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负性情绪的影响

2022-08-09 01:10黄宇理王冬梅王莉媛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22年7期
关键词:出院维度评分

周 静,黄宇理,赵 娜,王冬梅,谢 影,王莉媛,李 辉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病患病率在过去的20年内呈“井喷式”增长[1],冠心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的慢性病之一,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年轻化[2],21~60岁的中青年病人发病率逐渐升高[3],研究[4]报道中青年冠心病的发病率占冠心病总发病率的4.3%。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中青年是家庭和社会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大责任和压力,因此,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能否顺利回归家庭与社会,完成社会角色和社会交往,也是医护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研究[5-6]显示,我国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可能出现社会功能缺陷和焦虑、抑郁的情绪,因此,应关注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的心理状况,帮助其积极面对疾病,顺利回归家庭与社会。跨理论模型是建立在多种理论基础上的分阶段行为改变的支持策略,帮助病人纠正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手段[7]。赋能教育可为病人提供知识、技能、资源,激发病人内在行为改变,提高病人自我管理水平[8]。本研究探讨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自我管理行为和负性情绪的影响,为临床建立合适的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4月我院心血管内科行PCI术的中青年冠心病病人68例。纳入标准:(1)年龄18~60岁;(2)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首次行PCI术且成功者;(3)小学以上文化程度;(4)具有正常语言交流能力及理解能力;(5)病人及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1)按照美国纽约心功能分级,心功能Ⅲ级及以上者;(2)合并严重并发症,精神异常者;(3)认知障碍、语言表达不清者;(4)不能按时来门诊复诊者。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2019KY028)。所有纳入研究病人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5例。2组病人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一般资料比较[n;百分率(%)]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健康宣教。(1)PCI术后健康教育,包括饮食管理、药物治疗、健康指导、适度活动及定期复查等。(2)教育病人改变原有的不良生活方式、术后日常生活、居家锻炼的注意事项、急救知识、情绪管理等。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的健康教育。(1)成立健康教育小组,包括心肺康复专科护士、心血管专科护士、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心内科主任医师及心内科主治医师各1名。病区护士长负责小组成员的统一培训,内容包括自我管理行为及赋能理论的内涵、特点、实施步骤、沟通技巧等内容。(2)按照赋能教育5个步骤:问题的确定、情感的宣泄、目标设定、确认计划、行为评价,找出病人存在的问题及健康需求,确定目标,结合跨理论模型的5个步骤,根据病人的变化阶段和变化过程,制定可行的教育内容和护理措施。建立微信群,所有人员在入院后进入微信群,病人住院期间采取一对一健康教育和集体健康、317护推送等宣教方式。(3)出院后通过微信定期发放健康宣教信息,督促病人执行健康行为。在病人出院时及出院后3、6个月,通过微信、电话和门诊随访,填写调查问卷。具体教育内容见表2。

表2 变化阶段结合赋能教育的内容

1.3 观察指标 (1)采用任洪艳[9]编制的冠心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进行评分。该量表共7个维度,包括一般生活管理、不良嗜好管理、疾病知识管理、症状管理、急救管理、治疗依从性管理、情绪认知管理,共27个条目;各维度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每个维度的条目得分相加,代表维度总分,分值越高,表示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越好。该量表为冠心病病人特异性量表,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病人自我管理行为的评价中,其Cronbach′s α系数为0.913。(2)采用ZUNG[10-11]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评价2组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状况。评分越高,表明焦虑、抑郁的情况越明显。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χ2检验、方差分析和q检验。

2 结果

2.1 2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2组病人出院时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出院后3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中除情绪认知管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观察组其他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自我管理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见表3)。

表3 2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分)

2.2 2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 2组病人出院时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2组出院后3、6个月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出院时(P<0.05),观察组出院后6个月焦虑评分低于出院后3个月(P<0.05)(见表4)。

表4 2组病人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PCI能够疏通阻塞的血管,降低病人的死亡率,但是PCI术后仍需康复治疗[12],需要继续用药、合理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适的运动锻炼、定期复查等,否则,病人仍有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13]。研究[14]显示,中青年冠心病的易患因素主要是吸烟、肥胖、不良饮食习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心理社会因素,因此,必须让病人知道冠心病及PCI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的知识,常规的健康教育主要是护士主导,没有评估病人的需求和疾病危险因素,而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根据病人所处的阶段,找出病人的问题,分阶段有重点持续关注病人心理变化和长期的自我管理行为。

本研究结果显示,常规健康教育和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中青年PCI术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但是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维度得分更高,更体现出个体决策能力在个体改变行为的连续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使病人更加稳定地向健康的行动、维持阶段转变,远期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这与段宏为[15]的研究一致。本研究中,2组病人在情绪认知管理维度评分在出院后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要达到情绪上的稳定,需要更多的自我管理疾病的信心和能力。但是,观察组病人在出院后3、6个月自我管理行为的其他各个维度与出院时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观察组病人自我管理行为能维持在一个稳定的健康水平,不会随时间的延长,健康行为出现倒退。

PCI给病人带来严重的心理应激,导致病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症状。研究[16-17]显示,PCI术后出现焦虑是53.8%和27.8%,抑郁36.5%和33.3%。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出院时,2组病人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但是在出院后3、6个月,观察者组病人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提示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对中青年冠心病 PCI 术后病人能显著降低其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原因是该教育模式使病人掌握的疾病知识及应急措施,同时发挥社会支持作用,病人对疾病不再有惧怕心理。

综上,跨理论模型联合赋能教育应用于中青年冠心病病人PCI术后的健康教育,能提高病人的自我管理行为能力,促使其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降低或消除病人的负性情绪。本研究仅收集出院后6个月的资料,对于病人长期的自我管理行为和情绪是否能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有待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出院维度评分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分级及临床应用
车联网系统驾驶行为评分功能开发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基于安全多方计算技术的隐私保护打分系统设计
APACHEⅡ评分在制定ICU患者护理干预措施中的应用研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第五回 痊愈出院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