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2022-08-12 03:43胡小彤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天津300199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2年8期
关键词:呼吸机常规新生儿

胡小彤(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新生儿科,天津300199)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指患儿在出现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及呼吸衰竭等临床病症。 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衰竭、恶心呕吐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1-2]。随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予以患儿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能有效改善患儿临床不良病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儿预后。但由于患儿年龄太小,机体保护屏障尚未发育完全,缺乏自我护理能力,加之患儿在ICU 抢救过程中,家长无法知道患儿的实际情况,对此,患儿家属对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以75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实施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 月我院收治的75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38 例和研究组37 例。 常规组中男23 例、 女15 例; 年龄1~28(24.52±3.45)d; 出生体重48~00(平均58.7)g。 研究组中男20 例、女17 例; 年龄2~29(25.37±2.76)d; 出生体重50~96(平均62.3)g。 纳入标准:均符合临床诊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确诊。

1.2 方法 两组均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 无创呼吸机治疗:采用口鼻面罩连接无创呼吸机(Y H 830, 上海掌动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治疗。 根据患儿病情选择全部或部分呼吸模式[3-4]。设置参数为潮气量8~10 m l/k g,呼吸频率12~20 次/m in。半小时后,根据患儿的血氧饱和度来调节氧流量。 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肺表面活性剂固尔苏(意大利凯西制药公司C hies iF arm ac eu tic iS.p.A.)进行治疗。 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行新生儿生命体征监测和呼吸道管理; 保持室内合适的温度、 湿度, 每日通风2 次;提倡母乳喂养,母乳喂养不足可添加配方奶喂养,细心喂养,防止呛咳,勤换尿布,防止发生尿布性皮炎, 奶瓶定期消毒,6 个月后适当要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的原则要遵循由少到多, 由稀到稠, 由细到粗, 由淡到浓, 逐渐添加; 尽可能避免去公共场所,护理新生儿的家长应勤洗手,防止交叉感染,注意保暖,随着天气的变化随时增减衣物。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 具体操作:(1)由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症具有发病急,病情严重的特点,需要对患儿进行胃肠减压、支持疗法,严密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在改变体位的前2h 停止营养支持、干预,清除患儿呼吸道分泌物, 检查患儿胃内是否潴留及各个管路是否通畅,开启引流夹时让患儿保持俯卧体位,并记录引流管的颜色、流速及流量等;对患儿进行积极的痰液护理。 (2)在对患儿实施抢救过程中时,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精神状态、 神色等, 保持患儿呼吸顺畅, 对于伴随长期咳嗽的患儿定期进行体位更换,予以气道湿化护理干预, 向湿化灌内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温度为35℃~36℃。 (3)对患儿实施营养支持干预,在患儿抢救过程中,对患儿采取静脉营养输液,护理人员每天记录输液的剂量、 时间等, 待患儿病情好转后,采取鼻饲喂养,为患儿提供足够的营养护理。

1.3 临床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护理后1 h、2 h、4 h、6 h、12 h、24 h、48 h 血气pH 值。 (2)对比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 (3)比较两组患儿满意度: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 问卷为百分制, 分为:高度满意(患儿在护理过程无任何不适感, 术后不良反应消失)、 满意(患儿在护理过程无任何不适感,术后不良反应显著改善)、一般满意(患儿在护理过程无任何不适感,术后不良反应有所改善,需要进一步加强护理)和不满意(患儿在护理过程出现严重不适感,术后不良反应严重加剧), 满意度= (一般满意+ 满意+ 高度满意)/总例数×1% 。 (4)对比两组护理前后P aO2、P aC O2与P aO2/F iO2。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 P S 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P<0.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血气pH 值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1 h、2 h、4 h、6 h、12 h、24 h、48 h 血气pH 值均高于常规组(P<0.)。 见表1。

2.2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 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常规组(P<0.)。 见表2。

表1 两组血气pH 值比较(±s)

表1 两组血气pH 值比较(±s)

组别 n 1 h 2 h 4 h 6 h 12 h 24 h 48 h常规组研究组37 t P 7.12±0.0.29±0.00.075<0.0.17±0.0.31±0.0.577<0.0.21±0.1.38±0.1.856<0.0.25±0.1.43±0.0.362<0.0.29±0.0.50±0.1.767<0.0.34±0.1.61±0.02.716<0.0.39±0.2.69±0.1.778<0.01

表2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 n 机械通气时间(h) 氧疗时间(h) 住院时间(d)常规组研究组37 t P 48.89±6.70.82±8.1.687<0.070.45±30.18.28±24.01.438<0.06.68±6.20.09±4.0.441<0.01

2.3 两组患儿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后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护理前后P aO2、P aC O2与P aO2/F iO2比较两组护理前P aO2、P aC O2、P aO2/F iO2比较, 无显著差异(P >0.05),护理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 (P <0.05)。 见表4。

表4 两组护理前后PaO2、PaCO2 与PaO2/FiO2 比较(±s)

表4 两组护理前后PaO2、PaCO2 与PaO2/FiO2 比较(±s)

PaO2 PaCO2 PaO2/FiO2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研究组组别 n 37 t P 84.25±6.64.29±6. 0.02.976.33±6. 89.±6.1.09.03 4.61±3. .69±3. 0.09.92 6.02±4.0 9.±4.2..0077.28±14.877.31±14.8.00.9983.±12.288.95±11.0.02.0

3 讨论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肺部疾病, 主要由肺部缺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所导致的进行性呼吸困难、 面色发青、 呻吟等, 严重者呼吸衰竭, 危及新生儿生命, 具有较高的死亡率, 对此在临床上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具有的一定的效果,但依旧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结果[5-6]。 同时,大部分患儿在过程中的护理容易出现哭闹、抵触治疗等,会进一步加剧患儿的抢救风险。对此,需要加强对患儿护理干预,改善其临床病症具有重大意义的[7-8]。 现阶段,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采取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患儿中, 效果显著。

本研究显示, 研究组护理后1 h 、2 h 、4 h 、6 h 、12 h、24 h、 h 血气pH 值均显著高于常规组;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 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常规组。 说明采取综合护理具有众多优势:综合护理“以患儿为中心”, 对患儿进行心理护理、 饮食护理等干预。 护理人员根据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身体素质等予以针对性的护理方案,从而让患儿在心理上接纳治疗, 缓 解 病 情 及 降 低 死 亡 风 险[9-10], 有 效 缓 解 患 儿 病痛, 提高治疗成功率, 延长患儿寿命, 保障其生活质量有所提高,身体恢复速度加快, 缓解术后痛苦, 消除其心理压力,保障其身心健康;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缓解患儿心理压力, 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帮助患儿加快康复速度[11]。

研究组护理后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护理前PaO2、PaCO2、PaO2/F iO2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护理后, 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组(P<0.05)。 由此可知,采取综合护理可有效提高满意度,改善临床各项指标。 分析原因为在实施综合护理过程中对患儿展开体位护理, 有效促进肺表面活性物质均匀分布,扩大胸前容纳度,有助于提高患儿腹部通气量, 提高膈肌位置,提高运作能力, 加强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及满意度,促进患护友好相处,为医院持续发现奠定有利的基础[12-13]。

综上所述, 对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予以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并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改善患儿血气值,降低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改善临床各项指标, 提高满意度。

猜你喜欢
呼吸机常规新生儿
柯惠PB840呼吸机故障分析与维修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常规之外
新生儿需要睡枕头吗?
新生儿出生后该怎样进行护理?
破常规 获巧解
细辨新生儿的“异常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