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重庆市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2022-08-09 05:55李凤霞,苏家奎,田友明
农家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江津花椒重庆市

江津花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重庆市是花椒的主要消费区,也是花椒的重要生产区,以青花椒种植为主。近年来,花椒已经成为重庆市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产业,花椒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是必由之路。

一、重庆市花椒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重庆市花椒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改进、品质不断提升,但花椒价格起伏不定,严重影响种植户的经济效益。重庆市现有花椒种植面积151万亩,鲜花椒产量50万吨,产值约51亿元,种植品种以九叶青花椒为主,也有少量的藤椒、早熟九叶青和云南小青椒。重庆市花椒产业以江津区为代表,该区是唯一一个种植青花椒的“中国花椒之乡”,现有种植面积53万亩,鲜花椒产量36万吨,产值37亿元,约占全市花椒产值的70%,现有椒农28万户62万人,先后被评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花椒生物产业基地,成功创建全国唯一国家级花椒种质资源圃。江津花椒被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过“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获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品牌价值62.69亿元,荣获“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标志,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展实物进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向公众长期展示。

但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后,餐饮业严重受挫,主要用作调味品的花椒销量受到严重影响,售价大幅降低,给重庆市花椒产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椒农增产不增收、椒贱伤农的事情亟需引起重视。

二、重庆市花椒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由于重庆市山多地少、土地普遍贫瘠,加之市级层面缺少整体规划,没有太多的产业发展成功案例可以借鉴,各个区县因逐利而盲目发展花椒种植,致使花椒产业发展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重庆市花椒种植区域广泛,花椒种植规模逐年扩大,种植面积由2014年的86万亩增加到2022年的151万亩,年均递增9.4%;花椒产量不断提升,由2014年的21万吨增加到2021年的50万吨,年均递增17.3%。涉及花椒生产的区县由2016年的24个增加到2021年的28个,年均增加1个区县。属于重庆主城新区的江津、合川、永川、綦江、大足、璧山、铜梁、潼南、荣昌、涪陵和长寿等11个区的花椒种植面积共计63.5万亩,占全市花椒总面积的40%以上。受2019年底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餐饮行业歇业数月,作为调味品的花椒销量受到严重影响,据调查分析,全国花椒及花椒油等调味品产品库存约占总产量的40%以上,花椒产业明显供大于求。

前些年,重庆市花椒行情一路见涨,鲜花椒收购均价从最开始的4.6元/千克,一直涨到2016年的26元/千克。与此同时,一些商贩为了增加收益,采用加压烘烤等非正常方式生产“闭眼椒”,增加干花椒得率(得率是指生鲜花椒烘干所得干花椒与生鲜花椒的质量比。据测试,干花椒皮的重量与花椒籽的重量相当,闭眼率越高,干花椒得率越高);在保鲜花椒中超标准掺水,以增加重量;为提前抢占市场,故意提前收购未成熟的花椒,以致这部分花椒的农药使用间隔期不足、农残超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花椒的内在品质和外观形象。近几年,随着对花椒产业需求的增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山区经济林木产业发展持续推进,重庆市内及周边省市的花椒种植面积陡增,在种植面积增长而销售渠道不变的情况下,极易出现价格下跌。而产业链后续与产品相关的品牌打造、多级销售等工作跟进缓慢,也导致重庆花椒产业整体抗风险能力不强,产品价格缺乏平衡保障。今年,重庆鲜净花椒收购均价仅有6.4元/千克、鲜毛花椒收购均价仅有4.2元/千克,比2020年降低了2元/千克,出现了罕见的低价位,零散种植椒农已经不挣钱。此外,由于新鲜的青花椒不属于高速公路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所列品种,油价上涨等因素造成的运输成本增加也成为影响价格和收益的重要因素。因此,从事花椒种植的企业利润已经被严重压缩,管理措施不到位的企业甚至处于严重亏损状态。江津区慈云镇刁家社区的重庆宇隆椒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种植花椒500亩,产干花椒6.25万千克,平均价格36元/千克,毛收入225万元,加之今年肥料和农药的价格成倍增长,除去地租、人工、肥料、农药等投入,亏损约350元/亩;若按平常年份干花椒平均价格50元/千克计算,毛收入375万元,利润可达70余万元。

重庆市花椒产业就整体来看,基础研究还远远不够,花椒应有的价值未得到有效开发。重庆市的花椒种植面积虽然已经达到151万亩,但真正产业链较全的区县还是只有江津区。以重庆市发展花椒面积最大的江津区为例,全区花椒种植面积53万亩,约占全市花椒种植面积的三分之一,而产量却占了全市花椒产量的大半,花椒产品仍大量集中在干花椒上(约占70%)。虽然有花椒骨干加工企业31家,其中保鲜花椒生产企业17家,但能开展精深加工(花椒油、花椒精油、花椒油树脂、花椒芳香油)的企业仅7家,精深加工产值占比不足10%。花椒枝条、花椒籽、花椒叶、花椒芽等副产物已有一定程度的利用,但还不全面、不充分。目前,我国在花椒基础研究方面做得比较深入的有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云南省昭通市和重庆市江津区,但真正投放市场的花椒精深加工产品并不多。以江津区为例,20世纪初花椒精深加工就连续两次纳入国家“863”计划,研发并试产了花椒袪痘乳、花椒精油香皂等保健、日化类产品,消费者使用后对效果也很满意,但是由于生产成本高,加之食品生产企业要取得日化、保健用品的生产资质非常困难,产品最终没有进入市场。目前,江津区与山东医科大学合作,通过对斑马鱼炎症药理试验评价分析,得出了青花椒不同极性组分对抗炎和血管内皮损伤保护的良好效果达到或超过现有常用药品的结论,为开发青花椒医药中间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重庆市花椒耕作、修剪、施药、采收、烘干用的机械设备多数产自山东、广东、四川等地,适合本地花椒种植、加工轻简化的农用机械的基础研究较差。目前江津区根据花椒产业发展的需要,自主研发了烘烤能力可达100亩/天的全国最大型花椒智能化全自动烘干机,但由于造价较高,推广难度较大。

三、推动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18年5月印发了《关于推进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实现了全省花椒产业合理规划,有效避免了各区县各自为政、盲目发展。建议重庆市统筹市场监管、商务流通、投入品管理、人才培养等主管部门力量,确定花椒生产能力提升、品质提升、科技创新、品牌建设、综合效益提升等目标,在建设一批订单化原料供应基地、落实基础设施要素保障、应用科学技术手段、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拓展新产品应用、加强新产品研发、加强全程设备研发、探索数字化管理、加快市场建设、健全标准体系等方面狠下功夫,久久为功,促进重庆市花椒产业高质量发展。

要牢固树立全市花椒产业一盘棋的思想,在全市形成“花椒内在品质不达标不能采收”的氛围;由西南大学、重庆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开展花椒麻味物质、芳香物质监测,对照《花椒》国家标准、《保鲜花椒》地方标准等确定各产区花椒采收期,并对全市花椒采收期的确定进行全面指导,以确保重庆市花椒的内在品质稳步向好。市场监管部门要对市内花椒生产投入品和花椒产品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对花椒产业发展中以次充好、掺杂使假、欺行罢市等行为严格排查,发现一起从严从重处理一起、曝光一起,营造良好市场氛围。花椒(特别是新鲜的青花椒)本应属于鲜活农产品,应该纳入高速公路绿色通道《鲜活农产品品种目录》,但经多方努力仍未纳入绿色通道名录,鉴于花椒是成渝双城经济圈范围内的主要特色经济作物,成渝既是种植区也是最重要的消费区,建议从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角度出发,成渝两地间的高速公路免予收取花椒(特别是新鲜的青花椒)运输通行费,从而增加花椒从业者收入,提振产业信心。

就重庆市的花椒产品而言,80%以上都以干花椒为主要产品对外销售,每年的价格波动较大,反观火锅底料、麻辣拌酱、重庆小面调味料等以花椒为主要原料的产品价格却稳中有升,说明花椒产业的增值潜力主要在花椒深加工领域。建议支持加大花椒酱、花椒芽苗菜、花椒芳香精油、花椒油树脂等产品生产,开展花椒枝、花椒叶、花椒籽、花椒嫩芽等利用研究,及时利用、有效转化科研成果,扩大花椒副产物在饲料添加剂、菌包基料、造纸原料、有机肥料、生物燃料、活性炭、工艺品等方面的利用,拓展花椒在餐饮、食品、医药、化工、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和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支持花椒主产区以花椒调味品、食品制造为主导,建设中国(重庆)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打造100亿元级花椒调味品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提升江津消费品工业水平,提高花椒产业综合效益。

猜你喜欢
江津花椒重庆市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我的“闪电”猫
一山一水皆诗情——重庆市江津区蔡家真开展诗教工作纪实
花椒铺就致富路
重庆新一届地方国家机构领导名单
花椒泡脚好处多
习惯成自然
如何识别假花椒?
江津区经信委关工委的爱心篮球板让山区孩子更快乐
临夏花椒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