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价值功能视角下黄梅挑花的发展路径分析

2022-07-29 02:28邹琛
流行色 2022年6期
关键词:挑花黄梅活态

邹琛

华中师范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 湖北 武汉 430079

一、黄梅挑花概述

黄梅挑花起源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又分为素挑(即单色)和彩色挑花。专家推算黄梅挑花距今至少已有800年历史,约形成于唐宋,发展成熟于明末清初,或更早时期。黄梅挑花结构多严谨对称,图案丰富美观,色彩鲜明和谐,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浓郁的地方特色,于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黄梅挑花多元价值功能分析

(一)艺术价值

1.布局结构严谨饱满,丰富生动

黄梅挑花在构图上一般采用格律体或者平视体进行构图布局,先用白线或者黄线从布的正中心部位起针,向四周搭建整个纹样骨架,视觉上饱满大气。一幅完整的挑花作品基本需要包括团花、边花和花边这三个基本部分,另外灵活挑上角花、填花、盆花等元素作为补充,使图案更加生动饱满,依照挑花者的个人意愿和审美来进行自由组合,严谨而不失灵活。从图案结构来看,整体上呈现出对称、协调的视觉效果,形成一幅结构严谨、整体和谐,交相呼应的佳作。(图1)

图1 挑花作品

2.色彩搭配冷暖呼应,庄重和谐

黄梅挑花色彩搭配讲究以“热闹为先”,即主色调多采用大红、玫红、粉红配以橘黄、鹅黄、明黄等暖色调色彩,再配以草绿、湖蓝等冷色调色彩进行适当点缀,冷暖呼应,和谐统一。从视觉效果来看,运用深色底布,衬托五彩明丽的图案,形成强烈对比的效果,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从色彩选用方面看,黄梅挑花多固定使用红、黄、蓝(青)、黑、白五种色彩,尤喜欢黑红二色搭配,浑厚质朴,从这一特征来看,黄梅挑花继承了荆楚文化朴实典雅、庄重和谐的特质。

3.制作工艺精巧细致,独具匠心

制作黄梅挑花的原材料一般包括坯布和棉线。首先晾晒经过加工制作的新棉绒,揉搓成条状,再用纺线车将棉条纺成棉纱。经过浆纱之后晾晒、上锭子、排纱一系列工序,再用织布机织成家(念ga)机大(念dai)布(又名窄蔻机布),然后根据需要下料,用大锅熬煮染色,多染成青色土布,还有少量染成葱绿布、土红布、漂白大布作为挑花坯布。在整个工序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在煮色时需要加入茶叶反复熬煮多次以预防掉色,用茶水煮青布时要一点一寸地将布浸透入其中煮,每根纱都不能漏掉,要经过反复多次翻动才能保证效果。经过细致复杂的工艺,坯布才会不易褪色。这是黄梅挑花手艺人根据自身长期实践摸索出来的经验,也体现了黄梅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黄梅挑花不仅制作坯布工艺精巧细致,其手法技艺更精妙绝伦。黄梅挑花多用“十字针”法,虽与十字绣针法相似,但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区别。黄梅挑花在布的正面交叉走十字行针,但在布的背面绝不会出现“十字”纹路,全部呈横纹或竖纹排列,正面呈“十字型”,反面呈“一字型”,纹路清晰,十分整齐。而十字绣同样运用“十字”针法,其背面针脚却杂乱不堪,不成规律,这便是黄梅挑花技艺的精妙之处。

4.纹样图案浪漫抽象,写意传神

黄梅挑花的图案取材多来源于当地人民的生活百态而又不仅拘泥于自然生活,还有精神娱乐,统共可分为生活常态类、婚丧嫁娶类、家国情怀类、戏曲传说类、美好愿望类等五大类。图案形式众多,丰富多样,且注重写意,表现了当地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爱情的憧憬、对亲人的祝福、对国家的热爱。

(二)实用价值

在黄梅当地,自然灾害频发,常遭“一年九水之灾”,当地人民经常被迫外出逃荒,在艰难的岁月,人们为了生存,无论男女自幼都要学一技傍身,民间技艺就成了代代相传的逃荒生计。男人打渔鼓、跳打莲厢舞、划旱船谋生,女人则用针线为人挑制各种精美的挑花饰品谋生,等到丰收年岁,这些挑花用品便自挑自用,这是黄梅挑花艺术产生的土壤。日常生活中挑花还作用于“缝补”破损的衣服,由于衣物易磨损的部位多是手肘、膝盖等关节部位,因此在易磨损的部位通常挑有挑花图案,而且一般呈对称分布在左右两侧,更容易体现黄梅挑花耐洗耐脏耐磨损的实用价值。除此之外,黄梅挑花的实用性产品多达四五十余种,大件的有被面、窗帘、桌布,小件的有钱袋、香囊、平安符。

(三)文化价值

黄梅挑花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涉及地域文化、禅宗文化、民俗文化、戏剧文化、红色文化等多样文化,体现了其多元文化价值。

1.地域文化

湖北省黄梅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鄂赣皖三省交界处,与江西省九江市隔江相望,与安徽省宿松县、望江县毗邻,被称为“鸡鸣三省”之地,是文化底蕴厚重的“千年古邑”,吴楚文化在这里交融荟聚。上半县是山区丘陵,为稻产区,半县是冲击性平原,为棉产区。

黄梅挑花的出现,离不开它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因当地盛产棉花,以棉花为主要作物,由此黄梅沿江一带的新开镇、孔垅镇、蔡山镇几乎家家都有织布机,户户都纺棉线,这就为黄梅挑花的产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黄梅地处吴头楚尾,当地自然灾害频发,常患水灾,使得物质资源相当匮乏,因此在黄梅挑花的取材上多是用自织的土布和棉线,自给自足,在缝穷补破的基本要求下更添审美趣味,造就了当地人勤劳质朴、勤俭节约的性格,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黄梅挑花是人民的艺术,黄梅的地域文化孕育了这朵民间奇葩,同时赋予了它旺盛的生命力。

2.禅宗文化

黄梅是我国佛教禅宗发祥地之一,自古便有“蕲黄禅宗甲天下,佛家大事问黄梅”之说。佛教六座禅宗祖寺,黄梅就独占两座,分别是四祖寺和五祖寺;且六位祖师中,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这三位祖师都在黄梅修行并传承衣钵,因此黄梅还被誉为“小天竺”。身处佛教圣地,黄梅挑花也深受其禅宗文化的影响,图案题材一部分取材于当地的禅宗文化,如黄梅挑花传承人石九梅挑制的作品《禅宗四祖道信大师》《禅宗初祖达摩大师》(图2)等。

图2 《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与《禅宗初祖达摩大师》图

3.民俗文化

黄梅挑花起源于男耕女织的农耕文明,是传统的民间工艺。从挑花纹样中展现出大量与当地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饱含黄梅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景和祝福。如团花用“鲤鱼穿莲”、“游龙戏凤”寓意和平幸福。用“双凤朝阳”象征人们追求的爱情、光明。

4.戏剧文化

黄梅不仅是佛教禅宗的发祥地,还是黄梅戏的发源地,具有浓厚的戏剧文化氛围。黄梅人爱听戏,爱看戏,更爱唱戏,挑花题材中也不乏戏剧人物及故事元素。如《穆桂英挂帅》《辕门斩子》《天女散花》《八仙过海》《桃园三结义》等,体现了黄梅人热爱生活、热爱文化的精神。

5.红色文化

黄梅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在黄梅影响深远,植根于黄梅人的基因深处。不同时期的挑花纹样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历史背景,从最早期发现的方巾纹样中便有一条骨牌花方巾上挑有“国正天星顺,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的文字纹,体现出自古以来黄梅人的爱国爱家情怀;再如20世纪70年代的骨牌花方巾上,中心花引用了主席的诗词,挑有“劳动最光荣”的文字样。

(四)经济价值

黄梅挑花是湖北省黄梅县的一种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民间工艺品,2010年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作为地标产品,其本身不仅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还有着天然的经济属性,产业化发展前景广阔。

三、黄梅挑花的发展困境探析

黄梅挑花具有多元价值功能,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和老手艺人的逝去,它赖以生存的文化空间逐渐消亡,这朵民间工艺奇葩已风采难再。

其困境表现为:一是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趣味也逐渐发生变化,尤其是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更压缩了民间工艺品的生存空间,导致黄梅挑花难以走进大众视野;二是制作黄梅挑花的一些重要原材料变得匮乏,在市场上很难买到,自己制作又费时费力且难以达到理想效果;三是黄梅挑花是纯手工制作且应用地区范围狭小,几乎只在当地流转应用,而制作颇为费时,效率极低,时间成本高,经济收益低,年轻手艺人们纷纷转行从事其他工作以维持基本生存需要;四是目前仍在坚持挑花的手艺人多为年龄较大的老龄人,面临后继无人的现状。

四、黄梅挑花传承发展的路径

(一)开展社教活动,实现黄梅挑花活态传承

开展社教活动,如“非遗进校园”活动,让文化传承“活”起来。如让黄梅挑花走进校园,通过学校方与传承人方合作设置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群体的课程,如黄梅挑花非遗知识小课堂、兴趣手工课等特色课程,为学生传授黄梅挑花非遗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也促进了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化传承,推动黄梅挑花焕发新活力。

(二)改进制作材料,创新黄梅挑花营销模式

可借鉴广西“织绣技艺”乡村计划,改进黄梅挑花的制作原材料、改良其制作模式来创新营销模式。可以在黄梅挑花原始技艺的基础上,把设计、生产、销售、市场一起带入,如由黄梅挑花传承人提供经过改良设计的原材料包,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趣味相结合,设计具有现代艺术理念的纹样图纸,并配以制作说明及教学视频,从而可以使广大爱好传统艺术的群众都可以挑制出各类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挑花作品。

建立地方特色产业基地,以“政府+院校+企业+基地+农户+合作社+市场”的创新模式,通过政府指导、院校参与、企业带动、乡村推动、农户主动、市场推广的方式,使产业到乡村,手艺到个人,做到小商品大市场,小产业大集群,真正实现文化带动、产业脱贫、乡村振兴的目标。

(三)扩大生存空间,实现黄梅挑花活态传承

“非遗”是美丽乡村的灵魂,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资源,就是延续其文化传承。非遗传承包括静态传承和活态传承,静态传承是以保护抢救为主的传承范畴,如博物馆展览、档案馆图书馆记录存档等模式;活态传承是区别于静态传承的另一种模式,主要通过与人们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模式达到活态传承的目的,其核心在于“传承人”。如文化部、教育部联合启动实施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非遗进高校”“传承人 1 + 1”“非遗触网计划”等相关政策或文件,能够很好地推动非遗的活态化传承。可以通过开展黄梅挑花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班构建黄梅挑花非遗传承人队伍,聚焦保护和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民间挑花能人,不断培育、壮大人才队伍,推动黄梅挑花活态化传承。

(四)挖掘价值内涵,促使价值转化经济效益

可以深度挖掘黄梅挑花所存在的多元价值内涵,将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如充分挖掘黄梅挑花的文化内涵,与其他非遗相组合,实现“非遗1+1”,设计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创产品。如“黄梅挑花+传统手工拼布”,通过不同布料的拼接,加上黄梅挑花的针法,富有创意,灵感融合的“非遗加”工艺可以呈现在抱枕、帆布包、服饰、帐帘等不同的物品上,形式新颖有趣。还可以设置创意体验馆,以体验创新为主,设有相关理论和实践课程,让人们了解黄梅挑花以及传统手工拼布的制作工艺,再结合自己的创意自由发挥,体验创新的乐趣,最后购买自己亲手制作的成品。这样一来就可以促使其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

(五)加大政策扶持,促进非遗文化全面复兴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和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目前,非遗传承普遍面临传承人群老龄化严重、经济能力低下等状况,导致非遗面临失传的风险。只有创造经济价值带来收益,才会有更多人愿意学习、传承非遗。因此,国家应该从各个层面考虑,从非遗实际现状出发,加大对传承人的经济和政策扶持,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非遗文化的全面复兴。

结语

传统文化正不断遭受外来文化冲击,黄梅挑花也面临众多发展难题。我们要加强黄梅挑花保护、宣传及传承力度,适应现代生存环境,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要深度挖掘其丰富的价值内涵,在实现活态传承的同时将多元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结合新时代不断开发文创产品,推动其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使黄梅挑花焕发新的生命,促进非遗文化全面复兴。

猜你喜欢
挑花黄梅活态
活态中医药传统知识数据库的构建与应用意义
黄梅之星 谢军
黄梅之星 朱婷婷
羌族挑花与黄梅挑花艺术特征的比较研究
在“活态传承”中延续历史文脉
金花夺目 黄梅璀璨
活态文化
母猪小挑花手术要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黄梅落尽,佛心始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