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纾困:智慧助企赢跑未来

2022-08-06 07:37张晓波
杭州 2022年13期
关键词:会展杭州数字化

文| 张晓波

杭州是城市数字化建设和运营的领航者,一项项重大改革次第开花,为杭州高质量发展插上了“数字翅膀”。今年是杭州推进数字化改革全面贯通、集成突破、集中展示之年,35项牵一发动全身重大改革、110项重大应用建设进展顺利。不断推进的数字化改革如同一剂有力的强心针,精准助力企业走出困境,让杭州成为一座有温度、有品质的现代化大都市。

“数据画像”助企披荆斩棘

“你们的服务很到位,我们确实需要这样的数据,了解了行业营收、利润、薪酬情况,有利于我们更清楚企业所处的行业方位,以后在制定企业发展规划、员工招聘上更能有的放矢了。”在收到杭州市统计局服务小组的一份个性化的分析报告后,浙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负责人感慨地说。前段时间,市统计局小分队走访浙锚,在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面临的发展困境后,利用“杭数统”系统的大数据精准画像技术,为浙锚精心制作了这样一份报告。详实的数据、个性化的分析,使企业能够了解目前的行业走势与自身所处的市场地位,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石。

今年2月,浙江省首个基于省统计数字化应用平台建设的“杭数统”系统上线运行,打破了以往统计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数据孤岛”格局。“杭数统”系统制作了重点指标、城市比较、“15+7”等主屏,为全省统计用户提供动态宏观经济指标、行业数据等决策信息,为基层企业节省了市场调查的费用。在统一的指标体系和数据标准的建设下,来自省、市、县的三级数据在“杭数统”系统融会贯通,统一建设、全省共享的数字红利在经济振兴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不仅“杭数统”实现了数字资源的共享,税收大数据“智能画像”也让税收部门服务精准“沉下去”,让企业发展进一步“提上去”,把政策红利从“纸上”精准送到纳税人“手上”,有助于缓解企业目前的经营压力,助力企业在商海继续劈波斩浪。

▲ “杭数统”整体智治平台

“云上审批”解决融资困难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的融资一直存在审批慢、担保难的困难,“杭云担”云上审批与政策性担保为企业解决了燃眉之急。钱塘区重点企业浙江巴泰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心血管及外周血管介入、植入类医疗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022年,由于订单数量扩大,巴泰医疗存在800万的资金缺口。

杭州市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了解这一情况后,走访调研巴泰医疗,在对企业融资问题“精准把脉”后,根据企业订单数量,在“杭云担”云上审批出函,帮助巴泰医疗成功在农业银行获得800万元流动资金贷款。对于巴泰医疗来说,另一个好消息是巴泰医疗符合“杭十条”的政策要求,这又为企业节省了6.4万元保费。

创新聚能,数字赋能,服务蓄能。为了提升小微企业担保服务的便利性和可获得性,杭州担保坚持推动数字化建设与业务发展协同推进。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们结合实际应用场景,持续推进‘杭云担’线上担保系统迭代升级,先后完成涉及12个类别89项功能升级,为业务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公司与合作银行通过系统直联和线上端合作,使“线下办”变成“网上办”,用“数据跑”代替“人工跑”。

在“杭云担”助力下,审批业务流程从7~15个工作日缩短至最快只需要30分钟,人均管户从25~30户提升至150户。截至2022年6月30日,“杭云担”系统累计处理业务58615笔,在保金额1078016万元,累计担保金额1496225万元;杭云掌上担(含杭州E融)累计139笔,累计金额19080万。

“智慧监管”助推创新创业

2022年5月6日,杭州快鳄科技有限公司的智能鲜食机拿到了“利用自动售货设备从事食品制售”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对此,公司总经理陈小强长长松了一口气:“智能鲜食机主要为上班族提供现制现售的新鲜工作餐,集自动化、数字化最新科技于一体,是公司投入多年心血研发的成果,如果没有杭州这一大胆创新政策,我们的心血就要付之东流了。”

随着科技进步,各种智能化自助设备不断涌现。在以往,市场监管部门无法按照《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对诸如智能鲜食机一类设备发放食品经营许可证。自从2021年6月《杭州市利用自动售货设备从事食品制售许可监管工作指导意见》印发,让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这一创新,得益于杭州多年来深耕数字赋能、探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食安智慧监管新模式。一方面是线上实时监测。通过物联网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对现场自助设备在云端建立虚拟设备,从而对设备实现远程无缝监控,既监视设备运行状态和食品制作过程,也关注设备中原材料的储存温度是否正常、是否在有效期状态、库存状态等关键数据。一旦出现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情况,第一时间排查处理,乃至停机停售以确保食品安全。另一方面是线下巡查监管。以随机抽查、飞行检查等方式对食品自动制售设备设置点进行日常巡查,重点检查食品自动制售设备的摆放环境、温度控制、加工用水等是否符合食品安全卫生要求;证照信息、食品安全管理员姓名及联系电话、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电话等信息是否在设备显著位置公示且标记标识不易脱落。

此外,“浙食链码”二维码张贴在设备醒目位置,消费者通过扫码可以获取公司的营业证照、主要原材料的进货来源、检测报告等相关信息,有效保障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知情权。通过“浙食链码”智慧监管模式,自动售货企业的运营发展有了更广泛的共治基础。

“未来工厂”提质增效供应链

经过系统自动申报、工业机器人自动取货,一批价值455万元的“非多元件集成电路”物料,从大华“未来工厂”保税仓完成出库。大华“未来工厂”是浙江省首批12家“未来工厂”之一,受海外疫情等因素影响,企业对优化进口供应链的需求十分迫切。杭州海关以“大华”为试点,推动其在厂内建设数字化、智能化保税仓库以及配套的“供应链管理平台”,引导企业通过保税物流模式逐步建立和恢复供应链渠道。

基于企业数字化建设的基础,杭州海关指导企业将分散的供应链各系统进行整合,打造统一的“供应链管理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企业可以直接将采购数据生成为报关数据,并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完成报关单自动申报,实现报关自动化、智能化。“目前,保税仓模式入出库物料都已经基本实现自动化申报,既减少了人工工作量,也降低了报关差错。这项工作一年下来能给我们节约600多万元的成本。”大华股份副总裁朱建堂说。

针对浙江省块状经济发达、高端制造业集中、高资信企业较多的特点,未来,杭州海关将以制造类企业“未来工厂”为试点样本,打造智能申报通道,帮助企业实现报关自动化、智能化,有效降低报关成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保税数字化监管创新,助力高端制造业创新发展,进一步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数字展会”助企闯海内外市场

疫情让全球展览业按下暂停键,中国展商走出去受阻,而国际市场对中国制造的需求仍存在。怎么办?杭州给出了答案——首推中国“双线双展3.0版”。

“双线双展3.0版”是杭州利用数字技术多层次、全方位打造的“线上线下融合、展前展中展后组合、国内国外联合”三位一体的“数字展会”新模式。展会开幕前,线上云展厅为参展企业提供产品文字、图片、视频等介绍,这让海外买家在线上提前了解参展企业的商品与供应情况,促进后续的实地参展与订单转换。在展中阶段,线下实地举办实体展会,采购商进一步查看参展企业的产品状况,弥补单纯线上展会“看得见,摸不着”的缺陷。在展后阶段,平台线上追踪意向客户,继续为双方提供沟通机会,帮助企业拿到订单。截至2021年底,“数字展会”帮助企业获取订单近2000家次,实现现场成交1.27亿美元,意向成交8.07亿美元。

杭州从2012年开始,打造“海外杭州”实体展会平台。到2019年,杭州在波兰、土耳其、埃及、阿联酋、巴西、印度、约旦、南非、墨西哥等9个国家成功办展。2020年,杭州创新在线数字展览模式,被国务院服务贸易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列为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为了帮助外贸企业稳市场,2022年,杭州市商务局计划在全球13个城市举办18场双线双展,目标服务1万家次外贸企业参展稳市场。同时为了扩大市场份额,增加了在印尼、日本、越南等RCEP国别的展会场次。

2022年4月26日,杭州市商务局发布了集防疫和管理于一体的“数字会展码”,这在全球范围内还是首创。“数字会展码”通过商务局与公安局、卫健委、数据资源局等多跨部门数据协同,将注册码、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报告和疫苗接种信息等多种数字信息集成,是保障各种会展项目安全、无疫举办的数字创新手段。6月1日,国际会展文化活动暨首届全球数字会展峰会在杭举行,与会代表共同探讨数字会展的新生态、新发展,提升数字会展标准化进程,并发起了全球数字会展创新(研究)中心的合作。这是杭州向全球发出重启会展发展新业态的信号,也为杭州打造数字化全产业链会展奠定了新方向。

以问题为导向,以数字化的思维、理念、技术、工具来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解决重大现实问题,是数字化改革的题中之义。未来,杭州将继续以数字化改革推动生产要素流通与企业创新发展,为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与现代化先行提供“数字智慧”。

猜你喜欢
会展杭州数字化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数字化起舞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杭州旧影
会展列名
会展推介
会展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