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那颗糖

2022-07-31 10:37重庆市巫山中学高2023届熊怡朴
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老城

重庆市巫山中学高2023届(7)班 熊怡朴

1

当看见街边的一位老人点燃一根烟,然后燥热的空气中夹杂着尼古丁的味道,我发现家乡是燃烧着的。

黄昏时,看高楼之间的太阳缓慢下沉,整个世界变了样,高楼变成了金色,街道变成了金色,树梢变成了金色,空气沾染了金色,江面上也浮上一层浅金。人们走出办公楼,他们的面颊被黄昏勾勒出起伏的轮廓,影子被拉得很长。我想那应该就是他们疲惫的灵魂,隔着空荡的躯壳,在工作与家庭间游荡。

教堂的钟声敲击每一寸灵魂,余音跌进渐沉的霞光,在金色的黄昏里荡漾开来。

晚风吹来了夜的恬静,漆黑的夜慢慢吞噬了游荡在小城里沉静的光芒。

度过了下班高峰期的城市再次被安静的月光包裹。

月光终于泻在了平静的江面上。滨江路上亮起了明晃晃的路灯,公路上三五成群的人们悠闲地骑着自行车——是在码头那边的自行车铺租的。以前也和同学一起骑过,都是白天来,因为白天相对于晚上车流量较少,不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回去的时候,大道的梯子很难爬,我们选择走小路,绕过一片茂密的绿化带,就能找到向上攀登的阶梯。

有时和朋友一起到滨江路散步,走新建的那条步道。

红色塑胶铺成的步道,右边是墙壁,左边是成排的树,空气中夹杂的淡淡清香让人难以忘怀。树木之间有金黄色的路灯,为行人照明,柔软的光线里充满了暖意。

从步道向江对岸望去,是一座五彩斑斓的长江大桥连接着两山。夜幕降临时亮起的绚丽灯饰,像一串串高低起伏的声波,诉说着小城的故事。

以前去大桥上玩,站在上面看这座城市的夜景,江风中充满了祥和的气息,彩色的光线平铺在宁静的江面上,牛奶般黏稠的雾气泛起淡淡的光晕。这番景象比不上大城市,但在崇山峻岭之间,像一抹星辰,绚烂在漆黑的江边。

2

我喜欢安静的环境。

站在大桥上,听着桥下江水流淌而过的声音,感受风在耳边婆娑起舞,我竟莫名地感到空落,产生了一种“念天地之悠悠”的错觉。我时常想,人是多么渺小,在长长的时间轴上留下短短几十年的足迹,只不过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插曲,就像《蒙娜丽莎》鼻尖一粒小小的尘埃,终将被一丝细微的颤动抖落到不知何处。

思绪飘忽,忽然就想到了李白,他的诗词至今仍为人传唱,大到耄耋之年的老者,小到学前班的小孩,都能诵读一些他的诗词。但对一般人而言,不管你在尘世多么风光得意,时间终将吞噬属于你的叙事。你离开人间,人们照样为了生计而奔波,照样行走在喧闹的城市里,照样在自己的生活里喜怒哀乐,过不了多久,属于你的故事只剩下一点残羹冷炙。唯有涌动的江水在河床上向前翻涌,就像落叶任由自己率性地亲吻大地,就像黑夜任凭夕阳驱赶光明。

不过,就在写下这些文字时,我发现时间终究是一个让人捉摸不透的东西。

小城的东边开始规划江东新区,一座座高楼野蛮生长,新的楼盘被人们一抢而空。那里有好多老城没有的东西——商业街、屈臣氏、肯德基、永辉超市等,还有好几家影院——不像老城,只有一家,像一盏晕黄的路灯努力地支撑人们对光的需求。

新区像一条蜿蜒的河流,流向更美好的未来。

河流的上游呢?如果时间倒退二十年,那时候的江东新区不过是零散的小村庄,几座土房子点缀着山头的荒芜。三峡大坝还没有建成,长江水位还没有上涨,如今的老城也是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城,政府号召人们从山底搬迁到山腰。没过几年,三峡水库开始蓄水,曾经的老城被上涨的江水永远封存在记忆里。这让我想起了失落的亚特兰蒂斯,但老城没有失落——她跳跃在每一个老城人的记忆中,她是一团泛着霞光的云,飘在每个老城人的人生里。

3

这些都是我出生前的事了。

我的童年回忆,有太多属于每天下午三点钟的少儿频道——《喜羊羊与灰太狼》,还有几十块钱的奥特曼和铠甲勇士玩具。其实,我小时候属于没有零花钱的那一类孩子,有时候妈妈下班回家会从手提包里拿出奥特曼小人,很小巧的那种,胳膊和关节都不能动,然后我便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欢喜地接过它,很开心地摆弄一阵再放进我的玩具箱里。记得那时候收集了好多奥特曼小人,我发誓要将它们视如珍宝,好好地保存,但年龄的增长总会让人的想法改变,那些玩具,终被堆在废物里。

记得街道上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电话亭,橘黄色的外壳和玻璃罩上铺满了灰尘和污垢,很少有路过的行人用它。它像一张老旧、过时的唱片,无人问津。也不知从何时起,这些伫立在街边的电话亭、报刊亭不见了,它们像定格的钟表一样,永远停留在过去的时间里。

很多熟悉的事物都在改变。它们像一块浮在水面的冰山,不断融化。时光是一块含在嘴里的糖,吮着吮着,它和儿时都不见了。

初中时经常路过的教堂翻新了,褪色的墙壁刷上了漂亮的油漆,塔顶的十字架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从前放学必须经过的祥云路,或许真如其名一样给我带来了七彩祥云,我顺利地考上了城里最好的高中。

我的生活,我所感知到的一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们早已不是我最初认识的模样:从小到大的伙伴早已没了联系,隔壁邻居家的小孩长大了;苗哥不再仅仅是大哥,我见证了他初为人父时的喜悦;上学时,常吃的一家面馆转让了;城东的新华书店迁到了城西,离我家越来越近;人行道上修建了护栏;滨江路租自行车的小商铺被关停了,风中再也不会吹来自行车骑行者的欢声笑语;市中心新增了许多奶茶店;政府宣布建立江东新区……

很多东西像被一阵风带走了,却不知带去了何方。又有很多新的东西,像流水一样流进了这座不大的城市,它们不断在时间的高楼里攀登,不断塑造出更新的东西,不断将这座城市黏合出一副全新的面孔。

时间向前,她会冲刷走一些过往——那些过往被人们称为岁月。她会带来一些当下,而那些当下被人们努力地消磨、浪费着。

人们的生活是向前的,就像一列不知开往何方的绿皮火车,窗外无穷的风景不停延展,铁轨像一双来自远方的手,把人们接去未知的将来。

对人来说,远方是未知的,让人望而生畏。

时间则不然,在她眼里,所有的未知似乎都是必然,她只是不停地经过,不停地经过。

老师点评→

回忆是美好的,充满童真的回忆更是可遇不可求。在高二繁重学业之余,将留存心底的丝丝记忆慢慢找回,无疑拓展了生命的宽度,也赋予了生命应有的厚重。高楼霞光,树荫夕阳,黄昏街灯,构成童年记忆的底色;上学、回家、玩具、骑自行车,这些朴素的儿时记忆,真切动人,扣人心弦,带动每一个走过文字面前之人心灵的律动。报亭的消失,老城电影院的苦苦支撑,更是激起我们每一代人的心灵乡愁。

唯美的回忆叠加起纯真的童年时光,美好如诗。此文的诗性,更在于充满创意的叙述与抒怀。时间如糖,真切写出其甜美却易于消失;老人、香烟,令家乡在心底燃烧,平凡叙写中的忆乡情缓缓升起。母爱、骑自行车的自由,避开浓墨重彩,朴素写来,堪称匠心独运……看惯考场作文,精耕于审题立意、构思行文,初见本文,竟让我想起读书时候看过的一首诗——《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更值一提的是,十五六岁的心灵,对时光的思考几近深邃,对生命、时代的观照,也让人动容。

(指导老师:王同茂)

微访谈

新作文:在成长历程中,有什么特别的经历促成了你与写作的连接吗?

作者:不识字的时候,热爱听,听《喜羊羊与灰太狼》,听《狮子王》,听爸爸妈妈搜罗的稀奇古怪的故事。喜欢动物间对话的有趣,当他们开口说话的时候,懵懂地觉醒——那不是纯粹的动物世界,也许那就是它们之间的一个社会,用今天的眼光来看,或可理解为类似人类世界。喜欢《动物世界》里非洲充满野性光芒的大陆,喜欢东非动物大迁徙的宏阔、悲壮与震撼,喜欢真实世界或影像里的自然。回过头去看,那里面有对人生和人性的折射。

新作文:从你的“素描”和文字来看,阅读一定起了不小的作用。那么,你是如何完成由读到写的兴味养成的?

作者:从开始拼音识字,父母便准备了一系列、非常丰富的儿童读物,我发现它们是自己喜爱的宝藏。从小学到中学,自己喜爱的读物,都是从线上和实体店淘来,在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忘我地阅读。伴随而来的,是由说到写的兴趣养成,再将自己的生活状态、观察和思考表达出来,也就水到渠成了。幸运的是,我较早地开始了这种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

新作文:没有一篇成功的文章不是艰苦完成的。在你写作的过程中,遇到的真正的困难是什么?

作者:写作是自由心灵的表达,但真正的创作状态是紧张、焦虑、艰苦的,构思、语言、意味……都需要认真面对。怎样穿插,用怎样的句式、词语准确而贴切地表达内心的真实意图,不是简单的事。写一篇文章,动笔前,我会花较多时间去想这些问题。只有能够信手拈来、任意调遣写作的各种元素时,你才会像战场上的将军或英雄,拥有真正的幸福感、快乐感和成就感。但是,谁能做到呢?我还在努力中。

猜你喜欢
老城
日出老城
老城新活力潮流新维度
漂洋过海
春回老城
老城旧影·和平路
老城之梦
喀什老城
老城光影
谈老城道路改造规划设计的几点体会
于洋油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