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底偏压对Zr-B-O-N薄膜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2022-08-06 03:22宋忠孝王小艳刘明霞李晓华
中国材料进展 2022年7期
关键词:非晶偏压基底

孟 瑜,宋忠孝,王小艳,钱 旦,刘明霞,李晓华

(1.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省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陕西 西安 710065)(2.西安交通大学 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西安 710049)(3.中车永济电机有限公司,山西 永济 044502)

1 前 言

随着微电子器件特征尺寸的逐渐减小,Cu互连技术已进入微纳米时代。低温下Cu容易与Si或介质层发生界面扩散反应,生成高电阻铜硅化合物,增加互连体系电阻,进一步导致器件失效[1-3]。通常在Cu与介质层之间加入一层扩散阻挡层,可以有效解决Cu扩散问题,同时改善Cu膜与介质层之间的结合性能。理想的扩散阻挡层材料应具备厚度薄、耐高温性好、化学性质稳定、结构致密且与基体结合良好等特点。目前扩散阻挡层材料的研究仍以过渡族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主,具有非晶或纳米晶结构的合金扩散阻挡层成为主流研究方向[4-6]。

二硼化锆(ZrB2)具有许多优异的性能,如高熔点(3250 ℃)、高热导率(57.9 W·m-1·K-1)、低电阻率(4.6 μΩ·cm),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抗氧化性和耐磨性能,可用作高温陶瓷材料和扩散阻挡层材料[7, 8]。例如,在SiC基底上沉积ZrB2薄膜,可以解决类似传统Ni/SiC肖特基二极管中肖特基触点与n型SiC的相互扩散和热稳定性差的问题[9]。然而,沉积态ZrB2薄膜通常呈现纳米晶结构,其晶界为Cu提供快速扩散通道。研究表明,在其中掺杂C,O,N等非金属元素有利于形成非晶结构,并在超过其固溶度后填充晶界,堵塞Cu的快速扩散通道,从而有效改善其扩散阻挡性能[10-12]。

本文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设置不同基底偏压在Si基底上沉积Zr-B-O-N薄膜,通过对Zr-B-O-N薄膜的表面形貌、微观结构、界面成分分布及电学性能进行表征,研究基底偏压对Zr-B-O-N扩散阻挡层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及扩散阻挡性能的影响。

2 实 验

本文采用JGP-450a型双室磁控溅射沉积系统制备Zr-B-O-N非晶薄膜。基体材料为经过精抛光处理的单晶Si(100)基片,靶材为ZrB2复合靶(纯度99.95%,Φ75 mm×5 mm),采用射频溅射。所用Ar和N2的气体纯度为99.99%,O来自溅射室的残余气体。沉积薄膜前,将溅射室真空度抽到7.0×10-4Pa;预溅射功率设为50 W,溅射气压设为1 Pa,Ar气流量为30 sccm,时间约为5 min;薄膜沉积过程中,ZrB2靶溅射功率为80 W,溅射气压为0.3 Pa,N2和Ar气流量比固定为1∶3,沉积时间为20 min。在沉积薄膜时向Si基底分别施加0,50,100 和150 V的负偏压。为了进一步证明Zr-B-O-N薄膜的扩散阻挡性能,在不破真空的条件下,在10 nm厚的非晶Zr-B-O-N膜上沉积一层约500 nm 厚的Cu膜,Cu靶纯度为99.99%,采用直流电源溅射,溅射功率为120 W,溅射时间为30 min,Ar流量为30 sccm。将Cu/Zr-B-O-N/Si样品在600~750 ℃进行真空退火处理,保温时间为30 min,得到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的薄膜样品。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美国Bruker)观察Zr-B-O-N薄膜表面形貌。利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仪(GIXRD,XRD-7000,岛津)表征沉积态和退火态薄膜的物相结构,2θ扫描范围为30°~80°,步长为0.02°,扫描速度为8(°)/min。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FEI,QUANTA:600F)观察样品的微观形貌。用数字式四点探针测试仪(FPP,RTS-9)测定薄膜的方块电阻(方阻),每个样品测试5次,最后取平均值得出薄膜方阻。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JEOL,2100F)观察薄膜截面形貌。关于透射样品制备:将沉积在Si基底上的薄膜样品切成2 mm×2 mm的小方块,用对粘胶将沉积有薄膜的一面进行对粘,将对粘好的样品置于恒温箱加热,温度120 ℃,保温时间1 h。然后利用多粒度水砂纸对样品的截面进行机械减薄,直至样品截面厚度只有数十个微米。最后用离子减薄仪继续减薄,样品的最终厚度约50 nm左右。

3 结果与讨论

图1和图2为不同基底偏压下制备的Zr-B-O-N薄膜的表面形貌AFM照片及对应的表面粗糙度均方根(RMS)。如图1所示,当基底偏压分别为0,50,100 和150 V时,薄膜表面RMS分别为0.191,0.233,0.259,0.535 nm,数值均较小,说明在基底偏压较低时,薄膜表面平整,生长稳定。相比于未施加基底偏压获得的薄膜,施加基底偏压后得到的薄膜表面更粗糙一些,且随基底偏压的增加,薄膜粗糙度增加。这是由于基底偏压过大时,粒子散射增加,导致入射离子能量损耗,基底表面粒子扩散减少,促进薄膜表面的颗粒团聚,使薄膜粗糙度增加[13]。

图1 不同基底偏压下制备的Zr-B-O-N薄膜的AFM照片:(a)0 V,(b)50 V,(c)100 V,(d)150 V

图2 不同基底偏压下制备的Zr-B-O-N薄膜的粗糙度

对不同基底偏压下制备的Zr-B-O-N薄膜进行GIXRD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不同基底偏压下得到的Zr-B-O-N薄膜均呈现非晶结构,当基底偏压为150 V时,出现馒头状衍射峰,但峰强较低,表明薄膜为非晶或微晶结构。Lin等[14]用射频磁控溅射法在不同基底偏压下制备了Zr-Ge-N薄膜,结果表明,减小基底偏压,ZrN从纳米晶转变成非晶态,而增加偏压有助于生成ZrN晶粒,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

图4为基底偏压为150 V时制备的沉积态Zr-B-O-N薄膜的截面TEM照片。由图4a的明场像可知,薄膜厚度均匀,厚约20 nm,与基底结合良好,界面清晰。由图4b的高分辨TEM照片可知,Zr-B-O-N薄膜主要呈现非晶态,部分地方出现类似石墨烯结构的长条状晶粒。结合图3的XRD图谱结果可得,薄膜为非晶结构。

图3 不同基底偏压下制备的Zr-B-O-N薄膜的XRD图谱

图4 在基底偏压为150 V时制备的沉积态Zr-B-O-N薄膜的截面TEM照片:(a)明场像,(b)高分辨率TEM照片

图5为在基底偏压150 V下制备的Cu/Zr-B-O-N/Si膜系结构在沉积态和不同温度退火后的XRD图谱。当退火温度低于700 ℃时,在2θ为43.5°和50.4°处出现了两个衍射峰,分别代表Cu(111)和Cu(200)晶面,且以(111)为择优取向,表明Cu膜具有优异的抗电迁移性能[15]。随退火温度的升高,Cu(111)和Cu(200)衍射峰变得尖锐,半高宽逐渐减小,这是由于Cu晶粒发生长大。图5中未发现Zr-B-O-N薄膜的衍射峰,表明扩散阻挡层呈非晶态。在750 ℃退火30 min后,出现Cu3Si的衍射峰,意味着Cu和Si原子已经穿过Zr-B-O-N扩散阻挡层并发生反应,扩散阻挡层失效。

图5 沉积态和不同退火温度处理后Cu/Zr-B-O-N/Si膜系的XRD图谱

图6为Cu/Zr-B-O-N/Si薄膜方阻随退火温度的变化曲线。沉积态薄膜的方阻为83 mΩ,600,650,700 ℃退火后方阻分别为57.6,59.4,76.2 mΩ,即随着退火温度的上升,薄膜方阻值先下降后上升,方阻下降与退火过程中Cu膜晶粒长大以及薄膜应力的释放及缺陷的消失有关[16];方阻上升是由于Cu膜晶粒长大的同时,表面粗糙度增加且存在孔洞,造成薄膜表面对电子散射作用增强。而在750 ℃退火后,薄膜方阻急剧上升至26.74 Ω,结合XRD图谱可知,此时Cu与Si原子发生互扩散反应生成高电阻的Cu3Si化合物。

图6 Cu/Zr-B-O-N/Si样品的方阻值随退火温度的变化曲线

图7为Cu/Zr-B-O-N薄膜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表面SEM照片。从图7a可以看出,600 ℃退火后的薄膜表面比较粗糙,这是由于在高温下发生晶粒长大;当退火温度升高至650 ℃时,Cu膜表面出现一些孔洞(图7b),这与Cu膜在加热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有关[17];700 ℃退火后晶粒长大程度增加,表面开始出现团聚,Cu膜接触面积增加;在750 ℃退火后,由于Cu膜的消耗导致样品表面裸露区域面积增加,且出现了一些CuSi3颗粒,表明扩散阻挡层失效。

图7 Cu/Zr-B-O-N薄膜体系不同温度退火后的SEM照片:(a)600 ℃,(b)650 ℃,(c)700 ℃,(d)750 ℃

作者在前期工作中研究了纳米晶ZrB2和非晶态Zr-B-O、Zr-B-N薄膜的扩散阻挡性能[8, 18, 19],表1列出了前期结果与本文结果对比情况。研究结果表明,5 nm厚的非晶Zr-B-N和Zr-B-O扩散阻挡层的失效温度分别为650 ℃和600 ℃,本文中10 nm厚的非晶态Zr-B-O-N阻挡层失效温度为750 ℃。相对于15 nm厚的纳米晶ZrB2薄膜,非晶态薄膜具有更优异的扩散阻挡性能,这是由于纳米晶中除了晶界,孔洞和位错也是有效的扩散路径;而非晶结构中没有这些缺陷,扩散常数小,可以提高失效温度[20]。综上,非晶态薄膜比结晶态薄膜更能有效阻挡Cu原子的扩散。

表1 不同晶体结构扩散阻挡层的失效温度

4 结 论

本文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p型Si(100)基底上,在不同基底偏压下制备了Zr-B-O-N非晶薄膜,系统研究了基底偏压对Zr-B-O-N薄膜的微观形貌和物相结构的影响规律,以及基底偏压为150 V时制备的Zr-B-O-N薄膜的热稳定性和扩散阻挡性能。研究结果如下:① 随基底偏压的增加,Zr-B-O-N薄膜表面粗糙度增加,粗糙度均方根介于0.191~0.535 nm之间,说明薄膜表面整体较平整;② 不同基底偏压下制备的薄膜均呈现非晶结构,随基底偏压增加,薄膜有结晶趋势;③ 沉积的Zr-B-O-N膜表面平整连续,与基底界面结合良好,薄膜结构致密;④ 当基底偏压为150 V时,10 nm厚的Zr-B-O-N薄膜可以在700 ℃有效阻挡Cu原子扩散,750 ℃时阻挡层失效。综上,非晶态的Zr-B-O-N薄膜可作为Cu互连扩散阻挡层的候选材料。

猜你喜欢
非晶偏压基底
Fe基非晶粉末降解性能研究
《我要我们在一起》主打现实基底 务必更接地气
大跨度多孔箱涵顶进过程基底摩阻力研究
偏压对四面体非晶碳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天津德天助非晶纳米科技有限公司
金属过渡层类型对非晶碳膜结构性能的影响
解决平面向量问题的两大法宝
可溶岩隧道基底岩溶水处理方案探讨
10kV非晶合金变压器提高抗短路能力的方法
地形偏压隧道判定方法及设计施工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