣赏到多样的玻璃艺术。此外,彩色玻璃投映到头顶和四周的墙壁,斑斓的色彩表现出灵动的水纹布满周遭空间。把包括观者人在内的一切都置于彩色的映衬之下,又通过色彩之间的反射,让环境空间的尺度变得更加模糊。

奇胡利的作品具有极高的视觉欣赏效果,耐人寻味的色彩空间,独特的烧制手法,通过富于想象力的造型方式,达到抽象形式与现实空间的折叠。浅色玻璃在光线照射下的外观和特性比深色玻璃更加明显。色彩特征由色调和纯度反映出来。色调反差越矛盾,造成越发不稳定的视觉效果。

三、玻璃色彩的情感表现

玻璃艺术中色彩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情绪表现方式。颜色在触发不同联想中的决定性作用并不在颜色本身,而是在主观视觉上感知它的人身上。著名的现代绘画艺术家马蒂斯曾说过:“假如形状是种较为精神的东西,那么色彩就是精神世界当中的感情,首先是绘出形状,接着就要孕育精神,把精神中导入色彩,导入感情。”对不同的观看者而言,色彩有不同的情感和风格特征。色彩带来的情感,大多来自人们根据过去的生活经验所发展出来的联想。因此,找到人的情感中的共通点和色彩反映的共同特征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目标之一,将色彩和构成调整到协调统一的状态。奇胡利的作品中不乏以最丰富的情感联想,以自己的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实践,展现被观众认可甚至引起强烈共鸣的艺术作品。

人对色彩的敏锐嗅觉与生俱来,色彩会给人以第一视觉的印象,在视觉艺术中,色彩会对观看者产生最直接强烈的视觉和心理效果。不同类型的彩色玻璃各有特点,使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可以给人们带来相对完全不同的视觉体验。奇胡利玻璃艺术作品本身就像一种色彩的情绪脉动,用思想和情感穿透玻璃,对玻璃注入了生命。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的自然精神被发挥到淋漓尽致,在无形之中,玻璃艺术与自然元素浑然一体。《花园系列》利用自然环境的色彩和玻璃材料的色彩中的多种形态,将大自然的生命特征表现出来。其中的主题多为大自然中的花草,浏览他的作品,会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从大自然中提炼出各种各样的形态元素,再用变化多端的色彩,营造出随心所欲的梦幻空间。

奇胡利对植物的感情与他与家人密不可分:自然本身作为背景,自然景象的抽象化表现为主体,作品中充满了怀恋之情,就仿佛回归于他母亲的郁郁葱葱的花园。自身情感表达的强调和不同的情感设定,使得每一件作品的色彩都和真实的自然呼应而有所不同,其色彩运用也包含着强烈的真情实感。我们可以发现他将大量的情感意象注入到作品中,使得玻璃艺术作品成为有生命情感的鲜活的个体。他非常善于使用玻璃材料介质和色彩特征去模拟生命和自然形态,其中的色彩丰富、活泼且富有趣味性。除此之外其他的户外装置作品中,如芝加哥的加菲尔德温室公园的环境装置,他时常将玻璃艺术品与大型植被一同放置,与树、灌木和湖泊等自然植物原本的形成鲜明对比和互动关系。

在戴尔·奇胡利的《波斯系列》中,看似如同无意识、虚幻的梦境写照,实则是他对真实自然世界最深刻、最理性的诠释,他能让作品在心灵上与观看者产生共鸣。结合不同的光效环境,利用玻璃材质的材料特点,在多种陈设与悬挂或投影于光影的方式中,呈现丰富的主题作品。在封闭的人造玻璃世界中,朦胧的原始冲动被绚丽的色彩充分唤醒。漫步于光与影的相互映射使人们在移动后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获得不同的审美感受,形成与艺术的互动效果。作品《玻璃森林》,则利用吹制玻璃的拉伸、变形的同时,结合灯光的布置,通过仿照现实中植物生态环境的陈设,将植物的意象从现实中抽离出来。作品中每个部件之间的色彩和形状搭配也是非常考究的,每组作品的色彩既有单独的合理性,又可以兼容。纤细灵动的造型配合高温吹制技巧下,不同色彩的玻璃原料的液体融合、无规则而有意识地四散蔓延。色彩在玻璃材料间荡漾的意境之美中,观者的遐想得以激起。

结语

奇胡利将色彩于玻璃的表现力发挥到极致:色彩与玻璃的完美演绎,利用玻璃的反射性、透光性来创作具有生命力的作品;色彩造成的主观空间错觉将人带入迷幻的色彩花园中;通过对自然色彩和环境固有色彩的巧妙融合和分化,形成他独有的色彩风格。

在奇胡利的作品中能发现,玻璃艺术运用色调来调整材料与环境属性之间交融,通过材料的色彩与质感,充分呈现出来。色彩的这种对情感的表达相比于单纯的质感则更加直观且形象,更能反映作品内容的深层含义,在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同时使观看者感同身受。

猜你喜欢
光线玻璃颜色
玻璃中的自然之美
玻璃是怎样炼成的
我不是玻璃熊
淘气的光线
特殊颜色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