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企业上市高歌猛进,何以是园区?

2022-08-05 05:42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22年14期
关键词:科技园苗圃创板

记者 邹孝听

2019年7月22日,华兴源创强势登陆科创板,成为“科创板第一股”;2021年6月23日,国内纳米微球材料行业龙头纳微科技上市,成为科创板最牛新股;2022年4月22日,纳芯微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当日市值达270亿元,成为当之无愧的2022年新股超募王。

一个个亮眼的高光时刻,体现了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创新硬核实力,以及良好的产业生态、创新生态。

十五年前,江必旺还在犹豫要不要放弃好不容易在北大深圳研究生院建立起来的一切,来苏州创业;袁建栋正在探索一款高难度仿生药。去年,在苏州工业园区,他们所分别创立的公司——纳微科技、博瑞医药,一个成为科创板“最牛新股”、一个成为科创板上市的高端仿制药第一股。

事实上纳微和博瑞只是苏州科创板上市企业的缩影,三年前,随着科创板正式鸣锣开市,作为中国创新创业的样本,园区聚集创新要素,营造优良营商环境,成为科创板的耀眼之地,让众多优质的科技企业成长为“潜力股”。

日前,科创板开板迎来三周年。今年以来,随着创耀科技、东微半导体、纳芯微、德龙激光4家园区企业陆续登陆科创板,资本市场的“园区板块”日益壮大,截至目前园区科创板上市企业共有17家,约占苏州市的37%。

科创板企业上市高歌猛进,何以是园区?其背后有着怎样的支撑力量?本刊记者通过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产业载体、投资机构等资深业内人士对话,解读其中奥秘。

关键词:创新沃土、政策支持上市的背后,离不开超前的政策支持

今年2月1日,独墅湖畔,在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金色标志性建筑里,康众医疗创始人刘建强和团队难掩激动的心情,因为这家专业从事数字化射线平板探测器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刚刚在科创板上市。刘建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在园区创业十多年,这片沃土对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帮助,相关职能部门为我们带来很多上市经验借鉴,作为受益者,我们十分乐意在此深耕,为区域发展贡献一己之力。”

业界人士称,园区能够成为科创板的耀眼之地,其“磁力”来源于这片沃土之上的优良营商环境。多年来,园区坚持先“筑巢”,再“引凤”,通过政策扶持、高层次人才引进以及金融扶持等,为科创企业发展引来了“源头活水”,并建设了一批科技创新载体平台,不断厚植创新发展的“沃土”,一批又一批优质科创企业不断在园区生根发芽、成长壮大。

园区多年对产业培育、对营商环境的打造,功夫还是下在平日,形成了以生物医药、纳米技术应用和人工智能为主的三大新兴产业,与科创板的主题高度契合。

事实上,园区对科创企业的支持摸索了很长一段时间,在项目投资上比较市场化,敢于在早期出手,更多的是看中创业者本人,不但投钱而且深度地为企业管理机制做好服务。

早在科创板筹备之初,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局第一时间根据科创板鼓励的方向梳理重点支持的行业和企业,在2018年底已准备好首批申报企业的名单。2019年3月22日,上交所科创板开始接受企业申报,首批受理的9家企业中,园区企业独占2席;同年7月22日,华兴源创幸运地成为科创板“第一股”,从申报科创板IPO到正式启动招股程序,仅历时84天。

此后,园区企业在科创板开板后一路高歌猛进,表现优异。

园区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局局长朱晓焱表示,近年来园区不断升级亲商服务内涵和外延,针对企业提出更早、更新、更复杂的问题,相关部门均能及时响应,实时回馈,促使一批成长性好、创造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企业步入上市快车道。

关键词:投资人、资本活跃的资本,助力“硬科技”企业“腾飞”

去年,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内入驻企业共完成了60笔一级市场的融资,募资超200亿元。这一年,也是科技园金融助推计划正式启航的一年,近10场闭门路演、超5场Open day、超5场融资对接专场、7场投资人分享会、吸引110余家企业和30余家知名投资机构参与。

这批企业平均市值虽不足百亿,但业内人士称,企业“硬科技”属性明显,在各自细分领域具备产品与技术优势,属于各具特色的行业小巨人,“园区17家科创板上市企业,覆盖了科创板6大领域中的4个,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方向,体现了园区的科技创新硬核实力”。

而这些处在不同发展阶段、拥有“硬科技”的各类企业,在活跃的资本助力下,实现了腾飞。

事实上,园区职能部门的亲商服务理念流淌在点滴中,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入驻,在园区金融发展和风险防范局的指导下,近年来,园区渐渐聚集了各类金融服务机构,目前已有1200多家金融和金融服务类机构。“因为政府想培养企业优质发展,所以会超前预判、布局,吸引优质企业,提供现代化服务,为企业上市保驾护航。”朱晓焱如是说。

公司成立初期只有不到20人的江苏北人,因为没有能力垫付200万元定金而被迫拒绝了600万元的客户合同,因资本的介入,公司得以快速发展,为上市铆足后劲;同样的,信达生物,在回国创业初期资金也不宽裕,东沙湖基金小镇入驻的机构对其进行了投资,最终登陆香港资本市场;同样在香港上市的同程集团创始人吴志祥曾表示在其最困难的时候账上几乎没有钱了,也因投资机构雪中送炭,让他有了底气尝试转型做B2C模式,并逐渐成长为在线旅游行业领先者……

支持这些企业背后的创投机构是以元禾控股为代表的很多注册在东沙湖基金小镇内的“苏州资本”。尽管很多科创企业在初创或成立初期通常存在无盈利、无抵质押物、无第三方担保的“三无”问题,但在顺融资本合伙人张亮看来,投资的本质是发现价值。他直言投资的初衷并不只是要为科技做贡献,而是跟企业打成一片,助力他们成长。“我们愿意给企业时间,陪伴他们经历市场的沉淀,等待曙光。”

关键词:上市苗圃、IPO赋能陪伴成长,共同见证成长、蜕变与高光时刻

创业伊始,挑战垄断赛道;产品问世,销售市场受阻;潜心研发,亏损整整十年,天臣医疗的发展之路并非十分顺畅。然而,这家一开始不被看好的医疗器械企业,在创业十年后,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发行上市。

创始人陈望宇曾多次对外称赞园区优质的营商环境,“近年来,公司获得科技项目类、知识产权类、科技人才类等各项政策性资金扶持超4000万元,通过苏科贷、园科贷、扎根贷等金融产品,累计授信金额达50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上市前,天臣医疗入选园区“上市苗圃工程”计划,通过参与苗圃领创营、金牌董秘班等课程获得了更专业的IPO理论知识。

其实在园区有很多像天臣医疗这样的企业。2019年底,园区启动“上市苗圃工程”,经过综合考虑企业估值、销售、研发、阶段性成果等关键指标,动态筛选和培育一批拟上市企业。2020年,推出上市苗圃学院,为苗圃企业打造IPO培训赋能体系;推出“苗圃贷”,为苗圃企业提供金融助力;同时,还打造了苗圃校友会,建立了IPO智库等。2021年,组建了上市苗圃党建联盟,推出了上市苗圃综合服务平台……多维度、全方位的服务体系,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园区已认定苗圃企业448家,形成了行业特色鲜明、科技属性突出、发展势头强劲的上市企业梯队。

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吴小庆说:“‘上市苗圃工程’聚焦企业上市需求,整合政府、机构等多方资源,打造了六大赋能体系,帮助企业提早了解资本市场,链接更多产业资源,打造更优、更大的苗圃‘朋友圈’,全方位服务企业上市之路。”

为进一步提升上市苗圃服务,园区与上海证券交易所展开了紧密合作,联合推出“科创沙龙”品牌,在苗圃领创营等核心课程中,为超150家企业开展了《上交所上市政策及资本市场形势分析》课程;通过“直通上交所”活动,帮助超500家次企业深度了解上交所最新动态及相关政策;为15家拟上市企业开展1对1的上门辅导,帮助分析个性化问题。

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发展部长三角大区总经理卢雄鹰表示,科创板设立以来,上交所与园区更是“相得益彰”,园区科创企业数量众多,经济活力强,这归功于园区的产业集群效应,企业研发实力强劲、业绩表现良好。未来,上交所将积极参与园区苗圃工程建设,持续提高园区上市公司质量,聚焦拟上市企业培育,期待与园区政府机构协力同心,共同推动园区企业在资本市场更上一层楼。

关键词:产业园、全生命周期陪伴企业背着小书包入园,茁壮成长

“2020年到2021年这一年,我们科创板企业上市非常密集,自此以后,科创板上市的速度就没有减缓下来,有企业在不停地在过会和在准备报会中,虽然说园内600多家企业其中500多家都是小微企业,能够达到上市规模的企业本身就不多,但从上市数量来看,近两年可以说形成了科技园企业上市的一波热潮。”苏州工业园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企业发展部高级主管吴笑波如是说。

事实上,科创板企业上市的优异表现背后,除了政府“争先进位、抢抓先机”的政策支持,还有各类产业园的专业化服务背书。作为园区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科技创新载体,科技园开发建设20多年来,收获到越来越多来自资本市场的认可,这些上市企业在内部被称为“科技园概念股”。

企业上市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经过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发展,才达到了现在的规模。

在吴笑波看来,科技园就像是一所学校,很多企业当初背着小书包入园,科技园陪着它们逐渐长大,这中间并没有近路可抄。“对于初创型小微企业,我们会邀请第三方服务机构去进行专项辅导,包括政策宣讲、财税规划、法律风险规避等方面;针对中等规模的快速发展型企业,我们会去给它们做知识产权、行政人员培养、员工梯队管理等配套辅导,帮助其梳理并建立相应的企业制度;等到企业发展到更大规模的时候,我们会搭建企业家俱乐部,促进更高层次的企业间的交流。”

一直以来,科技园围绕以人工智能为主导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针对企业成长的全生命周期,由专业的科技人士在不同阶段提供个性化的定制服务。吴笑波表示,我们不仅要授人以鱼,同时还要授人以渔,与企业共成长,培育出更多新兴技术产业领域的佼佼者。

事实上,像科技园这样的载体不在少数,包括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纳米城、腾飞科创园等在内的产业园,对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保驾护航,帮助企业梳理可能享受到的所有政策、对接到所有部门渠道,确保应享尽享。

关键词:产业集群、产业链裂变细分领域集群,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沿着吴淞江一路往东,青丘街青丘巷8号,市值高于100亿元的“科创板第一股”——华兴源创便坐落于此,这里聚集了数百名检测科技研发人员,每天为全球知名的液晶平板制造企业提供着服务。

今年是华兴源创成立的第十七个年头,在与园区相伴成长的日子里,其创始人陈文源见证了新经济、新产业的日新月异,一系列头部企业、领军企业逐渐崛起,在不同领域各领风骚,既推动产业及区域蓬勃发展,也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在园区打造独具魅力的产城一体路径、塑造城市品牌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他感慨道:“公司上市以后,得益于园区成型的产业化布局和详尽的细分领域分工,我们通过产业链整合,从原先只专注手机、平板拓展到手表、无线耳机等领域,使得公司在茁壮成长的同时兼具了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资本市场的“园区板块”能取得如此成绩,与园区多年来通过培育科技创新型企业,打造强大的产业链条与完备的新兴产业结构离不开关系。

二十多年来,科技园累计孵化培育企业超2000家。其中,围绕上市公司又细分形成了一个个企业集群,包括以同程艺龙、凌志软件为代表的软件及互联网服务企业集群,以中际旭创为代表的下一代网络通信企业集群,以思瑞浦为代表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集群等。

这样的结果,在情理之中。

不少企业在上市前后,会通过设立基金、成立孵化器或者直接收购项目等方式,不断地对产业链上下游进行一个整合,自然而然就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的企业集群。例如从科技园毕业的企业思必驰,虽暂未上市但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基金和孵化器,整合了语音技术上下游产业链,这样一来,园区的产业生态圈渐渐地就建立起来了。

与科技园一路之隔的生物医药产业园,现已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1700家,培育了一批生物医药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初步形成了以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为代表的产业集群。

多年来,园区一直致力于赋能企业上市,帮助企业构建产业链上下游之间、产业与资本、产业与各类专业机构对接的良好生态,园区科创板从企业到行业、再到产业链,阔步腾飞,正在迈向更远的未来。

猜你喜欢
科技园苗圃创板
林业苗圃设计与苗圃管理分析
山西新增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
科创板一周年
科创板已开通约270万权限账户
一图读懂科创板
包容不能鱼目混珠,勿忘科创板定位
苗圃的司机老爸
车顶苗圃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苗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