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特色在产品设计中的传承思考

2022-07-29 02:28杜鹤蒞徐硕
流行色 2022年6期
关键词:日晷榫卯造物

杜鹤蒞 徐硕

鲁迅美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 辽宁 沈阳 430212

黄山学院艺术学院 安徽 黄山 24504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不断加深,世界范围内,产品设计正在朝向“去国籍化”进一步发展。对于世界各国人民来说,在日常生活用品中发现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既不奇怪,也不陌生。不难发现,在现如今这个时代,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品牌在中国都有代工厂,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产品生产国和进出口国家。但是,我国的产品设计发展却不能止步于代工,中国制造的产品设计理应站在更高的平台、有更好的出路。在强调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今天,中国设计作为当代中华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部分,理应带有浓厚的中国意味。在现如今的国际设计市场上,中国原创设计正在一步一步迈出国门,走向世界,我国的设计行业正在进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原创的转型期。“山寨”产品已逐渐被“原创”所取代,“国货”在世界产品舞台中正在大放异彩。我国的产品设计从模仿学习到自我创造这一大步,给中国国产设计产品带来的是质的飞跃。对于原创设计而言,可以这样来看待这一问题,没有模仿和借鉴的实践过程,就没有办法站在前人的肩膀上继续往前行走。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没有将其自身文化泯灭在历史长河的国家,可以说我国保留至今的文化一定有其得以发展至今的必然性,而作为设计师,就需要将其中的必然性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从而使其可以长远发展。

一、中华文化与“中国味”设计

克劳斯·雷曼在《设计教育 教育设计》中有这样一段话:“身份必须要被重新定义,而且不能被限制在自己的文化之内,需要与其他文化建立联系,并反映其他人是如何理解一个人、如何看待你,以及他们期待从你身上得到什么。它需要明确什么是原创的,并且在文化价值的全球竞争中,什么是一个人的‘独特卖点’。”在书上“中国学生向我提出的问题”的这一章,雷曼教授明确指出了他认为中国设计应当如何发展。他建议中国设计师去观察世界如何看待中国,因为在其他国家眼中的中国,就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东西。而那些东西也是设计师们一直寻找的“中国味”。进一步而言,寻找具有文化特色也相当于有着“围城”效应,在“围城”中的人可能往往看不清楚自己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但“围城”外围的人则看的十分透彻。按照这个理念,中国的设计师必须走出国门,不然就永远没有办法准确对“中国味”进行定义了吗?出国体验固然是好的,但是如果想要清楚的了解到外国人眼中的中国文化,恐怕不是出国旅游这种短期体验就能解决的问题。若想深入了解到外国人眼中的“中华文化”,则必须要经历长期的海外生活之后,才能进一步体会到不同文化之间带来的冲击感和文化界定感。走出国门虽然能让设计师快速了解世界如何看待中国,但这却并不一定是唯一了解中华文化的途径。

在这里可以将中国的工业设计与日本的工业设计做一个对比。中国和日本同样为亚洲国家,中国设计师和日本设计师同为亚洲人,中国设计师的基本功不比日本设计师差,为什么日本工业设计师的作品带有浓厚的本民族风格?难道是因为所有的日本设计师都出国去看了看世界如何看待日本文化,然后再回到日本做设计吗?也许确实有,但是不尽然如此。究其根本,这些工业设计上产生的差距还是出现在文化层面。通过仔细研读日本诸多设计师的设计理念后可以发现,日本的工业设计大师,无论是柳宗理、黑川雅之,甚至相较年轻一辈的喜多俊之、深泽直人、还有原研哉,每一个人都对日本文化有着自己的理解。而他们每一个人对日本文化理解的共通性则是在全日本社会所共通的为人处世的哲学。日本的工业设计之所以有着明确的民族风格,是因为日本工业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中都蕴含着日本人的哲学,并且日本人这些哲学理念早已深深地融入进每一个日本人的生活中去,不单单是设计师,而是日本全社会。这样的对比与分析带来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中国哲学理念也同样深深地融入进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中,这种中华智慧被全民族共同传承与发展。中国设计师的成长环境中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离不开口口相传的中国哲学,离不开中国人为人处世的道理。只有深入地去学习、去探索、去理解及重视中国哲学,才能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应用中国智慧,才能在当代设计中仍然保留其浓厚的民族特性,才能将中华民族特性深深地融入到设计作品中去,做出“中国味”设计。

二、如何寻找产品设计中可用的中国元素

要想做出具有浓厚“中国味”的产品设计,首先必须要思考清楚如何才能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文化积淀融入到我国设计师的设计作品中去。这种对文化积淀及文化风格的探寻,需要逐步实验与摸索。对于中国设计师来说,想要寻找到属于中华民族的独特设计风格,一定要“寻根”,即从中国设计的发展根源处寻找中国特色作品风格,这也要求设计师要学会如何从历史中去解读我国曾经拥有过的各种设计风格及造物思想智慧。

1.从工艺中发现中国文化符号

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史上,每一个朝代都有其奉行的主流哲学文化,而这些哲学文化都对当时的工艺美术作品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可以说每一件具有历史感的工艺美术作品都是非常值得去深思其背后的引申含义。站在今天的观者角度,可以非常容易地总结和归纳出每一个时代所特有的作品风格和代表性符号,这些代表时代风格的符号既可以是某种器物造型,又可以是纹理纹样,还可以是造型手法。在总结和归纳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符号后,产品设计师需要对这些文化符号进行自身内化与解构重组。因为传统文化符号作为传统文化精神的载体的一部分,其中有很多已经远离了当代人的生活,这是毋庸置疑的,当代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需要在充分了解当代人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来运用传统文化,这是当代设计的需求,也是传统文化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

2. 从造物中寻找中国思想智慧

中国的设计发展历史,可以一直追溯到史前时代。中国古代的设计活动,多数是以设计造物为主。中国古代的造物产品,除世人熟知的各个时期的祭祀用具、饮食器皿外,还有依赖于农耕经济与农耕文明的种植用具、耕织用具、灌溉用具等。农业种植方面最为典型的造物设计就是北宋时期的秧马,这一设计作品是为了提高农业插秧及拔秧的效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而制作出的农业用具,苏轼还曾为其创作过《秧马歌序》。在此之后,关于秧马的文献记载从北宋时期起直至清代,在陆士仪的《思辨录》中,还能够看到“按秧马制甚有理,今农家拔秧时宜用之。可省足力,兼可载秧,供拔莳者甚便。”的记载,可见作为农业用具,秧马能够一直沿用下去,与其自身的使用功能密不可分。秧马的设计造型好似一艘小船,其下沿呈现圆弧状,这样的器物造型也方便农民骑坐在上面。在插秧或者拔秧的过程中,使用者只需将身体趴附于秧马上,并像孩童使用小木马那样前后摇动,即可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插秧或者拔秧动作,从而省去了一次又一次的“弯腰——起身——弯腰”的重复劳动。这种将器物造型和使用方式的合理功能整合与现如今产品设计中的“造型应符合其使用功能”的设计理念不谋而合,虽然北宋年间并无机械化手段进行器物生产,但功能与形式二者应当合理统一的设计理念早已融入在当时的造物设计作品中。由此可见,在中国造物设计史中有很多古人的智慧与先进的思想不谋而合,并亟待被发掘与传承。

3. 从语意中传承中国元素形象

中国元素与设计语意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设计语意作为产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由产品的造型、功能、材质等方式进行传达。造型作为产品设计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产品设计的主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元素提取与产品设计的造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一个优秀的产品语意具有极强的文化传播作用,仅从造型就能够让使用者一目了然该设计是如何从形态中传承的中国元素形象。这也需要设计师能够熟练掌握如何从传统的中国元素中高度概括、提炼中国元素形象,使其既能保有中国元素的典型特征,又符合现代设计的审美需求。

三、如何在产品设计中传承中华文化特色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造物设计从艺术与手工艺时代走进了工业革命,迎来了现代设计的成长与蜕变。产品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着各个国家设计特色与文化内涵。对于中国来说,在产品设计中传承中华文化特色可以主要体现在使用功能传承、结构设计传承、制作工艺传承及色彩特征传承几个方面。

1.以日晷为代表的使用功能传承

日晷,作为中国古代计时器的代表之作,是一种系统化较强且至今仍然具有使用价值的艺术设计作品。日晷作为古代造物设计活动的一部分,其本意是指太阳的影子,而日晷的计时原理也正是从光影而来。日晷根据一天之中太阳光所照射到同一个物体上留下的影子长短、影子方向等不同因素来显示一天之内的时刻,经得起科学推敲,且计时较为准确。然而在现如今的社会中,设计师设计出手机、手表等一系列随身的计时产品供给人们所选择,日晷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而逐渐沉淀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正在逐渐被人遗忘。然而,日晷仍能在当今设计环境中绽放出新色彩。在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中,来自铟果入驻平台的元物设计提出了“日出而作-日晷计时器”完美地将日晷与时钟进行结合,使其在现代设计语境下绽放出全新的色彩,如图1。

图1 日出而作-日晷计时器

2.以榫卯结构为代表的设计结构传承

榫卯结构是中国传统建筑与家具设计的灵魂内核所在,其不仅是一种结构件与连接方式,还是一种比文字更早的民族记忆及人类轻工业制造史中的奇迹。在榫卯结构中,榫为阳、卯为阴,通过榫与卯的插接使建筑部件或是家具部件相互固定,深刻蕴含着“阴阳相生”的中国哲学。榫卯结构不仅仅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吸引了无数的各国设计师争相研究与设计创新。家具设计大师汉斯·瓦格纳也是榫卯结构的忠实粉丝。从1944年受到中式家具影响而设计的The China Chair(中国椅)开始,他便不断在家具设计领域尝试了许多带有中国元素和榫卯结构的设计,自此引来无数家具设计师不断对榫卯结构展开创新与思考。2019年M&O设计展会上法国设计师Alexandre Chary展示了他借由榫卯结构而创新的设计Evolve Stool,将榫卯结构与现代的设计材料及工艺学完美结合,使中华榫卯结构在现代设计中绽放出全新的色彩,如图2。

图2 Alexandre Chary的设计作品Evolve Stool

3.以传统竹编为代表的制作工艺传承

竹编工艺作为一种遍布中国南方各省份的传统民间工艺,其不仅具有极大的实用性,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竹编工艺至今仍依靠传统手工匠人的人工制作,通过将毛竹竹材处理为便于编织的竹片、竹条后,进行生活用品编织。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传统竹编工艺至今仍在生活用品设计中保有自己的一席之地。除常见的竹篮、竹筐之外,在现代服饰设计、背包设计、灯具设计及座椅设计中,我们仍然能看到传统竹编工艺的身影。这些设计作品将传统竹编工艺的编织、弯曲与现代设计审美需求相融合,在满足现代设计特色的同时,传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如图3。

图3 竹编工艺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4.以皇家宫廷配色为代表的色彩传承

皇家宫廷配色作为中国古代传统色彩的典型代表,是中国色彩文化传承的重要传承载体。宫廷配色为了凸显皇权的尊贵与彰显地位的显赫,以纯度较高的白、青、黑、赤、黄五色为主,并配有金、银等贵金属及贝母、玉石、宝石的装饰,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与民族风格。在现如今常能看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色彩应用在以文创产品为主的纺织产品、电子产品、日用产品等多个领域中,以色彩从视觉形象上更加直观地传承中华民族特色,如图4。

图4 皇家宫廷配色在现代设计中的传承与应用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它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基于中华文化传承理念而进行的产品设计,其自身必然带有鲜明的中华民族特色。关于中华文化的深入思考,可以让产品设计师在将中华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为其带来具有民族特色的全新设计思路与设计方法。在产品创新设计领域里,借由当今的审美观念、设计手段、制作材料与工艺等方式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华造物设计活动及传统文化符号进行继承与弘扬,不但为新时期的传统造物设计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还能使产品设计有据可依、有根可循,并在众多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
日晷榫卯造物
榫卯结构在玩具中的应用研究
“与造物游”: 第二届晚明艺术史学术研讨会召开
融设计展·榫卯 和合而生
简易日晷
造物新语——重组材料与构造
造物美学
日晷的原理及制作
与“日晷”有关的地理问题
榫卯构造在现代空间装饰中的创新应用(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