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管理会计》课程隐性思政育人功能路径研究

2022-08-17 08:19
华东纸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育人思政

朱 敏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0 引言

2020年《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育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在强化思政课显性教育地位的同时,强调专业课程隐性育人的功能和作用,让思政课程与专业课课程思政同向而行,形成“大思政”的工作格局。思政课的主导地位不可动摇,但单纯依靠传统以灌输为主导的显性政治教育具有局限性。当代高等职业学校的学生,生长在一个相对开放自由的环境中,往往喜欢从自身认识的角度接受或者排除教育者提供的教育内容或教育形式。因此,针对学生主体的变化特征,就要用内隐的、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价值导向。

1 高职专业课程隐性思政育人的必要性

根据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对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影响最大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和专业课教师[2]。在专业课程中隐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元素,通过专业课程教学中的理论教学、课程实训等环节可以充分引导高职学生道德观念与价值理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政教育,不会产生逆反心理。

《管理会计》课程属于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对学生的影响较大,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兼具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通过隐蔽的方式在该课程中实施课程思政,培养出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探索如何在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的前提下,借助不同教学情景、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体验理想信念,让学生在无意识中获得价值熏陶,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输送高素质、高质量的专业技能人才。

2 管理会计课程的思政属性

为了发挥好管理会计课程隐性育人的功能,就要先弄清楚该课程的思政价值属性。学科专业知识、理论是课程的核心,而课程思政才是课程的灵魂。要潜移默化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和思想渗透,就必须理清一明一暗“两条线”,让学生既能练好技能,又能养成品德。“两条线”的明线指的是管理会计理论、管理会计应用工具,暗线是指课程所蕴含着思政的元素。

管理会计是一门将现代管理与财务会计融为一体的综合性交叉学科,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管理会计所必需的基本工具、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使得学生能够有效提取企业内部的财务数据,进行加工与分析,达到为企业预测经济前景、规划经营方针、控制经营过程和考评责任业绩的能力。

在与思政类课程教师进行研究讨论后,梳理“管理会计”课程教学内容,提炼出不同知识点所对应的思政元素。在管理会计基本认知部分,通过管理会计的职能与作用,让学生感受到管理会计师的重要性,提升学生的职业适应能力;在成本管理部分,通过对变动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学习,学生体会不同成本法的功能,引导学生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树立为企业、为国家节约成本的意识;在短期经营决策部分,锻炼学生的管理思维,树立风险控制的意识,运用民族企业的案例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服务精神,坚定报国之志;在长期投资决策部分,引导学生为企业进行长期战略决策,提升全局管理能力,增强大局观念和全局意识;在学习全面预算编制部分,要求学生编制预算时严谨细致、一丝不苟,让学生体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帮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工具为企业进行绩效考评,培育诚实正直、客观公正的职业素养,让学生感受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共同富强祖国而努力。

3 专业课程隐性思政育人功能的实现路径

在发掘和整合好管理会计课程对应的思政元素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沁入学生心扉,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3],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目的。

3.1 提高专业教师的师德师风

育有德之人,靠有德之师,有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老师,可以对大学生形成道德示范,产生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在教学中专业课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课程思政的核心观点,在专业知识中巧妙的融合思政元素,用生动的语言和鲜活的事例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才能避免专业内容和思政内容“两张皮”。其次,有“言传”更需要重视“身教”。通过日常行为的自然表现,做到身正为范。如教学中对于学生指出的问题,教师不要害怕回避,应该及时纠正,并鼓励勇敢指出错误的学生,展现教师实事求是,知错就改的精神面貌。要求学生上课不迟到早退,遵守纪律,教师就要提前到达教室,做好教学准备;要求学生上课不玩手机,教师就要带手表不用手机,绝不在课堂上接打电话,树立严守纪律的作风。在课后回答学生问题时候,要做到及时且准确,具有耐心、不厌其烦,让学生感受到教师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专业课教师通过点点滴滴,言传身教,留给学生的印象中就蕴含了思政元素,就会带动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与品质。[4]

3.2 打造形式多样的课堂

按照高职学生多样化的需求,结合专业学习需要,以学生为主体创新教学手段,让学生忙起来。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任务驱动法、案例导入法将学习内容引入课堂。课堂上多设置有探究性的问题,如“企业为什么要接受像这样价格低于正常售价的特殊订单?”,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探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并使其产生职业在自豪感。对于管理会计中涉及模型的内容,借助色彩鲜艳的动态图示吸引学生眼球,消除学生畏难情绪,练就学生不惧困难、努力克服的品质。充分发挥课后实践的作用,学习完某一专业理论知识后,由教师提供统一企业案例或小组自行对感兴趣的企业进行调查。要求学生分组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为其进行财务数据分析,小组讨论后提交相关报告,并在讲台上展现报告内容。这种形式的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也提升了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要注意分组时,为避免“搭便车”现象,可以采取“竞聘上岗”制,轮换学生在学习小组中的角色,引导学生找好定位、做好本职工作、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3.3 建设管理会计课程在线资源

传统课堂的上课时间、地点有限,课堂的交流和课后的答疑时间不足,师生互动性较弱。要想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社会的优势,构造多维度的管理会计课程隐性课堂,建设好课程的在线资源,实现线上线下联动。

在线资源能够提供给学生丰富的课程辅助资料延伸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学习,利用线上“视听盛宴”为学生营造浓浓的商业氛围,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代入到职场中,体会到职业的责任感。线上资源的建设,不仅突破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激活学生的主动性,还能构建混合式教学模式,实现翻转课堂。以往在线下教授的理论知识转移互联网,将研讨互助教学翻转到课堂,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3.4 改革教学考核评价模式

以期末成绩为主导的评价形式,会造成学生忽视学习的过程,[5]教学评价应该更多重视学习过程中的交流、互动、实践等环节,将过程性评价提高到总成绩的60%,以此提高学生学习的投入程度。过程性评价侧重于通过对学生的观察、感知、交流、合作的形式,鉴定教学的效果,具体分为常态化评价和阶段性评价。因此将管理会计课程考核评价调整为常态化评价+阶段性评价+总结性评价(具体构成见表1)。常态化评价重在评价学生行为实际变化的“增值”,立足课堂教学的实时评价,包括日常考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三部分,学生日常考勤情况与课堂表现通过蓝墨云班课APP记录,重点关注学生在课堂主动积极回答问题的情况。阶段性评价包括小组汇报与阶段测试,小组汇报环节教师可以参照内容逻辑性、语言表达力、观点创新度来给各小组打分,除了教师的评价,还可加入学生自评与互评。阶段性测试主要通过课程团队搭建的管理会计精品课程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同时向学生强调线上测试没有监控,目的是让学生自己了解学习的效果,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总结性评价主要是通过期末实训与期末考试成绩汇总得到,实训成绩由科云管理会计资源智慧云平台自动评分。通过合理的信息化手段,强化学生过程指标的监控,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意识和行为。

表1 教学考核评价表

4 结语

发挥好管理会计课程隐性思政育人的实现路径,将价值观的“如盐在水”的融入在学生日常的专业学习与生活中,使学生既学习了专业知识又接受了价值观的熏陶。同时也为其他会计类专业课程如何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提供了参考,对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