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水利民润甬城

2022-08-03 06:05张逸龙
宁波通讯 2022年11期
关键词:宁波节水水利

文|本刊记者 张逸龙

水利投资额连续5年位居浙江省第一,实现国家节水型城市“四连冠”,国家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持续稳定在100%,水利标准化创建工作领跑全省……近年来,宁波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攻坚克难、奋勇争先,保障水安全,做好水文章,全面推进重点工程建设、水环境治理修复、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持续深化水利改革,水利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

项目引领筑牢水安全屏障

6月2日,奉化葛岙水库顺利通过蓄水安全鉴定。该工程位于奉化江流域东江支流葛岙村附近,是姚江、奉化江流域洪涝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列入浙江省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项目库。水库建成后,对保障下游东江两岸及鄞东南平原防洪安全,完善东江流域防洪体系,减轻奉化江、姚江干流防洪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水安则民安,水兴则民富。近年来,宁波坚持项目引领,大抓投资、大干项目、大推工程,高标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加速完善“上蓄、中疏、下排、外挡”的防洪排涝工程体系,深入推进“五水共治”“防洪排涝2020 行动”,为百姓生命财产筑牢安全防线。

2021年,宁波重点水利工程完成投资110 亿元,较上年增长26.7%。相继开工东钱湖北排、杭州湾新区防洪排涝一期等16个重点项目,江北大河、九曲河分洪排涝工程等18 项工程完工见效。目前,宁波中心城区防洪能力已达到100年一遇,慈溪中部三塘横江拓疏工程等项目已按计划完工,宁海东部沿海防洪排涝工程、海曙鄞江堤防整治工程等续建项目正稳步推进。

为进一步筑牢水安全屏障,宁波强化工程与管理双向发力,不断提升洪涝防御能力,优化山洪灾害防御系统。2021年,面对“烟花”台风“五个超历史”(台风影响时长超历史、过程雨量超历史、沿海潮位超历史、江河水位超历史、水利防台全面考验超历史)重大考验,宁波采取水情预警、险情预报、水库预泄、流域调度“三预一调”措施,水利工程预泄预排3.3 亿立方米,累计拦蓄洪水3.93亿立方米。同时,靶向发送山洪预警信息6.5 万条,对奉化江、姚江全流域“一盘棋”错峰错潮调度,最终实现了人员无伤亡、水库山塘无垮坝、重要塘堤无决口。

葛岙水库工程。 宁波市水利局供图

在提升洪涝防御能力的同时,宁波还大力推进水源引调工程,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安全。近年来,宁波相继实现水库群联网联调(西线)一期通水、东线工程引水隧洞全线贯通、慈溪市邵岙水库和上林湖水库联调工程开工,并积极推进慈西水库和干岙水库等工程建设。面对2021年初的严重旱情,宁波积极落实市域联网、市际联调、蓄用联动、分质联供等措施,科学调度东西线水源,通过钦寸水库、引曹南线、引曹北线等工程引水8 亿立方米,为农村应急送水2.5 万吨,取得了“全市城镇无断供,中心城区未限水”的抗旱胜利。

系统治理优化水生态环境

象山县墙头镇方家岙村以农村污水整治为契机,将大雷溪流域及环村路作为村落旅游精品线建设范围,先后建成生态观光长廊、环溪观光游步道、瑞安古桥等12个旅游景点,一跃成为网红村;高新区新明街道结合地块开发打造“美丽水乡”,不仅建设了生态黄石、松木桩等生态型亲水平台,还打造了水下森林,种植了2000 多平方米的美人蕉、睡莲、狐尾藻等水生植物;海曙区古林镇蜃蛟村在“水美村庄”打造中,新建了2780 米的护岸,建设了5万多平方米的景观绿化,一改往日“脏乱差”……

宁波以三江河道为主动脉,骨干排涝工程、引调水工程为静脉,城乡河道为毛细血管,构建起四通八达的水系。如何让这些河道的良好水生态环境成为普惠的民生福祉?宁波紧紧围绕民生做文章,以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为核心,强化水生态保护、水生态治理和水生态修复,不断完善治水长效机制,在全省率先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加强污水排放管理和河湖执法管理,积极消除破坏水资源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优化水生态环境。

2021年,宁波完成江北西大河流域生态整治等4个水生态治理项目,建成生态护岸100 公里,全年生态补水达5.5 亿立方米,创建汶溪、鄞州公园二期湖等13 条(个)100 公里“美丽河湖”,并完成14个“水美乡镇”创建、125个农村池塘整治、48 公里中小河流治理任务。同时,在完成4 家污水处理厂新扩建的基础上,新开工3 家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目前,宁波年处理污水量达7.8 亿立方米,中心城区污水处理率在99%以上。

生态,是美丽河湖的动人底色。近年来,宁波各地坚持水岸同治,立足实际、多措并举,统筹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提升,绘就了一幅幅河畅、水清、岸绿、人欢的美丽画卷。

镇海区为早日实现“河湖处处美丽,处处美丽河湖,打造美丽家园,织绘美丽生活”的目标,大力推进“美丽河湖”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围绕自然形态、景观配套、服务功能等做文章,实施骨干河道及周边区域生态提升改造,建成了一批水体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河道(河段)和水生态走廊。

北仑区以“美丽河湖+”为主线,以便民、利民、惠民为出发点,建设近水、亲水设施,在将洗涤污水统一纳管处理的同时,打造精品生态河埠头,配套建设廊架、凉亭。生态河埠头逐渐成为周边居民文化熏陶、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去年,全省启动首批“幸福河湖”试点县建设,北仑区成功入围。

江北区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在全国首创“综合保险+服务”的新型管网养护模式,将水文化资源融入全域“美丽河湖”建设,充分考虑群众亲水需求,先后打造了茅家河、慈城护城河等一批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美丽河湖”。在姚江北岸建成水清景美、人水和谐、可赏可游的江北区姚江北岸滨水绿道“亲水圈”。

综合施策开创节水新局面

3月22日,浙江省水利厅、省节约用水办公室公布了浙江省2021年度“节水行动十佳实践案例”和“节水行动优秀实践案例”名单。宁波2个案例入选“节水行动十佳实践案例”,3个案例入选“节水行动优秀实践案例”,“节水行动十佳实践案例”获奖数量连续两届位居全省第一。

宁波江北慈江闸站。宁波市水利局供图

近年来,宁波深入贯彻“节水优先”方针,不断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加强政策机制、再生水利用、工业节水技改、管网漏损控制等工作创新,持续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在全市各行各业掀起了一股节约用水的新风尚,为全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宁波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实施高耗水行业绿色化改造以及企业内部循环水使用,工业用水重复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去年,宁波总投资9.1 亿元,实施69个绿色化改造项目建设,可实现年节水4884.3 万立方米,节省水费近3 亿元。

宁波亚洲浆纸业有限公司是浙江省节水标杆企业,该企业坚持“环保制浆、绿色制造、节水减碳”发展理念,在配备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纸机部件和自动控制系统外,深耕节水工艺改造。近年来,通过实施高压喷嘴缩径、回收利用雨水、新挖中水回用点、清水制备排污水浓缩回用等措施,企业节水约1030 万立方米。

不仅仅在工业领域,在农业领域,节水成效同样明显。过去一年,宁波通过大力推广自动化、智能化节水灌溉技术,推进农畜业节水循环化改造,全市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率达到75%,水肥一体化面积达到8.98 万亩,平均节水约40%。

在全市实施“农业节水增效行动”的推动下,宁波聚富农业有限公司积极探索“鱼菜共生”模式,将养殖水排放和种植吸收相结合,实现“鱼帮菜、菜帮鱼”协同共生,达到节能节水、零污染零排放。该企业的7168 平方米种植养殖棚年产鱼12 万斤、蔬菜3万斤,年节水约8000立方米,年增收100万元。

除此之外,宁波还按照“分质制水、按需供水、水尽其用”新理念,把再生水作为工业水厂水源、工业用户水源、生态环境补水水源进行分级、分类、分质使用,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资源循环高效利用。

宁波钢铁有限公司引入再生水替代大工业水作为生产补水,目前再生水替代率已达85%以上,每年可减少新水取用1000 多万立方米,减少城市废水排放1000 多万立方米,减少水费支出1000 多万元,在水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节水减排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为使净化水厂再生水的出水标准与地表水标准有机衔接,实现向自然水过渡,宁波在陆家河新建了2 万平方米的生态涵养区,集成沉水植物栽培、漂浮植物固定等多项水处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利用河道生态系统对水体进行再生涵养,恢复水体活性。如今,已经形成常态化2 万立方米/天的再生水补给,主要水体数据均已符合地表Ⅲ类水标准。

近年来,随着全民自觉节水、文明节水意识的不断提升,宁波省级节水型载体创建位居全省前列。据统计,目前宁波已累计创建省级节水标杆(酒店、小区、学校、企业)61个、省级节水型企业172个、省级节水型单位158个、省级节水型居民小区373个,共有8个省级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其中6个成功创建国家级节水型社会达标县。

改革创新推进水利现代化

深化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水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创新建立水利工程第三方担保制度……“十三五”期间,宁波坚持深化改革和法治建设同步推进,不断完善水法规体系建设。进入“十四五”后,宁波以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城市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深化水利改革,并取得显著成效。

岚山净水厂“双膜”车间。 宁波市水利局供图

宁波于2018年在全省率先启动智慧水利建设项目,并于2020年3月入选全国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城市。目前,全国智慧水利先行先试工作已全面完成,基本建成山洪灾害预警、城镇供水动态预测预警、智能巡河、信用市场动态评价、水利工程安全风险管控等五大应用场景。以山洪灾害预警应用场景为例。该应用场景将“监测预警”提升到“预报预警”,覆盖全市957个山区村,可利用气象雷达、遥感、动态预警分析等先进技术,提前1—3 小时预判山洪灾害风险,有效提升了山洪预警的时效性和精确性。

从“治水”到“智水”,宁波不断深化水利数字化转型。去年,江北区利用“北斗+AI 遥感”技术建立立体化遥感监测体系,被水利厅评为年度水利争先创优优秀案例,慈溪市“数字水利”项目入选省水利改革创新十佳实践案例、“节水在线”获评省第一批数字经济优秀应用。

在行业管理改革方面,宁波也在不断发力。宁波市排水公司通过构建“厂—站—网”一体化调度平台,有机整合排水系统全过程,打破各环节的信息孤岛和管理壁垒,实现高效协同、令行禁止。宁海县在全省率先试点水库型水源取水权交易模式,解决片区内水资源紧张、用水难问题。慈溪市主动适应市情、水情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不断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被水利部评为第二批全国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

为有效提升水利管理水平,宁波根据省水利厅相关要求,积极推进水利管理物业化改革。2018年,象山在全省率先试点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将水利工程的运维养护、巡查保洁等日常管理内容,交给第三方企业实行专业化管理。由物业管理公司在新桥和茅洋两个乡镇试点,建立水利管护站,按照“站长负责制”原则,对各管护站进行统筹管理、业务指导,及时处理安全隐患。随着试点工作逐步推广,目前,象山全县18个镇乡(街道)已实现水利工程物业化管理全覆盖。

猜你喜欢
宁波节水水利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节水公益广告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Ⅱ)
为夺取双胜利提供坚实水利保障(Ⅰ)
一图读懂宁波
水利工会
水利监督
拖起明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