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开式”环金属铱配合物次氯酸盐荧光探针的合成与应用

2022-08-17 01:39王婷婷任美娟吴芳辉叶明富叶晶晶查习文
分析测试学报 2022年8期
关键词:探针溶剂荧光

王婷婷,任美娟,吴芳辉*,叶明富,2,叶晶晶,查习文

(1.安徽工业大学 化学与化工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0;2.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信息材料及器件化应用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225)

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次氯酸盐(ClO-)广泛用作污水处理中的氧化剂,造纸和纺织工业生产中的漂白剂,也用于饮用水消毒[1]。水处理过程中,残留氯的浓度必须严格控制在mmol/L至µmol/L范围内[2],这是因为低浓度的游离氯无法杀死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并对公众健康构成巨大威胁,而消毒水中过量的次氯酸盐残留物可引起眼睛、鼻子刺激和胃部不适,还会产生三卤甲烷和卤乙酸等不良或有毒的副产物[3]。另一方面,髓过氧化物酶催化Cl-与H2O2反应产生的内源性ClO-作为活性氧(ROS)物种在生物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但非正常水平的ClO-会损害宿主组织,诱发关节炎、心脑血管和肾脏疾病甚至是癌症[4-5]。因此,简单高效地检测ClO-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目前已使用的测定ClO-的分析方法包括比色法[6]、电化学法[7]、碘滴定法[8]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9]等。这些常规方法有些需要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有些设备昂贵、测试周期长。相对而言,响应快速、仪器价廉、选择性好、可视化性强、样品处理要求简单的荧光分析法具有更广的应用潜力[10-11]。基于ClO-氧化含硫酯、硫醚、氨基、苯醚等官能团配体的配合物荧光探针近年来屡见报道[12-13],然而部分探针合成过程较复杂,且灵敏度低、选择性欠佳,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和推广。因此具有发光效率高、斯托克斯位移大、寿命长等优点的环金属铱配合物在荧光传感领域脱颖而出。该配合物可通过灵活改变配体的结构调节发光特征,实现对不同目标物的特异选择性识别与超灵敏检测[14-15]。

本文以苯并喹啉(bzq)为主配体,4'-甲基-2,2'-联吡啶-4-甲醛肟(标记为L1)作为辅助配体,合成了一种有一定亲水性的环金属铱(Ⅲ)配合物[Ir(bzq)2(L1)](PF6)。该配合物上的C==N—OH 基团可与Cl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羧酸,抑制了因基团异构化导致的非辐射衰变过程,从而可发射出强荧光,基于此构建了一种新型快速识别和宽浓度范围检测ClO-的荧光探针。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发现,该铱配合物对ClO-的识别选择性高、抗干扰性强,配合物的荧光强度值与ClO-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采用核磁共振氢谱详细研究了荧光响应机理,最后成功利用该荧光传感体系检测了真实样品中的ClO-浓度。

1 实验部分

1.1 试剂与仪器

三氯化铱、苯并喹啉、二氧化硒、4,4'-二甲基-2,2'-联吡啶、乙氧基乙醇、六氟磷酸钾均购于上海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二烷、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DMF)购于上海阿拉丁试剂有限公司,甲醇、乙醚等其它试剂均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所有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使用前未经进一步纯化。

环金属铱配合物的合成在氩气气氛中进行,实验中均采用超纯水,所有溶液在室温下现配现用;将NaClO 溶于PBS 缓冲溶液中(10 mmol/L,pH 9.0)获得ClO-溶液,通过292 nm 处的吸光度(其摩尔吸光系数为350 mol-1·L·cm-1)确定其浓度;超氧自由基(O2-)、单线态氧气1O2以及羟基自由基*OH等活性氧溶液根据文献[16]现配现用。

合成的配合物通过300 ~400 目柱层层析用硅胶纯化;采用美国Nicolet/Nexus-870 FT-IR 型红外光谱仪记录红外光谱数据;化合物的所有核磁共振谱数据均通过德国布鲁克公司的Bruker Avance Ⅲ400 MHz 型核磁共振仪测量,其中四甲基硅烷(TMS)为内标,以氘代氯仿或氘代二甲亚砜溶解产物;使用美国PE公司LS55型荧光光谱仪和日本岛津公司生产的UV-27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分别测定荧光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采用德国Bruker Ultraflextreme MALDI-TOF 质谱仪测定铱配合物[Ir(bzq)2(L1)](PF6)、其与ClO-作用后分离出的产物以及直接合成产物[Ir(bzq)2(L2)](PF6)的相对分子量;采用德国Elementar UNICUBE 有机元素分析仪获知配合物中碳、氢、氮3种元素的实际含量。

1.2 合成部分

1.2.1 苯并喹啉铱二聚体[Ir(2bzq)4Cl2]的合成根据文献[17]采用改进后的方法合成苯并喹啉铱二聚体,即在脱气后的9 mL乙氧基乙醇-水(体积比3∶1)混合溶剂中加入149.3 mg(0.50 mmol)三氯化铱和197.1 mg(1.10 mmol)苯并喹啉,于150 ℃下加热回流反应12 h 后,冷却至室温,减压过滤得棕黄色的固体。依次用少量正己烷(3×3 mL)和乙醚(3×3 mL)洗涤,最后于真空干燥箱50 ℃下干燥12 h,得到橘黄色粉末产物214.5 mg(产率76%)。1H NMR(400 MHz,CDCl3,298 K)δ:9.35(d,J= 4.0 Hz,3H),8.28(d,J= 8.0 Hz,4H),7.76-7.67(m,10H),7.21-7.14(m,8H),6.83-6.79(m,4H),5.98(d,J=8.0 Hz,3H)。

1.2.2 4'-甲基-2,2'-联吡啶-4-甲醛的合成参考文献[18]方法称取1.8424 g(10.00 mmol)4,4'-二甲基-2,2'-联吡啶和1.1151 g(10.05 mmol)二氧化硒于100 mL 烧瓶中,加入50 mL 1,4-二氧六环后于110 ℃加热回流24 h,趁热过滤除去硒沉淀,冷却至室温,静置1 h 后再次过滤除去浅黄色4'-甲基-2,2'-联吡啶-4-羧酸沉淀;剩余溶液脱除溶剂后重新溶于500 mL 乙酸乙酯中,采用20 mL 碳酸钠水溶液(0.10 mol/L)萃取以除去残留的羧酸,随后用30 mL 焦亚硫酸钠水溶液(0.20 mol/L)萃取3 次,形成焦亚硫酸盐醛;再加入碳酸钠溶液(0.10 mol/L)将上述萃取液调至pH 10.0 左右,最终用30 mL 二氯甲烷萃取3 次,脱除二氯甲烷萃取液,制得4'-甲基-2,2'-联吡啶-4-甲醛白色粉末792.9 mg(产率40%)。1H NMR(400 MHz,CDCl3,298 K)δ:10.18(s,1H),8.89(d,J= 4.0 Hz,1H),8.83(s,1H),8.57(d,J= 4.0 Hz,1H),8.28(s,1H),7.72(d,J= 4.0 Hz,1H),7.19(d,J= 4.0 Hz,1H),2.47(s,3H)。

1.2.3 4'-甲基-2,2'-联吡啶-4-甲醛肟(L1)的合成参考文献[19]方法在盛有396.4 mg(2.00 mmol)4'-甲基-2,2'-联吡啶-4-甲醛的烧瓶中加入15 mL 无水乙醇,随后分别加入0.38 mL(2.80 mmol)三乙胺和119.5 mg(1.73 mmol)盐酸羟胺,将反应混合物于80 ℃加热回流12 h,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水,即析出大量白色固体,过滤并用水(3 mL)洗涤3 次,干燥后将所得固体加入石油醚-乙酸乙酯(体积比20∶1)混合溶剂中,超声10 min,待杂质充分溶解后过滤得固体产物,置于真空干燥箱中于40 ℃干燥12 h即得218.1 mg 白色粉末(产率55%)。1H NMR(400 MHz,D6-DMSO,298 K)δ:11.72 (s,1H),8.81(s,1H),8.74(d,1H),8.58(J=4.0 Hz,1H),2.50(s,3H)。

1.2.4 配合物[Ir(bzq)2(L1)](PF6)的合成称取282.3 mg(0.25 mmol)苯并喹啉铱二聚体和106.6 mg(0.50 mmol)L1溶于30 mL甲醇-二氯甲烷(体积比1∶2)混合溶剂中,避光搅拌1 h,随后于50 ℃加热回流6 h,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含有92.1 mg(0.50 mmol)六氟磷酸钾的2 mL甲醇溶液,搅拌30 min,脱除溶剂后所得固体再次溶解于5 mL二氯甲烷中,并用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50∶1)作为洗脱液,经硅胶柱分离得到配合物[Ir(bzq)2(L1)](PF6)的橙红色固体228.6 mg(产率60%)。1H NMR(400 MHz,CDCl3,298 K)δ:8.86(s,1H),8.63(s,1H),8.25(d,J= 8.0 Hz,2H),8.00-7.66(m,9H),7.49-7.00(m,7H),6.61(d,J= 8.0 Hz,1H),6.33(t,J1= 8.0 Hz,J2= 8.0 Hz,2H),2.58(s,3H)。C38H27IrN5O元素分析理论值:C,59.91;H,3.57;N,9.19。测定值:C,58.85;H,4.80:N,8.42。ESI MS(m/z):理论值为762.18,实际值为762.03([M-PF6]+)。

1.2.5 配合物[Ir(bzq)2(L2)](PF6)的合成配合物[Ir(bzq)2(L1)](PF6)被ClO-氧化的产物[Ir(bzq)2(L2)](PF6)可由107.1 mg(0.50 mmol)4'-甲基-2,2'-联吡啶-4-甲酸(L2)与282.3 mg(0.25 mmol)苯并喹啉铱二聚体[Ir2(bzq)4Cl2]参照“1.2.4”直接合成,最后以二氯甲烷-甲醇(体积比50∶1)为洗脱液经硅胶柱分离后得到棕黄色固体252.9 mg(产率65%)。1H NMR(400 MHz,CDCl3,298 K)δ:9.09(s,1H),8.43(s,1H),8.21(d,J= 4.0 Hz,2H),7.98-7.79(m,7H),7.77(d,J= 4.0 Hz,1H),7.64-7.61(d,J= 4.0 Hz,2H),7.50-7.40(m,4H),7.15-7.08(m,3H),6.31-6.27(t,J1= 4.0 Hz,J2=4.0 Hz,2H),2.50(s,3H)。C38H26IrN4O2元素分析理论值:C,59.83;H,3.44;N,7.34。测定值:C,60.01;H,3.91;N,6.59。ESI MS(m/z):理论值为763.17,实际值为763.06([M-PF6]+)。上述合成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Ir(bzq)2(L1)](PF6)和[Ir(bzq)2(L2)](PF6)的合成路线图Fig.1 Synthetic route of complex[Ir(bzq)2(L1)](PF6)and[Ir(bzq)2(L2)](PF6)

1.3 荧光测量

所有实验均在室温下进行,采用长度为1 cm,容积为3 mL的石英比色皿测试样品的荧光光谱。配制20µmol/L[Ir(bzq)2(L1)](PF6)的DMF-磷酸盐(PBS)(10 mmol/L,pH 9.0,体积比9∶1,下同)溶液,观察加入一定量ClO-水溶液后的荧光变化;荧光滴定实验则是在20 µmol/L[Ir(bzq)2(L1)](PF6)的DMF-PBS 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ClO-(0.1µmol/L ~6 mmol/L)后记录450 ~800 nm 范围内的荧光光谱,激发波长为420 nm。

2 结果与讨论

2.1 配合物[Ir(bzq)2(L1)](PF6)对ClO-的荧光识别研究

向20 µmol/L[Ir(bzq)2(L1)](PF6)的DMF-PBS 溶液中加入5 mmol/L ClO-,配合物[Ir(bzq)2(L1)](PF6)的荧光显著增强,且在紫外灯(365 nm)下同步观察到[Ir(bzq)2(L1)](PF6)的颜色在3 s之内由暗棕色迅速转变为明亮的橙黄色(图2),说明[Ir(bzq)2(L1)](PF6)可作为ClO-肉眼识别的指示剂,推断[Ir(bzq)2(L1)](PF6)与ClO-的强相互作用使得[Ir(bzq)2(L1)](PF6)上的甲醛肟基团被ClO-氧化,诱导C==N键断裂,抑制了非辐射过程,导致其荧光显著增强。

图2 20µmol/L[Ir(bzq)2(L1)](PF6)溶液在不含和含有5 mmol/L ClO-时于420 nm处的荧光激发光谱图Fig.2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20µmol/L[Ir(bzq)2(L1)](PF6)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5 mmol/L ClO-with an excitation of 420 nminset:luminescence images of the complex under the ultraviolet light before and after adding ClO-

2.2 实验条件优化

为了进一步研究[Ir(bzq)2(L1)](PF6)对ClO-的识别效果,对DMF和PBS缓冲溶液组成的混合溶剂配比、溶剂pH值、配合物[Ir(bzq)2(L1)](PF6)的用量等进行了优化。发现当混合溶剂中PBS体积分数从10%逐渐增大至60%时,[Ir(bzq)2(L1)](PF6)探针对ClO-的响应持续急速减弱,因此为了保证探针对ClO-的最佳识别效果,后续实验选择DMF-PBS混合溶剂的体积比为9∶1。进一步研究了PBS(10 mmol/L)的pH值在6.0 ~10.0之间时对体系荧光响应的影响,由图3可见,仅含[Ir(bzq)2(L1)](PF6)探针的DMF-PBS溶液在pH值为6.0 ~10.0时,几乎无荧光发射,但向体系中加入1 mmol/L ClO-后,荧光显著增强,且当混合溶剂中PBS的pH值为9.0时荧光强度最大,之后开始下降,因此选择10 mmol/L pH 9.0 的PBS 缓冲溶液构建的DMF-PBS混合溶剂(体积比9∶1)作为后续研究介质。考察了不同浓度的[Ir(bzq)2(L1)](PF6)对ClO-荧光响应的影响,发现当[Ir(bzq)2(L1)](PF6)浓度为20µmol/L 时,信号增强比例最大且较为稳定,故本实验选择浓度为20µmol/L的[Ir(bzq)2(L1)](PF6)作为荧光试剂。

图3 DMF-PBS混合溶剂中PBS的pH值对[Ir(bzq)2(L1)](PF6)(20µmol/L)荧光强度的影响Fig.3 The effect of pH value of PBS in DMF-PBS mixed solvent on fluorescent intensity of[Ir(bzq)2(L1)](PF6)(20µmol/L)

2.3 [Ir(bzq)2(L1)](PF6)荧光探针对ClO-的选择性及干扰性

在含有[Ir(bzq)2(L1)](PF6)的DMF-PBS 溶液中分别加入与1 mmol/L ClO-等量的Na+、K+、Zn2+、Fe3+、Cu2+、Pb2+、Mg2+、Ca2+、Co2+阳离子,Cl-、阴离子以及生物 高 活 性 物 质CH3COO-、OH、半胱氨酸(Cys)和谷胱甘肽(GSH)观察响应情况。如图4A 所示,只有在加入ClO-后[Ir(bzq)2(L1)](PF6)体系的荧光明显增强,其他物质对探针的荧光几乎没有影响。紫外灯(365 nm)下[Ir(bzq)2(L1)](PF6)加入上述不同离子的响应照片(图4B)也显示,只有加入ClO-后,配合物[Ir(bzq)2(L1)](PF6)的荧光有显著变化,表明[Ir(bzq)2(L1)](PF6)荧光探针对ClO-响应的特异选择性高。

图4 20µmol/L[Ir(bzq)2(L1)](PF6)溶液加入1 mmol/L各种离子后的荧光响应(A)及对应的紫外灯下的照片(B)Fig.4 The fluorescence response of 20µmol/L[Ir(bzq)2(L1)](PF6)solution after adding 1 mmol/L various ions(A)and the photographs under 365 nm ultraviolet lamp(B)

通过竞争性实验评估了[Ir(bzq)2(L1)](PF6)的抗干扰能力,发现在[Ir(bzq)2(L1)](PF6)与ClO-反应后的体系中加入等量可能共存的离子如Na+、K+、Zn2+、Fe3+、Cu2+、Pb2+、Mg2+、Ca2+、Cl-、以及CH3COO-对荧光几乎没有影响,表明复杂环境中[Ir(bzq)2(L1)](PF6)识别ClO-有较强的抗干扰性。

2.4 [Ir(bzq)2(L1)](PF6)对ClO-荧光响应的检出限

通 过 向20 µmol/L[Ir(bzq)2(L1)](PF6)的DMF-PBS 溶 液 中 滴 加 不 同 浓 度 的ClO-(0 ~6 mmol/L),研究了ClO-浓度对[Ir(bzq)2(L1)](PF6)荧光强度的影响,如图5A 所示。结果表明,配合物的荧光强度随着ClO-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当加入5 mmol/L ClO-时体系荧光发射强度约增强22 倍,之后增加ClO-的浓度至6 mmol/L,[Ir(bzq)2(L1)](PF6)的荧光强度反而轻微降低(图5A中虚线),这是因为[Ir(bzq)2(L1)](PF6)与ClO-之间的结合已经达到饱和。另外,随着ClO-的加入,[Ir(bzq)2(L1)](PF6)在595 nm 处的荧光峰轻微红移至600 nm处。

计算发现,ClO-浓度在0.1~210µmol/L之间变化时,[Ir(bzq)2(L1)](PF6)的荧光强度(I)与ClO-的浓度(c)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图5B),线性方程为I= 18.6324cClO-(µmol/L)+ 2435.1873,相关系数(r)达0.9991,根据3σ S计算得到检出限(LOD)为3.08 nmol/L,根据10σ S计算得到定量下限(LOQ)为10.3 nmol/L。与已有的其它铱配合物荧光传感材料[20-23]对比(表1),制备的[Ir(bzq)2(L1)](PF6)探针具有检出限低、线性范围宽的优点。此外采用[Ir(bzq)2(L1)](PF6)探针平行测定1 mmol/L 的ClO-10次,相对标准偏差(RSD)仅为1.8%,表明该方法的重现性和稳定性较好。

表1 各种环金属铱配合物荧光分析法测定ClO-的性能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the cyclometallic iridium complex fluorescent sensors for ClO-

图5 20µmol/L[Ir(bzq)2(L1)](PF6)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ClO-(0 ~6 mmol/L)后的荧光发射光谱图(A)及ClO-浓度与[Ir(bzq)2(L1)](PF6)探针发光强度之间的关系图(B)Fig.5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20µmol/L[Ir(bzq)2(L1)](PF6)solution with various concentrations of ClO-(0-6 mmol/L)(A)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ClO-and emission intensity of the[Ir(bzq)2(L1)](PF6)(B)

探针对目标分析物的响应时间在实际应用中也很重要。向20µmol/L[Ir(bzq)2(L1)](PF6)的DMFPBS 溶液中加入线性范围上限浓度的ClO-(210µmol/L)时,可在365 nm 紫外灯下肉眼观察到探针的颜色由暗棕色逐渐转为明亮的橙黄色。荧光光谱仪测试发现,该体系荧光强度可在1 min内达到峰值并保持稳定,证实了荧光探针的实用性。

2.5 [Ir(bzq)2(L1)](PF6)对ClO-的荧光响应机理

物质的构象可以影响其光物理性质,[Ir(bzq)2(L1)](PF6)中含有能够异构化的C==N—OH 基团,导致其激发态衰减,荧光量子产率低,只发出微弱的荧光[24]。通过与ClO-的氧化反应可去除探针分子中的C==N—OH 基团,抑制C==N 基团异构化,显著增强[Ir(bzq)2(L1)](PF6)的荧光[25]。为了证实上述推断,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分别测定了[Ir(bzq)2(L1)](PF6)加入ClO-前后的红外光谱,发现加入ClO-后,体系在1718 cm-1处出现了明显的C==O伸缩振动特征峰,表明配合物[Ir(bzq)2(L1)](PF6)上的C==N—OH基团已被氧化为羧基。随后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仪研究了[Ir(bzq)2(L1)](PF6)加入ClO-后的光谱变化,结果显示随着ClO-的不断加入,268 nm 处与联吡啶和环金属苯并喹啉配体π-π*吸收相对应的强吸收峰时吸光度逐渐下降,峰位置不断红移,而330 ~400 nm 范围内对应金属-配体电荷转移吸收(MLCT)的弱吸收宽峰[26]的吸光度缓慢升高,当ClO-浓度达到17.5µmol/L时,吸光度不再变化。以上现象证实[Ir(bzq)2(L1)](PF6)与ClO-之间发生了反应[27]。

此外,[Ir(bzq)2(L1)](PF6)以及[Ir(bzq)2(L1)](PF6)与ClO-的反应产物[Ir(bzq)2(L2)](PF6)的1H NMR也可以证实上述反应机理。如图6所示,[Ir(bzq)2(L1)](PF6)中HbC==N—OHa基团的Ha质子信号位于8.86,Hb质子信号位于8.64左右,当其与ClO-反应后,Ha和Hb质子信号几乎消失,而在化学位移9.09附近明显出现了可能对应于羧基基团的质子峰,表明[Ir(bzq)2(L1)](PF6)中的C==N—OH基团被ClO-氧化成含有羧基基团的[Ir(bzq)2(L2)]+,抑制了C==N—OH基团的快速异构化,阻碍了其激发态衰变过程,使得[Ir(bzq)2(L1)](PF6)的荧光增强,从而可用于ClO-检测。进一步的质谱研究表明,[Ir(bzq)2(L1)](PF6)与ClO-反应后分离出的产物在763.02处检测到阳离子峰([M-PF6]+),与[Ir(bzq)2(L2)](PF6)的阳离子峰(763.06)几乎完全一致,表明ClO-促进了[Ir(bzq)2(L1)](PF6)中的C==N—OH 基团氧化为—COOH。

图6 [I(rbzq)(2L1)](PF6)、[I(rbzq)(2L1)](PE6)与ClO-的反应产物以及[I(rbzq)(2L2)](PF6)在CDCl3溶剂中的核磁共振氢谱Fig.6 1H NMR spectra of[Ir(bzq)(2L1)](PF6),the reaction product of[Ir(bzq)(2L1)](PF6)treated with ClOand[Ir(bzq)(2L2)](PF6)in CDCl3 solution

3 实际样品分析

为了验证[Ir(bzq)2(L1)](PF6)荧光探针在实际应用中的性能,吸取马鞍山市慈湖河水,过滤后进行加标回收实验,记录相应的荧光强度平均值,每组平行测定6 次,得到回收率为92.4%~103%(表2),RSD均低于5%,表明[Ir(bzq)2(L1)](PF6)测定实际样品中ClO-含量的精确度较高。

表2 河水样中ClO-的分析结果(n=6)Table 2 Determination of hypochlorite in river samples(n=6)

4 结论

本文设计并制备了一种新型的含有C==N—OH 基团的环金属铱配合物[Ir(bzq)2(L1)](PF6),通过ClO-定向特异性的氧化作用,使其中的肟基转化为羧基,抑制C==N的异构化,增强其荧光信号,并由此建立了[Ir(bzq)2(L1)](PF6)检测ClO-的新体系。优化实验条件后发现,[Ir(bzq)2(L1)](PF6)探针的荧光强度与ClO-的浓度在0.1 ~210µmol/L 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3.08 nmol/L。与其它铱配合物荧光探针相比,该探针线性范围宽、选择性和抗干扰性强。用于实际试样中微量ClO-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有望拓展铱配合物在荧光传感领域的应用潜力。

猜你喜欢
探针溶剂荧光
洗衣服真的可以不用水吗
荧光探针在游离肼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干洗是什么
魔力荧光色
浅谈大型榨油厂地下溶剂库选型
玛卡荧光碳点的合成及用于苦味酸的荧光检测
Fluorescence world荧光人间
通过接触测试来提高探针痕迹的一致性
并行测试探针卡的移动规则选择
DNA探针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