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强放射治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转移性四肢软组织肉瘤的临床观察

2022-08-16 05:53方菲原浩韦燕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转移性肉瘤实验组

方菲 原浩 韦燕

软组织肉瘤(Soft tissue sarcoma,STS)起源于间叶结缔组织,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软组织肉瘤容易转移至肺、肝、骨等各个器官组织,转移性软组织肉瘤主要以全身治疗结合局部治疗为主,预后不佳[1~3]。而发生于四肢的软组织肉瘤,由于其特殊的解剖结构,局限的淋巴引流途径,相对于躯干肿瘤,更容易产生淋巴回流障碍引起肿胀、感染、疼痛,同时也可以耐受更高的放射治疗剂量[4]。安罗替尼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对晚期肺癌、STS、甲状腺髓样癌、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肾透明细胞癌具有一定疗效[5,6]。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对比安罗替尼联合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和安罗替尼单药治疗对转移性四肢软组织肉瘤的疗效,评价近期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旨在为晚期转移性软组织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8年6月~2021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60例经病理学诊断不可手术的转移性四肢软组织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经过含蒽环类和异环磷酰胺化疗进展,既往未使用过抗血管生成药物。实验组(n=30)后续使用IMRT联合安罗替尼治疗,对照组(n=30)使用安罗替尼单药治疗。两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n)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使用真空垫体位固定,采用6MVX线IMRT。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GTV):包括四肢原发灶。给予总量64~70Gy/30~33f,常规分割。两组均使用盐酸安罗替尼12mg,1次/d,连服2周,停药1周,如出现3~4级不良反应,减量至8~10mg/次,至肿瘤进展或不可耐受。服用安罗替尼每1周期行检验学检查,每2个周期行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情况。

1.3 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参考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1版(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RECIST1.1)。评价指标分为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CR+PR)例数/总例数×10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CR+PR+SD)例 数/总例数×100%。按WHO抗癌药物毒副反应的0~4级分度标准评价药物不良反应。按美国放射肿瘤学研究组(Radiation Therapy Oncology Group,RTOG)分级标准评价急性放射治疗不良反应。

1.4 随访 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及根据住院、门诊治疗随访,截止至2021年10月。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Kaplan-Meier描述生存曲线,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患者无失访,对原发灶肿瘤的疗效进行评估,实验组中CR 2例,PR 18例,SD 8例。对照组中PR 8例,SD 10例,两组O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转移灶的短期疗效评价中,实验组患者ORR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延长(6.12个月vs 5.18个月,P=0.07)。见图1。

表2 两组患者原发灶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转移灶疗效比较(n)

图1 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曲线

2.2 不良反应 对照组不良反应有血液学毒性(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肝功能损害、恶心呕吐、高血压、手足综合征、疲乏、蛋白尿、声嘶,其中3级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经过降压治疗后可控制。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4级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实验组未观察到放射治疗急性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机体血管生成、修复的重要细胞因子,在软组织肉瘤中,其可与肿瘤组织中VEGF受体结合,对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转移起促进作用,另外,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s,FGFs)、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c-Kit及其受体的共失调也与肿瘤血管的生长和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相关[7~9]。安罗替尼是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针对涉及肿瘤增殖、血管生成和肿瘤微环境的多种因素,作用于VEGFR-2、VEGFR-3和FGFR等靶点,抑制VEGF/VEGFR血管生成的信号转导,另外,还能抑制PDGFRa/b、c-Kit、Ret、aurola-b、c-FMS活性,抑制肿瘤增殖[10]。一项研究[11]纳入166例晚期软组织肉瘤患者,一线经过含蒽环类化疗,进展后二线使用安罗替尼治疗,结果显示患者ORR为13%,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5.6个月和12个月,最常见的3级或以上不良事件是高血压(4.8%)、甘油三酯升高(3.6%)和气胸(2.4%),未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一项回顾性研究[12]纳入两个中心共110例晚期肿瘤患者,其中32例为骨肉瘤,78例为软组织肉瘤,使用阿帕替尼或安罗替尼治疗,其中使用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中,骨肉瘤组患者ORR为7.69%,DCR为30.77%,中位PFS为2.67个月;软组织肉瘤患者ORR为13.79%,DCR为55.17%,中位PFS为6.03个月。以上研究显示抗血管药物安罗替尼对软组织肉瘤有一定疗效,但总体的肿瘤反应率不高,对于初诊不可手术或转移性的软组织肉瘤应以全身治疗为主,目前的化疗药物主要以蒽环类及异环磷酰胺为主,一线进展后的二线治疗有效率不佳。四肢软组织肉瘤容易因肿瘤病灶压迫,淋巴转移等造成淋巴回流障碍,引起肿胀、疼痛及感染,因此在全身治疗时,特别是传统化疗药物耐药后,采取放射治疗控制局部病灶,有助于减轻原发肿瘤的压迫,减轻症状。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安罗替尼联合IMRT对比安罗替尼单药在治疗转移性四肢软组织肉瘤中的疗效,实验组的ORR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较Yihebali等[11]的13.79%明显提高,ORR的获益考虑以IMRT为主及IMRT与安罗替尼的协调作用。患者原发病灶治疗有效率高,有效减轻了患者肢体疼痛、肿胀症状,短期疗效显著;两组转移灶评价中,实验组ORR高于对照组,达36.7%。实验组PFS同样较对照组更有优势(6.12个月vs5.18个月),虽然转移灶的ORR及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已观察到临床获益的趋势,分析原因可能由于IMRT作用于原发病灶,减轻了肿瘤负荷。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且均可控。实验组未出现放射治疗急性反应,说明安罗替尼联合IMRT并未提高急性放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另外,由于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数较少,样本量不足的误差也可能对结果造成影响;我们发现通过IMRT,四肢原发病灶的ORR达到66.7%,考虑安罗替尼可能在其中增加了放射敏感性。提示经过经典化疗方案耐受的患者,如对安罗替尼联合IMRT反应较好,仍能获得较长的PFS。

综上所述,IMRT联合安罗替尼治疗二线及以上的不可手术的转移性四肢软组织肉瘤,有助于减轻原发灶并发症,减轻肿瘤负荷,相对于安罗替尼单药治疗有更高的ORR及PFS。本研究样本量小,且为回顾性研究,存在一定的误差和偏倚,在临床疗效方面的分析有一定局限性,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增加样本量,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转移性肉瘤实验组
BRA V600E 抗体的几种手工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情况比较*
SPECT/CT显像用于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临床价值
肉瘤和癌,一对性格习性迥异的兄弟
脂肪肉瘤,早发现才可能有好预后
晚期乳癌五大迷思与预防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伊立替康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转移性收入在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中的逆向调节机制
肺尤文肉瘤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