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狮子山下精神共谱粤港澳建设新曲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

2022-08-23 14:21郭艳
中国对外贸易 2022年8期
关键词:回归祖国粤港澳大湾

文 / 本刊记者 郭艳

“香港回归祖国,开启了香港历史新纪元。25年来,在祖国全力支持下,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下,‘一国两制’实践在香港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7月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

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经济持续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的地位不断巩固,香港居民依法享有的民主权利和自由得到更加充分保障,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书写了狮子山下新的传奇。

“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将进一步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25年来,尽管经历了许多风雨挑战,但‘一国两制’在香港的实践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功。”面向未来,中央将继续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方针。随着实践不断深入和制度体系不断完善,“一国两制”的优越性将进一步彰显,“一国两制”实践必将行得更稳、走得更远。

“我有幸参加了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六届政府就职典礼,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对香港的深情厚谊。听到总书记的讲话,大家都热泪盈眶,庆幸我们有英明卓越的习总书记,他是我们的主心骨,更是定盘星。”正大制药集团总裁郑翔玲在接受《中国对外贸易》杂志专访时表示。

郑翔玲告诉记者,今天的香港最美丽的颜色就是中国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在香港的大街小巷。市民们都高唱着《我和我的祖国》。“香港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来自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后盾和巨大关怀的结果。过去一个时期,香港经受一次次严峻考验,战胜一个个风险挑战,历经风雨后,香港浴火重生,展现出蓬勃的生机。香港特区选举制度的完善,使香港市民有了幸福的支柱,强大的家。”她颇为感慨。

阳光玖柒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奕彬表示,会继续深刻领会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关于长期坚持“一国两制”重大论断,进一步坚定“一国两制”制度自信,始终把准香港前进的正确方向。他相信,跟着祖国的步伐及习近平主席对香港发展的殷切希望,香港一定能够开启由治及兴新篇章,创造更大辉煌。

HKE HOLDINGS LIMITED (1726.HK) 主席及董事连浩民认为:“习主席的重要讲话对香港来说既是指路明灯也是定海神针。讲话明确指出了我们香港在下一个25年往哪里走、怎么走的大方向;同时也重申了准确践行‘一国两制’是特区长治久安的基础。”

对于香港开创新局面、实现新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点殷切希望:“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习主席提出的四点希望为新一届特区政府施政提供重要指导方向,表明中央将全力支持新一届特区政府依法施政,为新一届政府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他说,将带领新一届特区政府全力以赴,落实习主席的希望和要求,不负重托,团结和带领社会各界续写“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新篇章,展现香港的新景象。

郑翔玲表示,习总书记的讲话把香港对祖国的贡献放在更大的历史背景、更长的历史时期中,给予了前所未有的肯定。同时,习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必须”是对香港回归25年来走过历程、取得成绩和汲取经验的精辟总结。她认为,习总书记特别提出了“四点希望”,为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香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指明了方向。“着力提高治理水平、不断增强发展动能、切实排解民生忧难、共同维护和谐稳定”,总书记用质朴的语言,道出了特区政府、爱国爱港阵营和全体香港市民最关注、最期盼和最应努力的四项工作。

“有总书记给香港定向导航,我们就有无穷的信心,无尽的力量,无往而不胜。我们要把习总书记深情厚谊的嘱托在香港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我们更要坚决听从习总书记的指挥号令,深入社区,做出更多生动的实践,赢得香港社会各阶层的幸福感,不断从繁荣走向更大的繁荣。”郑翔玲充满信心地说。

高顿斯有限公司副总裁周宛贤在听到习总书记的讲话后,对于香港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她告诉本刊记者:“总书记提出的四点希望,能够看出他对香港的了解与认知非常深刻,对于香港的民生现状以及基本问题一针见血。例如发展动能完全是为香港下一代年轻人的前途和未来考虑,将会给香港重新带来新的机遇。再比如相关的民生问题更是说到了普通人的心坎里,切实解决老百姓的衣食住行问题才是根本。”

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焕发勃勃生机

回归祖国后,香港战胜各种风雨挑战,稳步前行。25年来,香港经济蓬勃发展,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稳固,创新科技产业迅速兴起,自由开放雄冠全球,营商环境世界一流,包括普通法在内的原有法律得到保持和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总体稳定。香港作为国际大都会的勃勃生机令世界为之赞叹。

李奕彬表示,这25年风雨不平凡,国内外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香港沉着应对,一次次化险为夷。回首1997年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它不仅代表着香港终于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更是象征着祖国日渐强大;在回归后的25年里,香港背靠祖国广大的市场,在国家的正确带领下经济实现快速增长,发展更上一层楼,不断稳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在与第三任妻子谈恋爱时,他说:“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你说。”“每天都要吃鸡蛋。”“这不难。鸡蛋又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还不是随便怎么吃,一定要番茄炒鸡蛋。”“这也不难,我也经常吃番茄炒鸡蛋。”“那就说好了,每天都要吃番茄炒鸡蛋。”“一定的。”“我实话告诉你,我是离过两次婚的人。第一次……”“别说了,我知道。”“我不希望第三次离婚。”“你不希望,我也不希望。”

在郑翔玲看来,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香港展现给全世界的是一个风清气正的香港,一个活力四射的香港,一个民生持续改善的香港。和以往每一年都不同,今天的香港站在“爱国者治港”确立的历史坐标上。她指出,“一国两制”的伟大实践在香港取得了举世瞩目、独一无二的巨大成就,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香港各界积极精益创新,造就了一座高度繁荣自由港和国际大都市,金融、国际创新科技中心、航运中心等诸多领域排名世界第一。

连浩民细数了香港这25年间在经济、政治、民生等方面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上,香港的人均GDP翻了一番,外汇储备是1997年的5倍,上市公司的数量是1997年的4倍;政治上,香港行政长官是由具广泛代表性的选委会产生,比起港英时期由英国直接委任港督的制度也是民主的进步;民生上,香港建立了更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对老人家和弱势群体有了更好的照顾。

对此,周宛贤也深有感触。她表示:“在香港回归的这25年中,每一天的香港都发生着大大小小的变化,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教育由只着重英文变为对两文三语的掌握,也看到了由对于自身身份的困惑转变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认同。这点点滴滴都是回归带来的变化,再一次彰显了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香港一直走在繁荣富强的道路上。”与此同时,她所在的钟表行业在这25年中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看到了客户群体的变化,更加看到了中西方制表技术在香港水乳交融、蓬勃发展,这些都给以前香港相对传统而机械的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澳宝集团执行董事曾芊霖相信,香港在国家的支持下,各行各业的优势必能增强,更能积极推动香港长远的繁荣发展,让香港巩固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

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香港在下一个25年不可能靠自己单打独斗来维持高质量的发展。融入大湾区的布局,依靠大湾区在高科技,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支持,充分发挥自身在金融,国际融合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这才是香港的出路。

回归祖国后,香港为祖国创造经济长期平稳快速发展的奇迹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香港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在构建我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发挥着重要功能。特别是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共建“一带一路”、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更为香港发展创造了新的重大机遇。

连浩民认为:“香港在下一个25年不可能靠自己单打独斗来维持高质量的发展。融入大湾区的布局,依靠大湾区在高科技,高端制造等领域的支持,充分发挥自身在金融,国际融合等方面的独特优势,这才是香港的出路。对企业来说,覆盖1亿多人口市场,完善的产品服务供应链,丰富高质的劳动人口,多元的产业布局,这些元素构成了极佳的营商生态。”他表示:“香港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始终有其独特的定位和地位,只要我们全面准确地落实好‘一国两制’,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一定能创造更辉煌的成绩。对于企业来说,把握好政策的大方针和发展的大趋势,在广阔的市场上找到合适自身定位,不断提升内部的经营管理,是保持高质发展的不二法门。”

周宛贤对大湾区一体化以及将会带来的机遇充满期待。她表示:“作为一名香港人,我非常期待整个大湾区的产业联动和互惠互利。对于制造业来说,各种优惠政策对于我们在内地设厂的人更加便利和快捷,很多以前需要申请的步骤都由繁化简,除了传统制造业,各种科技创新产业都会得到巨大的支持。作为香港的投资者我们更是拥有了更优惠的税率和更四通八达的商业网络。”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及扎根香港的民族品牌,澳宝化妆品在这20多年来一直植根个人护理及美容行业,至今产品已覆盖大中华网络,并为东南亚及欧美市场接纳。曾芊霖告诉本刊记者,澳宝一直紧随国家的步伐长足发展,在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下,谋划远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她认为:“在粤港澳大湾区稳步发展的背景下,香港的企业有望从内地获得更多支持及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可在环球局势及后疫情新常态下,努力抓紧新思维新机遇,协力推动国家和香港的更好发展,共同谱写新篇章!”

郑翔玲表示:“我们要深刻认识到‘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才能有发展。当前香港最需要解决的是对自身的战略定位和角色认知,那就是要更好融入国家的‘十四五’规划,更好地结合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香港一方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十四五’规划中‘八个中心’的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一步深化,需要更主动地以行政力量引导大湾区产业发展。”

青年有未来,香港有未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香港兴;青年发展,则香港发展;青年有未来,则香港有未来。我们殷切希望,每一个香港青年都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中来,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香港青年,我们应坚定支持维护党和国家‘一国两制’的领导方针,把握好国家为我们提供的成长平台和机遇,强化自身能力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更要架起两地文化交流的桥梁,与香港一同成长。”作为新一代年轻的香港企业家,落地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樊维思告诉本刊记者。

樊维思创立的落地医疗集团成立于2020年,受惠港政策的优待,集团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一个集生物医学,精准医疗,大数据获取、统计、分析以及PPE科技研发为一体的高科技生产型企业。公司在香港及南京设有实验室及工厂、深圳设有办公室,在国内海外拓展生产及研发基地。

樊维思也正是积极投身于建设美好香港行列的青年企业家代表。她表示:“2018年完成了硕士学业的我,放弃了在英国良好的工作及优厚的待遇,决然回港。有幸参与了由统战部门组织的香港青年企业家国内考察团,考察了多个地区及城市,惊讶地感受到国内的发展是如此迅速,现代化的进程已经比肩发达国家。是大湾区的前海留住了我的脚步,大湾区前瞻性的发展理念、对生命科学的探索以及绝佳的地理位置,对于年轻的科技发展型企业,有着非凡的吸引力。实践告诉我们,为青年铺路搭桥,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就一定能吸引广大香港青年投身到建设美好香港的行列中来,用火热的青春书写精彩的人生。”

周宛贤对香港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并相信香港会更加积极投入到大湾区一体化的建设当中并成为核心力量。“我们可以借鉴深圳等地的先进科技经验,将这些宝贵的资源投入到下一代香港青年的教育以及创业中去,从整体上我相信未来的25年香港将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更可以成为下一个科技城以及技术核心。”她说。

连浩民告诉记者:“我们公司是在回归后才逐步发展起来的,近年来业务发展迅速,在港澳深广均有投资或设立办事处。在众多的惠港政策中,有关放宽港人在内地工作生活的政策措施我感受颇深,因为这大大方便了我们公司的员工在大湾区的流动,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拓展内地市场。”

自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以来,经济总量增长超2.4万亿元,在2021年达到12.6万亿元。随着经济的卓越发展,大湾区对人才的需求越发强烈。

展望未来,香港如何持续提升自身优势,香港年轻人如何拿好接力棒,续写香江故事?郑翔玲建议,应该做好三方面工作:巩固好25年来的“一国两制”这一重要发展成果;深刻认识到“香港好、祖国好,祖国好、香港更好”,只有融入国家发展大局,香港才能有发展;在“暖人心”上下功夫,携手新一届特区政府,同建关爱共融社会。“我们期待并相信,新一届特区政府在中央的支持下,定会续写狮子山精神,定能谱写不朽的香江名篇!”她表示。

猜你喜欢
回归祖国粤港澳大湾
回归祖国25周年,心中有“数”看香港
铂玥明珠ONE,缔造大湾区全能宜居主场!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地产新定位
解码粤港澳大湾区
珠江水运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了“计划表”
大湾区提速
新机遇,新飞越