摭谈图式梳理在《论语·选读》教学中的运用

2022-08-08 02:30单小芳
中学语文(学生版) 2022年7期

单小芳

摘 要 作为一门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着力语文实践活动,传统文化教学更应如此,而图式梳理探究是联通学生与文本最直接有效的实践活动,也是促进语文思维发展的有力途径。《论语·选读》教学可通过“人物图式”梳理探究,提高传统文化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 说明图式 审美图式 归纳图式 图示梳理

高中教材《论语·选读》承载着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的教学重任,其中个人修身、社会建设、治国之道、文化教育、人生哲理等都成为高中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因其教学地位之重,教师更重收效,为此教师大体采用“点点式”教学,即侧重逐则逐篇“文字、文学、文化”点对点的教学,以此期望学生达到文言、文化“自觉、积极、主动”的继承;然而任何一种文化思想不是靠教师单方面文字、文化的“输入”就能实现学生传统文化发展与创新的“输出”。“点点式”教学看似面面俱到,实则“零碎、割裂、形神俱散”,效果不尽如人意。

究其原因,是教师对“语录体”文本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面对零散的语录内容,重要的是建立清晰的图式,使其担负主体的识别功能,清晰有序地传递语录表层和深层的信息,以此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切实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收”“悟”“创”的能力,笔者尝试采用图式梳理探究法以层进视角构建事实之间的关联与认知,以此提高《论语·选读》教学效率。现以人物图式梳理探究为例,谈谈笔者粗浅的做法。

皮亚杰认为“图式是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而《论语·选读》“我—你”互问答的语录体表征可以从主客体、人物关系、立场、身份地位、核心话题等去构建说明性图式,以分清《论语·选读》的表征人物、事件关系、主题背景等相关信息。在《论语·选读》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从“人物关系”着手,依据人物属类、话题、主客关系对重点篇目进行说明性图式梳理,使零散的语录内容聚焦于人物关系的说明。学生从“人物”轴出发按篇阅读梳理,并结合自己的图式经验一步步提炼出人物间存续的关系:孔子与弟子、孔门内部、孔门与他人、孔门与朝廷的几种关系。(如下图)

图式梳理整合既是教学的行为,也是学生学习与实践的过程。在说明性图式梳理过程中,学生不仅使“头脑中的图式与语言材料所提供的信息联系起来,获得作者所要传递的意义”,更在建构语言图式中学会了运用比较、求同、判断、分析的手段,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要深入了解孔子小对话背后的大思想,需要由表及里,追根溯源,对说明性图式进行深度审美图式梳理。审美图式梳理既可对图式人物的情感姿态、文化取向进行审美;亦可寻找人物主体间的同向意脉,明确意义方向进行审美。如笔者引导学生对说明性图式信息从同向关系范畴、人物概念、意义方向、孔子态度等其间的联系进行审美图式梳理,形成人物关系同向式组合。如下图学生梳理出人物单像和群像两个像图。

《论语·选读》中每个语录节点因中心主题不一,形成多种关系。面对多而杂的关系,学生须勾画便于记忆、思考的思维“地图”,即归纳各个相互隶属和相关主题关系的记忆链。《论语·选读》人物对话最终指向人的培养和思想的传递。据此,教师可指导学生从培养人的标准、儒家思想、现代意义等角度进行归纳梳理。如学生在说明性、审美性图式的基础上进行复合要点梳理、探究、阐释,最终归纳出君子儒的标准、哲学思想内核和现代传承意义图式:

实践主体在图式梳理中不断深入文化客体,梳理使各个语段中的人物像、对话事实和深层意蕴形成链式知识,图式梳理又使链式信息加强、削弱、无关、无用得以深度筛选、挖掘、探究、阐发,最终促使学生由“始源域”走向“目标域”,获得清晰、简约的《论语·选读》知识图式。

[作者通联:浙江嘉兴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