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探析

2022-08-16 04:44吴万宗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2年18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吴万宗

(武威市凉州区金沙镇郭家庄小学,甘肃 武威 7330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课堂改革逐步实施,课堂上频频出现创设问题情境的场景在这一形势下,小学生有以下特点: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总是问为什么,等等数学是一门需要很强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学生在学习上会感到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非常必要的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应该从各种来源获得知识,要有独立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针对数学问题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由于小学生具有差异性,每个人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差别,教师设计的问题不能使每名学生的发展需求都得到满足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有些教师把握不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至于在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时使教学内容有所偏离,使教学效率不升反降小学阶段学生的认识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但思维较活跃,他们提出的问题大都脱离实际生活,无法和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分析学生的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及时、合理地提出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有效性

一、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应具备的特征

教师在教学时创设问题情境遵循相关的原则,可以极大程度地发挥数学教学的作用,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应具备的特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有趣性

受到年龄的限制,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他们对很多事物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但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较弱,学习自主性不强而数学作为一门较难的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在问题情境创设方面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富含趣味性的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知识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专注性,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层次性

小学阶段的数学往往较为简单,学生学习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但难度较小教师创设不同的问题情境,获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同,而学生无法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情境,不能进行深入的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面需要具备较强的层次性,根据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进行创设,防止出现因为顺序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教师创设层次性的问题情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和数学学习水平

(三)可接受性

在小学阶段,不同年级的学生具备不同的心理和生理特征受到年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不同低年级的学生无法学习高年级学生所学的数学,因为他们的接受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面应具有较强的可接受性,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他们的实际生活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从而不断提高他们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使他们深入思考相关数学问题

(四)开放性

课堂的主体应该是学生,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但当下,在数学教学中,部分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同时,部分教师并未根据教学情况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导致教学停留于表面且类型单一另外,一些教师在问题情境的创设方面过于结合实际生活,在推动课堂进度的同时并未引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因此,小学数学课堂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具备开放性,学生需要更加主动地参与课堂,积极地思考,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二、课堂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意义

(一)拉近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

教师在课上通过创设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改变自身在学生心里的传统形象,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从而营造舒适快乐的课堂学习氛围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讲授,通过分析、讲解问题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数学知识,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时,为了维持课堂纪律,教师有意在教学过程中保持严肃、严厉的态度,维护自己的权威性,久而久之,自然就拉开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然而,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特点等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不仅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主动思考,而且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为学生提供愉悦的学习环境

(二)让知识联系生活,得到有效实践

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进而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能发现数学知识的生活性,以至于在生活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问题情境教学克服了课堂学习的局限性,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能让学生走出课堂,将所学知识与自身生活相结合,能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可以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生活情境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目标,以至于学生在课堂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而且长此以往,学生会丧失学习主动性这时,教师通过融入生活情境可以在极大程度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可以联想到蕴含的数学知识并主动探究,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

(三)可以改善教学环境,提高教学效率

目前,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单调、枯燥,教学形式单一,知识过于专业化,缺乏与生活的联系然而,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可以优化教学环境,丰富教学形式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的弊端在现代教育发展阶段越来越显现,教学改革首先要改善教学环境,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愉悦的学习环境要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扩充数学知识的积累,让学生得到科学的拓展训练,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策略

(一)顺应学生天性,问题情境故事化

小学生的天性就是爱听故事,尤其是对于新奇有趣的数学学科,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个特点,灵活运用故事教学法,将数学知识打造成一个个丰富有趣的数学故事去引导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参与感强的课堂氛围,鼓舞学生参与到故事情节中,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从而让学生真正地爱上数学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这一内容时,数学教师可以讲一个循环的故事来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讲述“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这个没有结尾的循环故事,启发学生循环的意义,借助自然通俗的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将抽象概念具体化,使得学生容易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二)结合生活实践,问题情境生活化

由于小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当前小学数学的知识点大都是简单易懂的新课改后更是要求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要注重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数学教材密切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很多数学知识都是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而设置的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和发展需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出科学、有趣、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问题情境例如,在教学“克与千克”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平常买水果等实际场景,要求学生填充一个苹果和一箱苹果的重量单位,创设类似的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在这样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易于理解,探究欲望更加强烈,注意力较为集中,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数学知识又如,在教学“乘法与加法的混合运算”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妈妈让小明去水果店买水果,让他买2斤香蕉和3斤橘子,香蕉3元一斤,橘子4元一斤,但他只有50元,请问他的钱够买水果吗?”教师可以让同学们先自主思考,再回答问题然后,教师进行引导,给出答案:小明一共花了18元,他的钱够买水果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学生能更快地进入数学问题的情境中,对生活化的问题更有亲切感,能够提高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问题情境创设巧设陷阱

与其他学科问题的答案相比,数学学科问题的答案具有准确性,即对就是对学生知道正确答案后很容易判断自己答案的正误因此,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在设置问题时增加一些陷阱,故意让学生回答错误,引导学生从错误中寻找答案,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例如,在教学“比和比的分配”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设置问题:“将1 g的药溶入100 g的水中,药与药水的比例是多少?”学生的答案不尽相同,有的学生说:“1∶100”有的学生说:“1∶99”还有的学生说:“100∶101”于是,教师请学生们说说自己的理由,是怎样得出的答案最后,教师公布正确答案是1∶101,并解释题干中说的是药与药水,药水的量是101有些学生因审题不仔细,误将药水认为是水才得出错误答案通过这种方式,教师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审题,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四)注重游戏实践,问题情境趣味化

爱玩是小孩的天性,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教师在数学课堂上不能只是单纯地讲授知识,而要善于创设趣味性的游戏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习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可以在玩游戏的快乐中自己探究、获得知识经验另外,小学阶段更要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因为动手操作对于儿童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创设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知识、能力、智力和情感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提高教师创设问题情境的水平

小学数学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的教学理念由于小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教师应探索问题情境创设的新模式,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小学数学教师应多参加教学研讨会,互相交流教学心得,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同时,教师只掌握与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应结合实际情况,将问题情境创设落实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去教师应充分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完善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问题情境创设的实践,并在实践中及时总结与反思,发挥积极的部分,改善消极的因素此外,学校管理团队和教育部门应多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在优秀教师的课堂上进行观摩学习,使得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创设问题情境的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为学生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境,引导他们动手实践,积极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帮助和指导,保障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教学“垂直和平行”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两支笔,为学生创设操作性的问题情境:“这两支笔都能怎么摆呢?”在这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动手操作,用自己的笔试着摆当学生摆完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将摆成后的图案画在纸上在该过程中,教师始终保持巡视的状态,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在学生画完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上台进行展示,其他学生可以进行补充在学生展示后,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从不同的画法中,大家能得到什么启发?”学生思考并回答:“两条直线存在相交或不相交的关系”在这之后,教师可以提出垂直和平行的概念(即在相交的情况下,两条直线可能垂直;在不相交的情况下,两条直线可能平行),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对角度进行测量,从而得出两条直线的关系最后,教师可以提出具体的概念,促使学生不断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结语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地探索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将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学转变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结合数学学科的特色,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使课堂生动有趣且贴近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优化教学形式,利用多种渠道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将专业的数学知识编成有趣的故事,结合课堂游戏让学生得到实践,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地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的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