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滑桩组合结构支护滑坡的分析研究

2022-08-12 08:16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22年7期
关键词:坡脚坡体滑坡体

于 纳

(蚌埠市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安徽 蚌埠 233000)

0 前 言

滑坡此类自然灾害在国内频发,对此学者们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车晶等对滑坡区域在天然、暴雨及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对于此类滑坡采用抗滑桩+锚索肋板墙的组合加固措施,能够起到防止滑坡滑动的目的[1]。马和文等对丽江某滑坡进行了成因分析,并提出了削方减载+锚索框格梁+护脚挡墙+截排水沟治理措施,并通过现场监测对治理方案进行了效果评估,评估结果表明以上方案是可行的[2]。曲万江针对隧道滑坡提出了采用抗滑桩的治理方案,经此减小坡体的扰动,并通过后期监测对治理方案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抗滑桩方案治理成本低、效果好[3]。曹松傑等进行折线法将滑坡在天然、暴雨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折线法计算的滑坡安全性与实际相符,在工程中可以应用折线法进行滑坡安全性的计算[4]。冯兴亮等对某高速公路滑坡进行了分析,重点对滑坡进行了勘察,确定了滑坡滑面,并认为以此制定的滑坡治理方案更符合实际[5]。陈佳伟等引用了钢管桩对滑坡进行了治理,通过研究表明:钢管桩施工快、占地少、阻滑效果好,在小型滑坡中应用效果更佳[6]。彭成等对碎石土滑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原因是导致碎石土滑坡生成的主要原因,降雨入渗能够加剧滑坡滑动[7]。张雄伟通过传递系数法对滑坡治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以滑坡破坏模式提供的治理措施,治理效果更好[8]。祁玉超等对不同灌木种植下的边坡固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超过50o的灌木易导致滑坡发生整体失稳[9]。易宙子等对坡率<1∶2的边坡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浅层边坡的工程岩土体有一定的特征,边坡设计时应当结合坡体特征进行综合设计[10]。

然而以上的研究没有对抗滑桩+锚杆+喷混凝土的治理措施进行分析,基于此文章结合一实际滑坡工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对抗滑桩+锚杆+喷混凝土的治理措施进行评价。

1 工程概况

该边坡位于某市,如图1所示,滑坡主要由风化土、风化岩和软岩组成,滑坡的物理力学性质如表1所示,结合工程经验选择抗滑桩+锚杆+喷混凝土的组合支护方式。

表1 岩土体物理力学参数

图1 边坡平面图

2 数值模拟

2.1 模型的建立

因MIDAS能够较好的还原滑坡现状,选择MIDAS进行边坡的数值研究,文章主要研究的是支护作用下的滑坡稳定性,因此暂不考虑土拱效应的影响[11-14]。

支护措施如图2所示,喷混凝土采用的是2D板单元,抗滑桩采用梁单元进行模拟,锚杆采用的是植入式梁单元,以上三者的扭转常量IX为8.7×10-3m4、4.9×10-1m4和3.8×10-8m4,扭转应力系数分别为3.4×10-1m、7.5×10-1m和1.3×10-2m,截面惯性矩(IY和IZ)为5.2×10-3m4、2.4×10-1m4和1.9×10-8m4,有效剪切面积(AY和AZ)为2.1×10-1m2、1.6m2和4.4×10-4m2,剪切应力系数(GY和GZ)为6m-2、7.5×10-1m-2和2.7×10-3m-2。

图2 滑坡支护结构图

2.2 水平和竖向位移

数值模拟计算至滑坡稳定时结束,滑坡的整体位移如图3所示。

由图3(a)可知,坡体整体位移主要集中于风化土区域,最大的整体位移发生于坡脚处,最大位移数值为8.4mm,结合工程位移要求,最大位移不超过20mm,说明此治理措施下滑坡的位移是控制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

进一步将滑坡进行切面,由图3(b)可知,坡体整体位移同样集中于风化土区域,最大的整体位移发生于坡脚处,最大位移数值为7.3mm,超过5mm的整体位移占所切滑坡面的6%,结合工程位移要求,最大位移不超过20mm,说明此治理措施下滑坡切面的位移是控制在工程允许的范围内。

由图3可知,坡体整体位移≤20mm,说明治理措施下达到了防止滑体进一步滑动的目的。

(a)坡体整体位移(单位:mm)

锚杆所受的轴力如图4所示,由图4分析可知,中部区域锚杆的轴力受力较大,上下两端锚杆所受轴力较小,原因是滑面是弯曲的,中部区域锚杆所受的土压力或滑坡推力较大,而上下两端滑面区域包围锚杆部分面积较小,导致锚杆所受的土压力或滑坡推力较小。

图4 锚杆所轴力(单位:kN/m2)

同时分析锚杆的受力可知,最大轴杆受力为1.9×106kN/m2,此锚杆所占整个锚杆比例约4%,超过65%的锚杆受力不超过1.0×106kN/m2,而结合轴杆的材料属性可知,锚杆所受的极限应力为2.4×108kN/m2,因此最大锚杆的受力远小于锚杆的极限承载力,可认为锚杆材料的选择是合理有效的,满足工程要求。

由图5(a)可知,滑坡体的塑性区域并没有贯通,塑性区域集中于坡脚处,说明滑坡体不会发生滑动,但是若滑坡体发生滑动,剪出口必定是坡脚处,此区域易发生塑性破坏。同时潜在滑动面区域范围较大,明显较勘察出的滑动面大,若设计按照勘察结果,设计的抗滑桩和锚杆的尺寸必定偏小。

由图5(b)可知,滑坡体切面的塑性区域没有贯通,塑性区域集中于坡脚处,所占整个切面的约12%,说明若滑坡体发生滑动,剪出口必定是坡脚处。

利用MIDAS辅助功能进一步搜索潜在滑动面如图5(c),塑性区主要集中于坡脚处及接近坡脚区域,说明坡脚是治理的重点,结合此潜在滑动面可知,锚杆的设计明显偏小,应当适当加长锚杆的长度,让设计的锚杆穿过潜在滑动面区域,以达到防止坡面滑动的目的;抗滑桩中部是穿过潜在滑动面区域的,说明抗滑桩的设计是满足工程要求的。

(a)坡体塑性区

3 结 论

文章结合一实际滑坡工程,采用抗滑桩+锚杆+喷混凝土的组合支护方式,并通过数值模拟对坡体的整体位移、锚杆的受力和滑体的塑性区域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

1)滑坡体的整体位移最大为8.4mm,此位移小于工程要求的20mm,甚至<10mm,说明了滑坡体的整体位移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整体位移不会对工程造成安全隐患。

2)锚杆所受轴力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原因是滑动面在坡体中间区域范围较大,致使锚杆的受力不均匀,因此建议将上下两头的锚杆的刚度适当减小,中间锚杆的刚度适当增加,可减小工程造价,同时也可以保证工程的安全性。

3)滑坡体的塑性区域分析可知,滑动面并未贯通,说明了治理措施是合理有效的,但是塑性区域集中于坡脚处,说明坡脚处将来易发生剪出破坏;另一方面从潜在滑动面范围可以分析,锚杆的设计长度是不够的,应当适当增加锚杆的长度,抗滑桩的设计长度是满足要求的。

猜你喜欢
坡脚坡体滑坡体
玉门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厂区高边坡稳定分析
降雨与水位波动作用下的水库边坡稳定性影响研究
软土深基坑滑坡机制分析与优化方案设计
采动-裂隙水耦合下含深大裂隙岩溶山体失稳破坏机理
N元素在陕北矿区采煤沉陷坡面土壤中的空间异质性研究
Thalidomide for refractory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from vascular malformations in patients with significant comorbidities
滑坡体浅埋隧道进洞分析及应对措施
强降雨作用下滑坡稳定性分析
干砌石护坡灌注混凝土施工方法在水电站大坝施工中的应用
贵州省习水县桑木场背斜北西翼勘查区构造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