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的价值引领目标分析①

2022-08-08 05:31杜明荣
物理之友 2022年6期
关键词:本题试题考查

杜明荣 高 羽

(河南大学物理与电子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1 引言

教育部在2019年印发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提出:试题命制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增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典型性和适切性,提升试题情境设计水平。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必须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正确导向。情境是中考试题实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目标的重要载体。笔者以2021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为例,探讨如何在试题情境创设中体现“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 试题情境的内涵

在教育研究中,情境通常被分为两类:一类为教学情境,一类为试题情境。试题的内容由问题组成,因此,试题情境实质上就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指为了完成某项既定任务,由某个人或某群人加以联结的一组背景化信息。问题情境由两个方面构成:一个方面是问题,另一个方面是情境。“问题”是依据事物的初始状态及想要达到的既定目标状态之间所存在的某些障碍下呈现出的情境。“情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各种情况结合能触发问题产生的境况,一般以问题或任务为中心构成的活动场域。[1]有研究表明,试题的情境直接影响整个试卷的质量,是评价试卷优劣的重要方面。

3 试题情境的分类

3.1 生活类情境

生活类情境素材选取于日常生活,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该类情境试题可以引导学生从物理的视角看待生活现象,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

例1:图1为一款养生壶的电路简图,该壶有“加热”和“保温”两挡,电源电压为220 V,电阻丝R1、R2的阻值分别为44 Ω、356 Ω。养生壶在用“加热”挡工作时,电功率为W;现将壶内1 kg的养生茶从20 ℃加热至75 ℃,加热过程中若不计热量损失,所需时间为s;养生茶的内能增加是通过的方式实现的。

图1

分析:本题以生活中常见的生活用品——养生壶为素材,考查电功、电功率以及内能等物理知识。本题的问题情境设置与生活紧密结合,需要学生理解养生壶的电路简图,并运用所学物理知识计算得出在使用养生壶“加热”挡工作时的功率、将茶加热到一定温度所需的时间等实际问题。

3.2 科技前沿类情境

科技前沿类情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最新科技成果,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意识到社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包括物理在内的基础科学的支撑,有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

例2:近年来,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了许多成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样品带回地球后,质量会变大

B.“奋斗者号”潜水器用钛合金做外壳,利用其导电性好

C.“天和号”核心舱升入太空后,与地面通过电磁波联系

D.“国和一号”核电机组发电,利用的是核聚变释放能量

分析:本题以我国科技领域的成就为情境素材,提到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奋斗者号”潜水器、“天和号”核心舱和“国和一号”核电机组发电机。本题虽是一道选择题,涉及4个领域的成就,但情境和问题仍能充分融合。比如,如果不了解“奋斗者号”潜水器的贡献和作用,则B选项很有可能对学生造成迷惑。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关注我国科技领域的前沿成果,了解前沿科技成果中蕴含的物理知识。

3.3 传统文化类情境

此类情境的材料来自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关注和热爱。

例3: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如图2所示,手执毛笔竖直悬空静止,若手握笔杆的力增大,笔受到的摩擦力将(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纸上写字,笔运行中笔毫向左弯曲,此时笔毫所受摩擦力的方向(选填“向左”或“向右”);书写时能闻到淡淡的“墨香”,是由于墨汁分子在做。

图2

分析:本题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书法为情境,考查了摩擦力以及分子热运动知识。本题情境与物理问题高度契合,学生需具有一定的书法知识才能轻松作答。如果学生不了解书法中的笔毫,就会对第(2)问的作答产生一定的障碍。这道题既考查了物理知识,也对学生的文化素养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对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有很大的帮助。

3.4 实验探究类情境

此类情境以物理实验为情境,实验多选自教材。该类试题通过再现真实的实验场景,考查学生在实验探究中所需的关键能力。

例4:利用图3甲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图3

(1)除温度计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2)按照实验规范要求,调整铁圈B,确定其高度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3)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3甲所示,此时水温是℃。

(4)图3乙为某小组绘制的温度—时间图像,分析图像可知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是:。

分析:本题源于教材的基本实验,部分问题只需通过观察和简单分析即可作答。但第(2)问设置巧妙,考查具体操作的细节,这意味着学生必须做过实验,了解实验细节,才能对现实中需要考虑的问题进行思考、解答。[2]

3.5 时事类情境

此类素材选自最近发生的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社会性事件。通过当前的热点话题考查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既提高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又引导学生主动将日常生活事件与物理知识相结合。

例5:为迎接2022年北京冬奥会,运动员积极训练。关于其中几个比赛项目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台滑雪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重力对运动员做功

B.短道速滑运动员在转弯滑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C.花样滑冰运动员向前滑行,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D.掷出后的冰壶对冰面的压力与其重力是相互作用力

分析:本题以北京举办的2022年冬奥会为背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运动项目,考查这些项目涉及的物理知识,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以及功等。该题的问题设置比较简单,属于现象的表层问题,这样的问题设置能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及其与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4 中考物理试题追求的价值引领目标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强化价值观的考查,实现物理试题的价值导向功能,2021年河南省中考物理试题依据《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追求“坚定思想立场”“凸显物理价值”“鼓励实践创新”等三个方面的价值引领目标。

4.1 坚定思想立场

此价值引领目标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和“时代责任”。在试题命制中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四个自信”,培养学生作为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如第3题以我国传统文化精粹之一——“豫剧”为试题情境,第4题以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书法”为试题情境,第16题以我国民俗活动“放风筝”为试题情境。这些情境素材都来自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具有增强学生文化自信的育人价值。又如第11题以“嫦娥五号”登上月球采集样品、“奋斗者号”万米载人潜水、太空站核心舱“天和号”以及“国和一号”核电技术为试题素材,这些素材取自国人引以为傲的航天、潜水和核电等领域的科技成就,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具有增强学生民族自信的育人价值。以优秀传统文化和前沿科技为试题素材,还具有提醒学生不忘历史使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投身科研事业,肩负新时代使命担当的价值引领作用。

4.2 凸显物理价值

此价值引领目标的核心是凸显物理学科在助力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强调物理对改善人类生活条件、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如第5题以养生壶为研究对象,第10题以投影机为研究对象,围绕这些改善人类生活的现代生活工具的工作原理展开考查。又如第14题以黄河小浪底水力发电站工程为情境,考查其工作原理,并让学生了解该工程对人类生存和保护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试题情境的选取在于让学生意识到物理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和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4.3 鼓励实践创新

此价值引领目标的核心是提高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运用物理知识改善生活。如第21题中的自动草坪灯利用光敏电阻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对草坪灯进行创新改造,使得草坪灯在天色变暗需要光亮时才亮起,从而避免了电力资源的浪费。这类试题情境要求学生创新运用物理知识,具有引导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进行创新实践的价值引领作用。

5 实现试题价值引领的策略

中考物理试题如何通过设置情境,凸显物理学科的核心价值,从而达成实现价值引领的目标呢?一方面,命题者要注重物理学科特色和内容要求,充分将情境与物理问题相结合,充分发挥情境问题的导向功能,体现“科学态度与责任”的培养要求;另一方面,命题者在创设情境的基础上,应优化问题设置,让学生在解答问题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

5.1 试题情境与物理问题紧密结合

情境素材与问题任务组成试题,试题情境应与问题任务紧密结合,强调知识的运用,实现学科的核心价值。如第21题以利用光敏电阻设计自动草坪灯为试题情境,设置了“照明系统启动的整个电路过程”“两盏灯均正常照明时,工作电路中的总电流”“照明系统恰好启动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和此时的光照强度”等问题。首先,问题符合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认知逻辑;其次,问题设置为:系统正常照明时所需电流的大小以及照明系统恰好启动时光敏电阻的阻值和光照强度等,让学生从“解答题目”转变为“解决问题”。这样的问题设置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节约资源的意识。

5.2 设计多样化的问题

为实现对学生多方面能力的考查,问题的设置形式也应该多样化,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第6题让学生根据简单的推箱子情境,自主提出物理问题,并要求从力与运动的角度进行解释。该问题设置的思路与教学中常用的“观察生活现象,提出物理问题然后进行解释”的教学思路不谋而合,设置开放性问题,同时规定了答题的视角,使得问题具有指向性,在避免答案出现不可控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3]第18题的第(1)问也具有开放性,要求学生寻找能支持题目中所给假设的生活现象,与学生平时的思维习惯相反,考查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多样化的问题设置,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是实现价值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本题试题考查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今天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