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在非内分泌病区规范处置糖尿病低血糖的应用

2022-08-09 01:10郑雪芳李武芬吴雪华吴晓君杨玉兰许舒柔金丽卿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病区内分泌专科

郑雪芳,李武芬,吴雪华,吴晓君,方 婷,杨玉兰,许舒柔,金丽卿

低血糖是糖尿病治疗和自我管理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降低病人的一般认知功能并使其发生痴呆的风险增加44%~110%[1-2],影响病人的心理状态、社会功能,降低幸福感和生活质量[3-4],引发低血糖恐惧。严重且持久的低血糖可导致永久性脑功能障碍或死亡[5]。林英等[6]调查显示,内分泌专科护士对低血糖的处置正确率明显高于非内分泌科护士。2020年8月,我院成立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小组,通过对非内分泌病区护士进行糖尿病低血糖知识的培训和管理,取得明显效果。现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某三级甲等医院内分泌病区与非内分泌病区护士33名(1名/病区,共29个病区),其中大专2人,本科31人,均为女性,年龄26~44岁;工作年限5~23年。纳入标准:护师及以上职称;大专及以上文化;工作年限6~25年;年龄25~40岁。排除科室:门诊、供应室、手术室、产科、血透室、新生儿室、小儿科。

1.2 方法

1.2.1 成立糖尿病护理小组 由内分泌病区4名糖尿病专科护士与29名非内分泌病区选取的护士共33名组成护理小组。通过我院嘉禾电子病历(EMR)系统查阅2020年1-6月(实施前组)29个非内分泌病区共595次糖尿病低血糖处置情况的护理记录和血糖监测记录表,对发生的低血糖处置规范性进行质控,并进行培训。用相同的方法对查阅培训后2020年8-12月(干预组)29个非内分泌病区共851次糖尿病低血糖处置的情况,进行2组比较。

1.2.2 培训内容 糖尿病专科护士依据相关指南制定培训内容,包括糖尿病基础知识、低血糖的危害、诱因、症状、处置、监测、预防、教育措施,低血糖分层管理和低血糖诊治流程[7-9]。将网页版低血糖知识通过317护住院宣教管理平台,方便护士手机端实时快速查询和参照执行并推送给病人手机端;形式:理论培训和个案演练。时间:1次/周,4学时/次,共12学时;结束后进行理论考核,成绩≥90分为合格。合格者完成对科室护士进行理论和技能的培训及考核。

1.2.3 低血糖同质化处置措施 依据指南[7]低血糖诊治流程落实措施,并在EMR系统进行护理记录(包括低血糖时间、低血糖时的不适症状、处置措施、复测时间、不适症状缓解情况和随身备糖情况,在结构化表格中规范填写低血糖值和纠正后的血糖值);EMR系统保存护理记录时有弹窗,强制提醒低血糖事件上报;糖尿病专科护士通过EMR上报系统季度督查、质控糖尿病低血糖处置的规范性,统计低血糖事件漏报情况,分析并反馈给护理小组组员,组员再在本病区培训,形成糖尿病低血糖院内规范处置和管理闭环链。病区备50%葡萄糖20 mL/支(湖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20 g独立包装的葡萄糖粉和上好佳牌水果糖(产品标准号:GB17399),方便取用。

1.3 评价指标 (1)糖尿病低血糖理论知识合格率:考核成绩≥90分为合格,<90分为不合格,该试卷依据相关指南自制理论知识考核试卷,为单选题型,内容包含糖尿病基础知识20条目、低血糖规范处置相关知识30条目,2分/题,总分100分,该试卷经过核心组4名糖尿病专科护士评定,效度指数为0.875。(2)糖尿病低血糖规范处置能力:包括升糖食品选择合格率、15~20 g糖量合格率、糖尿病低血糖症状评估执行率、15 min复测血糖执行率;糖尿病低血糖处置后护理记录书写规范率。(3)糖尿病低血糖事件系统上报率:上报率=系统上报低血糖事件次数/低血糖事件总次数×100%。(4)各级低血糖发生率。糖尿病低血糖的判断标准:血糖值≤3.9 mmol/L;低血糖分级:1级低血糖,血糖≤3.9 mmol/L且≥3.0 mmol/L;2级低血糖,血糖<3.0 mmol/L;3级低血糖,需要他人帮助治疗的严重事件,伴有意识和/或躯体改变,但没有特定血糖界限[10]。采用医院统一配备的罗氏卓越型血糖仪[罗氏诊断产品(上海)有限公司]进行血糖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护理小组成立前后糖尿病理论知识掌握合格率比较 护理小组成立后糖尿病理论知识掌握合格率100.00%(29/29),明显高于成立前合格率62.07%(18/29)(χ2=13.57,P<0.01)。

2.2 实施前后组糖尿病低血糖规范处置总正确率及低血糖规范处置各条目情况比较 实施后组低血糖规范处置各条目正确率与总正确率均高于实施前组(P<0.05~P<0.01)(见表1)。

表1 实施前后组低血糖规范处置正确率比较[n;百分率(%)]

2.3 实施前后组低血糖事件上报率比较 实施后组低血糖事件上报率93.77%(798/851),明显高于实施前组上报率68.30%(404/595)(χ2=21.11,P<0.01)。

2.4 实施前后组各级低血糖发生率比较 实施后组各级低血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实施前组(P<0.01)(见表2)。

表2 实施前后组糖尿病各级低血糖发生情况前后比较[n;百分率(%)]

3 讨论

一项针对非内分泌病区护士对低血糖知识掌握情况的问卷调查[11]表明,非内分泌病区护士对低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佳;研究[12]显示各国护士的糖尿病知识明显缺乏,非内分泌病区护士普遍缺乏糖尿病相关知识[13]。本研究29个非内分泌病区护士知识考核合格率62.07%,对糖尿病低血糖升糖食品的选择和量的把握存在误区,低血糖症状的评估和宣教能力不到位。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进行同质化培训和处置,优化血糖管理流程,提高其低血糖知识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与陆熠等[14]研究相一致。中国18岁以上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为11.2%[15]。大型综合医院非内分泌病区约有9%的病人存在血糖异常[16],本研究显示非内分泌病区住院合并糖尿病病人占比为10.5%,其中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者占75%~80%;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干预结果显示:1级低血糖发生率上升,2级低血糖、3级低血糖发生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此,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可以提升非内分泌病区护士及时、规范、快速纠正低血糖的基本技能,使病人得到标准、规范的护理服务的同时可防范2级、3级低血糖的发生,避免给病人带来巨大危害。

糖尿病专科护士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对非内分泌病区的同质化管理,不定期的进行专题讲座、案例分享和网络教育等,可以持续性提升其知识水平和处置能力,与于靖梅等[17-18]研究结果相近。通过制作和应用低血糖防治教育材料,提高护士及病人低血糖防治知识[19],本研究应用317护住院宣教管理平台推送相关资料,强化护士及病人不断学习,得到同样效果。

综上所述,综合性医院成立以糖尿病专科护士为主导的护理小组模式对非内分泌病区糖尿病进行同质化护理和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提升非内分泌专病区糖尿病病人低血糖处置能力,使非内分泌病区的糖尿病病人得到与内分泌病区同样高质量的护理,实现全院低血糖安全管理。

猜你喜欢
病区内分泌专科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妇科内分泌失调的临床治疗研究
CT室-病区一体化护理模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患者检查前准备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基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隔离病区职业防护中的应用研究
保洁员坚守隔离病区一个多月
福建抗疫专科护理队出征支援湖北
什么是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山东省首个专科医联体成立 55家联盟医院正式挂牌
了解内分泌……
稳住内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