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在空间设计中的冲突与平衡
——以香山饭店为例

2022-07-29 02:28张琦
流行色 2022年6期
关键词:漏窗香山饭店

张琦

北京联合大学艺术学院 北京 100101

香山饭店是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中国大陆主持设计建造的第一个作品,通过采取现代设计手法与传统元素的结合的手法使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得以彰显,为当时我国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探索路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建筑在城市中已经占据了主体,文化趋同的概念逐渐形成,使得现代化建筑千篇一律;建筑风格受现代主义影响,空间表达上追求功能主义与实用价值,因此在标准化的影响下建筑风格出现同一化,为打破现代主义所带来的设计“禁锢”,设计师通过将传统元素置入到设计场景中,来以文化符号的方式展现城市内涵与城市特色,是一种值得借鉴的设计方法。

在现代城市建设与规划设计过程中,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之间的冲突需要认真探索。以位于三河市的北京天子酒店“福禄寿”为例,案例将传统文化形象与现代建筑直接结合,犹如将传统形象从神话故事中直接提取后安插在建筑上,使传统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结合显得过于生硬,利用这种方式在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之间形成“冲突”很难让人接受。如何将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互结合是设计师长期以来需要面对的问题,在香山饭店这个设计中,贝聿铭先生通过不同空间设计手法运用,很好地将传统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很好地平衡了二者之间的冲突。

一、对于香山饭店设计手法的分析

设计手法可以被理解为设计作品如同语言一样,拥有符号特征,具有沟通、交流和传达的作用,运用语言符号的方法审视和思考设计。符号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新事物的一种媒介,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代表,传统文化通过符号的形式依托于传统建筑中进行传承与保留,凝聚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与城市风貌,具有历史性,传承性和象征性,拥有反映时代发展的生命力。建筑作为人类生活的载体,不仅为人类提供居住与庇护,还可以作为精神文化的依托,人们将当时的流行文化作为符号表现在建筑装饰中,因此建筑符号暗含着一定的文化内容,成为了现代人居住空间环境的重要文化象征,建筑符号与空间环境也成为了互为影响的两大设计因素。中国传统建筑包含多种符号特征,例如中国传统园林、中国传统民居、传统建筑装饰等,以图案或建筑形式为载体,承载着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内涵,同时也为往后的环境设计带来灵感,并体现了丰富的地域文化与建筑特点。

香山饭店从整体来讲是利用中国传统园林造园手法来进行设计的现代建筑,融入了园林元素和现代的表现手法,将传统园林中的符号元素整合成为一个立体化的建筑形式,其中通过符号学语言将传统园林特点凝结成小的元素符号,将符号嵌入建筑中,形成以符号代替园林特点,贝聿铭先生在设计香山饭店时注重当时的文化因素与历史因素,在设计方案中使用简洁明快的设计方法,同时以江南园林为依托,体现出现代化建筑手法与古典园林的历史韵味。

1.平面布局

从平面布局来看, 采用中国传统建筑的对称布局,中轴线贯穿整个建筑、外部景观及停车场,中轴线在传统建筑中犹如传统生命力的东西 , 贝聿铭先生将其应用到平面布局中, 这条轴线从入口处的广场就已开始, 穿过入口, 中庭中的主要庭院是在原址上重建的“ 曲水流觞” , 在庭院与外景设计过程中,贝聿铭先生较多的是受到江南地带的影响, 而不似北京拘谨的四合院, 设计中对山中的百年银杏古树进行保护, 相对自由地安排建筑,使得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达成平衡。从而形成了现在这种格局, 建筑整体依山而建,建筑与树木环境相互结合,顺应自然条件,使得建筑与环境的冲突得以缓解。

在平面布局中,规整中略带轻巧, 而且并未忘记“大屋顶间的空间造就了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庭院”概念,结合庭园理水、山石、绿植等外庭组织,香山饭店的设计是贝聿铭先生对中国传统园林的理解后的建筑外在表现,其对于建筑布局与外形的处理,是平衡现代化建筑形式与传统文化特征的重要体现。

2.布局与陈设

在香山饭店的设计方案中, 贝聿铭先生大胆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正方形和圆形,这些图案的运用体现了中国人内圆外方的宇宙观。大门、窗、空窗、漏窗, 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 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 同时巧妙地与圆形搭配在一起, 圆则用在月洞门 、灯具、茶几 、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 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形相交构成, 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是采用一个圆形套起来。大堂走廊上的菱形窗,通过漏窗使大堂与客房相互联系,巧借庭外景观达到传统园林中框景的特点,并且每扇漏窗所呈现的景色也均有不同,通过漏窗将两种空间巧妙结合,这是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展现园林中的“对景”, 深藏着设计师对于传统园林的认知与了解。在建筑上注重建筑部件、装饰、色彩的韵律,使其重复到出现一定的节奏“音调”时,使观者得到极为统一协调的视觉体验;通过不同的形状搭配与节奏的改变,结合外部景观与蜿蜒曲折的走廊路线,给观者带来一步一景的视觉体验。

香山饭店之所以在当时的建筑中引人注目,原因就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中融入中国传统元素,建筑工艺与建筑手法都体现出建筑的现代化与标准化,将中国古典园林元素凝聚为视觉符号巧妙地进行表达。贝聿铭先生设计的香山饭店, 充满了中国传统园林的特点:山 、水、 池、 石融为一体, 加上三角形、菱形几何体的设计, 在中国传统园林的意境中展示现代风格, 其中对光与影的运用更是值得学习借鉴的,香山饭店外部的白粉墙搭配竹林与迎客松(图1),在光线的照射下犹如江南水乡;大厅吊顶的钢架结构在阳光的照耀下(图2),形成错落有致的矩形阴影,通过光影与外界进行相互联系。

图1 白粉墙与迎客松

图2 室内大厅的光影效果

二、空间设计中设计手法的冲突

香山饭店犹如设计界的一座丰碑,诠释着如何利用设计手法对冲突加以平衡。香山饭店属于现代建筑,而在设计应用中使用了大量古典园林元素,在设计表现中,现代元素与古典元素相互交融,而其中的表现形式和所代表的理念是冲突中最为典型的两大特征。

1.理念冲突

对于现代建筑来讲,现代建筑更加注重的是身体的居住体感舒适,可以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古典园林注重的是心志上的舒适,舒缓精神层面的负担,从而陶冶情操。

对于园林形式的理解不同,会让人们表达出不同的设计作品,以马岩松与王澍两位设计师为例,从两位设计师的作品风格来讲,马岩松注重形态山水,马岩松的建筑还是以非线性形体为主,多以圆润的曲线作为表现技巧,运用水元素,使其建筑形态更像山,试图在高楼耸立的城市中寻找传统园林与现代化的平衡;与此同时王澍是意象山水,王澍的建筑来源于中国传统空间中的大屋顶、砌砖、木构、质感等。他说建筑是“脏的”、是“湿的”。所谓的脏就是代表做旧仿古手法和融合多种元素,而湿就在代表江南水乡其气候本质与特征。因此在空间设计理念中现代化的发展如何表达传统文化,传统元素与现代化的平衡需要从设计理念中得到好的指引方向。

在香山饭店中,同样存在理念冲突,香山饭店坐落于北京,相对于南方来讲,北方的冬天缺少外景绿植的衬托,略显突兀,并且受到北方皇家园林的影响,建筑形式采用对称手法,这种理念冲突,是南方园林与北方园林在理念上的冲突。

2.形式冲突

常见建筑的结构形式有木结构、砖石结构、混凝土结构等。现代建筑力求材料的使用达到整洁统一,提高空间利用面积和使用功能全面。现代建筑形式主要以简洁明快的设计手法,在体现功能价值与实用价值的同时,通过颜色对比与空间布局,突出重点特征与表现风格,通过现代化材料与工艺,让建筑外观呈现曲线或不规则的形状,从而体现设计师赋予建筑的设计思想,例如银河soho、广州大剧院等。古典园林中的形式主要以院落形态与庭院景观表现,在建造过程中要求依山而建,顺应自然环境,在平面布局上,建筑外观与建筑形式主要采用对称结构,注重植物景观的营造,通过庭院与水景的相互融合,提升空间营造氛围,从而达到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效果。

在香山饭店中,形式上的冲突同样存在,例如现代化的酒店大堂与庭院天井,在建筑表现中存在冲突。现代化酒店中,酒店大堂是酒店的门面,是给顾客最留印象的一个位置,首先是繁华世俗的入门与共享空间,在门口就可领略酒店的恢弘大气;相对而言,传统建筑的天井由四面屋檐围合而成,完善了建筑中的通风、采光、安防等功能,门口的照壁更是与传统大堂表现形式相反,表达传统园林中“藏”的趣味,避免了人们可以将院落景观一眼尽收眼底。

3.重点表现冲突

现代建筑的表现形式以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所呈现在人的感官之中,内部空间力求空间合理利用,外部形态寻求形态变化与造型新颖。古典园林重点表现在地形理水,建筑小品和园林植物等元素的融合构建出和谐安逸的园林环境。

从理念与形式上来看,现代建筑与古典园林之间拥有许多冲突,其中设计理念和表现形式就有很大的出入,包括在城市中建设一个建筑,其自然环境、建筑形式与当地文化也会带有一定冲突,因此,在这些相互之间冲突的驱使下贝聿铭先生运用了许多设计手法去平衡了所出现的问题。贝聿铭先生在平衡这些冲突时,大厅二层的菱形漏窗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对传统建筑进行分析,将传统建筑中漏窗的建筑结构符号化,并结合现代制造工艺,将符号化的结构表现在建筑中,使其达到现代化围栏的作用,表达了传统园林特点。

三、设计手法所带来的平衡

香山饭店的建筑形式结合了中国传统园林元素,满足现代生活所有需求的建筑,在设计手法中多次运用设计手法将园林元素进行有机融入。

1.室内空间布局

室内空间布局遵循曲折、盘旋的客房,单向走廊多次出现曲折和迂回的路径,从而圈出一个封闭的庭院景观,也使得客房走廊部分曲折环绕,还原了园林中蜿蜒曲折,曲径通幽的特点。这种设计手法与我国传统园林设计学典籍《园冶》中的“相地”之法不谋而合。从而在大堂圈出一个围合的公共空间。大堂的顶部采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天井元素,在顶部运用玻璃天窗作为白天采光的重要方式,天井的设计使大堂的亮度得到很好提升,除此之外也是将中式元素与钢铁框架和玻璃“天井”进行结合,汲取了天井式庭院中四水归堂的精髓。

进入大厅,巨大的照壁作为障景,与江南园林的入口特点相同,增加空间层次,让游客不会一眼将大厅的景物马上尽收眼底,照壁上附有一个圆形漏窗,其漏窗与传统园林中月洞门在形式上相似,漏窗由木结构与冰裂纹相结合,透过漏窗可以隐约看到大厅内部环境,若隐若现,藏与露的特点表现出中国传统园林的内涵与趣味。

2.建筑外观

香山饭店顶部结构犹如传统建筑中的歇山顶,两侧呈斜坡状,形式上回归传统建筑特征,功能上讲起到了排水的效果,钢结构骨架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梁和檩的支撑作用,传统木结构的梁檩结构在现代生活中已被钢铁替代,原因则是在现代化的建筑手法中,木结构的成本造价和结构稳定方面不如钢结构,而在做顶部结构时贝聿铭先生将钢结构的外观打造成山墙的形态,用意就是将现代材料和手法通过传统的符号语言表达,力求让人看到就能想到古典园林和古典建筑特点。

香山饭店的墙体外观采用大胆“留白”,窗户与窗户之间运用磨砖带缝的青砖进行衔接,白墙通过青砖进行点缀,使得墙面不再单调,呈现出传统园林中粉墙黛瓦的表现特点。在建筑结构上,房顶采用徽派建筑中的马头墙作为装饰,中间贯穿菱形漏窗,使得墙面不会从侧面看上去单调,运用这些简单的中国传统园林元素将香山饭店整合成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化建筑。

3.颜色运用

在香山饭店中,墙体和陈设的颜色运用是“解决”冲突的重要方法之一。贝聿铭先生在设计中沿用了这种白粉墙、灰瓦顶的色彩符号,衬托出周围的植物景观,在颜色饱和度上白墙还原了江南园林的城市韵味,木色的窗帘和内外部墙体上的灰色装饰线条,这些线条的用意是将传统木结构的装饰概括为符号化的线条而形成的装饰图案,将这种传统建筑的木构架实体平面化,使之成为纤细的灰色装饰线条,既丰富了建筑的立面造型,又将传统建筑凝聚成符号语言与人对话,体现出传统与现代的传承与符号交融。

结论

从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设计师们一直在探寻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路径,在建筑艺术层面思考如何协调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形式之间的关系;在建筑材料、技术、功能飞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更好地展示中国的优秀建筑文化。贝聿铭先生从空间布局、建筑形态、色彩图案等角度将古典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将传统元素和现代建筑进行“有机”融合,使建筑作为一种视觉符号的载体,充分展现了地域文化与精神文明,从而使香山饭店具有了丰富内涵,是很好地平衡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之间冲突的案例。从建筑材料的运用和空间布局的考虑之中,贝聿铭先生将中国的传统文化通过建筑符号的方式,融合到建筑中,使得传统建筑特点与现代建筑形式得到平衡。至今为止,对于如何平衡传统元素和现代设计之间冲突的问题,网络上分析的文章有很多,但得出的结论过于概念化、理论化,从理论概念到实际应用具有一定距离,缺乏可操作建议和有效解决办法,通过认真研究香山饭店来分析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有利于获得具有实践意义与现实指导性的经验,对于探寻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入到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路径会有很大帮助。

猜你喜欢
漏窗香山饭店
北京香山
浅析漏窗在江南园林及现代景观中的应用
游香山
《和平饭店》打破套路 步步为营
从小饭店到40家店 四年天天排长队
中国古典园林漏窗研究
长富宫饭店
长富宫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