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em 自理模式联合激进康复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2-08-12 03:43惠文文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二病区河南南阳473000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8期
关键词:韧带交叉康复训练

惠文文(南阳市中心医院骨科二病区,河南 南阳473000)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是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重要方式,具有切口小、视野清晰等优点,可有效改善患者活动受限症状,提高患者关节活动度[1]。但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仍存在切口感染、韧带松弛等并发症风险,不利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 激进康复训练通过对患者实施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措施,可锻炼患者下肢肌力,恢复患者膝关节稳定性[2]。 但部分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低,康复训练依从性不高,影响膝关节恢复。 因此,在训练基础上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至关重要。 奥瑞姆(Orem)自理模式强调护理人员在干预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并激发患者自我护理意识, 使其主动参与到干预过程中,从而提高疾病的护理效果,目前已在多种疾病中得到应用[3]。 本研究旨在探讨Orem 自理模式联合激进康复训练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2 月至2020 年2 月我院收治的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的110 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采用摸球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 例。研究组中男38 例、女17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8(7.46±1.23)h;年龄20~45(30.62±2.34)岁;致伤原因:运动损伤27 例、交通事故伤12 例、摔伤16 例。 对照组中男35 例、女20 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18(7.42±1.22)h;年龄21~47(30.65±2.32)岁;致伤原因:运动损伤25 例、交通事故伤13 例、摔伤17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前交叉韧带损伤符合《外科学(第8 版)》[4]中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均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3)首次发病,单侧膝关节损伤;(4)意识清楚,具备基本沟通及理解能力,可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1)既往膝关节外伤史及手术史;(2)合并心肺系统疾病;(3)合并后交叉韧带或侧副韧带损伤;(4)合并骨质疏松者;(5)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6)合并恶性肿瘤者;(7)妊娠及哺乳期女性;(8)合并严重神经、血管损伤者;(9)膝关节功能完全丧失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与激进康复训练干预。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生命指征及时汇报医师处理,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定期为患者更换敷料;记录患肢色泽、温度、感觉及活动情况,包扎患肢不宜过紧,适当抬高患肢20~30 cm;给予患者常规消炎、止痛治疗。 麻醉消退后,嘱患者进食、进水,鼓励患者尽早下床站立活动,并指导患者进行激进康复训练,具体训练措施如下(1)术后1~2周: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与踝泵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患者取坐位,患肢伸直平放于床面,膝关节下方垫一个毛巾卷,指导患者尽最大力度绷紧肌肉5 s,随后放松1 次,重复训练50 次为1 组,共训练5 组/d。踝泵训练:患肢伸直、放松,脚尖尽量向下踩,坚持5 s,然后还原,随后再向上勾脚尖,坚持5 s,以踝关节为中心,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旋转,上述动作重复20 次为1 组,共训练3 组/d。 (2)术后3~4 周:指导患者拄拐负重行走,行走过程中不限制膝关节活动度,负重行走5 min/次,3 次/d。 并指导患者进行开链及闭链运动。开链运动:患者取坐位,足部游离,患肢在小腿的带动下围绕膝关节运动,训练10 min/次,4 次/d。 闭链运动:指导患者靠墙下蹲,膝关节屈曲30°~50°,也可在平衡垫上双膝微屈站立,先睁眼后闭眼; 根据患者训练情况逐渐增加开链运动与闭链运动时间。 (3)术后5~6 周:逐步加强患者关节及肌肉力量训练,鼓励患者尝试脱拐行走,循序渐进地进行部分负重训练;脱拐行走过程中,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步态指导,纠正其异常步态,适当延长每次行走时间。 (4)术后7~8 周:调整膝关节活动范围,若患者行走时步态不稳,则适当调整夹板角度和活动范围,夜间可去除夹板。鼓励患者参与低强度体育运动,增加全蹲训练和弹跳训练。 全蹲训练:在正步位置上,膝盖与脚尖保持同一个方向,上身正直向下蹲,踮起脚跟继续下蹲,直至臀部接近腿跟,还原时,脚跟缓慢落地,经半蹲缓慢直起,训练15min/次,3 次/d。弹跳训练:在地面放置障碍物,指导患者原地双脚跳上障碍物,最后从障碍物跳下,重复5 次为1 组,共训练3 组/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Orem 自理模式干预:Orem 自理模式分为完全补偿、部分补偿、补充教育支持3 个阶段。(1)完全补偿:患者缺乏自理能力时,给予完全补偿护理,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指征,定期巡视,观察患者切口有无渗血,及时更换无菌敷料,并保持引流管通畅,协助患者保持舒适体位,记录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情况,并将异常情况汇报医师,由医师进行处理。在患肢下方垫一小垫,屈曲15°~30°,将冰块敷于患者膝关节处,并予以加压包扎,以促进下肢静脉回流,每晚睡前为患者按摩,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及时为患者清除呼吸道痰液,防止发生气道堵塞,并给予患者足部静脉泵训练,预防血栓形成。(2)部分补偿护理:待患者病情好转、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部分补偿护理;指导患者参与护理过程,鼓励其独立完成洗漱、进食、穿衣等基本生活事项,为患者讲解正确咳嗽、呼吸与咳痰方式;在家属陪同下,指导患者进行肌力训练、直腿抬高等简单康复训练,家属对患者训练过程进行监督,并对患者取得的训练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3)补充教育支持: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疾病及康复训练的相关知识,定期评估患者训练情况,当患者完全具备自理能力时,为其提供训练场所和必要的支持。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交流,评估患者不同护理阶段的心理状况,若患者存在不良情绪时,可通过聊天、听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告知患者目前医疗技术水平和相关疾病的成功案例,以提高康复信心;邀请家属参与到护理工作中,加强与家属的沟通,要求家属对患者训练过程进行监督,并给予患者必要的鼓励与关心,使患者获得家庭支持;为患者讲解术后并发症相关知识,督促患者密切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并指导患者定期更换体位,并对受压部位进行适当按摩。 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8 周的跟踪随访。

1.4 观察指标 (1)依从性:采用医院自制的训练依从性问卷评估两组训练依从性,该问卷包含日常生活、训练情况、遵医嘱行为、服药情况4 个维度,共计20 项内容,每项0~5 分,满分100 分,≥80 分为完全依从、70~80 分为部分依从、≤70 分为不依从,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该问卷克伦巴赫系数α 为0.837,重测效度为0.796。 (2)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 膝关节评分量表(LKSS)[5]评估两组干预前、干预8 周时膝关节功能,LKSS 包括不稳定(25 分)、疼痛(25 分)、绞锁(15 分)、肿胀(10 分)、爬楼梯(10 分)、跛行(5 分)、支撑(5 分)、下蹲(5 分)8 个方面,总分100 分,评分越高,膝关节功能恢复越好。(3)并发症:记录两组干预期间切口感染、韧带松弛、切口渗血、压疮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比较,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训练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1。

表1 两组训练总依从性比较[n(%)]

2.2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LK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8 周,两组LKSS 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较对照组高(P<0.05)。 见表2。

表2 两组LKSS 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LKSS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干预前 干预8 周 t P研究组对照组50.939.741<0.001<0.001 χ2 P 42.67±2.32.72±2.3.11.918.82±3.15.39±3.0.746<0.001

2.3 两组并发症比较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见表3。

3 讨论

前交叉韧带损伤会降低患者膝关节稳定性,导致患者术后出现行走不稳、关节晃动等症状。激进康复训练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但由于康复训练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康复训练自主性及依从性较低,致使训练效果不佳。 因此,需给予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必要的护理干预,以提高患者康复训练效果,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以往常规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患者多为被动训练,单纯依赖护理人员,患者主动参与训练的热情较低,训练依从性不高,导致康复训练效果较差,因此,需采取其他更为有效的护理方式干预[6]。

表3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Orem 自理模式认为,护理人员应注重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培养,应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不断优化患者自护技能,进而提高其自身的康复训练效果[7]。 本研究显示,干预8 周,研究组训练总依从性、LKSS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说明Orem 自理模式联合激进康复训练干预,可提高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的训练依从性,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分析原因在于,Orem 自理模式中,护理人员在患者不具备自理能力时,观察切口有无渗血,为患者更换敷料,并记录肢体末端血液循环情况,可预防患者发生切口渗血及切口感染[8]。 部分补偿护理中,护理人员鼓励患者独立完成洗漱、进食、穿衣等基本生活事项,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鼓励家属对患者训练过程进行监督,并对患者取得的训练成果予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可提高患者训练依从性,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9]。 在补充教育支持阶段,护士为患者讲解前交叉韧带损伤和康复训练相关知识,可增进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提高其训练依从性;讲解当前医疗技术水平和相关疾病的成功案例,可增强患者训练信心,进一步提高患者训练依从性和训练效果,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10]。护士要求家属给予患者必要的鼓励与关心,使患者获得家庭支持,可提高患者治疗积极性,增强激进康复训练效果,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此外,护理人员为患者讲解并发症知识,帮助患者按摩受压部位,可预防患者出现压疮。 激进康复训练中,术后2 周,护士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与踝泵训练、 可锻炼患者双下肢肌力,增强膝关节稳定性,进而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3~4 周,指导患者进行开链及闭链运动,并指导患者拄拐负重行走,可提高患者膝关节周围神经肌肉系统的活动能力,改善膝关节功能状态,增强膝关节稳定性[11]。 术后5~8 周,鼓励患者参与低强度体育运动,增加全蹲训练和弹跳训练,可进一步提升患者下肢肌力,促进膝关节功能尽早恢复[12]。

综上所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采用激进康复训练联合Orem 自理模式干预,可提高训练依从性和膝关节功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韧带交叉康复训练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听说人工韧带不好, 真是这样吗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连数
连一连
多走沙地可锻炼下肢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