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平黄沙鳖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2022-08-16 10:10陈寿福叶香尘韦玲静赵和勇温守欧莫飞龙滕忠作
科学养鱼 2022年7期
关键词:桂平黄沙农户

陈寿福,叶香尘,韦玲静,赵和勇,温守欧,莫飞龙,滕忠作

(1.桂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 贵港 537100;2.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广西 南宁 530031)

黄沙鳖体形钝圆扁平、体色金黄、裙边宽厚、肌肉结实、肉质鲜美,是西江水系特有的地方品种,尤以广西贵港市境内的浔江、郁江分布最多。因黄沙鳖在桂平市的人工驯养起步较早、养殖比较集中,且该地区养殖的黄沙鳖色泽光鲜、裙边肥厚、肉质鲜美,极具地方特色,深受珠三角等发达地区消费者的青睐,市场口碑甚好,因此当地的黄沙鳖产业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为更好地保护黄沙鳖的地方特色,进一步推动黄沙鳖产业的健康发展,桂平市于2010 年申报并通过了“桂平黄沙鳖”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登记,从此“桂平黄沙鳖”成了广西黄沙鳖产业的代表,畅销全国各地。本文从黄沙鳖养殖现状、存在问题以及解决对策等方面阐述桂平黄沙鳖产业发展的状况,供参考。

一、桂平黄沙鳖产业现状

1.经济效益相对较好,群众养殖积极性高

黄沙鳖单价相对较高,市场需求大,因此经济效益相对较好。此外,黄沙鳖的养殖条件和投资规模可灵活掌握,特别是利用房前屋后的空闲地建池养鳖,发展“庭院渔业”,已经成为桂平黄沙鳖产业的一大特色。

2.保障投入,建立养殖示范带动入户

桂平市每年从科技三项经费预算中,先后安排200 多万元扶持黄沙鳖养殖技术推广和生产示范。桂平市以黄沙鳖科技产业为载体,建立了“金田镇黄沙鳖”“禾益村‘一村一品’庭院黄沙鳖”等养殖示范基地,在金田等8 个乡镇30 个示范村建立了250 个养殖示范户,通过举办培训班、实地指导等多种形式,促进黄沙鳖健康养殖技术入户,辐射带动5 000多户养殖。

3.科技帮扶,提高农户养殖技术

桂平市渔业管理部门近年组织或参与实施了“山塘水库大水面开发”“名、特、优新品种示范推广”“黄沙鳖标准化养殖示范”“渔业科技入户”及“基层农技推广”等项目,大力推动了黄沙鳖产业的技术更新和科技示范。此外,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连续4年科技帮扶桂平黄沙鳖产业,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模式,通过政府引导和资金补助、企业参与的形式,建设集黄沙鳖科普、加工、培训及展销于一体的产业平台,有效解决黄沙鳖种质退化、技术力量相对薄弱、市场流通不畅等问题,并尝试开展黄沙鳖深加工,提高黄沙鳖附加值,打造全国最大的黄沙鳖科普和贸易集散地,带动广西黄沙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户持续稳定增收提供技术支撑和市场平台。

4.品牌打造,提高黄沙鳖产业价值

近年来,桂平市加大投入,实施黄沙鳖品牌战略,引导农户成立黄沙鳖相关社会组织,并指导注册黄沙鳖产业相关商标,申报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资格。目前,桂平黄沙鳖产业品牌代表有“汇源”“丽泉”“思灵”等,品牌战略的成功实施,推动了桂平黄沙鳖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二、桂平黄沙鳖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品种选育无序,品质参差不齐

据调研,目前黄沙鳖产业虽然在人工繁殖、苗种培育等方面作了一些遗传改良,但基本上仍为野生种,加之人工繁殖使用的亲本数量相对较少,且缺乏原种场和良种场,良种选育技术力量薄弱,基本均为农户自繁自育的状况,导致黄沙鳖亲本严格选择不够。长期的近亲繁殖,缺乏规范和监督管理,逐渐显现种质退化的现象,表现出性成熟年龄提前、性成熟个体体重变小、生长速度减慢、抗逆性下降等性状,从而导致黄沙鳖产品品质参差不齐、商品价格等次相差甚远等,优质的产品池边收购价高达180 元/千克,而品相较差的才90元/千克,相差一倍。

2.养殖环境条件下降,品质价值下降

桂平黄沙鳖产业模式最先以庭院养殖为主,农户在庭前屋后建小池子分散养殖,投喂天然饵料如小鱼、小虾、红螺等,饲养出来的黄沙鳖色泽鲜艳亮丽、味道鲜美,保持了野生黄沙鳖的口感,迅速获得市场认可。但历经多年发展后,部分农户急功近利,改为全价配合饲料全程饲养,养殖周期大为减短,且由于池小水浅,养殖水环境迅速恶化,导致产品品质下降,从而影响了黄沙鳖产品在社会上的公信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桂平黄沙鳖产业的健康发展。

3.小农意识严重,品牌意识淡薄

虽然桂平黄沙鳖产业的品牌奖近10 个,但知名品牌极少,品牌质量的良莠不齐使得消费者无所适从。由于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一些养殖户甚至养殖大户仍然停留在“今朝有酒今朝醉”的观念上,在黄沙鳖产业发展上缺乏长远规划和品牌意识。

4.行业整体市场销售低迷,减缓产业发展步伐

自2017 年初以来,鳖养殖产业结束了连续3 年的“暖春”,市场行情猛然间调转直下,进入“寒冬”,2018 年虽然行情有所上涨,但后续几年整体产业行情相对前几年低迷,市场观望情绪浓厚,部分地区鳖类滞销严重,甚至面临亏本销售。据资料显示,2017 年珠三角规格300 克/只的中华鳖塘边价平均34 元/千克,并且在持续下滑,2018年更是降到了28元/千克,黄沙鳖虽然以品质优获得更多的市场青睐,价格相对较高,但是在行业整体影响下,产业发展步伐减缓。据统计,2019 年规格1 千克/只的优质黄沙鳖塘边价从原先的180 元/千克降到了120 元/千克,部分地区甚至更低。行业整体市场销售低迷,直接影响了农户养殖的积极性,特别是近年新成立的黄沙鳖养殖企业更是陷入困境,困难重重,桂平黄沙鳖产业的发展步伐也受影响而减缓。

5.产业链条失衡,深加工待开发

目前,桂平黄沙鳖产业各个环节脱节的现象比较突出,如苗种培育与成鳖养殖脱节、成鱼养殖与市场销售脱节、饲料研发与实际需求脱节等。此外,产业链中的深加工相对落后,尤其是黄沙鳖有效成分的精深加工和开发利用仍处于初期研发阶段,如龟鳖粉、蛋白肽、口服龟鳖营养液等保健品的研发还比较滞后。

三、桂平黄沙鳖产业发展的几点对策

1.科学规划,加快黄沙鳖产业结构的调整

调整黄沙鳖养殖模式,利用现有资源综合养殖,如虾鳖混养、鱼鳖混养、蟹鳖混养、鱼蚌鳖混养等池塘多品种混养模式。此外,还可采用种养结合的方式,如稻田养鳖、藕塘养鳖等节约型模式,在提高黄沙鳖产量的同时不再用新的土地和水资源。同时,采取多样化、综合化的黄沙鳖经营模式,实现黄沙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如与农结合,可以做种养结合经营;与旅游业结合,可以做乡村旅游产业;与餐饮业结合,可以做黄沙鳖健康养生产业;与教育结合,可以做科普教育基地;与保健加工业结合,可做高档保健品加工研发等。形成多元结合的综合产业后,使黄沙鳖产业在发展中既有规避风险的能力,又有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2.生态养殖,加快黄沙鳖产品深加工的研发速度

黄沙鳖养殖最初是以仿野生养殖而立于市场的,因此要参考《黄沙鳖标准养殖技术规范》,全面推行黄沙鳖生态养殖系列标准,从苗种引进到养殖管理再到包装销售,形成完善的质量监管体系,保证黄沙鳖品质和产业价值,保障生态黄沙鳖产业稳定发展;同时,积极推动科技研发,加快黄沙鳖深加工的进程,以生产出适应市场需求的高附加值产品。

3.技术创新,打造多样式的黄沙鳖知名品牌

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展黄沙鳖生态养殖和精深加工相关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提升黄沙鳖产业的技术水平。针对不同的养殖方式和环境特点,创新黄沙鳖生态养殖模式。同时,注重品牌战略,积极鼓励农户注册商标,争创多样式的知名品牌,实施品牌效应。

猜你喜欢
桂平黄沙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万里黄沙处,一座正在消失的古城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广西桂平:八角林成为群众脱贫致富“摇钱树”
黄沙吹尽见本质,世事变迁皆有因——2019年高考作文失误文的总结
与黄沙斗争的种子遍地生根
“战黄沙” 郭成旺一家四代与4.5万亩沙漠绿洲
日香桂二叶苗快速培育技术
王桂平国画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