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抱热土写青春 有“潍”乡村好青年

2022-08-23 10:50郑迪方
中国共青团 2022年16期
关键词:文冠果潍坊青春

文|本刊记者 郑迪方

6月的一天,“乡村好青年”刘莉的家庭农场热闹非凡。来自各地的领导专家和十里八乡的父老乡亲齐聚刘莉家庭农场,共同在2022年高密小麦文化节中感受丰收的喜悦。作为返乡创业大学生,刘莉自2010年以来就投身家乡的广阔热土,将38亩土地发展成规模5600亩的高规格化农场,带动周边上万农户科学种田,而她本人也获评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荣誉称号。

潍坊的农业全国闻名,“三个模式”得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肯定。在潍坊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实践中,在团潍坊市委的引领下,广大青年挥洒汗水、绽放青春,“乡村好青年”活跃其中,他们将所学所能化为满腔热情,为潍坊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增添了源源不竭的青春动力。

“国之大者”中的青春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国之大者”。立足潍坊这个“产粮大市”,“乡村好青年”们坚决扛起青春担当。

“大学生种地,就想和别人不一样,因为学的农学专业,所以我更容易接受新技术新品种。”从一开始流转土地时的四处碰壁,到种植的38亩花生在收获时节遭遇雨水天气减产,创业初期的刘莉也遭遇了一系列坎坷。在她的不懈坚持下,也在当地团组织和农业部门的牵线下,她开始前往科研院所、农业大学、龙头企业学习,不断地走出去、学进来,将各种农业技术应用到种植管理当中去。目前,刘莉家庭农场的小麦一般年景产量在每亩1200至1300斤,丰收年景达1400至1500斤,高产攻关可达到1600斤以上,年销售小麦良种400余万斤,花生良种30余万斤,成为潍坊规模化种粮的成功范例。

图|“乡村好青年”高强在工作中

在潍坊北部的盐碱地上,“乡村好青年”高强正在探索海水稻的产业化推广。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感召,高强骨子里对土地的情怀被激发了出来,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中。在种植和推广过程中,他积极对接地方有关部门,借助“乡村好青年联盟”和各级团组织资源,在青年人才引进、核心技术攻关等方面集中突破,展现出青春蓬勃向上的韧劲。2019年10月,袁隆平海水稻在潍坊落下了第一粒稻米,目前海水稻的种植规模已扩大到5万亩,成为全国海水稻种植基地的样板,耐盐碱水稻亩产达691.6公斤。

农业生产投入多、见效慢,青年人投身农业产业需要扶持与关怀,也需要坚持与情怀。团潍坊市委始终与“乡村好青年”们站在一起,发挥深入青年、联系广泛的优势,为他们加油鼓劲、扬帆助力,通过政治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赋能,三年来在全市选树培育了1.6万名“乡村好青年”,开展“潍坊市十大杰出乡村好青年评选”等一系列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年人投身农村、关注农业。团委组建乡村好青年联盟,引导乡村青年领办或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青年人正成为推动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农业转型中的青春答案

“农业的出路在于现代化,现代化的关键在于科技的进步与创新。”农业现代化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加速布局实施,对高端农业科技人才的需求势必增加。而青年作为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应在农业现代化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

图|在中国(寿光)国际蔬菜科技博览会上设置“乡村好青年”专区

燕子崖是临朐县大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这里景色优美、风光独秀,漫山遍野种满了桃树、桑树、桃梅,每年收获季节,桃李遍地、瓜果飘香。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交通不便成为农产品外销的最大阻隔。从北京返乡创业的“好青年”马云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积极参与村子的道路拓宽和绿化美化,整修环山路7公里,架设灌溉管道3000多米,栽植桃树120亩2700多棵,绿化苗木几万株,让原本偏僻的乡村变成了人人向往的世外桃源。在创业历程中,团县委一直是他的贴心“娘家”,在了解到他的创业目标和山村发展的转型需求后,积极为他争取到青岛、寿光等地学习现代农业、电商技术的机会,不断帮他对接资源、拓宽思路,解决创业路上的困难问题。在他们的努力下,马云强的团队探索出了一条“短视频+农场”的运营模式,创办的“云顶传媒”旗下带货主播、农村网红已有20多位,帮助十里八乡的村民销售农产品,月带货量达到了百万元。

与马云强一样,安丘的“好青年”李守科也来自大山里,并立志将所学所获回报家乡。在山东农业大学学习期间,他了解到文冠果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社会产业化价值后,便下定决心,要把文冠果引入到大山,为家乡的父老带去致富的希望。文冠果是一个新兴产业,没有多少前路可以借鉴,面对家人和朋友的不解,他选择了坚守,从最开始的几亩地、一个品种、几十棵果树,发展到示范基地3000余亩、20余个果系、年产文冠果苗木400万株,并开发了下游产业,建成文冠果茶深加工生产线。得益于潍坊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搭建的平台和安丘创新探索的“五青”工作法,他的企业在政策、渠道、平台等多方面实现资源聚集,沃奇农业成为全市“乡村好青年”创业示范基地,文冠果产业成为当地的重要农业支柱产业。

为更好地发挥“乡村好青年”在农业科技创新、现代化转型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团潍坊市委积极实施乡村振兴“青动力”行动,联合专业力量开展“乡村好青年”培训班,组织“好青年”们深入现代农业发展的最前沿、第一线学习交流,逐渐打通“好青年”们创业中的地域屏障、技术壁垒,将先进农业技术注入到他们的创业热情之中。同时,团市委深知创新平台引领的巨大作用,在潍坊市青年创新创业大赛中单独开设“乡村好青年”组,积极争取申办齐鲁青年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等高层次赛事,将“好青年”们推向更高平台、开拓更阔视野。

美丽乡村中的青春坚守

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乡村经济、乡村法治、乡村文化、乡村治理、乡村生态的全面提升。为了让家乡更美丽、父老更幸福,“乡村好青年”们在乡风文明中发挥特长、尽己所能,共同描绘新时代美丽乡村的新画卷。

高密聂家庄,一只威风凛凛又憨态可掬的泥塑“叫虎”,在“乡村好青年”聂鹏的双手推拉下发出响亮啸声。他自幼跟父亲学习泥塑制作技艺,捏制、着色、造型设计,对3类泥塑、几十个品种得心应手。面对这项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聂鹏这个90后青年挑起了担当,带动聂家庄近十户人家重操旧业— 制作泥塑叫虎胚胎,使“聂家庄朝南门,家家户户捏泥人”这句民谣的忙碌景象逐渐恢复。为了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他还大力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中小学校建立泥塑工作室,每周两次进校园开展非遗课程,激发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从文旅开发引领乡村振兴,到社工组织助力精准扶贫,一路走来,“乡村好青年”蔡向鹏心中最放不下的是家乡的发展。他积极带动身边的有志青年,以青州庙子镇圣峪口村为试点,各施其才、凝心发力,将昔日的养猪场变成了文化广场,把坍塌的房屋修缮成了记忆馆,为7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爱心午餐,设立脱贫岗让贫困人员脱贫致富,百姓户户入股、全民参与乡村振兴,原本破败不堪的空壳穷山村在一年之内变成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明星村,并荣获“潍坊市乡村旅游标杆示范村”称号。为了更好地帮助家乡脱贫致富、扶危济困,他组织创立青州市首家专业社工机构,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帮助村庄链接各类捐赠资源,并组织社工向青州市庙子镇237户贫困户捐助物资。目前,阳光社工已开展疫情防控、城市志愿服务、“1+5+N”青少年助学成长、“大雁归巢”返乡就业创业、“最美夕阳红”助老活动等各项服务。

图|“山东农担杯”齐鲁青年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大赛

耕耘天地有大美,青春作伴好回乡。在团潍坊市委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乡村好青年” 带着新思想、新本领、新技能投身于乡村振兴主战场,以“奋斗者”的姿态,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核心,关键在于青年,青年人才应铁肩担责、躬身践行,不负历史重托、勇挑时代重担,在乡村振兴中挑起大梁。”团潍坊市委书记赵中国说:“下一步,我们将以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选培育、乡村振兴‘青动力’两项工程为统领,深化政治链、产业链、人才链‘三链’赋能,抓好市、县、镇、村四级团组织作用发挥,全力投身到乡村振兴五个振兴,引导全市广大青年在乡村振兴中挑大梁、当主角,书写无愧于青春的时代华章。”

猜你喜欢
文冠果潍坊青春
优系文冠果培育技术分析
文冠果茶营养价值与功效浅析
文冠果茶营养价值与功效浅析
“筝”艳潍坊四月天
埋线:1厘米提升的青春
四月春光看潍坊——潍坊“三大盛会”侧记
风筝之都潍坊
青春献礼
青春不打烊
潍坊和兴生物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