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娘惹瓷看马来西亚华人文化转型

2022-08-04 08:36张菡夏陆芳芳
佛山陶瓷 2022年7期
关键词:土生器型纹饰

张菡夏,陆芳芳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桂林 541001)

1 前言

瓷器是中国的伟大发明,经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给各地人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便利和享受[1]。尤其是东南亚地区,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很可能与中国有了陶瓷交往,并一直延续到现在。19 世纪之后,受到清政府外贸政策的影响,中国陶瓷外销有所放缓,但是与东南亚的来往依然频繁。娘惹瓷正是19 世纪中期到20 世纪早期南洋土生华人在中国景德镇定制的一种极具特色的粉彩瓷器。

峇峇娘惹民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郑和下西洋”的航海贸易活动,南洋贸易吸引了许多商人的到来,一些商人留在了东南亚与当地土著女性组成了家庭,他们的后代男孩称为“峇峇(Baba)”,女孩称为“娘惹(Nyonya)”,又称为土生华人,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文化的民族,他们主要生活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滨城、马六甲。虽然峇峇娘惹民族经过几代的发展,与当地文化融合,但是还是保留着许多中国南方的习俗,生活上遵循华人的习惯。他们的语言则是以马来语为基础夹杂着闽南语方言,到殖民时期还夹杂着英语、葡萄牙语和荷兰语等[2]。19 世纪中期,土生华人在依靠努力工作和敏锐的商业意识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并在英国殖民统治下得到了社会地位的上升。财富导致许土生华人开始沉迷于高雅的生活,斥重金建造了巨大的府邸,并配备了华丽的家具,“娘惹瓷”就是其中之一。

2 娘惹瓷的产生及特点

在隋唐之后,航海技术的不断成熟,陶瓷逐渐取代了丝绸成为了海上丝绸之路上的贸易大宗商品。清中期,随着制瓷技术的改进,粉彩瓷器的创造就是受到珐琅瓷器工艺和五彩瓷工艺的影响。粉彩瓷器在东南亚极受欢迎,当时许多外销彩瓷都是属于粉彩瓷器。同时,中国各个外销窑口都已经开始接受定制订单,所以各类外销瓷体现出了不同的文化内涵[3]。

据考证,大多数的“娘惹瓷”都生产于景德镇窑,但也有学者提出不同的观点。由于娘惹瓷在敲击时候会发出沉闷的声响,说明烧制温度并不高。所以就工艺水平来看,娘惹瓷可能在福建或者广东等地的窑口烧造的,或者是在景德镇中一些较小型的窑口烧造。但是目前包括在景德镇在内的任何一个遗址中都没有出土有关的娘惹瓷的器物和残片[4]。

最早与娘惹瓷器有相似之处的瓷器是在清朝道光年间生产的瓷器。由于外贸商人在上海进行瓷器外贸活动,所以最开始时候土生华人还把这些瓷器叫做“上海瓷器”。之后,一些土生华人富商决定在景德镇窑口定制这样的瓷器。景德镇窑的陶工们收到订单之后,创造出了更符合峇峇娘惹民族特色的瓷器。所以可以推断的是,从制瓷缘由上来说,“娘惹瓷”并不是峇峇娘惹民族的物品,而是经过长期的定制,陶工们逐渐掌握峇峇娘惹民族的审美特点。

大部分娘惹瓷器都有相应的制作年号,如“大清年制”“大清同治年制”“中华民国”等。还有受到当地马来人影响,喜欢在定制印有家族标志,如“灵奥惠赐”“谢氏白雪”等,这些都是当时娘惹社会还是繁荣时期。之后进入衰落时期,很多瓷器的款识印的都是相应的作坊名称,如“顺泰祥造”“朱顺昌造”等[5]。这些款识都为研究峇峇娘惹文化和中国外销瓷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 娘惹瓷的文化内涵

陶瓷文化能够反应出人们的日常行为、审美艺术、行为观念、时代精神等,因此陶瓷是作为承载着深厚中华文化底蕴的物质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时期的陶瓷的形制、纹饰和色彩都反映着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趋势[6]。娘惹瓷是中华民族文化与域外文化融合结果的载体,其器型、纹饰和色彩的文化内涵能够反应出娘惹文化与中华本土文化的相同的来源,不同的类型。

3.1 器型文化

娘惹瓷器中有许多的器型,其用途都不一样。

娘惹瓷盘基本为圆形且扁平的,带有圈足,胎较薄。器型与欧洲的餐盘类似,但是比欧洲的大盘的尺寸要小很多,因为他们认为欧洲大盘摆放在餐桌上是粗鲁的表现。碟的尺寸较盘要小很多,直径基本在5-10 厘米之间。但是与盘的扁园器型不同的是,根据用途造型多样,有方型、圆形、花形等。碟较于盘的腹要深,基本用于装有酱汁或者辛辣味调味品,也有一些拿来装小菜[4]。

图1 白底红边娘惹瓷盘

图2 不同大小的甜品碗

娘惹瓷碗直径一般从7-20 厘米不等,有不同的边,带有圈足,主体有白色也有带全釉的。不同的碗作用不同,一般不用来盛米面或者汤。带盖的碗通常是用于祭祀,盖子倒扣,用于盛放水果贡品;甜品碗可以用来泡茶或者放在祭桌的配套的茶托上。另一种碗较大,有圆柱体和盆状等器型,主要用于晚餐之后提供清洗手指的碗,叫手指碗。而最豪华的娘惹瓷碗通常是用来庆祝家中老人过寿时所定做的[4]。细致的器物划分,反映了娘惹人对精致物品的推崇。

茶是在中华民族重要的饮食传统,娘惹瓷器中遗留了大量的茶具,说明当时的土生华人也是保留喝茶的传统。茶壶有很多种器型,圆柱型和梨形的茶壶很有中国茶壶的样式风格,体型较大。还有很多球形茶壶,基本体型都较小,小茶壶通常是有配套的茶盘和茶杯,小茶壶的形态与中国的粉彩执壶有形似。茶杯有时候也称为茶碗,大多数只有3.5 厘米,带有圈足,基本是有配套的茶托、茶盘或者茶壶等[4]。有一些带有把手的茶杯是收到欧洲文化的影响,用于饮用咖啡。

盖罐是娘惹文化中最重要的一种器皿。Kamcheng 是盖罐的其中一种,在福建方言中有“有盖的容器”的意思,有各种的尺寸,最小的直径不超过4 厘米,最大的不超过37 厘米,最高不超过39 厘米,是娘惹瓷中最常见的器型,遗存数量也很多。盖罐通身施釉,大部分有开光作为主要装饰。大部分盖罐的罐腹有四个对称的兽形系,盖子上有狮子或者桃子作为盖手柄。目前,还没有研究表明kamcheng 具体的用途,但是它确实是土生华人的婚礼中重要的一种礼器。因为在土生华人餐饮中,甜汤圆是一种重要的甜品,象征着甜蜜团圆,所以kamcheng 也可能用于装甜品[4],在《小娘惹》电视剧中,也有体现这一点。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支持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发展,保障联动合作的良性运行。首先建立有关的财政政策,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开展提供财政支持和资金保障。政府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将资源和资金转移到社工机构和志愿服务机构。合理的分配政府资源和资金,在税收方面给予非营利组织一定的优惠政策,减低其经济压力,促进其更好的发展。简化经费的审批程序,保证资金的及时到位,从而保障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的联动合作得以进行和开展。

Himcheng(katmau/cepu)也是一种有盖的瓷罐。但是与kamcheng 不同的是,它的胎体更薄,且没有系。有各种尺寸,直径4-20 厘米不等。盖子顶部又一个倒锥园形的把手。通体施釉,整体装饰更为密集。与kamcheng 一样,himcheng 没有明确的通途,猜测尺寸较大的himcheng 是被设计为一种食物容器,小型的可能会被用来装化妆品或者饰品[4]。

图3 kamcheng 盖罐

图4 himcheng 盖罐

痰盂是在娘惹瓷最重要的器型之一,在峇峇娘惹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仅是痰盂本身的用途,还用于装饰。通常落地痰盂类似花瓶,球形腹,圆柱形宽颈,厚口缘,底部成八字脚。放在桌上的痰盂基本是宽口、短颈、肩隆起、圆腹、八字脚[4]。因为马来人咀嚼槟郎的习惯,其残余物需要吐到痰盂里,所以受到马来文化的影响,娘惹们把咀嚼槟郎当作一种时尚。因此,娘惹瓷的痰盂散落在房屋的客厅或者楼上的卧室,而且器型较大且结实,八字脚的底座也是为了防止人们踢倒。事实上,嚼槟郎在中国南方地区也很常见,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痰盂在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中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反映出峇峇娘惹民族的高度的社会文明,还有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延续[5]。

此外还有很多别的器型的器物,如蟋蟀盒、化妆品盒、脸盆、肥皂盒、鼓形凳等。

图5 落地式痰盂

图6 摆放在桌面痰盂

3.2 纹饰文化

娘惹瓷上的纹饰图案是用粉彩工艺进行制作,所以它的纹饰图案与传统中国粉彩瓷器的纹饰图案相近。其纹饰特点主要就是“满地装饰”的纹饰风格,通体施釉,华丽装饰,多用开光,显得整体富丽堂皇。凤凰作为中国传统的神鸟图腾,在传统中国瓷器中,是被运用最多的纹饰之一[9]。娘惹瓷的纹饰中,凤凰也是最主要的纹饰之一,不仅仅代表着神鸟的吉祥的含义,也是婚姻的象征。在开光装饰中,“鸟与动物”和“花”是永恒的主题,凤凰通常站立在假山上象征着稳定和永恒。除了凤凰之外,还有喜鹊、鹤、鸳鸯和蝙蝠等。因为鸟儿会飞翔,所以也有象征自由的含义。除此之外还有动物图案,狮子本身并不是娘惹瓷器的主题,在盖罐上狮子作为盖的把手装饰出现,但是狮子并不是中国本土的动物,但是相较于中国最高等级的动物——龙来说,狮子在娘惹瓷纹饰中已经算是重要的动物了。昆虫主要伴随着花卉纹饰出现,如蝴蝶代表着美丽、浪漫,与花朵出现象征着婚姻的幸福与忠诚。蝉与蟋蟀也都有出现在娘惹瓷的纹饰装饰中。

在娘惹瓷纹饰中,花卉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花卉绘画在中国绘画史中拥有悠久的历史,牡丹更是拥有“花王”之称。牡丹的红色常常与女性、爱情、美貌结合在一起,所以牡丹纹饰的娘惹瓷大多用于婚姻仪式上,也代表着峇峇娘惹民族认为牡丹会给新娘带来好运与高贵。通常牡丹会与凤凰配在一起。除了牡丹之外,娘惹瓷花卉纹饰还有菊花、荷花和宝相花等,宝相花是结合了荷花、牡丹和菊花的特点的一种虚构的花,代表着“佛教”的信仰,通常装饰在较大的娘惹瓷上。此外,还有一些植物作为纹饰在娘惹瓷中出现,如梅花、桂花、橄榄和竹子等。

八宝是一种宗教纹饰,八宝又称为八吉祥,象征着佛教的八种器物。尽管土生华人不信奉佛教,但是八宝纹饰作为一种符号,在众多的娘惹瓷器的口缘,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其实在中国传统瓷器纹饰中,八宝纹饰代表的是一种吉祥的艺术符号,是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符号的载体[10]。所以娘惹瓷纹饰中的八宝纹饰与蝙蝠中的“福”一样,寓意着美好愿望的象征。

图7 黄底开光凤凰牡丹纹饰

图8 口缘八宝纹饰

除了以上这些主要纹饰,还有镶金装饰也是娘惹瓷的常见装饰首发,通常用于口缘、把手和盖子等边缘。受到马来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影响,娘惹瓷中也有部分纹章瓷,上面绘制有一个家族的图案。

综上所述,娘惹瓷的纹饰从产生到衰落都没有太大的变化,除了白底的娘惹瓷会有留白之外,通体施釉的娘惹瓷都是“满地装饰”,使得瓷器显得密不透风。但是纹饰艺术中体来说是准照着中华文化进行绘制的,但是由于色彩上的运用,使得娘惹瓷更突出了峇峇娘惹文化色彩。

3.3 色彩文化

娘惹瓷另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色彩的运用。中国的本土的粉彩瓷器从康熙晚期初创以来,在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的特点[11],但是娘惹瓷却是个例外。无论是鼎盛还是衰落,娘惹瓷的特点似乎从来改变。艳丽的色彩,华丽的装饰已经是娘惹瓷的代名词。

白色为底的娘惹瓷可能更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但是在白色之上依旧装饰着各种明亮的色彩。主要是有红色的牡丹和凤凰,亦或者是粉红色的小花和一些昆虫。红色是经常与绿色搭配在一起,这是通体施釉的娘惹瓷背景中常见的两种颜色。可以看到几种不同深浅的红色,到浅色却不透明的粉色,到紫红色。这些色调在娘惹文化中蕴含这幸福、吉祥、喜庆的意义,基本与婚礼联系在一起,也代表着女性。绿色为背景的通体施釉的娘惹瓷是非常大胆的。从深绿色,到不透明祖母绿,再到翡翠绿和蓝绿色都可以在娘惹瓷中找到。绿色背景的娘惹瓷通常搭配凤凰纹饰和牡丹纹饰。在中国的颜色中,绿色代表青春、春天和初生等意义,所以绿色在娘惹文化中也许也有类似的含义[8]。

黄色作为装饰色彩和碰撞色彩出现在娘惹瓷中。但对比起绿色与红色,黄色还是较少。可能是受到中国宫廷的影响,景德镇窑会在黄色颜料使用上收到限制。但是黄色与红色一样,作为一种吉祥的颜色,十分受到峇峇娘惹民族的欢迎。蓝色在娘惹瓷中是较为罕见的颜色,可能这种颜色被认为与哀悼有关,所以一般喜庆的场合中不常被使用。同样,镀金不常见于娘惹瓷的主体,经常被用来勾勒器物的边缘,也有时候选择性的被用来突出茶壶的茶嘴和盖上的旋钮,包括狮子、桃子等装饰物。

4 娘惹瓷反映的马来西亚华人文化演变

4.1 娘惹瓷所反映的土生华人文化特性

娘惹瓷起源与峇峇娘惹民族,是其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它的产生、繁荣以及衰落,反映出峇峇娘惹民族整个文化演变。根据《新加坡马来西亚华侨史》所载“十三世纪以前,中国人民侨居马来西亚者甚鲜……中国人侨居马来诸地者,多娶该地妇女为妻,而所生之子女,则长而为马来人。”[12]峇峇娘惹民族由此形成。娘惹瓷的产生与定名该民族的母系文化有关,因为从闽南漂洋过海的商贩会乘着季候风返回故里,这段时间里他们在南洋的马来妻子就会照看家庭与商店[13]。所以长此以往,娘惹称为了峇峇娘惹民族家庭里实际掌权的人。

瓷器的器型、纹饰和色彩运用都能反映出深厚的文化特征和文化渊源,包括着当时人们的经济思想、生活品味以及审美追求。娘惹瓷中一些瓷器用于饮食,一些用于喝茶,一些则是为礼仪而设计的,它们蕴含着娘惹们对饮食文化和礼仪文化的丰富内涵。器型结构上来说,与传统的中国瓷器的使用略有不同。因为娘惹文化成长于马来地区,深受马来文化的影响,一直到后来的西方殖民文化的侵入,器型的使用也发生了变化,如茶杯也可能用于饮用咖啡。

瓷器丰富的纹饰也具有娘惹文化特点。富裕的生活使得娘惹瓷设计上也是富丽堂皇,娘惹瓷的纹饰也是身份的象征,如果瓷器越华丽,表示一个家族的社会地位越高、财富越多。所以一个富丽堂皇的娘惹瓷,应该是出自一个大家族。娘惹瓷的色彩审美上,有异于传统中国家庭。青花瓷是中国明清时期的外销瓷大宗,但是娘惹家庭中少见青花瓷身影,而且蓝色的娘惹瓷都少见。但是在哀悼期间,通常会用青花瓷代替娘惹瓷作为礼器,蓝色和白色的餐具也在哀悼期间使用[7]。到了20 世纪初,峇峇娘惹民族逐渐衰落,娘惹瓷器也逐渐停止生产和销售,大量青花瓷涌入华人社区。这些青花瓷并不是精致的青花瓷器,只是作用于娘惹厨房的厨房用具,器型上与娘惹瓷一致,被认为是为了节约成本而定制的。因为它们的生产成本较于通体施釉珐琅彩绘的娘惹瓷要低很多,所以大量的进口这种瓷器[4]。这也反映出峇峇娘惹族群文化在衰落。直至20 世纪五六十年代,生活在南洋的娘惹族群整体陷入困顿,娘惹瓷被其后代所卖[14]。

4.2 新马华人文化转型

由于西方殖民文化的侵入和中马关系的中断,峇峇娘惹民族的族群文化属性和社会属性发生了演变。西方文化冲击着峇峇娘惹文化中的中华文化特色,他们逐渐放弃了原有的习俗[15]。此外,19 世纪末至20 世纪中叶,因战乱、政治等原因移居南洋的华人逐渐增多,峇峇娘惹民族生存环境继续受到挤压。由于马来西亚、新加坡和印尼先后独立,少数民族将难以获得话语权以及发展机会,所以峇峇娘惹人为了获得与马来人或者华人一样的社会经济地位,他们逐渐将文化进行转型。

有一部分土生华人因为与穆斯林通婚或是政治需求,开始皈依伊斯兰教,这部分土生华人已经较为彻底地接受了居住国家的生活方式和文化,甚至价值观[16]。还有一部分土生华人与新移民华人进行通婚,文化认同也逐渐随着中华民族靠近,他们开始学习华语,又因为马来西亚居民要学习马来语,还为了更好的生存环境学习英语,所以形成了现代的马来西亚华人的文化特性,使得峇峇娘惹语逐渐消失。

在全球化日益增长,各地华人联系日趋紧密的今天,一种跨越国界的新型华人认同正在形成。因为20 世纪战乱的关系,移居华人无法回到中国,所以目前的新马华人的居住国意识已逐渐增强,他们的生活深深扎根当地,使他们再也离不开马来亚[17]。

5 结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族群的产生和消亡也是循环往复。20 世纪40 年代,峇峇娘惹民族逐渐没落,不少土生华人脱离了族群的限制,选择了更现代的生活。瓷器多样化表示着这个民族的繁荣,随着民族的消失,瓷器也会没落,制作和使用逐渐减少。至今,遗留下来的娘惹瓷为研究马来华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线索,可以通过其所展现出来的形制、纹饰等的不同来解读马来地区华人文化与中华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的共性和差异。

娘惹瓷作为中国外销瓷上一个重要的瓷器类型,不仅仅是一次陶瓷外销的活动,也是海外华人文化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一次交流,它在中国海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它还见证了峇峇娘惹的繁荣与没落,为一个没落的民族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娘惹瓷既是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文化遗产,也是属于中华文化文化遗产类型。在“一带一路”战略作用下,娘惹文化重新站到了台前,称为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人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同时它也见证南洋华人的文化变迁。现在的娘惹瓷的收藏价值迅速的抬升,它的独特的制瓷工艺和装饰都深深吸引着海内外的各种收藏家。

猜你喜欢
土生器型纹饰
带状纹饰的类型
蜡染的纹饰探讨
来自小白楼的密令
青铜器的时代性与器型的演变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打电话引来的故事
景德镇早期青白瓷的器型与色度
钱樟法与紫砂壶器型装饰新视觉
“让土生金”的好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