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摄像》实践教学创新研究

2022-08-16 05:58○闫
新闻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昌吉摄影专业

○闫 瑞

融媒体时代,传统固有的媒体形态被打破,新闻传播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这对高校新媒体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高校新闻摄影摄像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学生不仅要掌握传统的新闻摄影摄像理论与技术知识,还需要了解新媒体时代多种视觉传播技能,即不仅要掌握平面化的静态传播技巧,还需要掌握立体的、动态的多媒体传播方式。本文立足于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的传播环境,以昌吉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闻摄影摄像》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为中心,通过工作坊模式的项目制实践来弥补传统实践教学的不足,并结合教学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等内容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活动,注重对学生新闻摄影摄像能力的培养,以期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全媒体时代的人才市场需求。

一、转变教学理念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媒体格局,新闻摄影摄像的媒介生态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较为单一的影像传播话语权被不断涌现的自媒体稀释,新闻影像的信息源不再只有传统的几种媒体形态,曾经的受众如今也加入了传播者的队伍,影像传播也不再依赖于单一的纸质媒介。在全媒体传播环境中,新闻摄影摄像是集文字、图片、视频和多媒体技术于一体的新型传播样态。这些变化不仅对媒体的新闻摄影摄像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对高校新闻摄影摄像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闻摄影摄像》课程是昌吉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传统的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理论讲授和实践操作来培养和提高学生摄影摄像的艺术修养和创作能力,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也多以报社、电视台等传统媒体为主。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大批新的媒介形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给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新闻摄影摄像原有的拍摄观念、采访方式、表现手法等,都受到了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冲击。《新闻摄影摄像》课程也应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束缚,积极适应数字化时代人才需求,向学生传授多渠道、多终端信息发布技术,还要将全媒体信息采集、编辑加工、内容制作等相关技术融入日常教学,建构《新闻摄影摄像》课程的新理念、新模式。

此外,在过去以平面媒体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新闻摄影图片为纸质媒体的新闻报道增添了更多的现场感与真实性。但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动态的影像视频对静态的图片报道提出了挑战。以前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相互独立的局面被打破,转而进入全能记者时代,摄影记者不仅要拍摄新闻图片,有声视频、视频短片的拍摄与编辑也逐步成为当代摄影记者的必备技能。在昌吉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闻摄影摄像》课程教学中,虽然比较早地将静态的新闻摄影与动态的摄像统一教学,但在具体的教学大纲中新闻摄影仍然占据较大比重,摄像部分在整体课程中的占比不足三分之一。调整后的教学大纲将充分考虑新媒体时代的影像传播需求,合理分配摄影与摄像比重,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图片、视频等形式进行融合传播的基本技能,让媒体融合的理念在新闻摄影摄像教学中得到全面体现。

二、改革课程结构

昌吉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新闻摄影摄像》课程共有72学时,其中理论授课28学时、实践操作44 学时,内容涵盖新闻摄影摄像的历史、理论和采访拍摄等。在具体教学内容安排中,新闻摄影部分占48学时,摄像仅占24学时,且在下半学期,学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往往跟期末复习同时进行。这样的教学安排常常导致摄像内容杂而不精,很多重点无法深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是疲于赶进度,没有太多时间进行拍摄实践。此外,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这也使得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理论知识,忽略实践操作。

传统的课程结构已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摄像》课程的教学需要,昌吉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结合整体教学改革工作推进情况,通过调研行业需求、邀请专家指导等方式,修订《新闻摄影摄像》课程现有的教学、实验与考核大纲,增加实践学时占比,重点突出对学生专业综合知识和摄影摄像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工作坊”模式的教学理念融入课程考核方式改革,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增加项目作品和成果在课程考核和成绩评价中的占比,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实践能力,形成练中学、学中练的良好氛围,使其更加适应新媒体时代新闻摄影摄像人才的培养需求。

为了配合课程结构改革,昌吉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教学团队,从理论知识、摄影摄像技术、后期制作、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入手,扬长避短、因材施教,派遣任课教师参加新媒体实践教学相关培训,及时把握新媒体行业发展动态和教学改革变化,为学生的实践教学提供全方位支撑。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当前的媒介环境与市场需求选择恰当的教材,在有限的课时内,合理安排摄影与摄像内容所占比重,厘清新闻摄影摄像分类与拍摄特点,针对不同类别摄影摄像逐一讲解拍摄要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拍摄技能。结合新媒体时代所需的视频拍摄和多媒体制作等技能,把教学内容拓展到网络媒体、移动新媒体等平台,打破静态图片和动态视频之间的制作界限,注重对学生全媒体平台新闻摄影摄像采编能力的培养。并在教案中补充新理论、新技术的相关知识,确保课程结构、教学内容与新媒体时代的市场需求接轨。

昌吉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实习期间在拍摄

三、创新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师填鸭式讲授、学生现场实操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教学需要,新闻摄影摄像教学改革将改变传统教师单向授课的模式,更加注重师生在课堂内外的互动,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观点,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加强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搜集新闻图片和视频,并在课堂上分享,帮助学生用专业的视角去分析、评价媒体公开发布的摄影摄像作品,提升作品鉴赏和拍摄能力。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模式,注重对学生理论素养和拍摄、制作技能的双重培养。利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打造新闻摄影摄像教学的深度互动式课堂。借鉴其他高校新闻摄影摄像教学经验,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项目教学法,将传统的新闻摄影摄像学科知识内容转化为若干个具体项目,培养具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做团队负责人,并将一个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专业学生自己完成。

在新闻摄影摄像学习中,课程教学与业务实践是密不可分的整体。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展现当代大学生爱党爱国的精神风貌,展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子的摄影摄像专业素养,2021 年暑假,昌吉学院中文系举办“光影琉年,红色记忆”主题摄影作品征集活动。300 余名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利用假期返乡、外出旅游等契机,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用镜头记录了变迁中的城市和乡村。活动共征集摄影图片2000 余幅,专题片、短视频作品50余条,涵盖了自然景观、红色足迹、抗疫故事、人物特写、社会生活等多元内容。所有摄影摄像作品经过初筛、复选、终选等流程,最终有100 余幅图片脱颖而出在校内公开展览,获得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摄影摄像作品展不仅是对新闻摄影摄像教学的阶段性汇报,同时也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与肯定。通过举办作品展览,将学生用心拍摄的作品呈现在全校师生面前,而不再仅限于课堂上交流分享,让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新闻摄影摄像作品的内涵和力量,同时也激励同学们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新闻摄影摄像的学习与实践中去。

四、拓展实践平台

昌吉学院中文系现有摄影摄像实训室、新媒体实训室和非线性编辑实训室三个专业实验室,但由于建设年代久远,设备落后、配置不足,已无法满足融媒体时代的实践教学需要。且一直以来,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始终困扰着我们,严重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一方面,传统的网络与新媒体实践教学受场地空间和学生人数等因素的限制,必须分组教学,实践教学难以同步,极大约束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作热情;另一方面,由于计算机、传输设备等信息技术设备更新很快,导致实验室现有计算机等信息终端跟不上技术发展要求,实际教学效果与实验教学要求差距较大。为了更大程度满足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实践教学需求,2020 年起,昌吉学院中文系全面加强实验室建设,重装、扩大实验室面积,采购一批先进的照相机、摄像机和电脑等硬件设备,以满足日常教学和学生拍摄实践需求。2022年,规划建设中的融媒体实践教学中心项目,将建成融合媒体生产实验平台、融媒体舆情监测分析实验室、融媒体发布运营实验室、融媒体直播导播实验室。实验室建成后,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有效配置各种已有的实验教学资源,打通现有的新媒体实训室和非线性编辑实训室,满足学生简单的综合影视作品创作需求,让融媒体实践教学平台不仅满足日常教学需要,还能承担学科竞赛、微视频、微电影、影视剧等作品创作需求,实现实验资源再配置,使学生的作品创作能力上升到一个新台阶。

除了专业教学实践外,新闻摄影摄像任课老师还指导学生成立校内“摄影工作坊”,吸纳有专业特长爱好的同学加入,承接校内外照片、视频等拍摄制作业务,让学生在实战中得到锻炼。鼓励学生创作以图片、短视频为主的新媒体内容,将优秀作品在中文系“第三只眼观世界”公众号发布,激发同学们的创作热情,提高实践教学效果。2021 年初,依托昌吉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摄影摄像实训室,指导学生组建摄影工作坊——镜度传媒摄影工作室,团队成员均为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在疫情防控学校封闭式管理期间,通过承接昌吉学院学生证件照、校园艺术照、创意毕业照、活动拍摄等,将课堂所学用到拍摄实践中去。并指导工作室成员总结摄影工作坊运营成果,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并获批自治区级项目,参加第七届昌吉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校级铜奖。

昌吉学院还以项目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产学研教学实践基地。在学校现有实践基地(多为传统媒体)的基础上,打破常规与地域限制,充分利用网络与新媒体优势,将校外实践平台向新媒体领域拓展,引导学生参与媒体拍摄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和训练。并与新媒体平台沟通日常内容策划提纲,带领学生参与真正的媒体拍摄活动,并将优秀学生作品推荐到新媒体平台发表,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

2019 年以来,学生摄影摄像作品多次参加地区或全国性的青年摄影比赛,并获得奖项。也有学生拍摄的反映新疆牧民赛马、叼羊等风俗文化生活的摄影组图在《阿勒泰日报》上刊登,并被网络平台广泛转载。还有学生作为共创人员参与了快手《2019 年的最后一天》短视频创作,视频经腾讯等媒体平台转发,获得了1000多万的点击量,在全国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通过这些全媒体新闻采编实践,让学生紧跟业界实践步伐,极大提高了学生在融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能力。

结语

在融媒体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是培养新闻传播类应用型人才的基地之一,新闻摄影摄像教学如果仍沿用基于传统媒体理论授课+业务技能训练的实践教学手段,学生毕业后将难以适应融媒体工作的环境要求,专业教学的前瞻性更是无从谈起。昌吉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顺应融合媒体时代的新媒体传播规律,进行新闻摄影摄像课程改革实践,目前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地方。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媒介融合步伐的加快,层出不穷的新媒体和摄影摄像技术将不断涌现,高校新闻摄影摄像实践教学改革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唯有不断创新、与时俱进,才能极大地提升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生在融媒体背景下的复合技能,增强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培养符合网络与新媒体产业发展需要的融合型网络传播人才。

猜你喜欢
昌吉摄影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部分专业介绍
浅析昌吉丧葬仪式中的民间道教音乐
专业修脚店
以昌吉为例探讨幼儿早期教育的必要性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
昌吉地区五叶地锦嫩枝扦插繁殖技术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