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切下睑袋联合治疗“三沟”的疗效观察

2022-08-17 01:27周小伟付如意陈正旎陈艾东
医学美学美容 2022年6期
关键词:外切下睑鼻唇

周小伟,付如意,陈正旎,毛 路,陈艾东,

(1.南京韩辰整形美容医院,江苏 南京 221000;2.南京医科大学临床靶向干预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1166;3.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江苏 南京 210096)

外切下睑袋矫正术适用于中老年患者、皮肤松弛明显及下睑眶隔脂肪膨出者,术后可以使下眼睑恢复活力,同时保持自然的外观。成功的下睑袋矫正术取决于解剖学知识和外科技术、准确的术前分析和对细节的综合把控。因此必须认识到下眼睑的常见的如泪槽畸形、假性突出脂肪、睑板弹性减弱、皮肤纹理变化以及皮肤松弛和花斑等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泪沟、颊沟和鼻唇沟(简称“三沟”)的变化,其表现多给人以衰老、疲惫的状态,因此也成为人们改善面部年轻化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临床常采用经皮和经结膜入路去除脂肪、轮匝肌悬吊术、外眦收紧术、颧骨悬吊术和皮肤切除等方式改善,虽能达到一定的效果,但后期如下睑皱纹增多加深、下睑凹陷、泪沟颊沟加深等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应用存在局限性。基于此,本研究结合2021年1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外切下睑袋治疗的92例求美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外切下睑袋矫正术联合治疗“三沟”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1月-2021年7月于南京韩辰整形美容医院就诊的下睑袋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均具有眼部整形的适应证;②下睑皮肤松弛现象明显;③均有不同程度的泪沟、颊沟及鼻唇沟凹陷;④眼轮匝肌松弛明显者;⑤均为初次手术求美者。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神经精神类疾病者;②眼部存在其他疾病者;③无法积极配合手术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联合治疗组47例,均为女性。其中对照组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2.26±1.72)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8.68±1.82)年。联合治疗组年龄45~66岁,平均年龄(53.34±1.26);病程2~9年,平均病程(7.69±1.45)年。两组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常规术前准备 ①停止使用抗凝、活血药物及激素类药物2周,高血压、血糖稳定2周以上,避开月经期及孕期;②术前常规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血凝、传染四项及心电图;③取正位、侧位及斜位45°拍摄照片;④对下睑皮肤松弛程度、眶内脂肪疝出度及“三沟”症状进行评估。

1.2.2 切口设计 取坐位,标记出下睑袋膨出、泪沟凹陷、颊沟凹陷及鼻唇沟凹陷的部位及范围。再去仰卧位,于平行下睑缘距睫毛根部约1 mm处为手术切口,在外眦处顺鱼尾纹方向延伸8~10 mm。

1.2.3 麻醉 采用2%利多卡因5 ml(上海锦帝九州药业,国药准字H41023058,规格:5 ml∶0.1 g)+罗哌卡因5 ml(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73027,规格:10 ml∶100 mg)+1∶10万盐酸肾上腺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31021062,规格:1 ml∶1 mg)行局部浸润麻醉。

1.2.4 手术方法 对照组实施传统外切下睑治疗,按术前设计线切开下睑皮肤,保留卧蚕区眼轮匝肌,皮下分离一段后,掀起肌皮瓣,显露眶隔后并打开,充分释放眶内脂肪,修剪疝出过多的脂肪,嘱患者睁眼张嘴,去除多余的皮肤及皮下组织,使用8-0尼龙线连续缝合切口,优立塑胶布进行切口加压包扎2 d,术后7 d拆线。联合治疗组实施外切下睑袋联合治疗,按术前设计线切开下睑皮肤,保留卧蚕区眼轮匝肌,皮下分离一段后,掀起肌皮瓣,显露眶隔后,于眶下缘骨膜浅面钝性分离泪沟韧带的骨膜附着点,并超过泪沟颊沟标记线外约5 mm,避开眶下血管神经,于眶缘继续向下分离至颧骨下缘约10 mm。打开眶隔,充分释放眶内脂肪,形成带血管蒂的脂肪瓣,视情况修剪过多的脂肪,将带蒂的脂肪瓣远端沿鼻侧向外平铺于眶下骨膜上,用5-0可吸收线固定3-4针。将眶下组织向上提拉,用5-0尼龙线穿过脂肪瓣将其固定于眶骨骨膜上,以减轻鼻唇沟。再将颊外侧脂肪垫向上提拉固定于眶外侧缘骨膜上,再次去除多余的皮肤及皮下组织,8-0尼龙线连续缝合切口,优立塑胶布行切口加压包扎两天,术后7 d拆线。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眼部并发症血肿、眼睑外翻、伤口感染、眼部充血发生率以及治疗满意度。

1.3.1 临床疗效 显效为术后眼部眼部皮肤松垂及“三沟”症状等基本消失;有效为术后眼部眼部皮肤松垂及“三沟”症状均取得有效改善;无效为术后眼部下眼睑皮肤松垂及眼袋未能消除,“三沟”症状等临床相关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3.2 治疗满意度 随访6个月,采取第三方机构调查问卷记录患者满意度,80~100分为非常满意;60~80分为满意;<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病例治疗前和术后6个月拆线后对比见图1。

图1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前后对比图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联合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 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满意度比较[n(%)]

3 讨论

人体面部衰老常起始于眼周皮肤衰老,尤其以下睑皮肤松弛或臃肿为临床表现。而下睑袋的形成主要是因为下睑支持结构和眶内脂肪量之间的平衡被破坏所致。因此,睑袋矫正术的关键在于恢复两者之间的平衡。而睑袋形成的同时,也带来了泪沟、颊沟凹陷,无论是内侧的泪沟还是外侧的颊沟,都使人面部衰老和疲惫凸显。同时也合并有鼻唇沟凹陷,因此矫正下睑袋时,应尽可能的同时矫正泪沟凹陷、颊沟凹陷及鼻唇沟凹陷,使中面部表现出年轻化状态。传统观点认为睑袋形成是由于皮肤松弛、肌肉弹性下降及眶内脂肪疝出,因此下睑袋矫正术以去除皮肤、脂肪为主,却没有很好的矫正下睑凹陷和解决泪沟、颊沟和鼻唇沟问题,没有达到整体美学的目标。近年来有关外切下睑袋矫正术,更多集中于组织的保存及重置,而不是切除,这些手术有一个共同点,平复泪沟、颊沟凹陷,去除松弛下垂的皮肤及视情况去除疝出过多的眶内脂肪。临床上大部分下睑袋并不是因为眶内脂肪过多所致,因此就不能盲目去除过多脂肪,而是要充分利用膨出的脂肪去填充下睑缘凹陷,进而从整体解决“三沟”问题,起到非常好的综合治疗的效果。

传统的外切下睑袋,只是单纯的去除松弛的皮肤及疝出的眶内脂肪,术后可能因为去除过多的皮肤导致下睑外翻;另外由于去除眶内脂肪后下睑皮肤失去支撑,还容易出现下睑凹陷及皱纹加多加深等症状,加速中面部衰老,导致面部美观度改善不理想,患者满意度下降。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外切下眼袋联合治疗“三沟”治疗后有效率、满意度更高,并发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认为可能和以下原因有关:第一,保留眶内脂肪并重新分布于下眶缘,使其凹陷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甚至完全消失;第二,上提眶下组织,固定于下睑缘,有效平复鼻唇沟凹陷的作用;第三,再次上提眶外侧缘、眶下缘脂肪垫固定于眶骨外侧缘、眶下缘,能有效预防下睑眼轮匝肌弹行下降带来的下睑退缩及术后早期出现的下睑外翻。基于此,矫正下睑袋手术不仅要解决眶内脂肪和松弛的下睑皮肤,而且更重要的是解决泪沟、颊沟及鼻唇沟凹陷,最大限度的改善中面部年轻化。此外,联合治疗组还具有以下优势:①保留眶内脂肪,就能避免下睑凹陷及后期出现下睑皮肤皱纹加深、加重,同时可以避免祛除脂肪减少出血等并发症;②将眶内脂肪释放,平铺及固定于下眶缘,有效解决了泪沟、颊沟凹陷,使颧前部年轻、饱满;③将眶下组织固定于眶缘下,减轻鼻唇沟凹陷;④将眶外侧缘脂肪垫固定于眶外侧部,对预防下睑退缩起了关键性作用。

综上所述,行外切下睑袋矫正联合治疗“三沟”有效率和满意度更高,并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猜你喜欢
外切下睑鼻唇
关于椭圆外切平行四边形的一个几何不变量
打败鼻唇沟 恢复年轻光彩
探究抛物线内接、外切三角形的性质
椭圆内接外切六边形的几何特性研讨
圆外切三角形与圆的关系
不同程度眼部下睑袋松弛的美容手术方法
改良下睑袋整形术治疗下睑松垂的临床体会
鼻唇沟双叶皮瓣在鼻翼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浅析老年性下睑内翻倒睫术的护理
悬吊下睑板法辅助修复下睑外翻或退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