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弃而复得”的助学金

2022-07-29 12:37但世辉
新班主任 2022年7期
关键词:防御机制施舍助学金

□ 但世辉

万玮摄

事件——勉强申请的助学金

去年10 月,我中途接手了高二年级一个班,担任班主任。此时国家助学金申请工作刚刚启动,我在班内对政策细细解读,提醒家庭贫困的学生积极申请。同时,我也在家长群里进行政策宣讲,让符合条件的家长早点准备材料。一周过去了,在高一时获得过国家助学金的学生中,只有小鑫没有申请。

“小鑫,你高一的时候申请了助学金,这次为什么没有申请呢?是家庭情况好转了吗?”

“但老师,其实高一时我也没有申请。我当时根本不想要,是张老师(上一任班主任)把我的名字报上去的。我觉得我家里的情况还好,不应该浪费国家的钱,应该把这笔资金用在更需要的同学身上。”

看着小鑫懂事的样子,我特别欣慰。作为劳动委员,这孩子做事特别能吃苦,班里的卫生从来不需要我操心。

这样一名优秀的学生,我本不该质疑什么,但他说高一时助学金是张老师帮他报名的,我心里还是有些疑虑,毕竟国家助学金的政策规定,必须由学生本人自愿申请。张老师怎么会不经过小鑫的同意替他做主呢?于是,我将疑惑告知了张老师。

“但老师,高一申请助学金时,小鑫的确没有申请,从外表上看,这个孩子的家庭情况不算差。当时,小鑫的爷爷为了此事专门来学校找过我,他把小鑫的成长经历告诉我,我非常诧异。小鑫的父亲在他5 岁时病故,后来母亲也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这孩子是跟着已经70 岁的爷爷长大的。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差,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于是政府给他们家办了低保。可是,小鑫的学费经常凑不齐,更不谈每个月的生活费了。当时他的爷爷请求我无论如何要给小鑫申请助学金,毕竟3000 元对他们家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资金。但是,当时小鑫并没有申请助学金。我告诉小鑫爷爷,助学金需要本人申请,这位老人当时还有些着急,他说小鑫从小到大一直很要强,总怕别人看不起他,但是家里的经济条件的确负担不起他的学业,如果没有助学金,就没法上学。虽然我当时也很担心小鑫极力反对此事,但望着衣衫褴褛、气色很差的小鑫爷爷,又想想小鑫苦难的经历,我毫不犹豫地将小鑫的名字填上去了并进行公示。果不其然,第二天小鑫找到我,非常生气地质问我,我也将爷爷来找我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小金。听完我的解释,他更加激动,拳头捏得紧紧的:‘虽然我家很穷,确实需要钱,但是我放假可以打工挣钱。我不想要这种施舍,这会让我会觉得很丢人,我只想通过我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后来,在我的再三劝导下,小鑫总算是勉强同意了,但我当时也承诺:以后再申请助学金,必须征求他本人的意见才行。但老师,小鑫这种性格的孩子,非常要强又极爱面子,本次申请助学金,你还是要三思而后行,一定要征得他的同意才行,否则就会适得其反。”

听了张老师的话,我对小鑫的经历非常同情,同时也对他的奋斗精神很钦佩。我也在思考一个问题:小鑫自己也承认,他确实需要钱来完成学业,而且国家助学金就是帮助像小鑫这样的孩子,为什么小鑫会强烈反对呢?归根结底,是小鑫的性格太过要强导致的。

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

小鑫要强的性格跟他的成长经历有关。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种性格的孩子实际上在内心深处已经建立了强烈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伪装使自我感觉良好。

在小鑫的身上,我们至少可以发现两种心理防御机制。一种是否定,即人们倾向于否定那些威胁到自尊(也就是让“自我”感觉不好)的事实或可能发生的事情。小鑫的否定防御在言语中体现得很明显,“高一时我都没有申请。我当时根本不想要”“我不想要这种施舍”。小鑫用否定防御机制去拒绝助学金,从而保护自尊。另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反向形成,是指当个体内心有不被允许的想法时,就会产生焦虑,为了排除这种焦虑,个体在行为上就会做出与实际情况相反的行为。小鑫认为“虽然我家里很穷,确实需要钱,但是我放假可以打工挣钱”。

小鑫拒绝申请助学金的本质在于: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他的内心形成了坚实的心理防御机制,这种机制会导致他的性格显示出要强等特点。他会不顾一切地守护自己的自尊,自尊是他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被打破,后果会非常严重。将助学金名单公之于众,在小鑫看来就是把自己最后的一点自尊也给否定了,因此,小鑫当时的反应是“拳头捏得紧紧的”,非常坚决地拒绝这份助学金。

这种要强的性格,会使小鑫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活得很累。因此,在包括助学金申请等事情上,班主任必须把握一个尺度,就是尊重小鑫自己的选择,这是他最大的自尊,切不可勉强,即使是出于好意。

解决——不要给予要奖励

虽然小鑫的家庭条件很差,国家资助对他的成长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但这种直接的给予会被他理解成是一种施舍,伤害了他的自尊。

那该怎么办呢?从心理防御机制的原理来看,只有让小鑫认识到助学金对他来说不是一份施舍,而是他努力奋斗之后应得的奖励,即变给予为奖励,他才有可能接受助学金,他的自尊才会被保护。

于是,我再一次把小鑫请到办公室,跟他商议申请助学金的事情。

“小鑫,我特别佩服你的担当,非常理解你的想法,也特别支持你假期打工的做法。作为一名男生,他就应该靠自己的奋斗来实现目标。此外,今年的助学金申请,我想给你定下一个规则:助学金有两个档次,如果在下次月考时,你考到了班级前10 名,那你就有资格申请第一档助学金;如果你考到了班级前15 名,那你就只能申请第二档助学金;如果你连前15 名的目标都没有达到,那就什么都没有。助学金的发放也是有门槛的,不能平白无故地给你,否则对你来说真的就成了一种施舍。”

我刚说完,小鑫一脸吃惊的样子,想说什么但却欲言又止,满脸纠结。

“你不需要立刻同意,你回去想一想,明天答复我。”

第二天,小鑫给我递来了一张纸条:但老师,我的目标是第一档助学金,我不会让您失望的。

对小鑫这样的孩子,我有信心。果然,这次月考他名列全班第7 名,一份被拒绝的助学金就这样到了小鑫手上。

一次助学金申请的经历,改变的不仅仅是他的成绩,更多的是他的性格。(文中学生均为化名)

猜你喜欢
防御机制施舍助学金
嗟来之食
阅读理解精练精析
恐惧管理理论的研究综述
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的应用分析
基于伦理道德之争下的大学生自杀问题分析
人防工程建设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The Value of a University Education
The Circus
奉献与施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