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特征

2022-08-17 03:46
甘肃科技 2022年8期
关键词:填方路堤黄土

王 玮

(甘肃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00)

1 概述

在黄土地区拟建高等级公路,需要进行大量的填方和挖方,也相应地出现了大量工程地质问题。其中分布最广泛,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路基沉降变形。不同黄土类型具有不同的沉降变形特征,选择具有代表性的黄土路基进行沉降变形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黄土填方路堤变形特征,国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王鹏等[1]结合工程沉降监测试验,利用Logistic-双曲线组合预测模型对黄土高填方的沉降进行了预测研究;巨玉文等[2]提出了填方路堤施工结束后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式;高岳权[3]研究了黄土高填方路堤的变形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吴文彪等[4]研究了含水率变化下压实黄土路堤的稳定性以及其防治措施;薛凯元等[5]研究了地形地貌特征对黄土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的影响;赵丽芳等[6]对高填方路堤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刘奉银等[7]研究了非饱和土体的固结模式和路堤沉降变形特征。Kim等[8]通过室内试验针对不同性质的黄土进行了研究,从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入手分析了引起黄土高填方路堤的变形机理;Han等[9]研究了黄土高填方路堤的动力特征;Zhang等[10]认为黄土路堤沉降变形是黄土蠕变的一种形式,通过蠕变实验,建立了开尔文双曲线模型,并应用于黄土高填方路堤的计算中。目前,关于黄土高填方路堤沉降变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沉降规律、机理与沉降预测上,受到各种条件限制,难以找到具有实际工程依托的沉降观测,因此很多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通过对不同类型黄土路堤进行观测,构建黄土地区公路路基长期性能观测网络,为设计施工提供基本参考数据,保障工程安全及公路长期稳定性。基于此,选择某高速公路黄土高填方路堤作为监测对象,建立长期性能监测站,通过观测土压力、土壤含水率以及路堤沉降量,对粉土、粉质黏土的沉降进行长期观测与评价,为后期公路养护提供依据,为类似工程开展提供借鉴。

2 监测设备与方法

2.1 监测设备

高填方路堤变形监测采用自动监测方法,可以实现实时远程传输,达到全天候不间断变形监测的效果。本次监测主要内容包括:土体含水率、土体温度、土压力以及沉降,主要使用的设备材料有:土压力盒、土壤水分传感器、沉降计、12 V电池、测斜管、水箱、防冻液等。

2.2 监测方法

传感器布设首先依据勘察设计资料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断面,结合施工进度制订方案,依据方案在道路上选择传感器布设点位后,开挖坑槽用于埋设传感器,随后覆土回填。

土压力盒及土壤水分计埋入坑槽中即可,剖面计需连接剖面计的管线,在预期监测点位布设剖面计并固定,在剖面计出口端放置水箱(高于传感器)并加入防冻液,待防冻液充满整个管道。随后将整体穿入测斜管中,其高差维持在±1 mm,固定后覆土回填,完成布设。

3 路堤变形结果与分析

监测为期1年,选取某一典型断面的土壤水分监测结果、土压力结果以及沉降监测结果,并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断面按照填埋深度分为两层,上层土体体积含水率监测结果如图1a所示。体积含水率为1.4%~1.8%,变化幅度极小,保持在0.1%以内,在第1个月体积含水率有小幅增加,随后半年内逐渐降低,之后保持稳定。路堤中部含水率较高,向两侧逐渐降低。下层土体体积含水率监测结果如图1b所示,下层变化幅度较大,为28%~42%,其整体变化趋势与上层相同,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保持稳定。路堤中部含水率较高,向两侧逐渐降低,在向路堤边坡延伸方向上的体积含水率较高。上层水分补给主要通过降雨入渗,下层水分补给以毛细作用为主,所在地区降雨补给小,造成了下层含水率高于上层含水率的现象。由此说明,在该地区毛细作用较为强烈,在填筑路基时需要重点考虑地下水位和路基垫层防排水。

图1 体积含水率变化

土压力可以反映土体应力变化特征,断面埋深不同,布设两层土压力盒,上层土压力监测结果如图2a所示。土压力整体呈现增大——稳定的变化趋势,在路堤填筑完成后的第一个月,土压力发生明显增大,此后土压力变化趋于稳定。上层测线的土压力在0~0.1 MPa内变化,最大变化幅度为0.05 MPa。道路中轴线附近土压力较大,向两侧逐渐降低。其中7号土压力盒最大,可能是由于该位置土体压实程度较高。下层土压力监测结果如图2b所示,土压力整体呈现增大——稳定——增大——稳定的变化趋势,在路堤填筑完成后的第一个月,土压力发生明显增大,此后土压力变化趋于稳定,半年后土压力又发生了第二次增加,随后进入稳定阶段。下层测线的土压力在0.1~0.2 MPa内变化,最大变化幅度为0.05 MPa。道路中轴线附近土压力较大,向两侧逐渐降低。说明在土体压实后的1个月内会发生自重固结作用,固结时间较短,随后土体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提高土体压实度可以减少后期土体固结时间。

图2 土压力变化特征

在施工过程中,断面的沉降受到工程影响,导致剖面计水箱位置发生变化,由此造成沉降结果变小。上层测线沉降量为0~25 mm,初始沉降量较大,路堤填筑完成后半年内沉降量逐渐减小,半年后沉降趋于稳定。如图3a所示,发生明显的不均匀沉降后,靠近路堤边坡的区域沉降变化较大,但是随着时间增加,该区域的沉降趋于稳定所需时间较短,而靠近路堑边坡的区域沉降变化幅度较小,但是一直在持续变化。整体来看,道路中部沉降最小,向两侧延伸逐渐增大。下层测线沉降量为15~60 mm,如图3b所示,变化幅度在5 mm内变化,初始发生急剧变化,从60 mm迅速降低,是由于在填筑阶段压实引起的沉降。在压实完成的第1个月内,沉降量逐渐增大,最大增幅为2.5 mm,在上覆土体荷载作用下发生小幅度变形,1个月后土体变形稳定,沉降保持稳定。靠近路堑边坡沉降量较小,靠近路堤边坡沉降量较大。

图3 沉降变形结果

综上可知,黄土路堤发生沉降的时间主要是施工期和施工结束后的第1个月内,而越靠近临空面,沉降量越大,为了减少沉降量,可以对路堤加宽,或对临空面进行防护。

4 讨论

初始状态下的沉降和最终测试的沉降,两者的差值作为工期结束后1年的沉降,绘制两个断面变形云图,通过云图可观测到路基沉降的变化规律。此外,影响沉降量的因素很多,依据监测结果,建立土压力与沉降量、含水率与沉降量的数学关系式。断面的沉降变形云图如图4所示,从底部向上变形逐渐降低,等值线大体呈等密变化,局部区域出现突变,说明产生了不均匀沉降。

图4 沉降变形云图

土压力与沉降量关系如图5所示,监测数据点基本呈现线性变化,即土压力与沉降量呈线性相关,进行拟合得到二者之间的关系式:s=132.4σ+1.129(R2=0.53)。在监测初期受到施工影响,土压力不稳定,随着工期结束,土压力与沉降的关系更加贴近线性。体积含水率与沉降量关系如图6所示,含水率较低时拟合程度较低,随着含水率增加,拟合程度也随着增大,并且含水率越大,沉降量越大。两者的关系式为:s=0.5156w+7.136(R2=0.57)。土体沉降量对低含水率的响应不明显,而土壤含水率增大使得土体具有更强的压缩性,因此会使得土体沉降量增大。

图5 土压力与沉降量关系

图6 体积含水率与沉降量关系

5 结论

以黄土地区高填方路堤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断面,对其土压力、含水率和沉降变形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观测,最终得到了路堤的变形情况,通过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1)高填方路堤土压力变化最大为0.05 MPa,在施工期结束后1个月内变化最为显著;含水率最大变化幅度为2%,最大沉降量为10 mm,发生在上层位置,整体路堤出现不均匀沉降,沉降量控制在2.5mm左右;

(2)黄土路堤发生沉降的时间主要是施工期和施工结束后的第1个月内,而越靠近临空面,沉降量越大,为了减少沉降量,可以对路堤加宽,或对临空面进行防护;

(3)含水率变化是造成黄土路堤发生沉降的控制因素,高填方黄土路堤中水分主要来自于降雨补给和地下水补给,迁移形式以自由入渗和毛细上升为主,其中毛细上升作用更为明显。道路中心含水量较高,两侧水分含量低;

(4)土压力变化是造成黄土路堤沉降的重要因素,土体在自重荷载下发生固结,使得土体孔隙减小,路堤沉降变形。道路中心处的土压力较大,向两侧逐渐降低,在土体压实后的一个月内会发生自重固结作用,固结时间较短,随后土体保持相对稳定状态。在施工过程中,通过提高土体压实度可以减少后期土体固结时间。

猜你喜欢
填方路堤黄土
嵌入式反压护道作用下软基路堤稳定性研究
铁路浸水路堤优化的边坡稳定分析
填石路堤强夯施工技术及路基响应研究
各路创新人才涌向“黄土高坡”
黄土成金
只要有信心 黄土变成金
除夕夜忆花屋塆
路堤下CFG桩复合地基稳定分析方法探讨
考虑颗粒破碎特性的机场高填方变形与稳定性分析
白鹤滩水电站超高填方移民安置项目主体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