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留守兵团385旅的历史贡献

2022-08-17 00:53刘亚妮孙畔畔
军事文摘 2022年15期
关键词:陇东警备边区

刘亚妮 孙畔畔

全面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共中央指导抗日战争的中心,延安成为举世瞩目的革命圣地。而陇东不仅是陕甘宁边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西大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1937年10月,八路军留守兵团129师385旅进驻陇东,直至1946年4月385旅建制撤销。驻防陇东8年间,这支光荣的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保卫陇东、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历史任务,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385 旅留守陇东的历史背景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为促成全国抗战,自1937年2月起即就红军改编问题同国民党进行谈判,并在坚持共产党的绝对领导和独立自主原则的前提下作了一定让步。但由于国民党妄想借红军改编之机,取消、削弱和控制红军以实现其反动目的,因而几经谈判,直到8月双方才达成协议。

八路军袖标

1937年8月下旬,迫于抗战形势和舆论压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根据国共两党谈判达成的协议,宣布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委任正、副总指挥,下辖3个师,每师辖2旅,每旅辖2团,每师定员1.5万人,共计4.5万人。25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西北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9月11日,改称正、副总司令),叶剑英任参谋长,左权任副参谋长,任弼时任政治部主任,邓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所辖3师为:115师,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120师,贺龙任师长,萧克任副师长;129师,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129师由红四方面军4军、31军和西北红军29军、30军,陕甘宁独立师1、2、3(欠2个连)、4团及15军团骑兵团改编而成。129师下辖385旅、386旅和教导团、特务营、炮兵营、骑兵营、工兵营、辎重营,约1.3万人。其中385旅由红四方面军4军改编,旅长王宏坤,副旅长王维舟,参谋长耿飚,辖769团、770团。769团由原红四方面军4军10师改编,707团由原红四方面军4军12师改编。

385旅首任旅长王宏坤

为了坚持抗战,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中共中央洛川会议决定,八路军主力开赴前线作战的同时,从各师中抽出一部分部队留守陕甘宁边区,并在延安成立了第八路军后方留守处,统一指挥各留守部队。在前线作战和后方留守人员的分流中,副旅长王维舟和参谋长耿飚率旅部机关和770团等主力留守陇东;旅长王宏坤和政训处主任苏精诚率769团随129师东渡黄河抗击日军。385旅旅部及770团作为留守部队转归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建制。中共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给留守部队下达的任务是:“保卫边区,肃清土匪,安定人民生活,保卫河防,保卫党中央,巩固与扩大留守部队”,“建设正规化部队,提高战斗力,加强战斗准备,培养和积蓄干部”。不久,留守处将陕甘宁边区划为东、西两个留守区,各自成立留守处。其中定边、盐池、环县、庆阳、合水、正宁、旬邑、淳化等县划为西线地区留守处,王宏坤任主任,王维舟任副主任,统一指挥129师385旅旅部、770团和129师特务营、工兵营、炮兵营、辎重营。

1937年11月,为适应战争形势和执行留守部队所担负的各项任务,中共中央军委下达了留守部队改编的指示。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根据指示将留守边区的各独立营统一改编为警备1、2、3、4、5、6、7、8团和385旅770团,随后健全了各团的指挥机关,成立了参谋处、供给处、卫生处、副官处等直属工作机关,配齐了政治委员,全部恢复营的建制。其中警备2团由129师特务营编成,警备7团由129师工兵营编成,385旅旅部及770团番号不变,王宏坤为旅长,王维舟为政治委员,耿飚为参谋长,方强为政治部主任,谢扶民为政治部副主任,张才千为770团团长,肖元礼为政治委员,胡奇才为副团长。1939年8月,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正式改称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对外仍沿用后方留守处称号),385旅归八路军留守兵团建制。385旅及770团和随后归其建制的警备2团、警备7团肩负着保卫中共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神圣使命,驻防延安的西大门陇东。

385 旅的布防及编制

1937年9月中旬,385旅旅部和770团从陕西省三原县石桥镇出发,途经旬邑县到达甘肃省正宁县山河镇暂住一周后,旅部和770团分开行军,于10月中旬到达陇东驻防地区。驻防期间,385旅布防及编制几度调整。

警备7团改编之初归留守兵团指挥,1938 年5月拨归385 旅建制。至1938年10月,385旅辖770团、警备7团2个建制团,总兵力3500人,长短枪1667支,轻重机枪84挺。

警备2团改编之初也归留守兵团指挥,1940年8月拨归385旅建制。1941年1月,陇东分区保安司令部撤销,陇东军分区成立,管辖庆阳、合水、镇原、曲子、环县、华池6县的地方武装。军分区司令部并入385旅旅部,与385旅共同担负陇东地区防务。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军部,从八路军各部抽调指战员骨干补充新四军,全旅共抽调精干人员500多人加入新四军。至1941年底,385旅共辖3团4655人,长短枪2237支,轻重机枪128挺,迫击炮2门。

1942年5月13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成立,留守兵团并入联防军。6月10日,385旅归联防军建制。12月,385旅按照联防军指示进行精简整编。整编后全旅下辖3个团:警备4团,由原警备2团和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部独立5营合编而成;警备5团,由原警备7团和合水县保安大队合编而成;770团,原建制不变。至1943年4月下旬,385旅共4957人,长短枪2348支,轻重机枪150挺,迫击炮4门。

九二式重机枪

1944年6月,联防军将129师新编19团1000 余人,编入385旅和警备3旅。29日,国民党陆军17军新编2师6团2营300余名官兵因不满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集体起义,投奔边区,随后编为385旅新2营。1944年11月,120师359旅组建南下支队,770团(其中3营只含7连)奉命编入南下支队。8日,770团3营改编为警备5团3营。警备5团原1、2、3营缩编为1、2营。至1945年10月,385旅共辖警备4团、警备5团、警备2团3678人,长短枪1464支,轻重机枪95挺,迫击炮6门,掷弹筒39支。1945年11月陇东军分区撤销,陇东警备区成立,385旅兼陇东警备区,警备区辖分区内各独立团、营及保安大队,与385旅共同担负陇东地区防务。1946年3月,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精简机构和整编复员。4月,385旅和警备3旅合编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警备3旅,385旅建制撤销。

385 旅留守陇东的历史贡献

385旅驻防陇东时期,正是全面抗战时期和国共摩擦频繁发生时期,环境恶劣,物资匮乏。面对困境,全旅广大官兵发扬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在社会动员、社会安定、经济建设、部队建设、党政军民关系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活动,为保卫陇东、建设陇东,保卫边区、保卫党中央,取得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历史贡献。

八路军留守兵团政治部宣传部印制的宣传画

驻防陇东期间,面向基层民众及战士,385旅文艺宣传队通过编演以抗战为主题的大家喜闻乐见的话剧、歌剧、舞蹈、秧歌、快板、皮影戏等类型的文艺节目,利用军民集会、重大节庆、乡间庙会、下基层慰问等机会积极演出,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唤起陇东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广大官兵的抗日斗志,调动陇东民众支持抗战的积极性。1938年秋,延安烽火剧团到庆阳巡回演出,385旅宣传队配合参演。在国民党甘肃省第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驻军所在地西峰镇演出抗战歌剧《松花江上》《九·一八》《打回老家去》等节目,演出过程中,由于节目内容精彩、反映群众呼声,观看者掌声不断,受到国民党官兵及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此外,385旅还积极争取陇东当地士绅和国民党军队上层进步官兵,主动联系他们,向他们宣传党的抗日救国政策和民主政治主张,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共合作抗日期间,国民党始终未放弃限制共产党和人民抗日力量发展的方针。他们在陇东也不惜采取一切手段企图削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限制人民的抗日和民主活动。1938年11月,国民党镇原县县长解散镇原各地的民众团体,宁县县长取消救国会,禁止民众成立抗日救亡组织。12月,国民党38集团军165师鲁敏团1个营突然包围驻防白马铺的770团1营2连,制造摩擦,企图侵占八路军防地。770团1营及其特务连实行反包围,迫使其撤出白马铺(史称“庆阳事件”)。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始终采取军事上包围、政治上打击、经济上封锁的政策,利用社会舆论攻击、诬蔑共产党的同时,还动用武力侵夺八路军防区,骚扰蚕食边区,制造了一起又一起军事摩擦。共产党从抗日大局出发,进行有理有节、针锋相对的斗争,政治上揭露、军事上打击,最终取得反摩擦斗争的胜利。其中两次陇东摩擦事件就是国民党顽固派有计划、有预谋地挑起的,其目的就是妄图驱逐共产党和八路军出陇东,占领陇东以实现其独裁统治。在两次陇东摩擦事件中,国民党顽固派虽然用武力将八路军挤出了宁县、镇原两座县城,但却在政治上输了理,使全国人民认识到其蓄意反共的真面目,对共产党和边区政府更加热爱和信赖,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统一战线。

民国时期,在陇东庆阳、环县北部一带有数十股土匪。他们抢劫财物,摧残地方政权机关,破坏群众抗日组织,暗杀我工作人员,严重影响了陇东的社会秩序和军民生产生活。为了清除匪患,保障陇东党政军民的安全,385旅按照边区政府和留守兵团的指示,和陇东地方保安部队对土匪进行了清剿。1937年下半年至1938年,警备7团2个营、庆环分区保安5大队、华池和志丹保安队负责实施了庆阳、环县地区的剿匪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陇东匪患得到抑制。但肃清匪患的任务并未结束。1939年至1940年,受国民党顽固派的操纵指使,以惯匪赵思忠(外号赵老五)为首的环县股匪,死灰复燃,十分猖獗,抢劫群众财物,捣毁我合作社,捕杀我工作人员,受害地区多达6个区17个乡,严重妨害了陇东党政军民的安全。警备2团政治委员甘渭汉率领该团及边区保安部队独立5营,在庆环分区专员马锡五带领的曲子、环县保安大队、自卫军和机关干部配合下,对赵老五股匪进行了清剿。在我剿匪部队的狠狠打击下,匪首赵老五逃出边区,其余或被消灭,或被击溃逃离边区,剿匪取得胜利。至此,恢复了陇东的社会秩序,陇东民众获得安定的社会环境。

八路军后方留守处野战医院在刘万家沟的旧址,1939年12月1日改为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留守兵团组建之初,干部战士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每个指战员每天只有5分钱的菜金,1斤半粮食。按当时市价,每元钱只能买蔬菜30~40斤,或清油2斤,或柴火100斤。假如每连以100人计算,每日菜金只有5元,买了蔬菜就买不了油、盐、柴火,吃肉更不可能。战士穿的衣服很少有不打补丁的,有的下雪天赤脚出操,有的没有皮带和裹脚。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后,蒋介石下令严密封锁边区,严禁日用品输入边区,对边区输出的食盐和土产实行严格检查,发现有所谓“走私”的常被就地枪杀。1940年11月,国民党撕毁两党合作抗战之初达成的协议,停发部队经费,断绝外援,企图困死、饿死边区军民。面对生存考验,中共中央及时作出开展生产运动的正确决策。385旅积极响应党中央,开展生产运动。1938年初385旅利用军事训练和反摩擦斗争间隙,就着手组织开展小规模的农业生产和商业经营活动,弥补战士生活不足。从1940年开始,规模进一步扩大,旅部、770团和警备7团在多地开设盐店,在供应当地的同时,外销换取部队所需。此外,部队大面积开荒屯田,发展农副业;开办工厂、商店,发展工商业。仅旅部直属机关就在庆阳县城周围先后办起了23处工厂、商店,依托当地资源,生产军需民用,供应陇东军民的同时,外销筹措部队经费。

留守兵团组建之初,中共中央军委下达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建设正规化部队,提高战斗力,加强战斗准备,培养和积蓄干部”。385旅认真执行了这一重要任务,从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知识学习、规章制度建设、作战技术训练等方面,加强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政治素质、军事素养、文化水平,促进了驻防任务的圆满完成,也为大面积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和对日全面反攻培养了大批干部。其中加强干部及战士的政治思想教育,是385旅部队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937年12月开始,全旅针对旅团干部、营级干部、连以下干部及战士,开展了内容不同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加强干部战士的文化教育是部队教育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全旅每年都利用练兵、作战、生产间隙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学习活动。385旅部队正规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健全制度、令行禁止,全旅先后建立并执行了多项规章制度,还建立健全了部队的民主集中制度。此外,全旅利用驻防部队流动性小的特点,利用生产、战斗间隙,坚持开展以四大技术(刺杀、射击、投弹和土工作业)与近战战术为中心的系统性军事训练,切实提高了全体指战员的军事素养。

留守陇东期间,385旅在庆阳县、华池县等地建起多所医院和药社,有利民医院、华池县保健药社、民生医院等。还带来并培养了大批医务人员,这些医务人员依托陇东资源,自制医疗器械和中药制品,推行中西医结合疗法,救治部队伤员的同时,向陇东民众提供态度好、费用少的医疗服务。他们还教育民众尊重科学,破除迷信,讲究卫生,预防疾病,为推动陇东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留守期间,全体指战员自觉遵守群众纪律,关心照顾当地群众,解决他们生产生活中的困难。8年间,旅部直属机关及各团先后帮助群众收割麦秋达4.8万多人次,锄草达3万多人次;义务为群众治病4000余人;自运粮、炭,给群众节省人工、畜力各10万多个。战士们还经常给群众挑水、扫院、打围墙、修房子。此外,为了促使广大指战员自觉养成拥政爱民的良好习惯,385旅把开展拥政爱民活动作为一项长期制度,在全旅上下抓落实。1943年春,全旅开展了拥政爱民运动,指战员们仔细查找和检讨部队存在的侵犯群众利益的问题,开展了归还借欠群众财物、节省民财民力、帮助驻地群众、建立军地联系等工作,严肃了部队纪律,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

(1943年上半年)385旅各团自行赔偿统计表

结语

峥嵘岁月,精神长存。385旅秉持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无限忠诚的精神,在条件极其艰险的陇东,发奋图强,积极斗争,圆满完成了保卫陇东、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光荣历史任务。他们发扬团结奋斗,面向群众的优良传统,进行社会动员,宣传了党的政策,调动了陇东民众支持抗战的积极性。他们发扬有理有节,针锋相对的斗争精神,抵制军事摩擦,打破了国民党顽固派把八路军挤出边区的险恶用心。他们发扬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战斗精神,肃清匪患,维护了陇东的社会秩序。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开荒种地,建办工厂,减轻了陇东民众的负担,发展了陇东经济,粉碎了国民党顽固派企图困死边区的阴险图谋。他们发扬发奋图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加强部队教育与建设,促进了部队的正规化建设,为抗战胜利做出了贡献。他们发扬亲民爱民、军民一家的光荣传统,设立医院,助民耕作,拥政爱民,密切了党政军民关系。他们所创建的历史功勋和与陇东人民建立的鱼水深情在陇东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永远的丰碑。

猜你喜欢
陇东警备边区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春日 陇东花事
陇东唢呐在地方高校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用忠诚和担当警卫中共中央——中央警备团与开国大典
浅析陇东窑洞文化
新时期企业采购现状分析及问题研究
陇东民歌在地方高校合唱教学实践探究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