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喇叭”诞生记
——幼儿园科学微课程的建构和实施

2022-08-15 00:50孙文斐山东省济南市育贤第一幼儿园
教育家 2022年50期
关键词:小喇叭喇叭解决问题

孙文斐 | 山东省济南市育贤第一幼儿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幼儿园重视构建微课程。科学微课程的建构,是基于幼儿立场,将“玩”和“学”有机结合,着重解决幼儿生活中遇到的科学问题,将科学活动系统化、深入化、生活化,支持幼儿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中主动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提升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经验与能力。山东省济南市育贤第一幼儿园中三班基于幼儿感兴趣的小喇叭话题,建构了“小喇叭”微课程,实现了科学教育的寓教于乐。

小喇叭里的“大世界”

每天午睡后,幼儿会轮流分享趣味故事,这天轮到颖颖了。颖颖的声音太小,幼儿都听不清楚。我提问:“我们怎么帮助她呢?”幼儿讨论后提出:“老师,我们帮她做个小喇叭吧。”“好呀!喇叭是什么样子的?如何做喇叭呢?”

幼儿是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获取经验的。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引导幼儿通过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

寻找身边的喇叭。为了让幼儿感受喇叭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进一步了解喇叭的基本结构,我们开展了“寻找各种各样的喇叭”活动,在班级开启了喇叭家族的大聚会,由幼儿画出各种各样的喇叭,并与全班幼儿分享。

聊聊喇叭。“喇叭为什么会让声音变大呢?”“喇叭的大口叫什么?是大嘴巴吗?”“喇叭带着的‘箱子’是干什么用的?”通过细致的观察,幼儿逐渐发现了喇叭家族的共性特征:所有的喇叭都会让声音变大,前端是大口的,有音箱。如何让结论变得更为具象呢?幼儿想到了肖像画,他们把喇叭的特点画了下来,这使幼儿对喇叭的共性有了进一步认知。

造个神奇的喇叭。“喇叭肖像画”活动结束后,动手制作喇叭的活动随即展开了。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制作喇叭的材料,纸喇叭、塑料喇叭、纸盒子喇叭……各种各样的小喇叭应势而生。制作完成后,幼儿开始试用小喇叭。通过试用,幼儿发现了很多问题,并调整所用的材料。一次次的调整使幼儿对喇叭的构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实践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立足幼儿,聚焦成长

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科学活动是幼儿在活动情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由选择、自我探索、自主展开、自发交流、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

我们应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本着自主的原则,让幼儿乐玩、善玩、会玩、智玩。幼儿在趣中玩,学会探索发现;在问中玩,学会思考质疑;在练中玩,学会巩固提高。我们应支持并鼓励幼儿大胆联想、猜测问题的答案,并设法验证。我们应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寻找依据。

投放多元化材料。从对制作喇叭感到陌生到产生浓厚兴趣,再到后来熟识材料,幼儿把科学、设计等经验巧妙融合在一起,玩出了新花样。我们应尝试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投放低结构的材料满足幼儿活动需求。同时创设动态活动空间,变换活动场所,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做好观察者、学习者。幼儿的“玩”往往伴随着“学”。幼儿遇到问题时,我们应引导幼儿通过搜集资料、同伴讨论等渠道解决问题,并给予幼儿一定的启发和支持。要相信幼儿能够自主探究、创造、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课程的实施和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就是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让微课程变得更为实用和丰富。我们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善于思考的大脑、懂得如何指导的思维,从而构建高水平微课程,支持幼儿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小喇叭喇叭解决问题
吹起小喇叭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喇叭盗窃案
我们班的“大喇叭”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牵牛花,小喇叭
吆喝
喇叭盗窃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