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姥姥,“不刷题”

2022-07-31 10:19赵雅娇
新作文(高中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硬核双向姥姥

(“三字经”,极爽口,特浏亮!)

作者:赵雅娇 《人民日报》评论 2021年11月18日

点评:徐小平

物理学科,大概是许多人学生时代的“梦魇”。纷繁的现象,枯燥的公式,复杂的推演,哪一个都令人头大。(“梦魇”“头大”,开篇便说“蜀道难”,果真“畏途巉岩不可攀”)然而最近,72岁的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吴於人,就凭着硬核科普物理的短视频走红网络。(“然而”一词又一转,姥姥一来,便带来了“硬核科普物理”的新天地)一头灰白短发,一副挂脖眼镜,一件多功能马甲,语言表达干净利落,科学实验手到擒来,(白描手段真给力,姥姥原是“绝绝子”)百万粉丝亲切地称呼她为“吴姥姥”。

(首段陈述吴姥姥凭硬核科普物理走红的奇迹)

在吴姥姥这里,物理变得“好玩”起来。(“好玩”才是世间王道,所谓无用才大用)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怎么工作?她用一口大铁锅模拟;太空中的宇宙射线长啥样?她用竹扫帚的柄划到末须端来讲解;火箭是怎么上天的呢?吴姥姥吹大一个气球,然后突然松手,气球噌地窜上了天,画面感有了!(采用设问反复推进,不仅引人遐思,还如话家常)吴姥姥就是利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工具,通过妙趣横生的演示和通俗易懂的讲解,让复杂的现象、规律变得清晰明了。(什么叫“举重若轻”,什么叫“深入浅出”,这就是了。)网友留言说:“原来,这才是物理原本的样子!”

(本段陈述吴姥姥是如何让物理变得“好玩”的)

轻快有趣的短视频背后,是“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的科学坚守,是“十年辛苦不寻常”的孜孜追求。(大风泱泱、大潮磅礴的背后原来都是丝丝缕缕、涓涓滴滴的努力)吴姥姥做青少年物理科普,到如今已有16年。这16年来,她一直在做的努力,就是将复杂的原理和艰涩的术语转换成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贴近生活的实验,既保证其科学性和准确性,又考虑到不同年龄受众的接受能力。(“键对键”永远不能代替“面对面”,将科技成果落地果真需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如今年过七旬,面对短视频这一新鲜事物,她从头开始适应和学习。于是,才有了“爆款”的诞生。

(本段论述吴姥姥不断求新的坚守与追求)

与她的视频风格一样,吴姥姥的账号名字同样简洁明快,就叫“不刷题”。(“简洁明快”往往缘于目无全牛,“繁文缛节”往往意味左支右绌)不只是物理,中小学生所接触到的许多学科知识与原理,本就来源于日常生活。它们本该鲜活生动、亲切自然。让学习者发自心底感受到知识的魅力,而不是深陷做不出题的恐慌;让学习不再是一个苦差事,而成为来自内在驱动的自觉行为,是教育的应有之义。(学科原本家常、教育原本舒展、学习原本自然,所谓“双减”就是在唤醒一种“顺天致性”。)让学科回归本质,让教育回归初衷,让学习回归本位,教与学才能真正成为“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的心灵唤醒。

(本段论述吴姥姥让教育回归本位的努力)

其实,吴姥姥科普视频备受欢迎,本就是一场老师与学生的双向奔赴。(“双向奔赴”,即“相辅相成”的换元表达,再造一句:旅行者与目的地双向奔赴、惺惺相惜,才能让旅行真正成为有品质、有价值、有温度的生活方式。)2007年,吴姥姥就在各界帮助下创办了面向青少年进行科普的实践工作站。但是,成立四个月,工作站仅接待了600多名中学生。有些家长听闻“跟考试关系不大”,便打了退堂鼓。最惨淡的时候,偌大的实验空间只有3名小朋友。而如今,吴姥姥的科普账号拥有百万粉丝,许多学生和家长一道,主动打卡完成吴姥姥布置的“作业”,这正体现出社会大众心态的转变。(600名、3名、百万,最终一飞冲天的背后是大众心态的转变、社会心态的成熟——去功利化才能看到真正的星辰大海)学习不再局限于与考试相关的课堂,更延展到能够领略科学奥秘的各种场景。

(本段探讨吴姥姥科普视频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一是“老师与学生的双向奔赴”)

吴姥姥的走红,还是一场优质资源与网络平台的双向赋能。有人说,大学教授做大众科普是“降维打击”,事实上,点燃大众探索科学的好奇心,毋宁说是一种“教育升维”。(“教育升维”让人想到“顶尖名校硕博生入职中学”一事,有人说他们是“大材小用”,其实大材何处不大用呢?他们的思维他们的格局早就让他们跳出了大小事的局限)不只是吴姥姥,如今网络上涌现出众多科普达人,网络平台为他们提供丰富便捷的技术支持,让知识的普及、分享、共创成为可能。短视频、直播等不再只局限于泛娱乐属性,而是向着知识分享、经验共享等更加健康、深度和多元的方向拓展,展现出的正是知识价值和平台价值的双重回归与提升。(在网络“清朗”行动的指引下,如今的流量逻辑也开始朝着“健康、深度和多元”的方向拓展)

(本段探讨吴姥姥科普视频备受欢迎的原因之二是“优质资源与网络平台的双向赋能”)

教育家陶行知曾言:“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减简”之中实则蕴含着思想理念的“加法”。吴姥姥起笔即大家眼光,落笔便为教育标杆!)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教育”,这恐怕也正是吴姥姥走红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尾段阐述了吴姥姥教育理念的真谛)

总评:

这篇时评可谓“双减”的最好注脚。文中的吴姥姥让硬核物理降维“软着陆”,让云端科学飞入了“寻常百姓家”,让学生们“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不再深陷刷题的疲惫和做不出题的恐慌,“让学科回归本质,让教育回归初衷,让学习回归本位”,真正深得教育之真谛与“双减”之要义。这篇时评的话语也显得家常,乃至题目的“吴姥姥,不刷题!”,这就让严肃的时评平添了一些活泼与感染力。

猜你喜欢
硬核双向姥姥
基于双向特征融合的交通标志识别
人才与企业“双向奔赴”——咸阳市激发人才创新力
混凝土泵车用双向液压锁故障探讨
吴卫东:“三组数字”尽显海外侨领硬核担当
疫战中的“硬核”
“硬核”举措下的暖心举动
陕西制造需要“硬核”
聪聪的信
完善刑事证据双向开示制度的思考
绣花高手姥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