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药房的建设与持续优化改进

2022-08-16 05:53宋晓丹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22年6期
关键词:补药调配药房

宋晓丹

数字化医院是医疗体制深化改革的新趋势,药房作为诊疗服务的终端环节,为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提供药品保障和药学服务,因而构建数字化药房是现代医院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特征[1,2]。数字化药房是基于医院的信息系统(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整合智能化设备、信息技术和临床用药系统等,实现药房业务管理流程最优化、效率最大化和数据精准化等[3]。智能化设备是构建数字化药房的基础配置,包括药品自动调剂设备、单剂量自动分包机、静脉输液自动化配置和发药机器人等[4,5]。药房自动化设备在发达国家应用较早[6],国内医院也逐渐加快应用自动化技术[7,8],实现药学学科以保障药品供应的调配模式向提供药学信息的服务模式转型发展。但国外自动发药机在国内的应用存在较多问题[9],因此本研究基于自动发药机在我院门诊药房的应用及持续优化改进的效果,为医疗机构构建智能化药房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智能化设备 根据我院门诊就诊量及药房占地面积,经考察最终引进中德合资公司生产的CONSIS自动化设备,包括3台自动发药机(2台CONSIS-H3,1台CONSIS-H5)、2台智能针剂柜及1台智能毒麻柜,智能化系统包括补药系统、预调配系统、实时发药系统等。自动化设备组成及功能见表1。

表1 自动化设备组成及功能

1.2 观察指标 从HIS系统中调取2018年6~12月(CONSIS机应用前)处方调配相关数据,另从智能化发药机系统中调取2019年6~12月(CONSIS机应用后)发药机调配、发药和补药的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抽取2021年8月(持续优化改进前)和2021年9月(持续优化改进后)每周星期一处方调配信息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对比智能化设备应用前后门诊的日均处方量、配发药量、手动调配药品数、配药内差错率(调配处方错误条目数/调配处方总条目数[10])、患者平均取药时间(指患者结算取得取药凭证后至处方调配完成上屏的时间)、发药窗口数和岗位药师人数;对比持续优化改进前后每周患者数最多的周一日均处方总数、实时窗口调配处方占比和补药差错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智能化设备应用前后相应评价指标比较 选取应用CONSIS机前后的处方调配信息、患者平均取药时间和窗口岗位人员设置的数据信息进行对比。在总药师人数不变,而处方数量和药房发药窗口数增加的情况下,应用自动发药机后,药师手工调配药品的工作量减少61.36%;实时窗口调配时间仅8~11s;预配窗口药师只需调配部分药品,预配时间为0.6~2.2min;药品调剂工作效率提高,患者平均取药时间缩短6min。智能化设备应用前后相应评价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智能化设备应用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2.2 持续优化改进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分别抽取2021年8月和2021年9月每周星期一处方调配信息资料进行分析,持续优化改进前后每周患者数最多的周一日均处方总数、实时窗口调配处方占比、补药差错率和补药破损率等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持续优化改进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3 讨论

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加快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1],提出加快药学服务转型,加强药学部门建设,落实《二、三级综合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试行)》等,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经济、有效是药师的主要工作任务,而智能化设备为提高药学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保障。顺应数字化药房的发展趋势,智能发药机系统与医院HIS系统进行有效对接与兼容,实现了药房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和信息化[12],提高了医院信息化管理水平,推进数字化医院的发展进程。

3.1 智能化药房配发药流程 自动化发药系统与医院HIS系统进行对接,当HIS端处方结算成功后立即将处方信息传送至发药机系统。发药机系统根据处方中药品的存放位置,自动将处方分配至不同的取药窗口:处方药品全部在CONSIS机内的处方分配至实时窗口;处方药品需药师手工调配的处方分配至预调配窗口,包括智能针剂柜和毒麻柜内的药品。处方清单上药品名称前有带“★”标识的为需手工调配的品种,如冷藏、拆零或不规则等不适宜存放于机内的药品,在“★”标识括号内的数字为需手工调配数量。若属于智能针剂柜内的药品,发药机系统接收处方后相应抽屉立即自动弹出。与此同时,患者凭自助机结算成功后的取药凭证,至相应窗口等待流水号叫号取药即可。

优化软硬件:①实时窗口原取药流程是患者至窗口刷卡后,自动发药机才开始调配药品,患者需排队等候调配发药。优化后处方信息传送至窗口,药师双击患者名字,发药机即自动调配药品,药师核对患者卡号和取药凭证后发药,由“人等药”转变为“药等人”模式[13],缩短取药时间。②预配窗口原调剂药师完成处方调配后将药筐置于预配货架,同时刷卡打印下张处方,发药药师核对药品同时粘贴用法标签,不仅影响发药效率,还易增加出错率。优化后调整标签打印机的位置,将标签打印机置于后台,发药药师只需审核和核对处方,提高了发药效率,同时能做更详细的用药交代;而调配药师只需通过按“空格键”完成配药指示,替代刷卡步骤,简化配药流程,提高了调剂效率。③原自动化发药系统根据窗口配药模式分配处方,若处方清单药品为全机内药品则只分配至实时窗口,导致预配窗口和实时窗口处方比例不协调。优化后系统根据每个窗口的待配比例智能分配处方,均衡各窗口处方数,缩短患者的取药时间。

3.2 降低工作强度,改善药师工作模式 传统的调剂模式为配发药按“1对1”的配比,调配药师需要不间断地在处方打印机前拿取处方,之后在各药架间手工调配所有药品,药品的摆放位置全靠人工记忆,调配时间长且效率低[14]。应用CONSIS机后,在药师数量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增设了发药窗口,药师从繁重的调剂工作中解放出来,日均步数减少[15],降低了工作强度[16]。同时发药机定位式的落药方式,确保调剂药品的准确性,避免将相似易混淆或者摆放邻近的药品拿错,从而有效降低调剂差错率,有利于减少发生医疗纠纷的隐患。另外,高强度的工作量难以避免造成药房杂乱,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改善了工作环境,使药房变得整洁有序,避免药师忙乱中出错,减少医疗差错。

3.3 提高药品调配效率,降低补药差错率和药品破损率

3.3.1 提高CONSIS机自动化调配处方的比例 在调整机内药品种类方面,对固定的处方药品(处方中只有2~3种)又不能加入机器内的药品增设虚拟轨道,此类药品摆放在直发窗口边上的货架。药师直接进行调配,虚拟轨道既不占用机内轨道,又未在发药机的调配队列中,进一步提升发药机的调配效率;在机内轨道利用率方面,将使用频率少的药品换成使用频率高、数量多的药品,提高轨道周转率,减少药师补药次数;在拆零药品因子设置方面,合理减少拆零药品品种,减少了手工调配的处方,增加了机内整合发放的药品,从而提高全机内处方比例,全机内处方比例由21.84%提高至23.81%。

3.3.2 提高补药效率,降低补药差错率 智能批量补药设备采用激光扫描条码和手工输入拼音两种方式进行加药,其中激光扫码加药不仅可以降低补药差错率,而且加药效率高于手工输入,因此实践过程中,增设了补药操作规程,即可扫条码的药品必须扫描,杜绝加药错误;建立相似易混淆药品库,将药盒外观相似、一品两规的药品图片导入库中,在加药界面弹出,提醒加药人员注意区分,使加药过程更直观,减少加药差错中的人为因素;即时盘点校准机内药品数量,减少库存不准造成机械手频繁“复位”,提高补药效率,降低补药差错率。

3.3.3 减少机器故障,降低药品破损率 智能化设备的使用实现了调剂和补药的自动化,但设备的运行造成药品破损率增加,主要是提升机故障和补药缓存台卡药两方面。提升机故障,一方面是提升机提升部件损坏,传送带传送与控制挡板关闭时间不协调;另一方面是药斗容量不足,导致发药量较大的处方药品掉落,被药斗压坏或卡住。补药缓存台卡药,一方面是补药通道摩擦阻力大,不易滑入机械手;另一方面是药品外包装鼓包、不平整和质量过轻等,造成药品被卡、破损严重。因此,要求工程师加强机器维护与保养,及时更换零部件和调整偏离轨道,同时对处方中发药量和外包装盒较大的药品及时下架,调整至预配窗口附近货架,由药师手工调配,减少药品破损,同时减少机器故障重启次数。

3.4 利于药房精细化管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智能化设备的信息化、自动化和数据化管理系统,有利于对药品和人员的精细化管理。在药品管理上,具有即时激光自动盘库功能,快速完成整机盘点生成报表,提高了药品盘点的准确率和效率;具有效期管理和批次追踪的功能,由于先加入轨道前端的药品优先于后端药品发放,保证了先进先出的原则,同时调配发放药品可追踪、患者可追溯,提高患者用药安全;具有封闭式的存储功能,针剂药品避光存储于智能针剂柜,保证药品质量,降低耗损量。在人员管理上,系统可自动统计不同窗口、配发药师的工作量,以此作为绩效考核指标。配发岗位工作量由原本按处方量改为按处方条目数(即一种药品为一个条目),补药岗位工作量由原本的无考核指标改为按机内补充的药品盒数,对工作量进行量化,因此绩效考核较之前更加精细化、数据化,有效调动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17],提高工作效率。

3.5 改善就医体验,提升医院品牌形象,有助于学科的转型发展 实践证明,门诊药房应用自动化设备后,患者平均取药时间大幅降低,缩短患者的诊疗时长,从而改善就医体验[18],提高患者满意度[19,20],提升医院的品牌形象[21]。药学学科人员的工作模式逐渐在保障药品供应的基础上,重点加强药学专业技术服务,如患者用药指导的规范化和用药咨询,参与临床合理用药,推进互联网+和“智慧药房”,促进医院药学服务高质量发展。

3.6 数字化运行模式的挑战 数字化药房的建设依托于智能化设备,而自动化推行的主要障碍是成本问题。CONSIS机的设备成本和维护成本较高,又不同于其他医疗设备可为医院直接创收,成本回收效益慢[22]。但是随着日渐增长的医疗需求,运用自动化技术提升了用药安全和药学服务质量,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树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因此,数字化药房的直接效益为节省人力成本,间接效益为潜在的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力[23]。

自动化的配药模式取代了人工化的传统模式,药房的工作主要依赖于设备的运行。自动化配药工作模式的建立,初期工作为设备硬软件配备、流程改造和人员岗前培训,经过人机磨合后,设备的自动化率逐渐达到预期目标。但是,在智能化设备的稳定运行中,不断有新的问题出现,持续质量改进,进一步优化工作,才能确保取药流程顺利。当智能化设备或其系统与HIS系统间数据传输出现问题时,药房工作模式的新旧切换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需制订智能化设备的使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各部门多次预演配合,确保突发状况后药房工作能正常有序运行。工程师定期对药师进行相关技能培训,对于突发事件能快速处理,减少对患者取药环节的影响。

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药学服务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数字化药房转变了药房的传统工作模式,有助于药品管理效率、调剂效率和药学服务的提升。药师应有效利用药学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持续寻找与药房实践工作相结合的新方式,提高药学职业的社会价值。同时,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持续优化改进,使其效率最大化,为患者提供更优的服务,推进数字化药房的建设,加快现代化医院的发展。

猜你喜欢
补药调配药房
PDCA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儿科非整支用药调配干预中的应用
中药处方的调配差错原因以及防范分析
面向自动化药房的搬运机器人设计
皮肤科药房开展药学服务效果观察
医院药房会计核算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探讨
清朝皇帝PK御医
清朝皇帝PK 御医
药房里的照相馆
服用补药需了解的6个问题
张馨予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