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感化视角的儿童移动式输液架设计

2022-07-29 02:28颜嘉慧
流行色 2022年6期
关键词:输液医护人员患儿

颜嘉慧

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辽宁 沈阳 110000

随着二孩政策和医疗水平的提高,家长对于儿童的健康和教育变得格外重视,然而国内针对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相关设计还有待完善。大多数儿童对于生病就医有较强的抵制心理和排斥行为,不仅给家长造成负担,还给医护人员带来了额外工作压力。通过相关调查分析,陌生拥挤的环境、针头对皮肤的刺痛感是让患儿产生抵制情绪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问题,为减少患儿在输液过程中的痛苦,应更加关注儿童情感需求,给予儿童更好的就医体验与情感安慰。

一、现有儿童输液架调研分析

1.国内外儿童输液架使用现状

国外针对儿童相关的医疗产品的设计,发展历史更加悠久,技术上更加成熟,而且更注重患儿心理情绪。早在1801年世界第一家专门为儿童服务的医院在巴黎创建,它被称为Hôpital Necker-Enfants Malades。受其影响不久之后,其他儿科医院于 19 世纪在德国、俄罗斯、奥地利、波兰和英国等欧洲其他国家开设。国外的儿童医院会为儿童提供经过专业训练的医护人员像心理团队、言语治疗师等,让高质量的治疗与实现人性化医疗保健的理念共存。例如,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皇家儿童医院,医院每一个细节都经过深思熟虑,以优化儿童的护理。医院以自然为主题,设立很多与环境互动的场景,塑造温暖舒适的氛围。还配备现代化的儿童友好设施,整体更加关注儿童的独特需求、注重细节,让儿童在温暖和关爱的环境中接受治疗。相关优秀的设计作品也非常多,整体的设计过程也更为成熟、完整、体现了对患者的情感关怀。

国内医疗技术水平在不断地飞速发展,但专注儿童情感化医疗产品设计较少,相关医疗产品设计还不够成熟,并且很少有真正投入实际应用生产的。儿童医疗产品的相关市场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空缺。医疗产品相关理论研究支撑数据也较少。大部分医疗产品更注重实用性,外形较为冰冷理性、忽略了儿童的情感需求。医疗诊室现状是人流量大、环境吵闹拥挤、并且空间利用率较差。甚至部分医院的儿童输液室与成人输液室并无区别。有的妇幼医院设立儿童诊室,但也只是单纯地在墙壁上涂上明亮的颜色和卡通画。相关儿童设计只是单纯直接把卡通形象应用于外观设计上,过于直白,缺少提炼与再设计。在看病环节上过程烦琐复杂,大多数的医院并没有考虑到家长等陪护人员的需求,增加了照顾孩子的负担。

2.患儿、家长、医护人员三方的用户需求分析

从患儿角度分析:根据研究表明,大多数患者儿童对打针带有恐惧心理,主要原因是来自对生理疼痛的反应,害怕打针是人体拒绝伤害的本能反应。其次是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人们对不熟悉的事物通常会产生恐惧、害怕的心理。陌生的环境,其他孩子苦恼的情绪感染,会让孩子不安。最后是对医院的错误认知,家长不恰当的教育方式,紧张心理的传递,会导致孩子对医院的恐惧。儿童的康复需求:对病痛的缓解,更多是需要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以及其他能够吸引其注意力来缓解对扎针的恐惧心理。患儿的情感需求,需要家长的陪伴与安慰、医护人员的举止行为可以给患儿带来安慰。需要对医疗产品的直观感受不再冰冷,增加患儿的安全感和亲切感,缓解依赖、焦虑、恐惧。等待时间过长。

从家长角度分析:在陪孩子打针的过程中,家长需要抱孩子以安抚孩子的情绪,令家长很疲惫。同时孩子的一些必需物品、玩具等需要一定的收纳空间。烦琐的就医过程、再加上人多拥挤和长时间的排队,给家长带来很大的负担。家长哄孩子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精力,需要一定的休息空间以及方便更好照顾儿童的相关设施。在儿童输液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幼儿好动、烦躁以及上厕所吃饭等问题,有一定移动需求。大多数家长也会更加关注医疗产品的安全问题,在设计上应避免尖锐的外形。

从医护人员角度分析:更加关注产品的易用性,应便于使用与维护。医护人员十分的忙碌,精神压力较大。在医院里孩子对打针输液有很强的抵触心理,大部分患儿在输液过程中会出现的抵抗和哭闹的行为,会使输液针头滑出,严重的会穿破血管,引起局部肿胀。这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还浪费了医用药材。

二、情感安慰视角的儿童输液架设计策略分析

情感化设计,是一种在设计过程中以潜在的情感需求为主要设计原则的设计方式。是一种针对预定的情感需求进行产品设计的系统化方式。本章从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功能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更好地帮助儿童减少输液的痛苦。

1.不同的造型对儿童心理的影响

产品的造型,属于设计心理学中的本能层次设计。造型可以给人带来直观的第一印象。儿童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与想象力,不同外观造型会给儿童不一样的感受,例如光滑圆润的形态会带来和蔼可亲的印象,尖锐粗糙会带来不安全不稳定的感受。因此分析儿童的喜好,从中提取出相关元素,更有利于帮助患儿接受该产品。

外观造型大体可分为自然形态与人工形态。自然形态指在自然法则下形成的各种可视或可触摸的形态,可分为动物形态和植物形态。自然形态更有利于被儿童接受。人工形态:指人为生产制作出来的形态,比如儿童喜爱的形象、卡通元素、童话故事等。根据数据调查,大多数孩子们都对动画片保持热爱,卡通元素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可以从中提取儿童所喜爱的元素,设计出更适合他们的产品。

2.色彩与材质给儿童带来的感受

色彩对儿童的影响:颜色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对儿童的情绪和心理产生影响。研究表明,颜色可以培养大脑的创造力、生产力和学习能力。因为孩子对颜色更敏感,不同颜色的效果各不相同,从引起兴奋到激动平静,再到产生灵感。颜色的冷暖变化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根据它们使用的情况,颜色可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红色会让孩子感到兴奋和充满能量,但研究表明,过多接触红色会鼓励攻击性行为和无法集中注意力。橙色是一种快乐的颜色,它是一种温暖友好的颜色,可以激发孩子信心,可以给孩子带来温暖和愉快,给人以乐观的感觉。绿色,给人感觉平静自然而凉爽,也象征着成长和身体健康。科学家们还将绿色归因于提高孩子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研究表明,蓝色有助于集中注意力,减少焦虑和侵略感,还能降低血压和心率。对4-6岁幼儿进行颜色偏好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幼儿颜色偏好顺序为:红、黄、橙、蓝、紫、绿;男女幼儿的颜色偏好有明显差异。大多数幼儿更喜欢较为鲜艳的暖色调和明度大颜色。现有市场上大部分儿童类产品更乐于运用鲜艳明亮的颜色,目的是能够吸引孩子的兴趣。

材料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具有特殊的情感属性与内涵。不同的材质会带给产品不同的外观质感和装饰效果,同时带给使用者不一样的视觉与心理感受。合理的运用材料可以满足儿童的心理需求。陶瓷、金属、玻璃这一类的材料往往都具有较冷较硬的特性,带给使用者的感受是严肃、理性、科技、冷漠;而木材、布料这一类的材料往往具有较暖较软的特性,带给使用者的感受是亲切、温和。

儿童医疗产品应选择安全环保,柔软温暖的材质,更适合儿童的材质像木头、布和硅胶制成的产品。木制材料可以是一种耐用且天然的替代品。但并非所有的木制材料都是适用的。传统的木制玩具由胶合板或刨花板制成,含有有毒成分,应寻找由 FSC 认证的实木和无毒油漆或饰面的材料。硅胶材料不含双酚A,也不会破碎,具有优异的透明度、抗撕裂强度。硅胶柔软具有弹性、耐高温还不易老化变形,十分经久耐用。棉麻布类的材料,具有柔软轻盈的特性,给人感觉温暖,质朴。

3.符合用户实际需求的功能分析

功能分析是一种分析现有产品或概念产品的功能结构的方法。它可以更好的分析产品的预定功能,并将功能和与之相关的各个零部件(也称为产品的“器官”)相联系。产品功能体现在行为层次设计,从儿童康复需求、情感需求以及家长和医护人员的使用需求三方面入手,分析儿童输液架应具备的功能。

(1)康复需求:输液室具有输液休息功能,输液支架需要安全稳固,保证输液过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避免尖锐棱角,防磕防撞。配套座椅应选择适合儿童尺寸,并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原则,既保证舒适性,又要提供一个安静的休息空间。考虑到使用过程中儿童需上厕所,配备便于移动的功能、支架可拆卸的功能。辅助功能包含:收纳功能、输液温度调控、具备一定的隐私空间,例如可临时展开的遮板,预防交叉感染。

(2)情感需求:儿童对医疗器械的恐惧感、不安感、需要适当的娱乐功能和趣味性,便于转移注意力让心情变好。陪伴安慰功能:好动是儿童的天性,长时间容易产生焦虑等情绪,增加人与产品的互动,减缓儿童的不安情绪。审美功能:外形色彩上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塑造儿童对于产品的亲切感。移动功能:分析儿童的使用习惯和行为方式,发现在正常状态下大多数儿童不能在同一个地方保持不动超过20分钟。相关数据指出,引起输液过程哭闹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随儿童的随心所欲的移动。而移动功能可以很好地分散儿童注意力,符合患儿的心理生理特征。

(3)家长和医护人员使用需求:医护人员需要简化流程、便于维护使用的产品,减少工作失误。家长作为长时间陪护人员,一定的休息区域,和收纳儿童物品的空间。医院座位难求、空间利用率和空气的流动性较差,移动功能可以缓解座位紧张等问题。

三、基于情感化的儿童输液架的设计实践

设计策略:定位在3-6岁儿童,以情感化设计为基准,考虑到儿童的心理需求,在外形上采用从儿童喜欢熟悉的事物中提取元素,让设计给儿童第一眼留下亲切感,缓解其焦虑紧张的情绪。设计方案一采用的是男孩子较为喜爱的元素,整体外形从摩托车中提取形态,吸引孩子的好奇心。中间的镂空部分是以发动机为原型,其中透明的亚克力板可以掀开,具有一定实用性,可存放一些儿童的相关用品。(图1)方案二中采用可爱的动物元素,增加儿童的亲切感与熟悉感,同时让设计具有包裹感的外形,让儿童感受到父母怀抱似的舒适,进行设计。移动式是为了环境医院空间不足等问题,同时满足儿童上厕所或移动等需求。输液架顶部设计改变以往的单一造型,并设计成可拆卸(图2)。

图1 方案一

图2 方案二

细节深化:经过多次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方案一最终被采纳。方案一优势在于更贴合批量化生产的要求,一定程度上节约生产成本。其次整体设计风格偏中性,更贴合多数幼儿的审美倾向。输液架设计成可整体收纳,节约空间便于管理。色彩整体以柔和的暖白色调为主,塑造温馨舒适的氛围。材质上座椅部分以硅胶为主,增加舒适性,其余材质要考虑到安全性。留有单独收纳物品的空间,配备便于家长助行把手,顶部的输液支架改变过往的形式,利用卡通形象,在满足悬挂输液带功能的前提下,又能很好的给予设计趣味性。

设计实践:在三维模型的基础上进行实物样机实践,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了激光切割、计算机速控等技术。样机制作过程大体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激光切割、打磨、底漆、面漆和组装等过程。(图3)实物样机生产后,从安全性、稳定性、审美性几个角度进行测试,进行最终调试与改良。

图3 设计实践

结语

当代医疗辅助产品应更加关注儿童等弱势群体的情感需求,帮助其克服对于输液的恐惧,优化产品的使用过程。从情感安慰视角出发,做儿童输液架设计策略分析,在外形、色彩、材质等方面改变输液架过往冰冷、理性的印象,增加医疗产品给儿童的安全感和亲和力。基于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更加关注用户的真实需求,设计出儿童、家长、医护人员都喜闻乐见的产品。

猜你喜欢
输液医护人员患儿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如何调适自己
自灸也能预防输液发热反应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在为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时应用留置针改良固定法进行输液的效果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通 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