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的应用研究

2022-08-17 10:04黄伟秀
电子测试 2022年14期
关键词:带电作业绝缘电缆

黄伟秀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潮州潮安供电局,广东潮州,521000)

1 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应用价值

一方面,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的应用能最大程度上提高经济效益,减少停电造成的经济损失,维持良好的用电管理模式。

另一方面,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的应用能为电力工程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能在提升供电可靠性的同事,优化供电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为用户提供满意的服务。并且,企业开展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还能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2 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应用要点

2.1 绝缘设备作业应用机制

主要指的就是在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中,应用相匹配的设备,打造完整的控制方案,从而践行精益化操作流程。

图1 绝缘方式分类

2.1.1 间接绝缘

(1)绝缘杆

为了保证作业的安全性,要利用脚扣等具备绝缘功能的工具设备,形成大地带电体纵向保护系统,并且,能最大程度上维持带电导线的应用安全性,在击穿安全距离范围内,有效减少人员触电事故。正是因为多数配电网作业空间有限,这就需要作业人员利用绝缘杆搭建纵向保护系统空间,并正确穿戴防护服。在作业安全范围内落实接地构件结构、带点导线结构、绝缘子结构等相匹配的应用环境,维持绝缘隔离方案的合理性,确保作业人员生命安全。

对于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而言,安全距离的设定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安全距离能对作业人员起到相应的保护作用。一旦超出安全距离的设定范围,工作人员就要依据从近到远的应用方式,保证绝缘隔离装置都能设定在接地体或者是带电体位置,配合防护护具,就能最大程度上维持整个操作流程的安全性。

除此之外,脚扣的操作能实现相和地之间的绝缘效果,相和相之间则依靠安全距离完成绝缘处理,配合防护装置和绝缘隔离的控制,就能维持综合稳定性,提升防护效果。并且,利用绝缘杆能实现带电作业,明确作业范围对人身安全没有影响,才能开展相应的作业工作。最关键的是,作业期间带电体和人体之间的最小距离要维持在0.9m以上[1]。

(2)绝缘手套

主要指的就是佩戴绝缘手套开展相应的作业。尽管绝缘斗臂车自身的绝缘斗和绝缘臂组合模式能对相与地进行绝缘保护,但是,一旦操作人员在不停电区域完成相应工作,依旧会出现相与地构成的“导线-人体-接地物”的接地回路。尤其是接地体或者是带电体和人体之间的安全距离,要结合设计标准和行业安全管理准则,落实相应的绝缘保护处理。也就是说,最大程度上保证人员安全的方式就是操作者正确并且及时安装绝缘隔离装置,穿戴隔离设备,依据标准化流程落实具体作业,且要和接地体、带电体维持良好的距离关系,确保安全作业的可靠性。

2.1.2 直接绝缘

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的应用借助绝缘臂或者是绝缘梯完成作业,属于不等电位作业处理机制,维持人体和带电体不等电位状态,并且,要指定专人落实监督机制,及时检索问题的同时,开展相应的管理作业。

2.2 机器人作业

伴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机器人替代人工完成危险作业成为了重要的应用机制,能更好地保证人员安全,减少操作人员带电作业产生的危害。但是,机器人作业却也不是“一劳永逸”的方式,依旧需要对其中的相关细节予以校对分析,从而落实合理的作业方案。

一方面,要保障机器人相关技术水平符合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的具体标准和要求,能按照工序落实相关操作,且维持操作体系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而对于作业体系中一些精密度较高或者是较为复杂的工作内容,机器人无法满足实际要求,就不能完全依靠机器人替代人工。

另一方面,要综合考量机器人维护、机器人生产等多个项目的情况,机器人维护费用较高,因此,大规模作业中应用机器人维护操作模式还不现实,这就需要电力企业结合实际工作状态和情况,开展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技术应用模式,发挥机器人作业优势的同时,确保电网运行的安全性。

2.3 移动电源作业机制

移动电源作业机制,顾名思义就是借助移动电源开展连续供电处理,从而维持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的合理性,最关键的是,技术体系的应用能有效建立匹配的控制模式,不仅能满足不断电作业的操作目标,还能简化操作难度,维持应用运行的可靠性。目前,较为常见的技术方案就是设定移动电源车。

第一,优选EPS应急电源车,对配电网故障进行实时性分析,并且能针对其造成的停电问题予以及时弥补,有效提升应急水平,减少间断供电造成的经济损失。因此,这种方式被广泛应用在电网故障下带电作业的项目,不仅能避免配电网故障产生的危害,还能满足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的应用要求。

第二,优选负载转移车,采取的是箱式变电站,要借助维修柱变压器落实相应工作,不仅能维持供电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还能提升供电综合水平。但是,这种模式会存在使用范围的限制,一般要求在维修柱结构附近展开。

第三,优选移动发电车。主要是针对极端天气、重大节日等临时性供电工作,一般是用户暂时断电处理工作结束后,发电车提供电力,有效维持应用效果,保证供电管控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综上所述,移动电源作业机制能打造动态、灵活的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方案,及时完成供电管理,减少停电作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但是,正是因为移动电源作业的移动性,对道路环境具有较高的要求,且环境因素对其应用质量也会形成不同程度的作用,加之设备的运行维护成本较高,这就需要技术部门进行升级改良和控制处理。

2.4 旁路作业机制

所谓旁路作业机制,指的就是需要直接在被维修对象的两侧设置相应的应用体系,搭建并联供电系统,配合旁路电缆线路连续供电的方式(见图3),确保操作过程中能避免大规模停电。旁路作业机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有效且全面地分析故障处理环境,并且实现不断电操作,为用户提供良好的用电体验。与此同时,借助相应设备完成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处理工作,还能有效规避对操作人员产生威胁的安全因素。

图3 旁路作业机制原理示意图

然而,这种作业机制最大的弊端就是操作内容较多,相应的工具类型较为复杂,并且,对操作者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需要作业人员不仅经验丰富,且能熟练且规范的开展相应作业内容,提升整体作业处理的规范性,为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应用提供保障[2]。

3 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应用建议

3.1 落实精准技术培训

在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应用体系中,要确保技术培训方案的合理性和规范性,尤其是旁路不停电作业,无论是技术方案的应用还是项目的推广都还处于初级阶段,为了保证操作流程的规范性,就要落实系统的技术培训方案。

一方面,配电运检室带电作业中心,要依据配电线路设备和运行环境特点落实相关培训指导工作,确保操作人员能熟练掌握相关技术操作要点,减少违规操作造成的影响,保证系统化管控的科学性。

另一方面,在组织作业人员参与技能培训的过程中,要采取多样化的培训机制,配合视频教学应用实践操作指导,以保证受训技术人员能更好地掌握技术操作要领,提升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也为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保障。

3.2 完善绝缘防护

在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应用过程中,操作人员的安全是首要,因此,要落实全过程安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绝缘防护工作的合理性和规范性。

首先,参与人员要自身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明确了解安全防护工作和技术规范操作的重要性,并且依照相关规定落实标准化流程,避免“经验型”操作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

其次,要及时佩戴相关防护用具,穿绝缘服、佩戴绝缘手套。

最后,若是高空作业,一般会结合实际情况配置绝缘斗壁车,此时,工具能有效打造良好的绝缘空间,维持作业环境的安全性和科学性。此时,操作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规章要求落实具体工作,正确使用绝缘工具的同时,和配电线路形成安全距离,为作业效果的优化提供保障。

3.3 执行操作规程

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应用方案中,配电作业中会采取多次投切和开断操作,要想维持技术应用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就要保证操作规程的安全水平。例如,电缆的投切处理和分合闸操作相似,在电路搭接和开断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过电压,为了避免其造成危害,就要依据工程项目的工况,落实科学合理的安全监督措施,保证操作科学安全。并且,要配合岗位责任机制,确保工作中相关岗位人员能依据自身工作要求和规则,从事相应工序,若是应用柔性单芯电缆,就要采取一端接地处理机制,保证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效果符合预期[3]。

3.4 优化现场勘察

配网带电作业中电缆不停电技术的实施与周围环境相契合,才能有效提升作业水准,因此,要落实规范化的现场勘察分析机制,评估施工风险,全面了解施工现场环境的同时,规范现场作业内容,确保带电部位、断电范围等相关细节都能满足质量要求和标准。

猜你喜欢
带电作业绝缘电缆
基于配电带电作业的供电可靠性提高有关思考
一种按压闭锁内三角式接头的接地线绝缘杆的研究
海中“透视眼”快速定位海底电缆故障
500kV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防护
浅析民用建筑电气防火设计中电缆的应用
10kV高压电机绝缘结构减薄研究
带电作业关键技术研究进展与趋势
海底电缆——将世界连接起来
西安问题电缆有太多“?”要回答
10kv配电网带电作业的安全隐患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